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冯诗瑶  王新  王诗源 《新中医》2019,51(8):64-67
简版:[摘要]对心悸的小建中汤证与炙甘草汤证的脉症及用药进行分析,认为二种证型均有阴血不足之病机,其中小建中汤证为阴血不足兼阳气相对偏亢,炙甘草汤证则为阴血不足、阴病及阳而阳气亦见亏虚;小建中汤证之心悸失治日久,阴血匮乏,阴虚则阳无以化,则转化为阴阳两虚的炙甘草汤证之心悸,此两种心悸证型在症状、病机上存在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2.
胡燕灵 《河南中医》2010,30(8):733-733
小建中汤非治阴阳两虚。小建中汤证之病机为阳气偏虚,气血不足,阴阳失调。  相似文献   

3.
小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并治》,其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析本证,阳气虚衰、寒自内生,则里急腹中痛;气虚血少、心失所养,则心悸、四肢酸痛;阳气虚弱、不能固摄阳精,则梦遗失精;阴虚生热,则衄血、手足烦热、咽干口燥。为阴阳两虚、寒热相兼之证。若专补其阳,则阳气偏  相似文献   

4.
小建中汤是《伤寒论》中的温里剂,小建中汤证之病机为阳气偏虚,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本文对小建中汤的临床用药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炙甘草汤治疗心悸(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证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志军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411-1411
<正>中医学认为,心悸的病因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由气、血、阴、阳亏虚,标实多为痰浊、瘀血、寒凝、热毒等。炙甘草汤为气血阴阳并补之剂。本文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心悸气阴两虚证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论小建中汤     
师韵  张林落  朱姗  谢忠礼 《河南中医》2016,(11):1866-1867
小建中汤以甘润胶饴为君,温中补中缓急,以酸苦微寒之芍药为臣,养精血而敛阴,桂枝助阳、生姜温胃、大枣补脾、炙甘草益气。诸药合用,辛甘化阳之中又有酸甘化阴,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调和气血阴阳,复建中气之功。小建中汤甘温补脾、调和阴阳,主治阴阳两虚以阳虚为主之证,其证为气血阴阳俱虚,以阳虚失温为主。小建中汤治法重在甘温建中、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7.
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心悸疗效与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武三 《西部中医药》2009,22(11):35-35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是汉代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第182条中用以治疗伤寒、脉结代、心动悸之经典名方,其成方2 000余年来备受历代医家关注及推崇.所治之证为由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阳气不振所致.本方功在益气养阴、通刚复脉.笔者在临床中常用以治疗中医辨证属心阳不振、阴血不足之心悸、怔忡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刘国安主任医师认为心悸主要是由于心阳不足、心阴心阳两虚、中阳不足、心脾两虚、肾阳亏虚、胃虚饮停,上逆犯心所致,临床以中老年人多见,证型以心阴心阳两虚多见,治疗应以炙甘草汤为主方,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9.
三、气阴两虚此型多见于热病伤阴之后,或七情内伤阴血暗耗,或肾虚、肾阴不能上滋心阴,均能导致心阴不足。心阴不足久之阴病及(?)气,则气阴两虚之证乃成,或因心气不足在于先,久之气病及于阴,亦可导致气阴两虚。心气不足复又心阴亏损,血运尤为不力,则心脉更易阻滞。其主要症状为心悸、气短、乏力、自汗或盗汗、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胸闷胸痛、舌质色暗或紫、脉涩或结代,治宜益气养阴,理气化瘀。选方以炙甘草汤(《伤寒论》)加减为常用。  相似文献   

10.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4,19(5):29-30
东汉张仲景所著之《金匮要略》 ,一共载有 3个建中汤。即大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大建中汤由饴糖 18g ,人参9g ,蜀椒 3g ,干姜 6g组成 ;小建中汤由桂枝 9g ,生姜 9g ,白芍18g ,大枣 12g ,饴糖 3 0g ,炙甘草 6g组成 ;小建中汤再加黄芪 15g ,即为黄芪建中汤。建中 ,就建立中焦脾胃之气。脾胃之气有二 :一为脾胃之阳气 ,二为脾为之阴气。脾胃之阳气虚 ,则阴气盛 ;脾胃之阴气虚 ,则阳气旺。两者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 ,气机受阻 ,升降失司。因此 ,谈建中 ,必分阴阳二气 ,上述三个建中汤 ,是建立脾胃之阳气 ,还是建立脾胃之阴气呢 ?笔者…  相似文献   

11.
支开叶 《山西中医》2007,23(4):65-65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滋阴养血、益气养阴、复脉止悸的功用.原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系由阴血不足,阳气虚弱所致.阴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阳气不足,无力鼓动血脉,则脉气不相接续,故脉结代,心动悸.笔者运用炙甘草汤治疗阳气不足、阴血亏虚证候之多种病症,效果颇佳,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仲景小建中汤列入温中方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建中汤来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具有平补阴阳 ,调和营卫而建立中气的作用。治脾胃虚寒而致的脘腹挛痛 ,喜温喜按 ,或虚劳发热 ,或心悸虚烦等症。有将此方列为温中之方 ,笔者认为有悖仲景原意 ,现就此略陈管见与同道共榷。1 小建中汤非主治脾阳虚证张仲景《伤寒论》中列小建中汤证二条 :“太阳病兼里虚不足 ,如阴阳两虚 ,心中悸而烦者 ,宜治以小建中汤。”“伤寒阳脉涩 ,阴脉弦 ,法当腹中急痛 ,先与小建中汤。”《金匮要略》列小建中汤证一条 :“虚劳里急、悸、衄 ,腹中痛 ,梦失精 ,四肢酸痛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者 ,小建中…  相似文献   

