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明席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7,21(2):67-71
综述了近年来在核医学中利用剂量学实验方法和射性药物性在生物体内微剂量分布的工作,介绍了微观放射自显影术,这里的微剂量分布是指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的剂量分布,只有掌握了准确的微剂量分布信息,才能较好地预测及评价放射性药物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放射性核素在细胞水平的分布。方法 采用放射自显影和冰冻切片技术,建立银颗粒密度与放射性药物强度的刻度曲线,确定放射性药物131I和99mTc的微观分布,基于核素的微观分布数据,建立微剂量的剂量估算模式。结果 银颗粒密度与施入放射性药物比活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5和0.9963,刻度系数分别为1.59×10-4Bq和6.48×10-5Bq。结论 131I和99mTc在细胞水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银颗粒多数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在计算细胞水平的剂量时应考虑到其分布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4.
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了 ̄3H标记5-氟脲嘧啶( ̄3H~5FU)微球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在小鼠肺中的分布和变化。并且对注射 ̄3H-5FU微球和 ̄3H-5FU溶液后的某些器官组织中放射性的分布进行了比较。提出微球在体内的直径为5-15μm,主要集中在肺组织中,可以达到位控给药的目的。在注射微球制剂2─24h肺中药物浓度明显维持较高水平。这对于延长和提高5FU对肺部肿瘤的疗效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朱寿彭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87,(5):348-350
放射性桉素对机体的作用特性及其损伤效应的呈现,是与该核素在体内的蓄积特性、转移和排除程度密功相关联的。因此,本文研究了不同放射自显影术对加速排除和阻止吸收放射性桉素的效果评价如下,(1)宏观放射自显影评价喹胺酸和DTPA对169Yb的促排作用,(2)宏现放射自显影评价稳定性Yb于169Yb在骨中的减少沉积作用}(8)微观放射自显影评价噎胺酸和DTPA对169Yb促排作用的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抑制素(INH)在体条件下能否通过大鼠的血脑屏障及在垂体或下丘脑的分布。方法采用颈静脉灌流和放射自显影技术,将20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5只,第1~3组(实验组)颈静脉注射^125 I-INH50μl,第4(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第1,2,3组分别于注射后30,60和120min断头处死,取出垂体、下丘脑,以生理盐水洗涤,测量放射性计数,取放射性最大组的垂体与下丘脑组织行放射自显影分析。结果第1组垂体的放射性最高[(1008.00±5.78)Bq],而第2和3组分别为(723.00±4.95)和(491.00±4.90)Bq;1~3组的下丘脑放射性分别为(20.00±1.01),(22.00±0.95)与(19.00±0.73)Bq。第4组垂体与下丘脑的放射性分别为(16.00±1.40),(15.00±0.98)Bq。各实验组大鼠垂体的放射性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注射后30min放射性最大(第1组),60和120min后逐渐降低;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下丘脑放射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自显影结果示,实验组大鼠的垂体组织上有明显的银颗粒,而对照组没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下丘脑组织上均未见明显的银颗粒。结论^125I-INH能通过大鼠血脑屏障,垂体在注射后30min放射性最大,在大鼠垂体上有INH结合位点或受体,而在其下丘脑没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巩膜穿通伤后巩膜伤口及其他眼内细胞的增殖过程。方法 通过巩膜穿刺及玻璃体腔注射自体血的方法制成兔眼巩膜穿通伤模型。在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在处死前 2h向动物玻璃体腔注射3 H 胸腺嘧啶核苷 (3 H TdR)。眼球摘除后制成光镜、电镜标本及放射自显影标本 ,并对伤后不同时间巩膜伤口整合3 H TdR的细胞数进行比较。结果 眼球穿通伤后 ,炎症反应主要发生在浅层巩膜 ,巩膜伤口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也主要来自浅层巩膜。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沿嵌塞于伤口内的玻璃体纤维向玻璃体内血块的方向生长。增生的纤维条索牵引视网膜髓线、视盘 ,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9/ 12 )。整合3 H TdR的细胞主要是伤口内的纤维母细胞。伤后 5天时整合3 H TdR的纤维母细胞最多(P <0 0 0 1) ,14天时显著下降 ,2 8天时几乎没有整合3 H TdR的细胞。放射自显影结果与光镜组织病理学结果一致。结论 巩膜穿通伤后炎症和增殖反应主要来自浅层巩膜 ,5~7天时细胞增殖性反应最为强烈。 相似文献
9.
用放射自显影观察了NIH3T3细胞和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对(γ-^32P)ATP标记未修饰反义核酸的摄取过程,并进行了同步与非同上不细胞的比较,结果表明,未修饰反义核酸能迅速跨膜迅速跨膜进入细胞,其摄入量与保温时间呈正相关;不同种类的细胞与不同周期时基的同各处细胞对反义核酸的摄取能力不同,提示临床使用反义技术调控基因表达时,除用量还须考虑细胞类型,作用时间,细胞时相和应用时机,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脑内 (第 2 9层面 )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3 H MK 80 1为配基的受体放射自显影体外结合实验。结果 3 H MK 80 1结合位点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广泛而不均匀 ,海马区密度最高 (CA1>DGmb >DGlb >CA3) ,其他依次为杏仁核、大脑皮层、纹状体尾状核、丘脑核团和下丘脑腹内侧区。结论 3 H MK 80 1结合位点的分布密度可反映NMDA受体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是眼科的常见疑难重症是导致失明的疾病之一。本文应用放射自显影的方法,对外伤性视神经萎缩从轴浆运行角度进行了实验性研究,现报导如下。材料及方法实验动物:体重2.5~3.okg的家兔,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0只,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组15只。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模型制作方法为索引法与结扎法“’。实验方法:两组家兔采用乙醚开放滴入麻醉,在兔眼角膜缘后Zmm的2点方位,用1/2号针头垂直刺入眼球中心,注入DI-[4.5-’Hi亮氨酸100llCi,反复抽吸5次,然后前房穿刺,放出0.lml之前房水,将动物在明室饲养,分别在注… 相似文献
12.
