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与研究目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内镜(EGD)是检查上消化道,特别是以筛查为目的评估伴门脉高压症的肝硬化患最有效的方法。该研究旨在评价有上述适应证患进行食管胶囊内镜检查的可行性、安全性、准确性和耐受性。患与方法:该前瞻性研究在诊断肝硬化同时,当天在未用镇静剂的条件下进行EGD和胶囊内镜检查。使用一个100mm的视觉模拟标度量化两种操作的耐受性(相关的疼痛、恶心、梗噎感等)。记录用胶囊内镜检查和诊断所需的时间作为患的参数与EGD进行比较。2位内镜医师事先不知EGD结果,分别评估所获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共有21例患纳入该研究(平均62岁,平均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0.5,平均Child-Pugh评分7.3),该操作安全。有1例患未能下咽胶囊。平均记录时间为213s(极差6~1200s);胶囊内镜检查准确地评估了16/19例患有或无食管静脉曲张。准确率为84.2%。它能正确地指明需要初级预防的全部病例(≥2级的食管静脉曲张伴或不伴红色征)。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研究目的:使用食管胶囊内镜,且每秒发送4帧(fps)影像,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研究目的在于测试一种新的能发送14fps的设备。比较上述两种设备的诊断性能和食管显像情况。患与方法:对42例有GERD症状和8例有Barrett食管病史的患进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EGD)检查。所有患在EGD检查前1h内进行食管胶囊内镜检查。前25例患用4fps设备进行胶囊内镜检查。随后的25例患使用14fps设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的判读设盲。通过EGD结果确定GERD和Barrett食管的诊断。比较胶囊内镜检查与EGD结果。同时验证这两种设备对食管整体显像的频率。结果:4fps设备诊断出16/19例(敏感性84%)食管糜烂或溃疡和6/8例(敏感性75%)Barrett食管。14fps设备诊断出全部16例食管溃疡或糜烂和7例Barrett食管(敏感性100%)。4fps组总的漏诊率5/27例(18%),而14fps组总的漏诊率为0(P〈0.02)。4fps组和14fps组分别有24%(6/25例)、80%.(20/25例)患清楚显示食管上括约肌(UES)(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内镜下套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胃底静脉曲张(GV)的术后疗效。方法对8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随访9个月观察内镜下套扎术后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结果EVL术后3个月,PHG、GV的发生率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9个月PHG、GV发生率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可增加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12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内镜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的内镜特点及与肝功能损害和食管静脉曲张分级的关系.方法 采用Olympus XO-230型电子胃镜观察胃黏膜病变和静脉曲张情况,对肝功能进行 Child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HG内镜表现以蛇皮样病变、猩红热样疹及樱红斑最为常见,其严重程度与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PHG内镜特征明显,门脉高压是PHG形成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5.
包勇  陈拥军 《中原医刊》1996,23(12):27-28
门脉高压性胃病52例内镜及临床分析包勇,陈拥军,唐毅,李友梅,王健勇随着急诊胃镜检查的广泛开展,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例中有相当部分是由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所致。我院1990年~1995年底共收治经内镜、病理确诊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并通过内镜下套扎进行治疗,术后观察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发展情况,为期9个月。结果内镜下套扎术后3个月,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9个月,其发病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静脉曲张应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可以加重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进展,临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超声内镜(EUS)可以观察消化道管壁和管周的情况,可全面评估门脉高压侧支循环情况,因此EUS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提高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几年EUS诊治门静脉高压症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就超声内镜在门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表现,以引起对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视,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胃镜观察结果,分析其出血原因。结果内镜下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7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1例,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胃溃疡4例,复合性溃疡3例,十二指肠炎6例,不明原因2例。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出血的主要原因,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的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镜检查是诊断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检查(ECDUS)是一种检查血管内血流图像的方法。先前有报道评价了一种前倾斜视角凸面型ECDUS扫描设备在食管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检查中的有效性。该研究比较了一种新型电子发射ECDUS与凸面型ECDUS对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效率。方法:选取26例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的患,依门静脉高压的病理变化分为肝硬化(15例)和肝硬化相关的肝细胞癌(11例),依食管静脉曲张的内镜下表现分为:Cb、F3和Ls静脉曲张(4例),Cb、F2和Lm静脉曲张(21例),Cb、Lm和F1静脉曲张(1例)。其中14例患的食管出现了RC2,11例患未出现RC2,1例患出现RC0。研究采用远端直径为12mm的直视仪进行检查,该仪器(电子放射芯片)为具有可变频率(5.0MHz,7.5MHz,10.0MHz)的弯曲型芯片扫描传感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55例食管静脉曲张病人进行内镜套扎方法。结果 55例患共结扎330点,最多结扎10点,平均每人结扎6点,显效率为82.6%,总有效率100%;随访观察46例1-12个月均未发生与套扎直接有关的严重并发症,6例发生再出血而行内镜套扎后止血。结论 内镜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比较常见的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出血速度快血量大,病死率高达50%以上,而且如不接受治疗,1年内再次出血的几率可高达70%。其治疗是消化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治疗出血的目的是要找到出血部位给予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目前有许多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分流术。消化道内镜的发明和临床应用是20世纪胃肠病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与消化内镜检查评估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有无、分型、分级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184例,4周内先后行消化道内镜及腹部MSCTP检查,观察食管、胃有无静脉曲张并进行分型、分级。以内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对MSCTP与内镜判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分级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计算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敏感度、特异度、一致率、Youden指数。结果 内镜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54例,阳性130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为:GOV1型90例、GOV2型38例、IGV1型2例。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50例,阳性134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为:GOV1型92例、GOV2型36例、IGV1型6例。MSCTP发现内镜未诊断的4例IGV1型静脉曲张,其MSCTP表现为胃黏膜下孤立存在的胃静脉曲张。MSCTP与内镜EGV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32,P〈0.01;MSCTP诊断EGV的敏感度93.8%,特异度77.8%,一致率89.1%,Youden指数71.6%。MSCTP与内镜EGV的分型及分级结果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43和0.763,P值均〈0.01。结论 MSCTP诊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分级,与消化内镜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诊断胃静脉曲张,MSCTP优于内镜。  相似文献   

