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CD44v6与E-钙黏蛋白(E-cad)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食管鳞癌(A组)、23例糜烂性食管炎(B组)和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C组)CD44v6和E-cad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组CD44v6表达明显高于B、C组,而E-cad表达明显低于B、C组(P<0.05).CD44v6和E-cad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v6和E-cad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580,P<0.05).结论 联合检测病变组织中CD44v6与E-cad的表达有望成为食管鳞癌筛查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CD44v6与E-钙黏附素(E-cad)在早期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1例正常宫颈上皮、63例无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23例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鳞癌标本中CD44v6、E-cad的mRNA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CD44v6mRNA的表达高,而在正常宫颈几乎不表达;E-cad的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表达高而在宫颈鳞癌表达低,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蛋白在宫颈鳞癌表达增高而E-cad蛋白表达降低,且在有转移和无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44v6和E-cad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E-cad通过改变早期宫颈鳞癌细胞的黏附力而分别发挥了促进和抑制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作用,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检测101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CD44v6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均在15%,经χ2检验,CD44v6在NSCLC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D44v6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CD44v6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CD44v6与原发灶大小无关,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CD44v6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NSCLC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CD44v6可作为预测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情况及临床预后的生物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仲宁  郑世营  陈锁成 《江苏医药》2005,31(3):164-166
目的研究CD44v6在肺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CD44v6在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与临床病理分期(P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CD44V6和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庆香  刘蕊  侯庆伦  丁晓萍  张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44-1846,I0002
目的 探讨CD44v6和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各因素间及与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其中腺癌38例,鳞腺癌9例.内膜鳞癌1例)中CD44v6和c—erbB-2的表达,分析与内膜癌的临床及病理各参数的关系。结果 (1)CD44v6和c—erbB-2着色部位主要在细胞膜,细胞浆基本不着色或着色较浅,细胞核被苏目素复染成淡蓝色。(2)CD44v6阳性表达为31/48,c—erbB-2阳性表达为38/48。(3)CD44v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临床分期无关,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鳞腺癌中表达较腺癌较高;c—erbB-2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分化程度高的c—erbB-2表达相对较高.而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无关。(4)CIN4v6与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CD44v6和c—erbB-2与内膜癌的转移与预后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桩蛋白和CD44v6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癌旁1、3和5 cm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表达水平.结果 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 (P<0.01),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桩蛋白和CD44v6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距离原发癌组织越远,桩蛋白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呈减少趋势;桩蛋白和CD44v6表达两者无相关性.结论 桩蛋白和CD44v6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其在食管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雷  杜媛鲲  张雷  平育敏  孟宪利  何明 《天津医药》2007,35(10):742-744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和癌旁组织中Paxillin和CD44v6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和食管原发癌组织及癌旁组织Paxillin和CD44v6表达水平.结果癌组织和癌旁1 cm组织中Paxillin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P<0.01);距离原发癌组织越远,Paxilli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呈减少趋势;Paxillin和CD44v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axillin和CD44v6在食管癌的恶性转化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在原发性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9例胃癌及20例伴异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进行研究。结果:CD44v6在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nm23在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浆膜有无浸润的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D44v6与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γa=-0.0229。结论:检测CD44v6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Ezrin蛋白和CD44v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颌面部鳞癌病理分级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 conjugated method,SP法),对32例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和28例口腔颌面部正常组织进行EZRIN和CD44v6表达的检测。结果:(1)Ezrin蛋白和CD44-V6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5.62%),(78.12%),分别高于口腔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4.28%),(32.1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zrin的表达程度与口腔磷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口腔磷癌的TNM临床分期无关(P〉0.05),CD44v6的表达程度与口腔磷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口腔磷癌的TNM临床分期无关(P〉0.05)。(3)Ezrin和CD44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Ezrin蛋白、CD44在口腔磷癌中的表达越高口腔膦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越高,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成为预测口腔磷癌转移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对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D44拼接变异体6(CD44 splice variant 6,CD44v6)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并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分析CD44v6的表达情况,探讨CD44v6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8.00%,显著高于正常粘膜组织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20.00%);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对邻近组织的浸润深浅程度和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的原发部位无关。