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清热解毒法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临床观察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清热解毒法在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用自拟清热解毒法治疗。对照组46例用常规西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在出现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时的放射治疗剂量及粘膜炎的程度等两个方面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出现时的放射治疗剂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试验组IV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解毒法可以延缓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出现的时间,同时还降低了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钠喷雾剂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疼痛患者的镇痛作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科40例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所致中、重度疼痛的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治疗+双氯芬酸钠喷雾剂,在用药后每24 h进行VAS评分,以观察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评价双氯芬酸钠喷雾剂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VAS评分由治疗前的6.86±1.10分降至治疗后的2.80±1.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6,P0.05)。中度疼痛的缓解率为80.00%,重度疼痛的缓解率为60.00%。用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用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62.5%的患者在用双氯芬酸钠喷雾剂后出现一过性刺激性疼痛,均未出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常规治疗+双氯芬酸钠喷雾剂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所致中、重度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康复新液口服与雾化吸入法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组100例)和B组(雾化组100例).A组采用口服法,3次/d,缓慢吞服;B组采用雾化吸入法,2次/d.两组患者均于放疗开始时使用至放疗结束.结果 A组2~3级放射性粘膜炎发生率为19%,B组2~3级放射性粘膜炎发生率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P<0.05).结论 康复新液口服及雾化吸入法均能减轻及缩短口腔粘膜急性放疗反应的程度及时间,单用口服法优于雾化吸入法,口服法加雾化吸入法相结合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对放疗性口咽黏膜炎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82例接受首次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放疗期间每日静滴核黄素磷酸钠10mg;对照组40例,未用核黄素磷酸钠.结果 治疗组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两组间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中应用核黄素磷酸钠可有效减轻口咽黏膜炎症,对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影响.方法:99 例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口腔卫生知识教育,实行口腔护理及物理性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其与对照组之间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66.7%,对照组发生率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干预组发生口腔黏膜炎的程度较轻,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黄敏  敖帆  何志坚  邬蒙 《江西医药》2008,43(2):108-110
目的观察爱维治(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的疗效。方法2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10例(放疗 同期化疗 爱维治)及对照组10例(放疗 同期化疗)。放疗开始后均行常规口腔护理及鼻咽冲洗。观察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出现的时间及按RGOT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损伤分级及疼痛的VAS评分方法进临床评价[1]。所有中度以上患者同时给予静脉营养及补充维生素支持治疗,出现溃疡粘膜予以的卡因漱口及预防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2组平均出现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Ⅰ度的时间为放疗后23.2±12.2d及13.9±5.7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及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粘膜反应呈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分别占33.3%、55.6%、11.1%、0及0、30%、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防组及对照组患者放疗后口咽部疼痛呈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占66.7%、22.%、0及10%、70%、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爱维治防治急性放射性粘膜损伤有明显的疗效,推迟了急性放射性粘膜炎产生的时间,并降低了放射性粘膜损伤的程度,减轻了口咽疼痛的程度,降低了因中断放射治疗导致疗程延长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含漱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预防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含漱液清洗口腔,预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尤尼芬漱口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口腔黏膜炎分级情况、出现Ⅲ~Ⅳ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时间以及口咽疼痛评分。结果 预防组口腔黏膜发生率为82.22%,远低于对照组的97.67%,且发生口腔黏膜炎的程度轻于对照组(P 0.05),出现Ⅲ~Ⅳ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时间晚于对照组(P 0.05),患者口咽疼痛程度远轻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含漱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养阴活血方防治鼻咽癌放疗致口咽放射损伤的疗效。方法将156例鼻咽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A组(78例)、B组(78例),两组均接受相同条件的放射治疗,但A组放射治疗同时配合用自拟中药养阴活血方1号合剂治疗,B组是常规放射治疗。观察放疗后口咽黏膜放射反应的情况。结果放疗后两组的口咽黏膜急性放射反应总的发生率基本相似,但A组的程度比B组轻,Ⅰ、Ⅱ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口咽黏膜放射反应的初发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药养阴活血合剂对放射性黏膜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双氯芬酸钠栓剂对结石性肾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近5年收治的236例急性肾绞痛病人资料,所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双氯芬酸钠栓剂组,分别观察治疗后2小时、8小时、24小时后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使用杜冷丁的例数差异。结果治疗后2小时、8小时,双氯芬酸钠栓剂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4小时,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使用杜冷丁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剂可应用于急性肾绞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减少了杜冷丁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双氯芬酸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治疗.预防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1小时及术后1小时予双氯芬酸钠栓剂50 mg塞肛.监测血淀粉酶水平,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清淀粉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12.5%),而预防组中无急性胰腺炎发生,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对PEP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引起局部黏膜破损,味觉丧失,影响正常进食及健康质量,严重者可引发溃疡坏死,继发感染,甚至中断放疗。