13.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的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介入治疗的内镜下配合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主要治疗方法有套扎术、硬化术、组织黏合剂注射术,由内镜医生与护士共同配合完成。结果:本组全部1次治疗成功。除7例病人术后2~7d因未遵医嘱出现饮食不当、下床时间过早及顽固性呃逆和肝癌晚期而再次出血死亡外,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套扎术(EVL)、硬化术(EVS)及组织黏合剂注射术是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预防再出血的有效方法。它显著降低了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发生率,具有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好、安全等优点,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医生娴熟准确的操作及与护士快速默契的配合,还有病人的术前完善的准备及术后严密的观察护理。  相似文献   

14.
<正>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患者的最严重合并症,死亡率高,特别再次出血死亡率高达60%,内镜下连续皮圈套扎曲张静脉治疗操作简便,是有效的新疗法。 1 临床资料 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32~70岁,平均46.5岁。内镜下均有明显食管静脉曲张,均有近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其中活动性出血1例,余均择期治疗。病因:肝炎后肝硬化18例,均为乙肝后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肝癌1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硬化剂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配合山东省兖州矿务局总医院(273500)王秀丽近年来,我们应用经纤维内镜注射硬化剂治疗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地控制了急性出血和预防出血.现将术中配合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9例中,男15例,女...  相似文献   

16.
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1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评分,在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记录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诊断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并做病理查幽门螺杆菌、14C-尿素呼吸试验等检查。结果:11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出血54例、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肝性溃疡15例。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按Tanoue分级标准,第3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占87.5%,而第2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仅占12.5%,第1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为0,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分类有关(P<0.001或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7.3%,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食管静脉曲张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最严重的共发症,如破裂出血,死亡率可高达3O~40%。当前,治疗手段有药物、内镜、介人和外科治疗等。内镜结扎术(EVL)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主要的方法之一。我们应用olympus-Hx-21L非套管式尼龙绳图会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特点是疗效好、操作简单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现就内铁结扎术治疗食管静脉的手术操作及术前、后的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且对象和方法本院自1997年10月~199B年6月,采用EV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共16例,并伴上消化道出血病史,16例均为男性,年龄2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住院患者采用内镜下连续结扎治疗,观察疗效、并发症和近期再出血率。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100%,术中无并发症发生;近期再出血1例,经再次内镜结扎止血成功,近期止血有效率96.9%;治疗EV的有效率95.8%。结论:EVL能有效地控制活动性食管静脉出血和消除食管静脉曲张,并发症少,是近期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126 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出血后24 ~48h 内行急诊内镜检查。结果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8 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 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46 例。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21 例经三腔管压迫治疗,10 例有效,65 例(含三腔管压迫无效8 例) 经急诊内镜硬化治疗出血停止。表明急诊内镜检查是明确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首选诊断措施,急诊内镜硬化治疗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背景: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别是在门体分流术中的变化,与食管曲张的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内镜治疗后静脉曲张复发的最重要因素。该研究旨在探讨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对门体分流的影响,以及在预测静脉曲张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患于超声和门静脉造影检查行内镜静脉曲张结扎术与乙醇硬化:术。结果:超声结果显示,胃左静脉直径减小、向肝血流减少或非曲张血管的门体分流均与静脉曲张复发率的减少相关。门静脉造影显示,食管内及食管周围血流存:良是静脉曲张复发的预测指标。而患的静脉造影检查可以使非曲张血管的门体分流术得以避免。结论:超声检查门体分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预测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