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秋枫  孙燕 《贵州医药》2014,(6):534-536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其中轮状病毒是小儿腹泻病中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原。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呈水样便、发热、呕吐,严重者伴有脱水酸中毒。我科采用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秋季腹泻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程素静,梁栋山西省药品检验所张凤清婴幼儿腹泻是小儿常见多发病之一。因为腹泻日久易引起营养不良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疾病,应作为重点防治疾病[1]。近年来我们对秋季腹泻100例住院患儿进行中药西药治疗对比观察(中药组50例,西药组50例)。观察结果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详情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00例均为临床确诊为“秋季腹泻”者。随机地分为两组:一组用中药治疗,不用抗生素;一组口服抗生素、静脉输抗生素。两组年龄分布、发病月份、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见表1~4。大便性状多为稀水蛋花汤样有奶瓣,亦有少数大便呈牛奶样。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脂肪球,偶见白细胞,很难见细菌性肠炎产物,如脓细胞、红细胞等。100例患儿均用ELISA检测病原分离,病毒阳性率占50.8%。入院后用中药治疗组大便好转日期及退热日期均优于西药组。讨论婴幼儿腹泻每年均有二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6、7、8月,据国内文献统计大多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或产毒素大肠杆菌(ETEC)引起,治疗以抗生素为主。第二次高峰在9、10、11月份被称为“秋季腹泻”,与夏季腹泻不尽相同:腹泻症状重,死亡较少[2];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每日大  相似文献   

3.
万长生 《河北医药》2014,(6):896-897
轮状病毒肠炎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故曾被称为秋季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1]。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高明 《中国药业》2000,9(4):56-56
硝苯地平(硝苯吡啶)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老药,随着其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已被用于治疗其它一些疾病,本文根据近期文献报道对其在儿科领域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李光报道[1]用硝苯地平治疗 6个月~2岁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88例,效果满意。方法:硝苯地平1mg/(kg·d),分3次口服,同时给予口服补液盐(ORS)至大便正常。止吐、止泻、脱水纠正时间及总病程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由于剂量小,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陈翠恩[2]用硝苯地平治疗秋季腹泻患儿54例,治愈率达76%。2治疗小…  相似文献   

5.
<正>小儿腹泻好发于1~3岁的婴幼儿,是婴幼儿期间常见病。小儿腹泻常见于秋季,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儿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且大便形状发生改变;同时,小儿腹泻还易导致患儿出现呕吐、腹泻、发热、腹痛及酸碱平衡紊乱等症状,且可能伴有患儿酸中毒及脱水现象,临床研究证实轮状病毒导致的肠道炎症是小儿出现腹泻的主要原因~([1,2])。本文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入咸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小儿腹泻患儿162例,分析比较常规治疗及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泻的综合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泻(Infantilediarrhea)或称腹泻病,是长期以来危害小儿健康的一组疾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山茛菪碱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急性腹泻病.流行于秋冬季节,其主要致病病原体是轮状病毒,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上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呈水样.可伴有不消化的乳食和黏液为特征。目前临床上尚无治疗秋季腹泻的特效药物,为了探索一种有效的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方法.我科用山莨菪碱(6S4—2)加蒙脱石散(肯特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三里穴位封闭配合黄连素口服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经验。方法山莨菪碱注射液0.2—0.4mg/(kg·d),将1次量均分,分别注射于双侧足三里穴,重者2次/d。6个月以内患儿每日总量不超过5mg。疗程1~4d。对于脱水严重者另给予补液处理。口服黄连素(常规用量)及对症处理。结果显效38例,治疗3d后大便次数减为1次/d,成形,其他症状消失。有效18例,治疗3日后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转为糊状或成形,其他症状好转。无效3例,总有效率94.6%。结论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封闭配合黄连素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效果显著,且避免了因不适当使用抗生素而致小儿肠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加重腹泻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何立华 《河北医药》2013,(21):3290-3291
小儿腹泻在临床比较常见和多发,对儿童的生命健康也具有较大的威胁,轻者可能出现营养不良,重者影响婴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如发现和治疗不及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1]。联合国国际儿童救援基金会以及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急性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给出明确建议,应补充锌元素以维持或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生长发育等,建议用量为20 mg/d,应用者应为年龄超过6个月儿童[2]。本文探讨葡萄糖酸锌对小儿急性腹泻常规治疗的短期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病症。传统的治疗方法很多,但临床疗效不一。2000年10月以来,应用经皮给药治疗仪(河南三浪医疗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小儿急慢性腹泻患者30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是造成小儿营  相似文献   

12.
王慧  邬玉芬 《上海医药》1998,19(12):22-23
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童常见病,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作者合用聚克(泰州制药厂生产)、思密达(益普生制药公司生产)治疗婴幼儿腹泻,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其中轮状病毒性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是常见的小儿腹泻病之一,多发于624个月的婴幼儿,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系由感受外邪,饮食不洁,使脾失运化,湿热下注大肠所致[1]。西药治疗本病缺乏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实践,探讨中医小儿推拿结合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占50%,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本文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腹泻236例,现将临床诊治与预防的体会,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万长生 《河北医药》2014,(7):1057-1058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较大,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条件引起的小儿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为患儿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本病常见于〈2岁的患儿,好发于夏、秋季节,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临床表现有所不同。本病可发展至病程〈2周的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的迁延性腹泻、病程〉2个月的慢性腹泻,又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1发病机制1.1病因1.1.1内部因素:(1)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酸度低,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6个月~2岁婴幼儿,多由轮状病毒(RV)感染所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我们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6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董伟  王久平 《河北医药》2007,29(11):1242-1243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自2005年8月起采用口服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婴幼儿急性水样腹泻,取得较好疗效.并与思密达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儿腹泻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方法将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腹泻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病毒、补液、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高于对照组的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总疗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改变。结论小儿腹泻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安全有效,有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止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浅析小儿腹泻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一般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到半数。此病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