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许朝霞  丁明桥 《中医杂志》2008,49(9):773-774
论述了肺阳虚的临床病因及证候特征,认为肺阳虚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有四个方面:补益肺气与温阳药同用;温补肾阳以期达温补一身之阳;温痰饮、化瘀血,以期温通肺阳;温阳中佐以补阴,阴中求阳.  相似文献   

2.
介绍运用温阳补肾法治疗阳虚不寐的经验。认为阳气不足或阳浮可导致心神失养而不寐,症状为夜寐困难、欲寐而不深、恶梦较多等,方予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等温补阳气。并举验案3则。  相似文献   

3.
消渴病阳气虚者占比非常大,是其发病和产生变证的主要病理基础.消渴病应首辨阴阳,以辨三阴为要,强调阳主阴从,治疗时要温护阳气;中后期消渴病,阳虚为本的病机更为凸显,可加重症状或产生变证,易生成瘀、痰、湿、热等病理产物,故临床常从三阴辨治入手,以太阴重温运、少阴重温补、厥阴重温畅为纲领,各有侧重,再辅以活血、健脾、化湿、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王新志教授运用温阳解郁法治疗郁证的经验.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跟师学习、分析临床病例,总结王师运用温阳解郁方治疗郁证的经验.结果:王新志教授独辟蹊径,摒弃“抑郁多从肝论治”的固定思维模式,运用温阳解郁法治疗中重度郁证,从郁证患者“喜静踡卧”“精神不振”等一系列阳虚症状出发,温补肾阳、微微生火,使机体阳气充盛,气盛则神旺,诸症消除.结论:王新志教授的经验值得借鉴,为温阳法在治疗郁证方面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阴阳二气,阳主阴从;阴阳二气,尤重阳气;阳气之中,肾阳为本;易损难复,惟此阳气;治寒以热,温补阳气;阳虚易辨,阴火难识6方面小结王自立主任医师独特的学术思想,指出对于阴阳二气,尤重阳气,因为阳主阴从,阳气之重要,犹如太阳与天体的关系,不可或缺,是生命的根本和动力,但其特性却是难得而易失,易失而难复,故临证之际时时顾护阳气,形成了独特的温阳思想。  相似文献   

6.
樊讯  王阶 《中医杂志》2011,52(9):726-728
通过对温阳法从源到流的梳理,认为《伤寒论》中温补阳气、温阳利水、温阳散寒、温阳解表、温阳固脱、扶阳益阴、寒温并用等温阳七法的实质,是以阳气的功能失调为中心的兼治法,也是《伤寒论》"扶阳气"贯穿全书的体现,并与现代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从"阳虚致郁"的观点出发,阐释了阳虚致郁的理论基础及重要病机,认为阳气虚衰是主要病机,督脉失养是发病关键。探讨了运用"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基本思路和治法,以期为"温阳通督"法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8.
康桂兰 《河南中医》2009,29(11):1128-1129
消渴病变证机虽以阴虚燥热为多见,但病变证机属于阳虚者亦不少见,结合临床诊治体会,运用温阳法治疗消渴病属于阳虚者则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阳虚质成因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先天禀赋及后天因素两个方面对阳虚质的成因进行论析.在先天禀赋方面,亲代肾精不足、天癸不足和命火不足可致子代肾阳亏虚,继而形成阳虚质;孕母饮食不当或用药过于寒凉亦可导致子代阳虚质.在后天因素方面,社会环境影响、生活习惯不当(饮食所伤、嗜酒所伤、情志所伤、情欲房劳)、疾病影响及医过(误清、误汗、误下、误补)是损伤阳气的主要因素.对阳虚质成因的了解,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阳虚质的偏颇.  相似文献   

