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环素(PGI_2)能用作衡量在体和培养的内皮细胞功能的一项指标。我们比较了51例肿瘤病人和37名健康人的血浆PGI_2的检测结果。表明肿瘤患者放疗前的PGI_2平均值(29.68±8.79ng/L)与健康人(31.15士9.2n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4)。放疗后,不论在≤50Gy,51~70Gy,71~100Gy或>100Gy照射时,肿瘤患者的PGI_2平均值呈持续升高,但>70Gy后又有下降趋势。在放射靶区包含大血管或不包含大血管时,PGI_2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5)。本结果揭示放射治疗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对PGI_2升高的可能原因及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采用 B16黑色素瘤血道转移及 Lewis肺癌自发转移两种模型研究小剂量辐射对小鼠肿瘤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 ,接受 X线单次全身预照射各组 (2 5 ,5 0 ,75 ,10 0 m Gy)小鼠的 B16黑色素瘤血道肺转移结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以 75 m Gy组为最低。75 m Gy X线全身预照射组小鼠 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率及转移结节数均低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全身照射后 2 4小时检测小鼠免疫功能 ,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75 m Gy照射组小鼠胸腺及脾有核细胞数增多 (P<0 .0 2 ) ,脾细胞对 Con A刺激反应性增强 (P<0 .0 0 1) ,NK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明显提高 (P<0 .0 1)。上述结果提示 :小剂量 X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肿瘤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小剂量辐射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抗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1978到1982年期间,连续30例肛管癌病人予以放射疗法。泄殖腔原癌仅予以照射,而鳞状细胞癌则结合博莱霉素联合治疗。早期肿瘤病人(T_1T_2)直接治疗到65戈端(Gy)(60戈端+博莱霉素),而中度进展期肿瘤(T_3)只有当大约50戈端(45戈端+博莱霉素)后无残余肿瘤病变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了解腹腔肿瘤病人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情况.方法: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了30例正常健康人群和35例腹腔肿瘤病人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显示腹腔肿瘤病人血清SIL-2R和TNF值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手术后7天SIL-2R和TNF开始逐渐下降15天后SIL-2R和TNF明显下降,未手术病人SIL-2R和TNF持续增高.结论:在临床上动态检测血清SIL-2R和TNF其水平变化可作为腹腔肿瘤患者的病情在判断、疗效观察及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放疗中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问题。我院放疗科自1992年7月到1996年6月间共收治放疗病人3008例,其中胸部肿瘤(食管癌、肺癌、纵隔肿瘤)计1501例。在放疗疗程中发生心脏性猝死6例。男女各3例,平均年龄65岁。其中中下段食管鳞癌3例,左下肺鳞癌3例。方法 放射治疗采用6MV-X体外照射,2Gy/次,5次/周的常规分割放疗。食管癌为前后对穿野加两后斜野,肺癌为纵隔加原发灶前后对穿照射,后缩野避开脊髓针对原发灶加量。结果 心脏受照射的胸部肿瘤病人疗程中猝死发生率为0.4%(6/1501)。6例病人猝死时放射治疗的肿瘤剂量平均为52Gy,心脏受照射面积平均为62%。而心脏未受照射的非胸部肿瘤病人疗程中无猝死发生。结论 胸部肿瘤病人的放射治疗可诱发心脏性猝死,特别是当心脏受照射剂量大于40Gy,心脏受照射面积大于60%时。  相似文献   

6.
