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自1987年以来,自拟通气复聪汤治疗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32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病程1月~1年者17例;1~5年者15例。治疗结果:治愈19例,好转8例,无效5例。药物组成柴胡、枳壳、川芎,当归、木通、赤芍,云苓各10克,石菖蒲、桔梗各6克,丹参15克,甘草3克。加减法:耳闭较甚加路路道10克、鲜葱白20克;耳聋、耳鸣者加磁石30克,生熟地各10克;中耳腔积液加苡米30克,泽泻10克;鼻塞流涕者加辛夷、白芷各10克;鼓膜内陷粘连者加红花、桃仁各10克。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82年至1989年运用自拟镇痛汤治疗三叉神经痛32例,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19岁~64岁.单侧发病者27例,两侧发病者5例.病程1年~10年. 治疗方法口服自拟方镇痛汤:当归10克川芎7.5克僵蚕10克牛膝6克白芷10克白芍15克生地15克细辛5克,每日1剂,水煎服.有风热者加菊花15克,荆芥、防风各10克;肝阳上亢者加钩藤、天麻各10克;寒凝经脉者加羌活、吴茱萸各10克;心烦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百合各20克;痛剧者加珍珠母、天麻、丹参各15克.  相似文献   

3.
一、临床资料 24例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20~30岁4例,31~40岁8例,41~50岁10例,51~60岁2例。病程1~5年10例,6~10年8例,11~12年6例。二、冶疗方法内服阳和汤。药物组成:熟地10克,白芥子8克,鹿角胶10克,肉桂6克,姜炭2克,麻黄4克,甘草6克。寒胜者加黄芪12克,木瓜10克;湿胜者加防己10克,蕙苡仁10克;痛甚者加乳香15克,没药10克。每日一剂,日服2次。治疗期间忌生冷。三、治疗结果治愈16例(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随访二年未发),好转8例(症状明显减轻,能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19~25岁9例,26~35岁8例,36~45岁3例。病程1~3年4例,4~6年7例,7~9年7例,10年以上2例。方药组成及加减:基本方为炒苏子、炒萝卜子各15克,白芥子10克,金樱子50克,陈皮、茯苓各15克,炙甘草5克。日一剂,水煎服。风寒型加桂枝10克;肺热型加鱼腥草;肺虚加炙黄芪;脾虚加服补中益气丸;肾阳虚加服济生肾气丸;肾阴虚加服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2年~1988年运用桃红四物汤合天笑散治疗瘀滞性痛经60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作一小结。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中原发性42例,继发性18例;年龄16~20岁36例;21~30岁18例;31~60岁6例;下腹部疼痛伴排出膜状物者60例,排出血块者54例;舌紫暗或紫斑瘀点,脉弦涩者52例,伴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者32例。2 治疗方法行气活血,温经止痛,方拟:五脂灵10克,桃仁12克(打),蒲黄10克(包煎),红花10克,地黄10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气滞甚加柴胡10克、香附10克、青皮10克;寒凝血滞者加小茴香10克、肉桂6克、吴茱萸6克,痛剧加川牛膝10克、玄胡索10克。  相似文献   

6.
笔者用自拟参芪麦味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5例,获显效9例,有效6例。方药组成及加减:党参10克黄芪10克麦冬6克五味子6克当归10克丹参6克柏子仁10克白芍10克生地10克炙甘草10克。阴气虚加玄参;气滞血瘀加红花、赤芍、川芎;心悸心慌加磁石、龙骨、牡蛎;气阳虚加桂枝;纳呆加山楂、谷麦芽;胸闷加薤白、瓜蒌、陈皮、木香;热重加石膏、黄芩、板蓝  相似文献   