13.
赵安社 《国医论坛》2021,36(2):11-13
本文通过古籍文献研究与临证医案相结合,依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名医别录》《医寄伏阴论》《古今名医方论》等古籍文献,探析炙甘草汤方治疗心悸之机理;通过分析临床医案,进一步阐释炙甘草汤具有益气养阴、通阳复脉之功效。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等属于气阴两虚、心血不足型者,均可以炙甘草汤加减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使脉律自复。  相似文献   

14.
小建中汤证病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世医家多认为小建中汤证为中焦虚寒证。综合《伤寒杂病论》中所论述的小建中汤条文主治症状和张仲景用药特点,认为小建中汤证中焦虚寒病机理论与原文所述症状、方药配伍不完全相符。结合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治方法,围绕"肝阴虚损以致肝气疏泻太过而横逆克土,少阳相火失制而妄动"这一思路,重新解读小建中汤证的病机、症状和用药原则。认为小建中汤证之病机当为肝阴虚损,以致肝气疏泻太过而克脾土、少阳相火失制而妄动是文章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5.
心悸是指心中悸动、惕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黄帝内经》虽未明确提及心悸病名,但已认识到宗气外泄及感受邪气是其病因病机。至汉代,张机(字仲景)提出心悸病名,并于《伤寒论》中记载数十条关于心悸病证的条文。张机从病因病机、诊断鉴别及遣方用药等方面论治心悸,对心悸的认识较为完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斟酌《伤寒论》原文,不难发现张机立论心悸不过三者,或虚或饮或为误治。其因于“虚”者,立足于心之生理特点,“心主血”且“为阳脏而主通明”,心悸或由发汗不当、损伤阳气,或为心脾不足、气血亏虚,阳气与阴血的匮乏必然使得心无所主则见悸动不安;因于“饮”者,或为脾肾阳虚、水饮上犯,或为少阳受邪、三焦气化不利,邪气内舍于心,扰动心神,故使心悸而发;另有因于“误治”,或吐或下,易至津液耗伤,徒伤正气,而使邪气内陷,心神不守,悸动不安。据其病机的不同,张机组建桂枝甘草汤、真武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茯苓甘草汤等宁心止悸方药,探其遣方用药规律亦有迹可循,一者桂枝甘草汤为温阳止悸基本架构;二者善用茯苓利水止悸。其组方不外乎从虚实两端立论,虚则补之,实则泄之,方药所用极简,对后世心悸的治疗极具阐发意义。故文章...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炙甘草汤方证的病位在心;病因是风寒之邪耗心阳而又伤心阴,或伤寒误治、失血、杂病损伤心之阴血、消耗心之阳气;病机是心之气阳阴血俱虚而鼓动无力;辨证要点为缓慢性心律失常、脉迟缓而结代、心动悸。当代对于炙甘草汤中各种药物的用量,大致有“小其方”“大其制”“按比例”3种观点。疗程与预后方面,对于病情轻缓者,炙甘草汤的服用疗程应在100 d左右;对于病情危重者,因其预后不佳,应及时告知患者亲属,以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7.
<正>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全书以论治精辟,用药精当而著称于世。在审病求因,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广泛地运用了“同病异治”的治疗方法。所谓同病异治,就是对于同一疾病,由于病位、病性、病因、病机和证候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治法。如虚劳一病,在“虚则补之”的总的治法下,属于脾虚的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属于肾虚的用肾气丸;属于心血不足,见脉结、心悸的用炙甘草汤;属于肝阴不足,症见虚烦不得眠者用酸枣仁汤;属阳虚失于摄阴,阴不内守而梦交遗精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心脏疾患,具有慢性迁延难愈和反复发作的临床特点。病至中后期,临证则表现为心之气阴两亏的证候。主要证候以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脉结代等证为主。多属中医学中“,心悸”、“怔忡”、“胸痹”、“虚劳”等范畴。笔者以炙甘草汤为主,治疗气阴二亏型的心肌炎取得较好的疗效。兹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9.
炙甘草汤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为汉代张仲景所创.此方由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等九味组成.功能是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又治虚痨肺痿.以脉结代、心动悸为证治要点.现将其药理学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心悸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是中医学最早研究心病的文献之一,作者对论中所提及“心悸”的有关条文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心阳不足之悸证,心阴心阳两虚、脉结代、心动悸证,中阳不足,心脾两虚之心悸证,肾阳亏虚,水气上逆凌心之心悸证,胃虚饮停、上逆犯心之心悸证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和目前临证运用。并认为,对有关条文的理解不能拘泥于外感、病中及误治所为,对心悸辨治也不可局限于上述条文。强调全面理解原文精神,临证应以辨证为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