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不良反应显著少于氯氮平(P<0.01).结论 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某些不良反应较氯氮平组轻而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72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成3组,各有24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记为A、B、C组,观察对比三组疗效及糖脂代谢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治疗后FBG、TCH、TG、BMI水平均与治疗前对比有所升高,而C组升高程度更为显著(P<0.05),三组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最低,其次为利培酮,氯氮平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用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收集9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阿立哌唑组、氯氮平组及两药联用组。治疗12周,采用PANSS、GAF、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两药联用组有效率高于阿立哌唑组与氯氮平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组减分率高于阿立哌唑组与氯氮平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立哌唑组与氯氮平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氯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阿立哌唑组与两药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效果更好,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A组80例,B组60例,A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B组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FBG)与口服糖耐量2 h血糖(PBG),及治疗后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PBG、F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内HbA1c正常者与B组内HbA1c正常者P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HbA1c异常者与B组HbA1c异常者治疗后P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也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水平。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病患者糖代谢影响较小,用药方便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脂质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氯氮平组,每组40例。阿立哌唑组患者给予口服阿立哌唑治疗,氯氮平组患者给予口服氯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脂代谢指标水平。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氯氮平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LDL-C、HDL-C水平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治疗后的TG高于治疗前,且高于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代谢指标有明显影响,但阿立哌唑对脂代谢指标无明显影响,且相比氯氮平疗效更加显著,不良反应更少,临床安全性更好,临床可将其作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药物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对患者血脂代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茂萍 《河北医药》2009,31(12):1449-1450
目的研究新型抗精神病药物(APS)阿立哌唑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20例服用阿立哌唑和80例服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病症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2、24个月,分别检测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比较各组间和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差异。结果氯氮平组患者体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内、组间TG、HDL—C、LDL—C组间组内比较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体重、TG、HDL—C、LDL—C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APS阿立哌唑对患者血脂代谢相对影响较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APS,比较适合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在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队列分析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利培酮组口服利培酮,每次2 mg,每日2次;阿立哌唑组口服阿立哌唑,每次5 mg,每日1次。2组均连续服用24周,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和三酰甘油(TG)]、认知功能[用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估]、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并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利培酮组和阿立哌唑组各60例。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PANSS量表中阳性症状评分为(10.04±1.55)和(11.52±1.62)分,阴性症状评分为(12.74±2.38)和(14.38±2.25)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评定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氯氮平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氯氮平治疗,连续治疗2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对患者进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三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因素评分逐渐升高,且阿立哌唑组患者各项评分显著优于氯氮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氯氮平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有明显的疗效,且阿立哌唑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氯氮平,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阿立哌唑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引起的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64例服用奥氮平引起代谢综合征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代谢综合征及精神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腰围、BMI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代谢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腰围、BMI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等代谢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PAN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可改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引起的代谢综合征,且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对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人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将这些患者平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阿立哌唑、氯氮平治疗。在所有患者入院时、治疗3个月后检测其空腹血糖,比较阿立哌唑组、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浓度。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氮平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可以导致患者糖代谢紊乱,而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对患者糖代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利培酮和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精神科门诊或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每组35例。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氯氮平组采用氯氮平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BMI、腰围、臀围、腰臀比,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A1、ApoB,以及治疗12个月后糖尿病发生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利培酮组BMI、腰围、腰臀比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ApoA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利培酮组的FBS、TC、TG、HDL-c、LDL-c、TG/HDL-c、TC/HDL-c、ApoB低于氯氮平组,ApoA1高于氯氮平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利培酮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低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氯氮平、利培酮均会对患者血糖、体重、脂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而氯氮平的影响更明显,这种不良影响有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T2DM患者122例,根据肝脏彩超检查分为T2DM伴NAFLD组和T2DM不伴NAFLD组.对其腰围、腰臀比(WHR)、BMI、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单纯T2DM组相比,T2DM伴NAFLD组的腰围、WHR、BMI、TC、TG、LDL-C、ALT、HOMA-IR升高(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腰围、BMI、HOMAIR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伴NAFLD患者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其中肥胖、TG、胰岛素抵抗对其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HbAlC〉17.0%)的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BMI分为3组,A组(正常组,19≤BMI〈24),B组(超重组,24≤BMI〈28),C组(肥胖组,BMIt〉28)。3组均加用艾塞那肽。12周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血脂、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记录低血糖发生的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HbAlC、FPG、2hPG、血甘油三酯(TG)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B组及C组体质量、BMI与治疗前相比也有明显下降(分别为P〈0.05,P〈0.01),同时两组SBP、DBP也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塞那肽更适用于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进行评定,并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末、8周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查PRL水平。结果两组PANSS量表评分治疗8周末均比治疗前极显著减少(P〈0.01),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阿立哌唑组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治疗8周末PRL水平明显升高(P〈0.05);出现月经紊乱或泌乳阿立哌唑组较利培酮组明显为少(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对PRL的影响较小,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IR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研究对象共90例,分为代谢综合征(MS)组和健康对照组,应用血管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臀围。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胰岛素(FINS)、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和载脂蛋白B(Apo-B)。结果MS组IMT、I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MT与IR、SBP、DBP、WC、WHR、BMI、BF%、FPG、T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腰围、IR、血糖是影响IMT的独立因素;IMT、舒张压、HDL-C是影响IR的独立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IMT与IR、收缩压、腰围、血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对比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影响。方法 将85例在德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分别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片单药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精神病性分)及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PANSS总分[观察组(47.94±13.64)分,对照组(49.07±12.56)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ANSS总分[观察组(86.31±9.21)分,对照组(85.95±9.77)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糖、脂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TG、TC、LDLC、BMI和腰围上升,HDLC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和腰围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BMI和腰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2hPG、SBP和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相同的疗效,但是帕利哌酮缓释片对女性患者血脂、BMI和腰围的影响较小,要优于利培酮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白族患者代谢的影响及效果。方法:将1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白族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在利培酮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合并二甲双胍,对照组合并安慰剂,疗程5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5月测定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等体重指标;治疗前及治疗5月后测定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性、血脂、催乳素及肝功能变化等指标,并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两组治疗5月后INS、IRI、TG、ALT、GGT、BMI、腰围、腰臀比、体质量变化有高度差异(P〈0.01),FBG、TC有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3~4月及4~5月期间体重变化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后5月SBP、FBG、INS、IRI、TC、TG、LDL-C、ALT、GGT有高度差异(P〈0.01);而对照组仅有SBP、INS、ALT、GGT有高度差异(P〈0.01),FBG、IRI有差异(P〈0.05)。两组PANSS减分率、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二甲双胍有益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白族患者的糖脂等代谢,且不影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疗效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胃肠道激素的影响.方法 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及西格列汀组,每组64例.阿卡波糖组接受阿卡波糖片治疗,50 mg/次,3次/d;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片治疗,100 mg/次,1次/d.2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胃饥饿素(Ghrelin)和胃泌素(Gastrin)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BMI、FPG 、2hPG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干预后,Ghrelin分泌增加,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干预后,Gastrin分泌增加,TC、TG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作为两种不同类别的降糖药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对胃肠道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代谢影响。方法:31例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选病例组接受阿立哌唑治疗,治疗前后各测量一次体重、腰围、腰臀比、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l)、载脂蛋白B(Apo-B100)、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INS)、C肽(C-P),并分别计算出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另设健康对照组44例,同法测量上述指标。将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病例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INS、C-P及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体重、BMI、腰围、腰臀比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TGI、NS、C-P、HOMA-I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POA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有代谢异常;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PS)阿立哌唑对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相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