7.
以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头痛,阴虚头痛加生地30克、元参20克、薄荷15克,减去羌独活;前额痛加葛根15克,升麻6克,两侧痛加柴胡10克、龙胆草10克,后头痛及头顶痛者加酒军、麦冬各10克;气血两虚头痛加入参15克(党参亦可)、白芍10克;眉棱骨痛加白芷15克。共治40例患者,服8剂而愈者17例,服12剂而愈者13例;服21剂而愈者6例;服30剂配合理疗、针灸治愈者2例,随访一年,均未复发。通过我们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羌活胜湿汤加减确有养血祛风、平肝通络、升清降浊之功用。临床随症加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二年以来,用益气滋阴健脾固肾的方法,治疗糖尿病二十例,对减轻症状消除尿糖,降低血糖,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情况: 二十例中,住院病人五例,门诊病人十五例,男性五例。女性十五例;病程一年以上者十二例,二年以上者四例,最小年令十八岁,最大年令七十岁,平均年令五十三岁。二、玉液汤《医学哀中参西录》方: 生黄芪30克、生山药40克、葛根10克、花粉15克、五味子10克、鸡内金10克、知母15克。加减法:多饮以肺热为主加人参10克、黄芩12克、芦根30克;多尿以肾虚为主加覆盆子12克,枸杞子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相火论治31例青年痊疮,效果比较满意,小结于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7例,女4例。最大年龄25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6个月。24人经过多方治疗,7例为首次治疗。治疗方法薏苡仁30克苦参20克龙胆草10克泽泻10克刺蒺藜10克连翘15克穿山甲10克金银花15克木通6克皂角刺3克甘草3克大便于者加大黄;粉刺红肿多者加重金银花、连翘用量或加地丁;湿热盛加土  相似文献   

10.
一般资料 55例中,男21例,女34例;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6个月。方药组成及用法当归、黄芪各15克,川芎、白芍、熟地黄、何首乌、荆芥、防风、白蒺藜各10克,甘草5克,风盛者加僵蚕、乌梢蛇、全蝎各10克;热盛者加蝉蜕10克,薄荷3克,湿盛者加苍术10克,土茯苓15克;寒盛者加桂枝5~10克;血淤者白芍改用赤节,加桃仁、红花各5~10克。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服药最少者三剂,最多者三十剂。服药后半小时内不要外出,以免感受风寒。治疗结果:痊愈50例,有效3例,无效2例。病案举例徐×,男,31岁,1985年5月5日就诊。门诊号:0022350。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1980~84年中运用《和剂局方》平胃散加减保留灌肠治疗肠梗阻15例,其中8例于治疗后12小时缓解,16小时缓解者5例,24小时缓解者1例,无效1例,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苍术10克、油朴10克、陈皮10克、莱菔10克、枳实15克、生草10克、芒硝10克。体虚加黄芪12克、干姜10克,体实水停者加甘遂10克,上药加水500毫升,浓缩到300毫升,高压保留灌肠。如二小时证状不减,再煎200毫升  相似文献   