23例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残留病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来  胡德胜  宋启斌  谭文勇 《中国肿瘤》2006,15(12):867-86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恶性胶质细胞瘤(BMG)疗效.[方法]47例经CT或MRI证实术后病灶残留的BMG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单放组)和X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三维适形组).单放组24例,模拟机定位2Gy/次,1次/天,大野加缩野总剂量50Gy~54Gy,6周内结束照射;三维适形组23例,先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常规剂量分割,5次/周,1.8Gy/次~2Gy/次,总剂量为40Gy~45Gy后缩野采用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照射或非共面弧形旋转照射,PTV边缘剂量15Gy~20Gy(85%~90%等剂量曲线),中位平均剂量17.75Gy,4~5次分割.[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CT或MRI检查,三维适形组的肿瘤消退率为78.2%,明显高于单放组45.8%,三维适形组1年生存率(91.3%)也明显高于单放组(58.3%).单放组治疗结束时达到CR的病人1年肿瘤复发率为50%,明显高于三维适形组的20%.后者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及对地塞米松依赖性的急性放射反应未见高于单放组.[结论]X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提高BMG的局部肿瘤消退率、局部肿瘤控制率和病人的1年生存率,同时没有明显增加病人的急性毒性反应,长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肠内(enteralnutrion,E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 PN)联合应用(EN+PN)和单用肠外营养(PN)对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40例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EN+P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同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一周,并检测术前和术后第8天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8天的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两组间无差异(P>0. 05),两组病人经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明显升高, (P<0. 05)。T淋巴细胞亚群在EN+PN组术后8天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而PN组与术前相比,尚有差异。结论 老年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EN+PN或PN都能改善营养及免疫状态,EN+PN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优于PN。术后早期EN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78年1月至1988年12月间在McGill大学肿瘤放射中心接受放疗的126例T_1期鳞状细胞性真声带恶性肿瘤的初诊病人,研究不同分割方案对局部控制的影响。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94例,肿瘤分割剂量>2Gy/次,包括64例TD59Gy,2.5Gy/日;30例TD65.25Gy,2.25Gy/日×29次。另一组32例,分割剂量为2Gy/日,TD66Gy。两组病人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43例中晚期恶性淋巴瘤病人(其中何杰金氏病14例)采用~(60)C_o—γ线一次全淋巴区照射6,8Gy的临床表现。可以见到明显的放射损伤和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消化道反应和造血免疫功能受损、白细胞、血小板迅速减少,骨髓受到抑制,E玫瑰花结形成率下降。淋巴细胞在早期就有质和量的变化。染色体畸变率显著增高。若按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一次6,8Gy的剂量,相当于一次全身均匀照射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pEgr-Endostatin-EGFP质粒的表达特性和pEgr-Endostatin-EGFP基因-放射治疗小鼠黑色素瘤的作用。方法pEgr-Endostatin-EGFP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方法转染B16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ndostatin表达。建立小鼠荷瘤模型,注射质粒并给予5Gy X射线照射,共3次,18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血管生成。结果 转染了pEgr-Endostatin-EGFP质粒的B16细胞和转染并接受照射的B16细胞组可以检测到Endostatin蛋白表达。C57BL/6J小鼠给予pEgr-Endostatin-EGFP质粒注射并接受肿瘤X射线照射,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1),而且肿瘤局部血管生成明显降低(P<0.01)。结论 本研究数据为肿瘤基因-放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1988年12月至1990年3月采用了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治疗食管癌,并与单纯外照射的方法做了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食管癌病人按照相同条件配对分为两组。单纯外照射(外照组):给予同中心三野照射,肿瘤量70Gy/7W。体外照射加腔内治疗组(腔内组):先行外照射,肿瘤量达40~60Gy/4~6W,休息5~7天加腔内治疗,每周一次,每次5~10Gy,组织量达10~20Gy/2F/2W。剂量参考点选在离食管中心轴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15例头颈部不能手术切除的有大块肿瘤和/或大块颈部转移的患者〈T_(3-4)或N_3〉,进行每日两次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如果这些患者进行每日一次放疗,其结果至多就是有轻度消退或暂时的生长抑制,亦即局部未能得到控制。全组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上呼吸道及消化道鳞癌,以前未作过任何放射治疗或并用化疗。病人每日二次治疗,每周5天,共7~8周,二次治疗的间隔为四小时。每次肿瘤量为1.1 Gy,每日肿瘤量为2.2 Gy。而每日用一次治疗时,肿瘤量为1.75~2 Gy。每次均给予双侧野治疗。45 Gy后保护脊髓,60 Gy后进一步缩野。肿瘤总剂量为75 Gy,而每日一次治疗方案则为70 Gy。每周检查纪录肿瘤  相似文献   

13.
