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6岁。因“活动后心慌,气促二十余年,发现血压升高1个月”就诊,外院心脏彩色超声示左心室肥厚,未行治疗,为求进一步11月确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继发性高血压,血管性岛血压”收入院。查体:体温36.3℃,呼吸20次/min,心率77次/min,血压216/96mmHg(1mmHg=0.133kPa),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较为粗糙,杂音传导广泛,于双侧颈根部及锁骨上窝均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双侧上肢血压不对称,右侧216/96mmHg,左侧190/90mmHg,可扪及双侧桡动脉搏动,未触及双侧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8岁,1h前无诱因突发晕厥,呼之不应,持续约10min,后意识逐渐清醒,急来就诊。自述“心慌”,无胸痛、胸闷,无憋喘及呼吸困难。患者2年前曾因“心慌”在本院就诊,诊断为“阵发性房颤”,经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复律成功。查体:精神紧张,体温36.4℃,脉搏100次/min,呼吸频率25次/min,血压105/60mmHg,听诊心律绝对不齐,约140次/min。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心电图示快速房颤,电轴左偏;胸片示全心扩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53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0年,血糖升高伴胸闷、心悸2年入院。入院时血压188/120mmHg,心率78次/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V5-V7 T波改变”,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给予非络地平等降压治疗,降压效果不明显。入院第5天患者诉左肾区剧烈疼痛,查体左肾区轻压痛,急诊腹部CT示左侧肾上腺占位,良性肿瘤,左侧肾门实质肿物,血压高达206/108mmHg,即予酚妥拉明降压治疗后突然出现心悸,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出,  相似文献   

4.
例1:女,62岁,因突发心慌、胸闷2天来院,体检:血压130/70mmHg、脉搏907欠/分,有脉搏短绌,神清,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无扩大、心率126次/分、节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快慢不一、各瓣膜区末闻及杂音,肝脾末触及,全身无浮肿,心电图示“快速心房纤颤节律、部份导联T波改变”,心脏彩超示“各房室结构正常、心律不齐”。过去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脏病史。考虑为“特发性房颤”,给予胺碘酮200mg,每日3次口服,服药5天后症状消失,经心电图证实复律成功,转为窦性心律。继续维持治疗,服药第8天患者出现阵发性心慌、胸闷、头晕、晕厥数次,每次约1分钟,急诊来院,心电监测呈窦性心律、心率48次/分、频发窦性停搏、最长停搏时间达4.6秒。考虑为胺碘酮所致,立即停用胺碘酮,口服利尿剂,静脉滴注654-2、丹参注射液,治疗1周后恢复窦性心律出院。  相似文献   

5.
对肾上腺皮质腺瘤长期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0岁。因发现血压高15a,进行性体重增加8a于2005-05-19入院。15a前体检时发现血压高(150/100mmHg),先后服用开复特、波依定、倍他乐克等,血压一直偏高,最高160/100mmHg,无明显头晕头痛等不适。8a前体重进行性增加,尤其以腹部脂肪增多为主,并发现较多宽大紫纹,同时出现腰背部酸痛,2006—05-19门诊CT示左肾上腺占位。1998年因胃穿孔行手术治疗。无高血压家族史。入院查体:BPi50/98mmHg,向心性肥胖体形,满月脸,水牛背,腹部脂肪较多,下腹部、大腿皮肤菲薄,下腹部可见较多宽大紫纹,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3岁。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年”于2005年6月15日收入院。患儿1年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就诊于当地医院,病程中无活动后心慌、气短,无咳嗽、咳痰等症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12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0/60mmHg(1mmHg=0.133kPa)。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楚,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5岁,哈萨克族,以“发现血压升高27年,反复头晕、头痛15年”为主诉,于2007年5月12日收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患者18岁学校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为160/90mmHg,由于无任何不适,未予重视和诊治。至21年前偶然测量血压达250/120mmHg而住院,出院后未坚持服用任何降压药物。15年前开始出现在活动或情绪波动时头晕、头痛,头痛以双侧颞部为主,有时波及后枕部,呈跳痛,无恶心、呕吐、视物旋转、黑噱、乏力、心慌、出汗等,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8.
1病例简介 患者,男,55岁,教师。发现血压升高6年,血脂增高1个月。现病史:患者6年前在例行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达170/110mmHg,无头晕、头痛及心悸,一直规则服用氨氯地平及美托洛尔治疗,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1个月前在本院门诊查血清TC6.25mmol/L,甘油三酯4.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53mmol/L,门诊以“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收住院。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支气管哮喘”及“糖尿病”等病史。  相似文献   