测定卵巢组织标本中抗原的含量.方法:对33份卵巢组织标本用放射性碘标记单克隆抗体MoV18进行定量放射自显影测定.其中22份为卵巢癌,7份为卵巢良性肿瘤,4份为正常卵巢组织.结果:19份浆液性卵巢癌中,17份有CA-MoV18抗原表达,含量为1.30~59.28pmol/g组织.3份粘液性卵巢癌及11份非恶性卵巢组织中(7份良性病变,4份正常组织)未测得CA-MoV18抗原.结论:CA-MoV18抗原在浆液性卵巢癌中有表达,其含量与肿瘤组织中标记抗体含量(%ID/g)有关.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了^3H标记5-氟脲嘧啶(^3H-5FU)微球静脉注射后不同时间在小鼠肺中的分布和变化。并且对注射^3H-5FU微球和^3H-5FU溶液后的某些器官组织中放射性的分布进行了比较。提出微球在体内的直径为5-15μm,主要集中在肺组织中,可以达到位控给药的目的。在注射微球制剂2-24h肺中药物浓度明显维持较高水平。这对于延长和提高5FU对肺部肿瘤的疗效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坐骨神经逆行示踪放射自显影显像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31碘-辣根过氧化物酶(131I-HRP)通过逆行示踪及放射自显影显像坐骨神经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神经示踪成像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新西兰兔随机分为131I-HRP组、Na131I组、生理盐水组.在左侧小腿三头肌分别注入131I-HRP、Na131I或生理盐水500μl,于注射后6、12、24、48、72小时后处死动物,取左侧带小腿三头肌的坐骨神经全长行放射自显影和坐骨神经HRP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31I-HRP组注射后6小时局部肌肉组织显影;随着时间的延长,坐骨神经逐渐显影;注射后72小时,坐骨神经全长均有显影,背根神经节有显影.各时相点间坐骨神经自显影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RP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注射后6小时坐骨神经远段有少量阳性纤维;12小时近段逐渐出现大量的HRP反应阳性纤维;注射后72小时,背根节内出现HRP阳性细胞和纤维.Na131I组和生理盐水组注射后未见坐骨神经显影和HRP阳性和纤维.结论 131I-HRP可以在坐骨神经内逆行运输,采用放射自显影技术可以显示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受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时诱发骨肉瘤细胞凋亡的DNA损伤特征,以及153Sm 核素在瘤细胞中的行径特性。方法 观察了153SmEDTMP内照射不同时间,诱发骨肉瘤细胞凋亡的DNA 凝胶电泳和微观放射自显影的示踪动态。结果 研究发现,在153SmEDTMP内照射作用下,骨肉瘤细胞的DNA 呈现出在核小体间断裂的阶梯状条带形成的凋亡特征,放射性核素153Sm 可迅速透过瘤细胞膜,也可被瘤细胞吞噬,呈亲膜性积聚和膜包裹着的凋亡小体呈现。结论 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时,可诱发骨肉瘤细胞凋亡发生,其诱发凋亡的程度随153Sm 内照射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升。 相似文献
16.
17.
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125I— β—CIT的放射自显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损毁程度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功能变化,探讨^125I-甲基3β-(4-碘苯基)托烷-2β-羧酸盐(β-CIT)DAT显像的价值。方法 根据注射MPP天数不同,分为1,3,5和7d模型组和对照组,静脉注射^125I- β-GIT 148 kBq 2h后行放射自显影。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组化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观察黑质和纹状体的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PTP损毁的各组PD小鼠模型的纹状体/皮层放射性比值分别降低20%,42%,45%和52%;纹状体DA含量降低47%,75%,95%几95%;免疫组化TH染色可见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量随MPTP损毁程度的加重而进一步减少。结论 不同损毁程度的PD小鼠模型DAT功能变化与生化和病理改变相一致,β-CIT DAT功能显像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8.
自从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人们一直努力地寻找具有肿瘤导向的单克隆抗体。如今,有关肿瘤单克隆抗体的导向研究已不少见,尤其是肝癌单克隆抗体的导向取得了一定进展(1),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兴趣。尽管用放射诠同位素标记单克隆抗体在肿瘤的放射象疫显像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2,3)。但是,对抗体在瘤体内显微及亚微结构的定位却了解甚少。本研究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碘标记肝癌单克隆抗体HAb23(4),将碘标HAb23注入荷人肝癌探鼠体内,4~5天后进行放射免疫显像。然后,杀鼠取瘤组织及其他脏器,制备光镜及电镜样本,在样本表面涂以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核医学中传统的MIRD剂量估算方法是假设放射性药物在器官内均匀分布,用器官的平均剂量描述每个细胞及细胞核的剂量.基于核素的微观分布数据,建立微剂量的剂量估算模式,从而为核医学中诊疗计划的制定、放射药物效果和危害的预测及评价、分子核医学研究提供基础的微剂量估算及其分布研究的方法和基础数据.方法采用了放射自显影术和冰冻切片技术,建立自显影银颗粒密度与放射性药物强度的刻度曲线,确定放射性药物99mTc-DTPA的微观分布.结果银颗粒密度与施入比活度的相关系数为0.9915,刻度系数为6.48×10-5Bq.细胞浆与细胞核的分布比为1.78.结论放射性药物在细胞水平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在计算细胞水平的剂量时应考虑到其分布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储存磷光质屏放射自显影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兔血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