结论 CD44v6的表达上调可能在口腔鳞癌的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CD44v6、hTERT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CD44v6、hTERT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CD44v6、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hTERT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44v6、hTERT过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ERK、VEGF-C、CD44v6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与食管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正常食管组织20例与食管癌组织50例中ERK、VEGF-C、CD44v6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组织中ERK、VEGF-C、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是54%、74%、78%,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阳性率10.5%、21.1%、15.7%(P<0.01);ERK、VEGF-C、CD44v6与性别、年龄、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有关(P<0.05);ERK与VEGF-C,CD44v6呈正相关(r=0.627,P<0.05;r=0.653,P<0.05).结论 ERK、VEGF-C、CD44v6与食管癌的转移有关,并且 ERK 参与了对VEGF-C,CD44v6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王昕升  宋爱华  张健 《河北医药》2012,34(7):970-97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组织中CD44v6、hTERT基因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CD44v6、hTERT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胃黏膜肠化生、异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CD44v6、hTERT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hTERT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CD44v6、hTERT过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lug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在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42例口腔鳞癌及12例正常口腔组织中Slug、E-cad、Vimentin的表达,对比Slug在两种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Slug与E-cad和Vimentin之间的关系,探讨Slug的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及其在上皮间质化中的作用。结果 Slug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lug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级有关(P<0.05),与口腔鳞癌发病年龄无关(P>0.05);Slug与E-cad表达负相关,与Vimentin表达正相关。结论 Slug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分化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在EMT的发生中起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娜  王芬 《黑龙江医药》2010,23(6):919-922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拼接变异体CD44v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了62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CD44v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67.74%,正常胃粘膜组织无阳性表达;CD44v6表达与胃癌的侵入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在统计学上均差异显著(P〈0.05),而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等关系密切,可作为胃癌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44v6、整合素β1(Integrinβ1 INT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CD44v6、Integrinβ1及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所有资料应用SPSS软件10.0版分析处理,以P<0.05作为检验标准。结果CD44v6、Integrinβ1及MMP-9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Ⅱ-Ⅲ)和宫颈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6、Integrinβ1及MMP-9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CD44v6、Integrinβ1及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D44v6、Integrinβ1及MMP-9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这些指标可以预测宫颈癌组织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骨桥蛋白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龙  郝波  林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4):2059-206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和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OPN和CD44v6在56例非小细胞肺癌(30例鳞癌和26例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5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P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67.8%。肺鳞癌组和肺腺癌组中OPN和CD44v6的表达无差异性(P〉0.05)。(2)肺癌中OPN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OPN和CD44v6可能在肺癌的发生、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OPN、CD44v6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邵建富  王敬瑄  郑宝军  冯俊伟 《河北医药》2012,34(22):3370-3372
目的探讨正常胃组织、良性病变组织和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78例胃癌组织、3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CD44v6和ICAM-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和ICAM-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及正常胃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率在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CD44v6和ICAM-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T3、T4组明显高于T1、T2组(P<0.05),在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Ⅰ、Ⅱ期组(P<0.05)。联合检测CD44v6和ICAM-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可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0.05)。结论 CD44v6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ICAM-1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综合分析上述两指标,能明显提高检测胃癌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准确的判断胃癌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脂酶(PTEN)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舌鳞癌组织中PTEN和FAK的表达;10例癌旁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 FAK在舌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8.95%)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0.00%)(P<0.05);FAK在舌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关系(P值均<0.05),而与年龄和烟酒嗜好之间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TEN在舌鳞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1.40%)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0.00%)(P<0.05);PTEN在舌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系(P值均<0.05),而与年龄、烟酒嗜好没关系(P>0.05)。PTEN与FAK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PTEN表达下调引起FAK过度表达,二者可能在舌鳞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CD44v6、PCNA在胆囊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之间的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山 《河北医药》2009,31(2):180-181
目的研究粘附分子CD44v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胆囊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之间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胆囊癌患者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CD44v6、PC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原发灶中,CD44v6表达阳性细胞数为60.20,高于转移淋巴结中的40.37(P〈0.01);PCNA表达阳性细胞数为51.40,高于转移淋巴结中的30.88(P〈0.05)。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CD44v6与PCNA表达存在正相关(r=0.60)。结论CD44v6、PCNA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CD44v6表达与胆囊癌转移有关,是胆囊癌患者判定预后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