9.
例1,女,31岁,因“停经25周,乏力伴气促l周”于2012.10.28入院。患者既往于2008年发现血压升高,但未予治疗,入院前其血压最高达230/150mmHg,合并肾功能损害(尿毒症期)。2012.10.31在全麻下行剖宫取胎术,术后一直卧床休息,无自诉下肢胀痛、麻木等不适。  相似文献   

10.
1病例 患者,女56岁,体重60Kg。以多发性胆囊息肉入院,拟行胆囊切除术。该患八年因左肾动脉狭窄,左肾功能不全行左肾切除术,查体:右上肢血压90/60mmHg,脉搏75次/分,左上肢无脉症,血压测不到、彩超示:多发性大动脉炎,ECG示:ST-T改变偶发室性早搏、实验生检查:抗“O”及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35mm/h,肾功:肌酐129umol/L余者正常。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 患者,男,21岁。于2004年9月5日入院。该患无明显诱因于40天前出现发烧,寒战,在当地医院应用抗生素及抗感冒药,无明显缓解,20天前出现心悸,气短,左下肢疼痛,继续抗炎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转来我院。查体:状态差,抬入病室,重度病容,神志清,体温39.1℃,双上肢血压90/60mmHg,右下肢血压90/60mmHg,左下肢血压0mmHg,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扩大,心音有力,节律规整,心率110次/分,心尖区可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腹平坦,柔软,肝脾未及,无腹水,右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左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辅助检查:心动超声示:二尖瓣前叶有有赘生物,(炎症可能)前叶中部破口,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胸片示:  相似文献   

