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椎间盘后路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椎间盘后路镜治疗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缓解,随访12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9%.结论:经椎间盘后路镜行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间突出症的较好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等优点,但需注意手术定位、适应症及术后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行后路椎间盘镜(MED)手术治疗的护理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对58例MED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体位练习.术后做好切口护理,指导正确翻身,功能锻炼.出院时做好宣教,交代注意事项.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3d下床,住院3-9d,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MED手术能够直接摘突出髓核,解除压迫.且切口小,对神经根牵拉轻,对肌肉组织损伤小,避免了以往手术的各种并发症.护士在围手术期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护理,能够缩短病人卧床时间,促进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运用美国枢法模公司生产的腰椎间盘镜(MED)Ⅱ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 m in;平均椎间盘出血量45 m l;平均住院日6天;手术随访平均13个月(3~26个月);术后恢复情况:优4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3.3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椎间盘镜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病人术后痛苦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采用MED和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各24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ED组在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情况方面均少于小切口手术组,而在手术时间、临床表现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按照JOA评定标准,MED组:治愈22例,有效2例治愈率为91.7%;小切口手术组:治愈21例,有效3例,治愈率为87.5%,二组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MED与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各有优缺点,二者可根据临床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椎间盘(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7年6月期间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ED手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摘除髓核的重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症状缓解程度。结果:经5月~2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5h;平均出血量60ml;疗效评价优良率达93.85%。结论: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伤口小,恢复快,手术操作安全,组织损伤轻,同时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建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29-130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于1977年由Smitht和Foly发明,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方式,该手术具有适应症广、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疗效可靠等优点,近年来正被广泛应用于微创腰椎间盘手术。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我科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经过系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脊柱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进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我科自2005年7月起开展此技术,现已治疗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结合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患者采用MED—Ⅱ型手术治疗,术后采用中医三期辨证施治。结果:86例患者均随访4-25月,平均10月,结果优72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达96.5%。结论:MED结合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加快受压神经根及手术创伤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是近年发展的新技术,主要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其具有创伤小、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并发症少和康复快的优点。我院于2000年开展MED,随着经验的积累,手术适应证由单纯的椎间盘突出症扩大至腰椎管狭窄,并于2003年9月-2004年12月将MED选择性应用于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通过积极的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微创椎间盘镜(M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从2005年1月-2010年12月共44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的选择确定手术方式,其中94例施行单节段微创MED,346例施行单节段传统椎板开窗手术。分别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分析;术后随访按Macnab疗效标准统计术后优良率。结果:微创MED手术组优良率为95.3%,传统椎板开窗组优良率为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其中微创椎间盘镜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尤其适合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传统椎板开窗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其对手术技术要求较低,适应证宽,更适合合并复杂椎管情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佟敏  杨涛 《亚太传统医药》2012,(12):167-168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手术(MED)与微创小切口腰椎间盘手术(M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疗效。方法:将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ED组45例和MTD组42例,并将两组患者术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平均卧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采取JOA评分进行疗效观察及随访。结果:术后MED组和MTD组患者有效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为93.33%、92.86%,但是MED组优秀率高于MTD组,且术后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MTD组(P<0.05)。因MED手术操作复杂,故手术时间长于MTD组(P<0.05)。术后随访6月、1年,两组功能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术后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MED和MTD手术方法早、中期疗效均较满意,但是因MED手术操作的特殊性,除要求术者具备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同时操作手术还需具备精细操作能力和丰富的二维空间想象能力,故MED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需更加严谨,否则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皮电动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8例经皮电动椎间盘切吸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经随访12~24个月,按照Nakai标准:优2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9%.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经皮穿刺切吸术(APLD)治疗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手术简捷、疗效确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佳方法,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分析并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手术(PELD)与椎间盘镜手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维普期刊网、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PubMed,EMbase,Elsevier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治疗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6年8月20日,收集关于PELD和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检索、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后,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文献,共379例受试者,其中男218例,女161例;PELD组202例,MED组1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MED组相比,PELD组术中出血量少(MD=-59.00,95%CI(-88.07,-29.92),P 0.00 001),术后下地时间早(MD=-5.02,95%CI(-5.20,-4.83),P0.000 01),手术时间长(MD=16.99,95%CI(5.99,27.99),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SA评分(SMD=0.04,95%CI(-0.20,0.28),P=0.76)及JOA评分(SMD=0.20,95%CI(-0.12,0.52),P=0.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LD和MED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式,PELD较MED对组织损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更具有微创优势,但其学习曲线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后路椎间盘镜(MED)微创手术摘除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优点.方法: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2例,全部病例经过CT或MRI确诊,临床症状体征典型,其中合并黄韧带肥厚98例,游离型248例,侧隐窝型189例,伴突出钙化48例,骺环骨折26例,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按Macnnab标准行功能评级:优781例,良27例,可20例,优良率96%.结论: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腰椎稳定性影响小、下床活动早、术后恢复快且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椎间盘髓核摘除及神经根通道清理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法,显微内窥镜椎间盘手术系统(Nietxmndoseopie discectomy MED)将传统的椎间盘开放手术内镜化、微创化,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病人痛苦小、恢复快等特点。但通常俯卧位行加∞手术时,由于胸腹部受压。术中易出现呼吸抑制引起麻醉意外,病人不能耐受手术体位;且俯卧位时腹压增高,椎管内静脉丛充盈怒张,易引起误伤,出血难止。我院自2002年,采用侧卧位术姿对1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ED腰椎间盘摘除手术,并对内窥镜安放位置进行了改进,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疗效满意。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时的宣教。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取得成功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对1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经6 ~30个月随访,按Nakano标准评定,优135例,良41例,可6例,优良率96.7%.结论: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融合了开放手术的原理和显微内窥镜的微创技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上有其独特优越性: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常规开放手术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二者又不能互相取代,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可取得良好效果,需手术治疗的只占10~15%.我院本年度为6例患者成功施行了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现将手术室巡回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它具有直接切除髓核、创伤小、减压充分、可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我院采用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配合良好的护理方法获得满意结果,现将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典型病例患者夏某,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