因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如何采用有效措施预防性地治疗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对于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至关重要。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期间可能会引起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60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2组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FACT-H&N量表评价核黄素磷酸钠对喉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喉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自放疗开始每日应用核黄素磷酸钠20 mg静脉输液,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单纯放疗,不使用核黄素磷酸钠。观察两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发生率和摄食量,分别于放疗前(D1)和放疗后(D2)采用FACT-H&N量表作为评测工具,评价放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放射性口咽黏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摄食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质量方面,观察组在身体状况、社会家庭、情感及功能共性模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在头颈部模块的附加条目领域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黄素磷酸钠可降低放射性口咽黏膜炎发生率,改善喉癌放疗患者摄食量下降,提高喉癌放疗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赵建国  张凌  项晓军  余锋  熊建萍 《中国药房》2010,(48):4547-4549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4例,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洗口腔后,rhG-CSF漱口液含漱;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洗口腔。结果:治疗组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6%和71.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时间较晚,放射治疗20Gy时,治疗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为68.2%,对照组为9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G-CSF局部预防用药能推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并可降低Ⅲ、Ⅳ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中药防治急性放射性口咽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中药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观察中药治疗放射性口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常规放疗的鼻咽癌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放疗 中药)51例和对照组(放疗 朵贝液)51例进行临床对照试验,观察两组患者口咽放射反应症状及口咽黏膜反应状况。结果 实验组(放疗十中药)患者的口咽放射症状及口咽黏膜反应状况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有效率为19%,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药治疗急性放射性口咽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罗平  张宁  张洋 《中国药房》2005,16(10):768-769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对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将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于放疗1wk后,治疗组餐后口腔内喷雾rbFGF5喷,3次/d ;对照组餐后含漱朵贝尔氏液,3次/d ,直至放疗结束。结果:治疗组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轻于对照组(P<0 .001) ,且治疗组Ⅲ度以上口咽反应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迟(P<0 .05)。结论:rbFGF能延迟和减轻放射性口腔粘膜反应,且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光子治疗仪Carnation-11红光疗法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首次住院治疗头颈部肿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放疗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日常护理(健康宣教、皮肤自我护理、皮肤防护剂等),实验组在放疗治疗期间除常规日常护理,增加光子治疗仪红光疗法,2次/d,10 min/次,持续至放疗结束.每天评估患者疼痛及皮肤情况,两组皮肤疼痛及皮炎分度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完成放疗,实验组与对照组放射性皮肤炎反应程度比较,统计量U=4.7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主要以0~2级放射性皮肤炎为主,对照组主要以2~3级放射性皮炎为主.用卡方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口腔疼痛情况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显示,第2、3、4周的疼痛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口腔疼痛情况经组内比较,其卡方检验结果分别为(x2=65.083、27.09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各组内随着时间延长,疼痛发生情况有所加重.结论 光子治疗仪在治疗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能明显改善患者放射性皮炎,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口腔炎是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其特征为口干、口咽疼痛、口腔炎症、溃疡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预后.蜂蜜被用于烧伤、口腔感染、手术伤口和压力性损伤等伤口的治疗中,在放射性口腔炎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蜂蜜易获取、经济成本低,可能是一种防治放射性口腔炎的天然产品 [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萘丁美酮和双氯芬酸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5例活动性RA患者分为二组,随机口服萘丁美酮或双氯芬酸钠,疗程12周.结果萘丁美酮组的总有效率达92.31%,和双氯芬酸钠组的88.5%相当(P=0.573).萘丁美酮对血沉和CRP具有显著性改善(P<0.05),优于双氯芬酸钠组.二种药物引起胃肠道症状的种类与频率相似.胃镜结果显示,治疗后胃黏膜积分在萘丁美酮组为0%.结论萘丁美酮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止痛作用,对活动性指标血沉和CRP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双氯芬酸钠.经胃镜证实的黏膜损伤在萘丁美酮组显著轻于双氯芬酸钠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抗衰乳膏预防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入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40例.放射治疗开始起A、B、C组患者照射野皮肤分别开始使用抗衰乳膏、三乙醇胺乳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喷雾剂.对放射治疗结束后预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结束后皮肤损伤分级、严重放射性皮肤损伤(大于Ⅱ级)发生率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有差异(P<0.05),A组较C组皮肤损伤轻,严重放射性皮肤损伤(大于Ⅱ级)发生率低.结论 抗衰乳膏预防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与三乙醇胺乳膏等效,较超氧化物歧化酶喷雾剂好,但使用抗衰乳膏性价比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联混合液口腔护理鼻咽癌患者放疗口腔黏膜反应的疗效。方法:本课题选用60例均采用直线加速器放疗的鼻咽癌产生口腔黏膜反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放疗期间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每日放疗前后及进食后采用0.9%氯化钠溶液配合庆大霉素含漱,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从放疗第1天开始采用四联混合液含漱,进行疗效对照和评价。结果:经观察两组护理后的疗效,放疗结束后按RGOT急性放射性口咽黏膜损伤分级及疼痛的VAS评分方法进行临床评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混合液能有效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口腔黏膜反应,减轻患者痛苦,使放射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