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严旭  马慎谨  李博  江峰  陈政  段俊  邵擎东 《中国医药》2009,4(8):888-889
目的 探讨慢性膝关节压痛部位与针对性治疗关系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骨科镇痛门诊436例慢性膝关节痛患者(共490侧患肢)进行膝关节压痛部位统计,并针对不同压痛部及其提示不同致病机理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490侧患肢按8种压痛部位分布共593个压痛部位,以髌骨下,胫内侧关节间隙及副韧带附着点所占比例最高,分别约占疼痛肢体的32.2%(158侧)、22.4%(110侧)、31.6%(155侧).单纯药物治疗208侧,采用封闭治疗259侧,手术23侧.手术病例中髌下脂肪垫松解手术5侧,关节镜手术18侧.490侧患肢治疗前疼痛分级Ⅰ级178侧,Ⅱ级280侧,Ⅲ级32侧;治疗后0级203侧,Ⅰ级232侧,Ⅱ级52侧,Ⅲ级3侧.功能治疗前0级37侧,Ⅰ级195侧,Ⅱ级247侧,Ⅲ级11侧,治疗后0级198侧,Ⅰ级228侧,Ⅱ级57侧,Ⅲ级7侧.治疗后总体疼痛缓解203侧,改善281侧,有效率98.8%,453侧功能障碍患肢治疗后改善387侧,总体有效率85.4%,治疗后疼痛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慢性膝关节疼痛不同的压痛部位常提示不同的致痛因素,对不同压痛部位进行病因分析并针对性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分析其MRI征象的特征并分级。结果33例患者半月板损伤数为37个,其中Ⅰ级4个(10.8%),Ⅱ级18个(48.6%),Ⅲ级15个(40.5%)。结论MRI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能清楚地显示半月板变性和撕裂,正确地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形态及严重程度,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切除方法与腋窝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采用常规(Ⅰ式)及劈开胸大肌(Ⅱ式)两种不同改良根治术切除乳腺癌各68例,术后对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在腋窝Ⅲ级水平转移淋巴结的清扫及术后出现患侧上肢肿胀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上肢肿胀情况经治疗后可早期消失。结论Ⅱ式手术方式能清扫更多腋窝Ⅲ级水平转移淋巴结,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其术后并发症可经治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对照分析矫正术前后后凸角矫正情况、疼痛改善情况,回顾分析矫正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矫正前后脊柱后凸角手术矫正前后口述疼痛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例患者中,手术矫正后疗效为Ⅰ级者35例(87.5%),疗效为Ⅱ级者5例(12.5%),疗效Ⅲ级和Ⅳ级者为0。结论经椎弓根椎体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缓解患者疼痛不适,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位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改善情况为:Ⅱ级18(64.28%)例转为Ⅰ级;Ⅲ级2(10.53%)例转为Ⅱ级,10(52.63%)例转为Ⅰ级;Ⅳ级3(27.27%)例转为Ⅲ级,2(18.18%)例转为Ⅱ级。结论心包剥离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手段,手术前后应密切关注患者,防止或者及时应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黄鸣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1941-194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不同临床分型分期的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06名患者常规术前用药,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内镜下随访。结果Ⅰ~Ⅲ型治愈率分别为88.9%、80%、52.4%。Ⅰ型与Ⅱ型、Ⅱ型与Ⅲ型总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轻微并发症3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临床分期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窥镜术后黏膜转归过程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将174例Ⅱ型3期、Ⅲ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分成观察组(94例)及对照组(80例),先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观察组术后给予布地奈德喷鼻(128峭/每侧,每天一次),对照组为空白对照,分别对两组术后4周、12周鼻黏膜水肿情况、分泌物数量、窦口开放程度及术腔上皮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4周达到临床治愈或临床好转(Ⅰ级)观察组44例(46.8%),对照组24例(30.0%)(P〈0.05);术后4—12周完成延期治愈或迁延炎症(Ⅱ级)向Ⅰ级转变观察组45例(90.0%),对照组32例(57.1%)(P〈0.01);术后12周总体达到Ⅰ级观察组89例(94.7%),对照组56例(70.0%)(P〈0.01)。结论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可行的,布地奈德术后持续应用能明显减轻鼻腔黏膜水肿,减少术腔粘连,加快上皮化进程,防止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8.
