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84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喉罩麻醉组(42例)与气管插管麻醉组(42例),分别采用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方法对患儿进行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插管前后呼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气道峰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喉罩麻醉组插管后患儿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9.4±0.9)kPa以及气道峰压(21.3±2.8)cm H2O均明显优于气管插管麻醉组插管后患儿的呼末二氧化碳分压(11.9±3.1)kPa以及气道峰压(17.3±2.1)cm H2O,且喉罩麻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52%明显低于气管插管麻醉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9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麻醉方法分别为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观察记录麻醉显效时间、感觉阻滞程度、补追加麻醉药剂量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100%)与对照组麻醉效果(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程度、补追加麻醉药剂量及麻醉效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善,肌松良好,对母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影响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医院接收诊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2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维库溴铵用量较对照组明显更短、更少;研究组0级(无痛)25例(50.0%),对照组0级(无痛)14例(28.0%),研究组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实现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缓解疼痛,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剖宫产术分娩产妇共200例,上述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的联合麻醉。观察两组产妇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显效时间为(49.3±6.9)S,对照组产妇麻醉显效时间为(211±34)s,观察组麻醉显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中麻醉效果好共81例,麻醉效果一般共16例,麻醉效果差共3例;对照组产妇中麻醉效果好共67例,麻醉效果一般共22例,麻醉效果差共11例;观察组麻醉效果好和麻醉效果一般所占比例(97%)高于对照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韩雨 《中国实用医药》2012,7(6):111-112
目的比较首次硬膜外麻醉(CEA)与多次(第二次和第二次以上)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单纯硬膜外麻醉4060例(已除去出现硬膜外麻醉并发症的),其中首次硬膜外麻醉2463例,多次以上的硬膜外麻醉1579例。观察两次麻醉的效果、起效时间、加辅助药情况、术后镇痛。结果首次硬膜外麻醉与多次硬膜外麻醉起效时间、效果、加辅助药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与首次和多次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探讨麻醉中护士如何与麻醉医生更好的配合。采用文献回顾和经验分析方法,对麻醉护士如何更好配合麻醉医生进行探讨。本文在麻醉前的准备(如认真执行查时制度、心理护理、建立静脉通道,保持通畅、温度和湿度)、术中体位、全身麻醉、输液和输血、病情观察和抢救工作等方面阐述麻醉护士如何能够更好地配合麻醉医生的工作。并提出加强对麻醉护士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我科近期对240例手术,采用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CEA)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两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以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高龄股骨颈或股骨头粗隆骨折患者,均在本院实施股骨头置换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实施硬膜外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达到最高阻滞麻醉平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6.7%;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76.7%,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血压、寒颤、恶心呕吐、术后头疼)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股骨头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硬膜外麻醉,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子宫切除术中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建新 《河北医药》2010,32(19):2696-2697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用于子宫全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手术50例。随机分为CSEA组和CEA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P〈0.05)。CSEA组较麻醉前组明显降低(P〈0.01),收缩压下降(30%5例,经加快输液后血压回升3例,使用麻黄碱后回升2例。结论 SBP、DBP和HR,CSEA术中起效快,镇痛效果和肌松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水针麻醉和颈丛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82例普外科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A组水针麻醉,B组颈丛麻醉。对患者一般情况如切皮,分肌肉,摘除病灶,缝肌肉,缝皮肤的表现和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患者上述时间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统计学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A组穴位针刺起效时间与B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O.05),A组感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两组麻醉前血压、脉搏于麻醉后血压、脉搏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不良反应如局麻药中毒反应,喉返神经阻滞,Homer综合症,膈神经麻痹,椎动脉损伤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O.05)。水针麻醉重复用药容易而颈丛麻醉术中无法追加、重复用药困难。结论水针麻醉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优于颈丛麻醉,且不良反应颈丛麻醉明显高于水针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 将13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给予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具有镇痛完全、起效快、肌松好等诸多优点,是目前剖宫产术麻醉方案的最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复合乳腺阻滞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手术的镇痛效果和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ASAⅠ-Ⅱ级患者,年龄20—65岁,拟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n=30),A组:静吸复合麻醉;B组:基础麻醉+局部麻醉;C组:基础麻醉复合0.25%罗哌卡因行乳腺阻滞(主要行T2-7肋间神经阻滞)。结果综合镇痛效果,术中:A组与C组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术后:B组与C组镇痛效果优于A组(P〈0.05)。结论基础麻醉复合乳腺阻滞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中与术后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的影响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谢钱灵 《北方药学》2011,8(11):96-96