X射线照射诱导鼻咽癌细胞hMSH2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X射线照射对鼻咽癌CNE-1细胞错配修复基因hMSH2表达的影响,探讨放射损伤后肿瘤细胞的DNA修复机制。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免疫细胞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X射线照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照射总剂量分别为0Gy和10Gy)细胞中hM-SH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hMSH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在照射终止后逐渐上调,其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X射线照射可诱导鼻咽癌细胞hMSH2的表达,有助于放射损伤后肿瘤细胞DNA修复,这可能是肿瘤放疗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理论分析头颈部鳞癌调强放疗时最佳的剂量分割模式。方法分别用目前常用的33次分割、保证物理剂量为70 Gy、用生物等效剂量(BED)84 Gy10和延长总治疗时间(1~7天)的剂量分割方案的前提下模拟不同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用线性二次模型公式分别通过理论计算肿瘤、早反应组织(黏膜)、晚反应组织BED和肿瘤杀伤对数级,比较分析调强放疗最佳的剂量分割方案。结果在33次每天一次的分割方案中分次剂量从2.12 Gy提升到2.30 Gy时,照射的总物理剂量相应从70.0 Gy提升到75.9 Gy,肿瘤、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分别为69.6~78.2Gy10、55.5~64.1Gy10和119.4~129.5Gy3,肿瘤杀伤对数级为10.6~11.9。当总保持照射剂量分为70 Gy或84 Gy10的前提下而改变分次剂量和分次数目,分次剂量为2.0~2.80 Gy,照射次数为25~35次,总治疗时间为32~46天,肿瘤、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分别为67.5~82.3Gy10、53.1~69.8Gy10和113.5~119.8 Gy3,肿瘤杀伤对数级为10.3~12.5。综合比较肿瘤、早反应组织BED、晚反应组织BED和肿瘤杀伤对数级4个参数提示30次的分割方案中肿瘤控制和不良反应相对得到较好的平衡。总治疗时间每延长一天肿瘤BED降低1.4%(0.8Gy10),肿瘤杀伤对数级降低0.1。结论理论上头颈部鳞癌IMRT的最佳剂量分割总治疗时间为6周的30次分割方案,总治疗时间延长导致肿瘤BED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治 2 6 5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病人 ,均为鳞癌。 72 8% (193例 )的病人始于术后 8周以内。照射野包括双锁骨上区、纵隔、吻合口及胃左动脉淋巴结区。放疗剂量 4 5~ 5 5Gy。 94 %的病人放疗剂量为 5 0Gy ,放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结果  2 6 5例病人总的 1、2、3、4、5年生存率为 81 5 %、6 3 0 %、5 0 9%、4 6 1%、39 5 %。肿瘤外侵阳性病人预后较外侵阴性病人差 (P <0 0 1) ,但肿瘤外侵阳性病人 5年生存率仍达 35 3%。淋巴结阳性病人预后极差 ,5年生存率仅 9% ,与淋巴结阴性的病人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本组死亡 139例 ,其中血行转移 5 2例(肺转移 18例、肝转移 14例、骨转移 8例、其它 12例 )占 37 4 % ,纵隔食管瘤床复发 +纵隔淋巴结转移 2 9例占 2 0 9% ,腹腔淋巴结转移 16例占 11 5 %。结论 ①除淋巴结阳性病人外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可降低局部区域复发 ,提高远期生存。②对淋巴结阳性病人 ,术后放疗疗效差。③无论肿瘤外侵情况如何 ,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均有价值 ,但肿瘤外侵阳性病人预后相对较差。④放疗区域应包括肿瘤瘤床和淋巴引流区。⑤术后放疗剂量Dt5 0Gy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放疗加卡铂治疗老年晚期食管癌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癌外照射加化疗的疗效。