10.
何卫国 《陕西中医》2013,34(7):911-912
<正>复发性口疮多属于虚证(久病多虚),临床上虽然常见阴虚火旺、虚火上浮者,但因各种原因致阳气虚衰使机体温化失调,津液停滞,寒湿困于口腔,肌膜溃烂而成者亦不少见[1,2]。笔者在临证时运用温补药物,分别予以温阳健脾、温肾助阳、温补气血、温补心脾等法治疗阳气偏虚型复发性口疮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兹列举4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阴阳学说阐明了消渴病温阳的必要性,通过阳气、肾阳、脾阳的重要性论证了温阳法治疗消渴病理论的正确性,对温阳法治疗消渴病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谢虹亭  孙权  陈美池  龙思丹  褚雪镭  朱世杰 《河北中医》2023,(9):1413-1415+1420
肾癌是泌尿生殖系统中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以肿块、尿血和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中老年时期,中医学认为,该年龄阶段阳气衰减,若逢六淫七情之伤或饮食劳逸之害,会导致脾肾阳气进一步损伤。阳虚日久,寒积、瘀血、癌毒内生,阻滞于肾,则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朱世杰教授认为,基于此病因病机,应以温阳散积为基本治法,并拟温阳散积方温补肾阳,健脾益气,祛瘀消积,抗癌解毒。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治,祛邪不伤正,在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温阳法是中医的治法之一,适用于外寒入里,深入经络脏腑,或阳气不足、寒邪内生的里寒证或真寒假热证。具体的治法有温补肾阳、温补脾阳、温阳化饮、温阳行气、温阳利水等。黄褐斑中医也称为"黧黑斑",黑乃水之色,水为寒邪,非温不化。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内经》理论和名家经验以及实验研究,说明温阳法亦是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仲景擅长温阳之法,特别是《伤寒论》更以六经统治疾病过程中人体阳气的进退变化。太阴者,三阴之表也,为阳气始虚,故在太阴病的治疗过程中,仲景重视阳气的作用。手太阴肺阳为人体主要的阳气之一,在肺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仲景对肺阳虚的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轻者标本同治,善用干姜、细辛、五味子;重者扶正祛邪,更加附子;阳虚重症,辛甘化阳以缓缓图之。  相似文献   

15.
通过跟师出诊,总结洪治平教授治疗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经验,洪师认为本病多为阴虚燥热日久,致机体气血阴阳亏虚,尤其强调心之气虚、阳虚;将本病分为消渴病心悸气虚型和消渴病心悸阳虚型。重视阳气的温煦、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皮肉筋脉骨节出现疼痛、损害变形等症状与阳气、脑髓神机、脏腑经脉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分析,认为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关键,督脉阳虚、脉络瘀阻是本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阳亏虚、脑髓神机运转失常则是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故临证时,应注重温阳通督,温补脾肾,祛寒化湿;此外,针对疼痛症状则强调温运阳气,醒神养神,以促进脑髓神机运转,进而发挥安神镇痛、减缓皮肉筋脉骨节受损及关节变形之效。因此,温阳通督、安神镇痛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出现阳虚症状,用温阳化气法治疗有较好疗效。糖尿病病机以阳虚为本,合并气虚和(或)阴虚、阴盛。该文从阳气盛衰对机体血糖的影响,并通过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经脉辨证分析,结合具体案例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傅青主男科》中肉桂的选用灵活多变,有补火之用,有温阳之用,有引水之用,借助药量的选择和药物配伍来发挥不同功效。书中肉桂多用于治疗因于寒或因于肾或因于阳虚的痰证、吐证、男科病证、痛证以及内科杂症等。傅山在运用肉桂时多配伍温里药以补火助阳、引火归原;配伍补气药在补气同时温补阳气,使阳盛而气足;配伍利水药可温阳化气以利水祛湿。傅山通过对肉桂不同剂量的使用,使得肉桂的应用更加灵活,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阳虚本质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析糖尿病(DM)的阳虚病机本质。方法:探讨消渴病与DM的相关性,强调了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提出脾肾阳虚是DM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主要病机,指出阴虚燥热是DM的标像。结论:阳虚是DM发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见肢体疼痛麻木、四肢不温,主要病机早期以气虚、阴虚、阳虚失充为本,以瘀血、痰浊阻络为标。而在晚期阳虚络瘀和阳郁络瘀证甚为常见。温阳止痛、通阳止痛、温通止痛法用于临床,每获良效,温通止痛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会如下。1阳虚致痛,虚痛,温阳止痛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大宝论》中指出"可见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说明阳气为一身之宝,是机体活动的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