骨科病人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章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33-2434
目的:探讨骨科病人疼痛的原因,为其提供更好的整体护理。方法:对268例骨科病人的疼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造成骨科病人疼痛的原因主要有创伤和术后伤口(40%),炎症引起疼痛(14.9%),神经性疼痛(11.7%),恶性肿瘤引起疼痛(10.2%),急性缺氧引起疼痛(10%),截肢后疼痛(8.4%)。其疼痛程度主要为Ⅰ~Ⅴ级,Ⅰ级为10.46%,Ⅱ级为25%,Ⅲ级为21.01%,Ⅳ级为17.2%,Ⅴ级为34%。结论:适当有效的护理对骨科病人疼痛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s)、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及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13例(122膝),Ⅰ期57膝,Ⅱ期53膝,Ⅲ期12膝,观察膝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及肿胀等症状的缓解和关节活动度、行走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应用NSAIDs及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Ⅰ期膝骨性关节炎优良率为91.2%;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对Ⅱ期膝骨性关节炎优良率为66.0%,对Ⅲ期患者的症状均有所缓解。结论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或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清理后注射透明质酸钠对Ⅰ,Ⅱ期膝骨性关节炎的症状及功能改善是目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型鞍结节肿瘤( MTSM)的病理解剖及血供特点,研究其显微外科治疗对策。方法选取MTSM患者4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总结MTSM病理解剖、血供特点及手术和随访结果。结果肿瘤直径5 X.27~7.69 cm,平均(5.5±0.4) cm;SimpsonⅠ、Ⅱ级切除(全切除)39例,Ⅲ级切除8例;1例患者术后死亡,24例(52.2%)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控制。结论 MTSM具有独特的病理解剖及血供特点,应针对性采取显微外科治疗对策,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并结合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肿瘤全切除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种不同的溶栓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青岛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5例混合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置管溶栓组与系统溶栓组,置管溶栓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抗凝、患肢深静脉置管溶栓等方法治疗,系统溶栓组采用抗凝、经患肢足背静脉静滴溶栓等方法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测量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d时、7d时、14d时(出院时)、出院1个月时患侧、健侧3个不同部位的周径,通过观察患肢周径及患肢皮肤张力变化情况来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同时间段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周径差进行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3d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以M(P225,P75)表示分别为0.0(0.0,0.0)、1.0(0.5,1.2)、1.0(0.5,1.2)c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0.0(0.0,0.0)、0.5(0.0,0.5)、0.5(0.0,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7d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分别为1.0(0.0,1.5)、3.5(2.8,4.5)、2.5(1.5,5.8)a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0.0(0.0,0.5)、1.0(0.5,1.0)、1.0(0.0,1.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4d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分别为1.0(0.0,2.0)、4.0(2.8,5.5)、3.0(1.8,7.8)c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0.5(0.0,1.0)、2.0(1.0,2.5)、2.0(0.6,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院1个月时置管溶栓组患者踝关节处、膝关节下15cm处、膝关节上15cm处患侧治疗前后的周径差分别为1.0(0.0,2.0)、4.0(3.0,6.0)、3.5(2.0,7.8)cm,与系统溶栓组相比[其相应部位周径差分别为1.0(0.0,1.5)、3.2(1.1,5.4)、3.2(1.0,5.4)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系统溶栓组相比,置管溶栓组患者在治疗7d时患肢周径缩减幅度最大;出院后随访1个月,发现2组患者患肢周径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复查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置管溶栓组通畅率远大于系统溶栓组。结论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等特点,经患肢深静脉置管溶栓时尿激酶直接注入血栓处,局部浓度高,使血栓清除快,效果显著,症状缓解明显,能够迅速恢复深静脉血流,在无Cockett综合症的前提下,深静脉通畅率远远大于系统溶栓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患肢局部用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126例植入腔静脉滤器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45例、对照组Ⅰ41例、对照组Ⅱ40例;实验组:将溶栓药物从患肢足背静脉滴注,并配合保温式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每天3次;对照组Ⅰ:溶栓药使用方法与实验组相同,不配合保温式50%硫酸镁溶液热湿敷;对照组Ⅱ:不作患肢局部用药,只作一般性的上肢静脉滴注溶栓药物及抗凝治疗。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均获治愈或好转,治愈率为71.11%,好转率为28.89%;对照组Ⅰ治愈率为61.98%,好转率为36.59%,无效为2.44%;对照组Ⅱ治愈率为42.50%,好转率为47.50%,无效为7.50%。