12.
<正> 笔者从1984~1986年,采用自拟鼻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33例,临床疗效满意,现简介如下。一、处方:党参15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细辛3克,荆芥10克,山药15克,薏苡仁15克,蝉蜕5克,桔梗10克,黄芪15克,诃子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辨症加减:鼻塞重加石菖蒲、辛夷花、薄荷;鼻粘膜水肿严重,清涕多加泽泻、五味子;畏寒加菟丝子、熟附子、麻黄等。二、疗效观察:治疗33例,显效6例(6个月以上不复发),有效23例(3个月以上不复发),无效4例。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鼻炎为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83年以来,采用“加味玉屏风散”治疗本病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1)基本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乌梅15克,细辛4克,五味子10克,金樱子15克,路路通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加减:畏寒、肢冷者加附片10克(先煎);鼻塞、声重者加菖蒲10克,辛荑花10克;头胀、头痛加白芷10克,菊花10克;鼻甲肥大者加川穹10克,泽兰10克。治疗结果:痊愈(常年发作或遇冷即发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11例,有效(发作次数明显减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药:苍术、泽泻、猪苓、白术、车前子、白芍各10克,厚朴9克,陈皮6克,茯苓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寒湿型加藿香10克,荆芥10克。防风6克;湿热型加黄连、黄芩各9克,葛根15克;暑湿型加香薷、扁豆花各10克,六一散10克。伴呕吐者加竹茹6克,半夏10克;夹食滞者加莱菔子、山楂、神曲各10克。治疗效果: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为痊愈,共105例;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为显效,共6例;临床症状与体症较治疗前有所减轻为好转,共4例;治疗前后症状与休征无变化为无效,共10例。病案举例:韦某,女,53岁,工人,1983年4月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来,笔者用猪苓汤加熟地、乌梅治疗水热互结,阴伤津耗型重证泄泻二十例,均获得治愈。临床资料:二十例全部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2人,女8人;年龄1~5岁2例,6~10岁4例,11~15岁3例,16岁以上11例;发病时间多为7、8、9月份;发病1~2天1例,2~4天5例,4天以上14例。方药组成:云苓16克,泽泻9克,猪苓9克,滑石12克,阿胶10克,熟地20克,乌梅10克。以上为成人量,儿童酌减。发热者加银花10克,菊花10克;口渴明显者加花粉;烦躁较甚者加黄芩、知母;呕吐频作者加竹茹;精神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1979年3日至1982年5月,采用李东垣所创造奇汤治疗眉棱骨痛患者21例,并随访了其中1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18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多为中壮年;痛在一侧5例,两侧同时作痛16例;另伴前额痛3例,两太阳穴痛5例;病程在一年以内9例,2至10年12例。治疗方法选奇汤:防风10克,黄芩15克,羌活、甘草各9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加减法:如属风热,加荆芥6克;肝阳上亢,加勾丁,全蝎各10克;寒凝经脉,加细辛3克,红花10克;大便秘结,加大黄10克,或火麻仁12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以来,我科采用醒脑消淤法治疗脑外伤综合症47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住院病人。男33例,女14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仅3岁,其中20~30岁者15例,31~40岁者16例,41~50岁者8例,51岁以上者8例。平均年龄为36岁。治疗方法基本方:当归10克川芎7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2克生地15克柴胡7克牛膝10克郁金10克陈皮10克。加减法:头晕甚者加天麻、钩耳、菊花;耳鸣甚者加磁石、菖蒲;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失眠  相似文献   

18.
清胃消疳汤的组成与用法:生地9克、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麦冬10克、元参15克、生甘草5克、川连3克、川牛夕10克。如遇胃火旺,加金银花、芦根;大便干结,加大黄;心火偏旺,加竹叶;阴虚甚,加川石斛。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临床应用:此汤剂是自拟处方,本人于1979年至1980年应用本方治疗复发性口疮20例,治愈15例,显效5例。一般服3剂见效,5剂口疳消失。因为此病容易复发,见效后,仍宜继服养阴清热之中药,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9.
霉菌性肠炎为少见的肠道疾病。笔者自1988年9月~1990年12月用自拟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组8例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4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或无热、腹痛、腹泻、腹胀、脓血粘液便;大便镜检为霉菌阳性。方药组成:葛根15克,黄芩10克,黄连6克,白头翁30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木香6克,槟榔10克,白芍20克,甘草5克(成人量,小儿酌减)。里急后重甚者加大黄、枳壳、厚朴;腹痛甚者加元胡;体温高者加生石膏、知母;夹湿者加藿香、佩兰叶;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淡竹茹;寒湿凝滞者加肉桂、炮姜。根据患者失水情况,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20.
清上防风汤出自明·龚延贤《万病回春》。笔者近三年,用本方加减治疗寻常痤疮13例,治愈11例,显效2例。本组病例均为青年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发病不足3年者10例,3年以上者3例;有10例经过其它方药治疗。方药组成黄连、黄芩、山栀、荆芥、防风、川芎、桔梗、枳壳、薄荷、生甘草各6克,白芷、连翘各10克。若颜面发赤,大便干结者加薏苡仁10克、大黄6克;面部结节明显者加天花粉10克、皂刺10克。验案举例:杨某,女,24岁。初诊于1987年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