腰硬联合麻醉(CSEA)是近年普遍开展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2009年我们对64例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比较了腰硬联合麻醉(SC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结直肠癌手术的麻醉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和单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采用静脉联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各项生命指征、出血量、输液量和手术时间、麻醉药物和维库溴铵的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皮质醇(Co)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的一般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82.3±4.5)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1±6.8)mmHg(t=13.8,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分别为(850.9±152.3)mg、(875.4±100.6)μ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070.0±102.4)mg、(1 400.1±280.4)μg(t=11.5、12.1,均P<0.05);观察组维库溴铵用量(8.2±4.1)mg,显著低于对照组(11.7±6.3)mg(t=12.3,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烦躁和疼痛发生率分别为0 min、4例、0例,均低于对照组的(15.2±5.2)min、18例、8例(t=13.0,χ^2=11.9、12.0,均P<0.05).观察组术后皮质醇浓度(149.4±32.8)μg/L,显著低于手术前(228.8±58.6)μg/L及对照组手术后(174.5±40.6)μg/L(t=11.7、13.0,均P<0.05);对照组手术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48.9±11.2)ng/L,较手术前(33.8±15.0)ng/L及观察组手术后(36.4±11.8)ng/明显升高(t=12.4、14.1,均P<0.05).结论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结直肠癌手术的麻醉效果确切,应激反应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复合组各40例,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5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复合组在气腹后5min的MAP、HR仍较麻醉前高(P〈0.05),而硬膜外组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复合组气腹后5minSpO2明显增加(P〈0.01);而硬膜外组Sp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硬膜外组与复合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5%和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全麻优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6.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2010年1月一2011年1月该院收治98例老年患者,以患者的手术方式为依据给予其不同的麻醉方式,并对其术后麻醉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8例患者中行颅脑外科手术12例,术前行全麻,且麻醉效果均为优;肝胆、妇科、下肢骨干骨折、胃肠手术患者58例,给予其腰麻及硬膜外麻醉,其中优51例(87.93%),良7例(12.07%);骨科上肢骨折11例,行颈丛及臂丛阻滞麻醉,其中优8例(72.73%),良3例(27.27%);行肛肠手术17例,给予其局麻,其中优8例(47.06%),良8例(47.06%),差1例(5.88%),术后发生寒颤现象。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以患者的实际病情及身体状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可有效地减轻患者术中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用药与不同麻醉方法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60例年龄18~65岁,性别、身高、体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ASA分类Ⅰ-Ⅱ级,择期胃肠,胆囊,肾手术病例,分为硬膜外加全麻气管插管组(EG组)或喉罩组(EGL组)、瑞芬太尼加吸入麻醉组(RI组)、瑞芬太尼+异丙酚全静脉麻醉(RP组)各15例;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术前、诱导后、切皮后、术毕取血测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胰高糖素和血糖。结果不同麻醉用药与不同麻醉方法在各时间点内激素水平不相同,不同麻醉用药与不同麻醉方法时血压心率变化也存在很大差异。结论在术中不同麻醉用药与不同麻醉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陆其龙 《北方药学》2015,(11):181-181
目的:探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在上腹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进行的上腹部手术患者共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8)。给予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给予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在T0、T1、T2和T3的SBP、DBP、HR,以及术后苏醒、拔管时间等。结果:两组T1~T3的SBP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的DBP和HR,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为(6.49±2.1)min,拔管时间为(11.1±2.4)min;分别优于对照组的(17.5±3.2)min、(27.7±3.8)min(P<0.05)。结论:联合麻醉临床效果显著,优点明显,但是增加了麻醉的难度,需要量力而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忠利  赵洪伟  王永 《中国医药》2010,5(10):889-890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GA)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GEA)对肺癌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应激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完全随机分为GA组和GEA组,每组25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毕、术后1 d、术后3 d测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麻醉后时GA组CD3、CD4、CD8、CD4/CD8分别为(46.21±6.95)%、(27.23±7.12)%、(17.34±2.36)%、(1.34±0.29)%;GEA组分别为(52.98±5.76)%、(32.56±9.60)%、(21.12±3.14)%、(1.41±0.31)%,这些指标均较麻醉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术后1 d时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GEA组各指标恢复接近麻醉前水平,GA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水平,2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A对机体免疫及细胞因子水平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喉罩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合并肺部疾患老年人的麻醉中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胃大部切除术的高龄患者50例,肺功能MVV占预计值均在50%~30%之间。随机分为两组:喉罩组(L组)气管导管组(T组),硬膜外麻醉后全麻醉诱导,L组置入PLMA,T组置入气管导管。术中通过BIS的监测把麻醉深度控制相同深度。观察与监测记录麻醉前(T1)、麻诱导期(T2)、喉罩(气管导管)置入(T3)、手术麻醉维持期(T4)、停药时(T5)、睁眼时(T6)、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T7)、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后5min(T8)的SBP、DBP、HR,自主呼吸恢复时间(M1)、停药-睁眼时间(M2)及停药.拔除喉罩时间(M3)、丙泊酚总量(ml)G发生烦躁的例数(N1),保留导管发生数(N2),术后咽痛例数(N3),肺部并发症例数(N4)。结果L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手术维持、拔除喉罩过程中血压、心率均有波动,但和麻醉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T组中,在插管时血压及心率变化较大,与诱导时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在手术结束时、睁眼时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升高,与麻醉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L组用药量比T组少两者比较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中发生烦躁的例数,保留导管发生数,术后咽痛例数,肺部并发症例数的比较中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喉罩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合并有肺部疾患的上腹部手术是较好的麻醉方式,可以加快术后恢复,减少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