实验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Ⅰ患者患肢沉胀紧迫感消失、皮色转红润、皮温消退等天数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Ⅱ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在患肢肿胀、肢痛缓解的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患肢局部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明显提高腔静脉滤器植入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并进行外科干预的乳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保留肋间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患侧上肢以及腋部皮肤的感觉情况,患侧胸肌的外形情况,患肢负重情况,患侧上肢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腋窝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期和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患侧上肢以及腋部皮肤的感觉情况,患侧胸肌的外形情况,患肢负重情况,患侧上肢疼痛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例,采取早期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采用功能等级评价标准判断手术疗效。结果:患者术后ADLI级2例,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4例,V级5例。存活17例,死亡3例,手术成功率为85.0%,恢复良好(ADLⅠ~Ⅲ级)11例,好转率为55.0%(11/20)。结论: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并改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鞍结节脑膜肿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前后视力比较、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病理结果情况。结果按Simpson分级标准,达SimpsonⅠ级切除者8例,SimpsonⅡ级切除者34例,SimpsonⅢ级切除者18例,肿瘤全切除率(Ⅰ级和Ⅱ级)为70%。52例视觉障碍患者术后视力总改善率为69.2%。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者8例(13.3%),伴下丘脑功能紊乱者2例(3.3%),硬膜外血肿者1例(1.7%),颅内迟发出血者1例(1.7%),无死亡病例。术后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示,脑膜内皮型25例(41.7%),纤维型18例(30.0%),砂粒型7例(11.7%),血管瘤型6例(10.0%),混合型4例(6.7%)。随访9个月-10年,完全恢复者45例(75.0%),部分恢复者14例(23.3%),死亡1例(1.7%),但其死亡原因不明。结论鞍结节脑膜肿瘤根据其肿瘤大小和生长部位进行分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从而更有利于手术及估计预后,早期诊断和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不同手术方法治疗不同分期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的KOA患者157例随机分为A组78例和B组79例,A组采用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B组采用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KOA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均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K-L分级为Ⅰ级、Ⅱ级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A、B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K-L分级为Ⅲ级的患者,B组末次随访的Lysholm评分显著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51.28%)与B组(56.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术后1、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 P <0.05)。结论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与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治疗KOA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有限清理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的特点,广泛清理术对K-L分级Ⅲ级的患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ADM)包扎治疗烧烫伤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采用ADM包扎治疗(观察组)和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治疗(对照组)的烧烫伤Ⅱ度创面各50例。比较两组在换药后疼痛、换药次数、预后瘢痕增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0~Ⅰ级疼痛入院时22例(44%),治疗后48例(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0~Ⅰ级疼痛入院时23例(46%),治疗后20例(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0~Ⅰ级疼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后皮肤颜色比对照组颜色更浅、弹性更好。半年后创面瘢痕形成有明显差异( P<0.01)。结论 ADM治疗烧烫伤Ⅱ度创面具有止痛快、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增生,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生劳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美松糊剂与氧化锌糊剂对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反应的影响,探讨二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口腔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间采用根管填充治疗的100例患者(牙髓炎、根尖周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美松糊剂进行根管填充,对照组采用氧化锌糊剂进行根管填充,治疗1周后随访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Ⅰ级疼痛36例(72.0%),Ⅱ级疼痛6例(12.0%),Ⅲ级疼痛8例(16.0%);对照组:Ⅰ级疼痛17例(34.0%),Ⅱ级疼痛9例(18.0%),Ⅲ级疼痛18例(36.0%),Ⅳ级疼痛6例(12.0%)。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氧化锌糊剂比较,根管治疗术采用美松糊剂填充,患者疼痛程度较轻,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颢部直切口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术后生存33例(84.62%),死亡6例(15.38%),手术效果按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ADLⅠ级12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颞部直切口开颅手术治疗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氢氧化钙糊剂封闭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氢氧化钙封闭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6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氢氧化钙作根管内封药,对照组用甲醛甲酚作根管内封药,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Ⅱ、Ⅲ级疼痛发生率为4.5%,对照组Ⅱ、Ⅲ级疼痛发生率为20.7%,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氧化钙封闭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疗效肯定,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