方法 老年晚期食管癌30例,采用~(60)Co外照射,每周5次,每次2Gy,肿瘤量在45Gy以内,放疗第1天同时用卡铂400mg静点,于第4、8周重复用药1次,全程用药3次,总量达1200mg。结果 30例病人肿瘤完全消失9例(29.7%);大部分消失16例(52.8%);总有效率为82.5%(25/30)。结论 采用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痛优于单纯放疗,可达到减轻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自身肿瘤杀伤活性(ATK)主要指肿瘤病人末稍血中的淋巴细胞对自身肿瘤的杀伤活性。这种特异性杀伤在机体抗肿瘤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对ATK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ATK活性与肿瘤病人的临床过程密切相关,其活性高低能够代表机体免疫抗肿瘤的实际效果。因此,在免疫疗法抗肿瘤中,应该对肿瘤病人的ATK活性及其变化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对肿瘤病人ATK活性的检测,可以减少肿瘤免疫治疗过程中的盲目性,这对今后进一步提高免疫疗法抗肿瘤的效果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剂量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125I粒子植入术后对患者、患者周边及密切接触者的受照剂量率并估算年剂量,及在该剂量率的条件下达到剂量限值所需要的时间.方法: 采用热释光剂量计检测20例125I植入后的患者体表、病人家属、病人床边、邻床床边及医护人员的受照剂量率,并根据公式推算这些检测点受到照射的年剂量,及在该剂量率的条件下达到剂量限值时所需要的时间.结果: 患者体表平均剂量率为214.54μGy/h,其中头颈部肿瘤、腹部肿瘤、前列腺癌及其他肿瘤患者体表的平均剂量率分别为4193.18μGy/h,22.97μGy/h,160.34μGy/h,9656.32μGy/h,年当量剂量平均值为441.25mSv,其中头颈部肿瘤、腹部肿瘤、前列腺癌及其他肿瘤患者体表的年当量剂量分别为8624.14mSv,47.24mSv,329.77mSv,19860.21mSv.累计剂量达到5mSv和1mSv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3.44h和4.67h,其中头颈部肿瘤、腹部肿瘤、前列腺癌及其他肿瘤患者累计剂量达到5mSv和1mSv 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分别为: 1.19h和0.24h、230.07h和44.00h、31.42h和6.25h、0.52h和0.10h.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及位于其周边位点的年当量剂量均值最大为0.01 mSv.结论: 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术后病人,其周边环境及其密切接触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X 刀对颅内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32例颅内恶性肿瘤 (胶质瘤 2 1例 ,转移瘤11例 )行X 刀治疗 ,平均剂量 2 2Gy(18~ 32Gy) ,其中 17例X 刀治疗后继续行全脑常规体外放射治疗 ,平均剂量 2 0Gy。结果 :2 1例胶质瘤中 ,15例在治疗后 6个月肿瘤缩小 ,6例无变化 ,2例在X 刀治疗后 2个月内行开颅肿瘤切除术 ;11例脑转移瘤X 刀治疗后病灶全部消失 7例 ,明显缩小 4例 (≥5% )。全部病人中治疗后 11个月内死亡 9例。结论 :X 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是有效的 ,X 刀结合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改善病人结果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淋巴瘤协作组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滤泡增殖型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了前瞻性随机研究。选择临床Ⅲ、Ⅳ期病人。治疗方案有两种:1、全身照射(TBI)及追加剂量照射,TBI为每周3次,中心平面剂量每次0.1Gy,总剂量2.5Gy(25次),对消退较慢的肿瘤或中途停止TBI者给予局部追加剂量,15~25Gy(2-2.5周);2、CHVMP(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