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提高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严重多发伤伴休克103例病例资料。结果: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55例(53.39%)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27例(26.21%),应激性溃疡23例(22.33%)。治愈96例(93.20%);死亡2例(1.94%),另5例均为高龄,平均年龄为82.3岁,均有心、肺等基础病,不宜手术治疗(4.85%)。结论: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机以及有效的抢救预案,早期合理的容量复苏,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方法等均为严重多发伤伴休克救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抢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 a间收治的16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资料,并提出早期诊治的方法。结果本组抢救成功126例(75.4%),死亡41例(24.6%),其中24 h内死亡14例,发生ARDS 9例,应激性溃疡1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8例。结论迅速有效的手术治疗是关键,及时抗休克、正确抗感染治疗是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休克的救治方法,提高创伤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救治的158例严重多发伤伴休克患者的资料。结果经过综合救治,抢救成功143例(90.5%),死亡15例(9.5%)。需手术治疗8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3例。结论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开辟绿色生命通道,强调遵循一定的检查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漏诊;早期合理的容量复苏,正确手术时机和方法能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救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85例的急救与护理经验;结果抢救成功率92.94%(79/85),死亡率7.06%(6/85)。死亡患者中急诊抢救室死亡4例.送手术室途中死亡1例,院前死亡1例;结论规范的急救与护理程序是抢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在救治严重多发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补充血容量、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4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者131例(占79.88%)、非手术治疗33例(占20.12%),经治疗治愈136例(占82.93%),死亡28例(占17.03%).结论:给予严重多发伤患者相应的急救护理可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可有效的提高多发伤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禹水仙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72-1172
目的回顾总结多发伤早期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对96例多发伤患者实施了畅通呼吸道、输液抗体克、控制活动性出血、多功能监护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96例患者治愈好转71例,死亡25例,死亡率26.04%。结论多发伤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高,早期快速准确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病例死因构成特点,明确疾病防治重点;方法对急诊抢救死亡的103例患者的最后死因等进行分析。结果66例急诊死亡的病例平均年龄54岁,40岁以下死亡22例(33.33%),27例(40.91%)于院前死亡。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刨伤16例(24.24%),脑血管病9例(13.64%),心血管疾病7例(10.61%)猝死7例(10.61%),呼吸系统疾病6例(9.1%)。结论急诊死亡事件半数I~A_tz是发生在院前;创伤是主要死亡原因;40岁以下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加强院前急救工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伤害发生,注重对急诊危重症的判断和综合抢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伤的急诊救治方法,以提高救治效果。方法总结分析79例多发伤患者的损伤情况及急诊抢救措施。结果成功救治71例,死亡8例。结论快速评估伤情、早期诊断、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治疗、避免漏诊是急诊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早期诊断与救治成功率。方法对67例病人在伤后来院时间、明确诊断的早晚、抢救程序、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抢救成功55例,完全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52例,3例呈植物生存,2例有严重的智力障碍,死亡12例中多为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胸腹部大血管破裂大出血。结论伤后来院时间越早,迅速明确诊断,实施正确的抢救程序和术前术后的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院前抢救护理对其治疗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01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观察。结果:86例多发伤患者经院前抢救后生命体征好转,转入相应的专科进行进一步治疗,抢救成功率86%。结论:急诊科护士娴熟的急救操作技术和护理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大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对严重多友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和对血清TNF-α、IL-1β、IL-8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4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ISS〉16)分为大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大黄治疗组在相应综合抢救措施基础上,给予生大黄粉10g以温开水100mL调匀后经胃管鼻饲,或口服,每日3次,共治疗5天;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5天血清TNF-α、IL-1β、IL-8水平,动态观察血清TNF-α、IL—1β、IL-8的变化,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大黄对多发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当天血清TNF-α、IL-1β和IL-8即开始升高,第2~4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5天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黄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TNF-α、IL-1β、IL-8水平下降明显(P〈0.01)。结论:大黄可能通过保护胃肠道功能,抑制细胞因子释放,降低炎症反应而对多发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和方法。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抢救的16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综合急救护理。结果:158例患者经过急救处理后转入院手术或进一步治疗,抢救成功率达94.1%。结论:及时、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所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9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88例车祸所致严重多发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48例,死亡40例。结论①车祸所致严重多发伤,病情重,易漏诊死亡率高;②救治中加强院前急救,抢救及时,正确处理多发伤各部位关系,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7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伴严重多发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伴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72例中均行剖腹探查术,以及相应多发伤的处理,其中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4例,经胸腹手术6例,颅内血肿清除术8例,四肢骨折手术内固定6例。结果:经治疗治愈出院70例,切口脂肪液化5例,胆汁瘘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伴严重多发伤的病人病情复杂、危重,必须迅速及时正确地早期诊断严重危及生命的损伤,力争早期建立静脉通道,边抗休克边手术治疗,手术探查全面细致,分清轻重缓急,以及腹外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附2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诊急救的护理,探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更好地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总结本院急诊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236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抢救方法和护理经验:包括快速评估伤情,准确执行抢救程序,协调各科室工作,做好术前准备及重视心理护理。结果:全组抢救脱险227例,死亡9例,痊愈171例,治疗好转56例,抢救成功率96.2%,死亡率3.8%。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多发伤病人急救过程中,急救程序的科学应用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正确评估伤情,确保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早期、主动地采取程序化、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在救治严重多发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补充血容量、及时处理活动性出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64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者131例(占79.88%)、非手术治疗33例(占20.12%),经治疗治愈136例(占82.93%),死亡28例(占17.03%).结论:给予严重多发伤患者相应的急救护理可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可有效的提高多发伤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严重多发伤伴创伤性休克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休克的救治方法,提高创伤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救治的158例严重多发伤伴休克患者的资料。结果经过综合救治,抢救成功143例(90.5%),死亡15例(9.5%)。需手术治疗83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3例。结论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开辟绿色生命通道,强调遵循一定的检查程序,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漏诊;早期合理的容量复苏,正确手术时机和方法能提高整体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诊治的骨盆骨折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1例抢救成功44例占86.27%。死亡7例,死亡率13,7%。随访49例,失访2例,随访周期6个月~2年。结论骨盆骨折的诊治应依据多发伤治疗原则,控制出血和固定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是防治早期休克、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多发伤中腹部损伤临床诊治体会,提高腹腔外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56例腹部为主的多发伤中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的阳性率分别为91%、88%、78.6%、56例手术,术后3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是脑干损伤、脑疝形成和严重多发脏器损伤致出血性休克。随着损伤器官增加,手术次数增多,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认真了解伤情,仔细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检查是腹部损伤的有效诊断措施;腹部多发性损伤入院时,各项抢救措施实施中,“绿色通道”是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的一个有力保证:损伤器官数越多和严重程度以及就诊时间长,尤其合并脑损伤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相对应的急救及护理措施,以制定更加高效及时的抢救对策,降低死亡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救治的12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11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总比例为93.3%。有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因伤势危重死亡,总比例为6.7%。结论: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的及时性、准确性、预见性、科学性是影响严重多发伤患者存活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