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铧 《医院院长论坛》2010,7(4):44-45,50
本文探讨了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关系问题;简析了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提出了开展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强化客体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客体主动配合主体实施教育管理计划;②客体以自己的威望、素质和能力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主体;③客体自觉地把自身的思想转化为行动,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实践。实践证明,这对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化的兴起与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应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的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快乐”教学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主体-客体”教学模式枯燥无味,不能很好地完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教学中引入“快乐”教学法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所谓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殊的客体,其价值具有二重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包括了社会性价值和个体性价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要追求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和谐统一.社会是许多个体组成的,当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充分发挥、个体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时,社会价值才有可能充分实现.因此,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理个体与整体的价值关系时,要把挖掘受教育者个体价值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价值客体,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个体的本体性价值.本文就思想政治教育对医学生这一特殊的受教育者群体的个体价值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络将不同地域的电脑连接在一起,网络信息的传播以及衍生的网络活动由此肇始。当上网成为人们日常的行为方式时,它自身也成为了一种化。青年大学生对网络化的敏感程度更是处在时代的前列。然而,从来没有哪一种化像网络化这样,既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又有着明显的消极效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迅速进入和占领这一新的阵地。传播先进化、弘扬主旋律,让网络化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助推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关键在队伍,要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了解网络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化相结合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要求其必须在既有能力的基础上重构以下几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的活动与主客体的确定刘忠世在近年来关于主体与客体的探讨中,普遍认为应从实践关系中来把握主、客体,但在实际研究时,却并非总能坚持此点,并由此而研究主体、客体、主体性等问题。例如,常见一种说法:主体是相对客体而言的,客体是相对主体而言,因此,主、客体是...  相似文献   

7.
对体育教学过程主客体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从辩证的角度指出,教材和教学手段是客体,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为主客体发挥教师主导地位作用和其主体能动性同等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必须用现代的体育教学观来看待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手段四个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和作用,以更好为体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8.
道德活动是道德主体以一定目的改造道德客体的特殊社会实践,又是道德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对立统一,最终表现在“以德治国”的社会实践中,表现在社会组织、社会成员的道德实践之中。众所周知,道德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认识的客体是物质活动及其  相似文献   

9.
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认为,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不是被动、消极的客体,而是具有充分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体,因而,学生作为主体的地位及其主体作用必须在教育管理中得到确认和发挥。研究生是知识水平较高的学生群体,同样要发挥主体作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在实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环节,是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实现研究生的“三自”教育,就必须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达到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作者试从“一个根本”、“两个重点”、“三个发展”、“四个化”论述人本观的基本内涵,着眼学生成长需要、成才需要、就业创业需要和提升主体水平需要,就搭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平台、专业素质拓展平台、就业创业实践平台和自我教育平台,建构“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式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医学学科思政是“医学学科”与“思政”的融合,是“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深化,是医学院校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学学科、“三全育人”、医学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医学学科思政的价值性和必然性,以学科的主体形态、客体形态、介体形态、理论形态、实践形态、系统形态为框架,阐释“医学学科思政”的内涵体系和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12.
主体和客体是认识论中的一对带根本性的范畴,它们的产生、发展,矛盾运动以及主体认识的完成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基础?如果有,这个基础是什么?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一、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主客体观的错误和片面性主体、客体观念在人类生活中早就产生,并一直在不同意义上使用着。从认识论看,在西方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大力倡导“三观”教育 ,逐步建立“三自”教育的能力培养模式 ,显得至关重要。对新形势下“三观”教育与“三自”教育的定位思考以及在正确的行为观、成才观和价值观基础上两者辩证关系的研究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思想政治工作是依法治企,依法行政的政治保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新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探索了网络信息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提出进一步优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其更大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微信越来越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探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如何利用好微信这一新的技术载体来传播思政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7.
主体和客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哲学界对这一问题讨论十分热烈,本文拟对其中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主客体概念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的主客体概念 主体和客体概念既是认识论中的基本范畴,也是历史观中的基本范畴,它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相统一的哲学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哲学史,“扬弃”德国古典哲学过程中形成的。辩证法大师黑格尔首次从认识论和历史观统一的高度阐发了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目前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传统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面临严峻挑战。加强新媒体背景下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息素质、加强对新媒体的舆论监管与引导以及创建新的交互环境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思想道德教育价值是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客体能满足思想道德教育价值主体特定需要的关系.其实质是价值主体在感受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的功能、属性、作用、意义、地位、影响的过程中,与价值客体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思想道德教育价值包括正价值、负价值和无价值。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思想教育,其行为事实是实然的,教育目标是应然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关系如何,人们便应该如何行为,这是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体现价值的过程逻辑,也即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逻辑。  相似文献   

20.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更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性的价值追求。但自近代以来,建立在主客二分对立基础上的认识论哲学主导下,教育却“目中无人”,在理论和实践中陷入了“人的失落”困境,尤其是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缺失,使得教育促成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应有价值未能真正体现。作为教育学科体系组成之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亦未能突破主体性缺失的藩篱,在现实中更多的呈现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象性交往,教育与生活隔离,知性与德性分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冲突。在课堂教学上,思想政治教育更集中地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范本,以知识为核心,以灌输为手段的外在的“塑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演化为教师的“表演”与作为旁观者的学生的消极“静听”;教师与学生之间完整的精神相遇和心灵交融异化为纯粹的知识堆积,手段演化为目的,灵魂远离肉体,热闹的“对话”表象无法掩盖主体缺席、灵魂不在场的“独白”实质。求真、向善、审美的思想政治教育抽象为师生间单向知识“灌输”的僵化程序,教学课堂鲜活的生命在静态知识传递中枯萎。反思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的客体化塑造模式,超越“独白”的教育形态,践行交往教学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