12.
颈椎疾病保守治疗中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2岁。因头晕、恶心呕吐30分钟人院。颈部活动时,头晕加重,无耳鸣、耳聋,查见眼球震颤,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颈椎X射线片示:颈椎病,颈椎CT:颈椎椎体骨质增生,以颈5、6椎体为甚,增生结节突向椎间孔,压迫硬脊膜;颈椎3~4、颈椎4~5中央型椎间盘突出;颈椎曲度“后弓畸形”改变。入院后静脉注滴丁咯地尔100mg每日1次,血塞通0.5g每日1次,吡拉西坦10g每日1次,治疗第7天首组静滴吡拉西坦约5ml时(当时尚未静脉注滴其他药物)突然出现面色苍白、胸闷、心慌、大汗,测血压0/0mmHg,立即吸氧、静脉推注0.1%肾上腺素0.5mg、地塞米松10mg,琥白酸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滴维持,血压升至200/100mmHg,5分钟后血压降至90/60mmHg,再次给予。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加用10%葡萄糖酸钙20ml,琥白酸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注滴,约30分钟后患者心慌、胸闷消失,面色转红,血压恢复正常(120/70mmHg)。停用吡拉西坦,未有类似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 患者,男性,62岁。因间断性胸闷、气短、胸痛七年,加重两月入院。两年前曾因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在我院治疗,好转后出院。近两月上述症状较前加重,胸前区压榨样疼痛,伴肩背部放射痛,休息后不能缓解。门诊以“冠心病”收住。入院后查体:血压110/80mmHg,心率72次/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导联呈QS型,广泛导联T波低平;心脏彩超:左室顺应性降低,余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鹿瓜多肽致过敏性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59岁,因被人打伤头面部24h,于2008年6月16日由急诊入院治疗。查体见面部肿胀明显,口腔不能咬合,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体温38.7℃,脉搏88/min,意识清楚,精神尚可,饮食差,睡眠好,心肺腹未见异常。给予清创缝合,手术治疗。为促进骨折愈合,2008年8月29日14:40给予注射用鹿瓜多肽16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输注,输入约10min后,病人出现胸闷、心慌、全身潮红(尤其眼睛明显)、大汗淋漓、血压降至120/80mmHg,体温37.4℃,脉搏64/min,考虑为鹿瓜多肽引起的过敏性反应,立即停止输液,给以吸氧4L/min~6L/min,地塞米松5mg静脉输注,30min后病情缓解,血压为135/80mmHg、体温36.7℃,呼吸25/min,仍稍感心慌、胸闷,继续吸氧,20min后无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报告 男,55岁。因反复发作胸痛、心慌1a,加重1周入院。1a前每于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骨后闷痛或压榨性疼痛,每次持续1~3min,伴心慌、气短,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后症状可于5~10min内缓解,无咯血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查体:P58次/min,BP104/70mmHg,颜面无水肿,口唇无发绀,无颈静脉怒张。心界不大,HR58次/min,律齐,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及2/6级舒张期杂音。肝脏右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25岁,主因“发现血压升高2年余,停经7月余”于2011年12月14日首次收住院。平时血压(bloodpressure,BP)150/100mmHg,未治疗。推算预产期为2012年2月29日,不规律产检,自妊娠早期开始口服盐酸拉贝洛尔控制BP,眼底检查示动静脉比为1:2,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房增大,腹部超声提示脂肪肝、脾大,人院当日产检BP160/110mmHg,休息后复测BP191/113mmHg。身高162em,孕前体重110kg,BMI41kg/m2,孕期增重15kg。父亲患有高血压。妊1产0。  相似文献   

17.
头孢替唑钠引起尿潴留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74岁,因“腰痛4月余,伴右下肢痛2月余”于2003年6月16日入院。患病以来小便正常,无腰痛、膀胱刺激症状。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血压160/100mmHg左右,有时自服小剂量降压药(药名不详)。入院体检,血压165/105mmHg,神清,营养佳,无浮肿,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率80次/min,律齐,腹软,肾区无叩痛。CT示:L4-5椎间盘右后侧突出。  相似文献   

18.
1病例报告男,62岁。2005—10-03因突发头痛意识不清30min,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a,入院时BP220/120mmHg,平时BP155/100mmHg左右,体重73kg。入院后即刻给予静脉点滴甘露醇250ml,舌下含化硝苯地平10mg,并行双侧脑室引流,监护仪监护血压,30min后血压降至180/105mmHg,然后给予尼莫地平4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点滴,10滴/min,5min后血压降至100/70mmHg,停用尼莫地平,10min后血压逐渐升高,30min后升至150/80mmHg,这时尼莫地平注射液改为4滴/min,5min后血压降至130/75mmHg,又将尼莫地平改为1.5滴/min,持续静脉点滴,血压130~145/85~90mmHg。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3岁,因“活动后胸闷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0余年。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脉搏83次/min,呼吸25次/min,神志清,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干湿性啰音,心率83次/min,律齐,P2亢进,各瓣膜听诊区均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入院时查心电图示Ⅲ导联呈qR型,T波倒置,V1~V4  相似文献   

20.
异位腹主动脉旁嗜铬细胞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6岁,主因发作性左下腹疼痛伴头晕10余年,右下肢酸痛无力2年,加重10天,于2003年11月5日住院治疗。既往无特殊病史,亦无家族性疾病及遗传性疾病病史。患者4年前查体时发现血压增高,血压为210/100mmHg(1mmHg=0.133kPa),最高达240/140mmHg,波动较大,平时血压180~140/110~90mmHg,在省内医院行肾上腺CT、^131I-MIBG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主动脉造影示:双侧髂总动脉狭窄细小,血儿茶酚胺检测无异常,未能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