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光荣 《首都医药》2007,14(18):21-22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分为AS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Hcy、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抑制物(PAI)等。结果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Hcy、PAI较正常对照组增高,t-PA降低(P<0.05);而不稳定斑块组Hcy、PAI增高,t-PA降低更明显;从相关性分析看AS组Hcy与PAI呈正相关(P<0.05)、与t-PA呈负相关(P<0.05)。结论AS患者Hcy增高的同时,纤溶活性受损;Hcy与PAI呈正相关、与t-PA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红花黄色素(sfflower yellow,SY)为红花中的有效成分之一.红花作为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使用已有多年.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SY具有抗凝血及溶栓作用[1].为了更好地了解它的作用方式,我们测定了家兔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血纤溶面各与tPA和PAI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纤溶酶特异的发色底物分解产色法对注射不同剂量抗栓酶3号(Svate-3)的家兔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作了检测。结果发现给药后tPA活性增高.PAI活性降低.并与给药剂量及速度有关.血纤平板纤溶面积与tPA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861;P<0.01),与PAI活性呈负相关(r=-0.769;P<0.01)因此认为Svate—3的溶纤作用可能与血管内皮tPA释放增加及PA I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tPA、PAI1活性。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组的tPA活性明显低于治疗后组,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病人症状好转;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前组的PAI1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后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病人症状好转或痊愈。结论tPA、PAI1作为两项肾小球纤维化指标,其活性测定对在临床中跟踪了解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指导抗纤维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血栓前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病人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方法 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无明显差异的OSAHS病人 5 2例和健康者 4 8例 ,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进行监测 ,以Clauss法测定Fg ,以发色底物法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tPA∶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活性 (PAI 1∶A) ,抗凝血酶 Ⅲ活性 (AT ⅢA) ,以酶联免疫法测vonWillebrand因子 (vWF)、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 (tPA∶Ag)、纤溶酶原含量 (PLg∶A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含量 (PAI 1∶Ag)。以免疫火箭电泳法测抗凝血酶 Ⅲ抗原 (AT ⅢAg)。 结果 OSAHS组与对照组比较vWF、Fg、PAI 1∶A、PAI 1∶Ag明显升高 (P分别 <0 0 0 1、0 0 5、0 0 1、0 0 5 ) ,AT ⅢAg、AT ⅢA、PLg∶Ag、tPA∶Ag明显降低 (P分别 <0 0 1、0 0 5、0 0 5、0 0 5 )。结论 OSAHS病人存在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变化,对71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发病第3天)、亚急性期(第15天)及恢复期(第30天)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t-pA和PAI活性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gt;0.05);亚急性期t-pA明显升高,PAI明显降低;恢复期t-pA明显降低,PAI明显升高(P&lt;0.01)。结论:测定恢复期血浆t-pA及PAI水平,有助于对血栓前状态的了解,并对预测脑血栓形成的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快速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在纤溶系统中的作用,国内外的研究都有较快的进展。本文通过对100例病程不同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脑梗塞32例)和22例同年龄组的体检健康者血浆 t-PA 和 PAI 的活性测定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患儿外周血和尿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 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AI 1)的活性和尿纤溶酶原激活物总活性 (PAs)的变化特点及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影响。方法  2 3例紫癜肾儿童为研究对象 ,11名正常对照。分别于ACEI和低分子肝素治疗前、治疗后 1周、治疗后 2周取血、尿标本 ,用纤维平板法测定尿PAs活性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法测定血tPA和PAI 1活性 ,以 x±s报道数据。 结果 紫癜肾患儿于治疗前血tPA水平和尿PAs总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PAI 1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ACEI和肝素联合治疗后 ,随着治疗的持续可明显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紊乱的趋势 (P <0 0 1)。结论 紫癜肾儿童血、尿凝血纤溶系统平衡紊乱 ,表现为凝血亢进和纤溶障碍 ,干预性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正>机体在正常情况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保持动态平衡,是维持血管完整性和血流通畅的重要条件。一旦失衡则导致血栓形成或出血。本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溶活性进行了测定,观察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织型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变化。方法 测定39例AMI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浆t-PA、PAI及AⅡ水平。结果 AMI后血浆t-PA水平降低,PAI及AⅡ水平升高,依那普利可使血浆PAI及AⅡ水平降低,t-PA水平升高。结论 依那普利可提高血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浆AⅡ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e inhibitor,PAI)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four vessels obstruct,4VO)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血浆t-PA及PAI活性。结果: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可使血浆中t-PA活性升高,PAI活性下降,调节t-PA与PAI的活性比例。结论:川芎提取物穴位敷贴具有提高纤溶活性、溶栓消栓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本文选取 12 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6 6例其它眼病患者 (非血管性疾病 ) ,10 0例健康自愿者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活性。12 6例患者的血浆纤溶酶激活物抑制物 -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眼病患者和正常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液的高凝状态密切相关。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Plasminogenactivalorinhibitor- 1,以下简称PAI- 1)在血纤溶活性的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研究结果表明 :PAI - 1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13.
高原汉族军人凝血纤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原汉族军人血液凝血纤溶系统的状态变化。方法 检测38名汉族军人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并与36名世居高原健康藏族军人进行比较。结果 汉族军人较世居藏族军人t-PA活性降低(P<0.05),PAI活性增高(P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了解降纤酶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UAP诊断标准的患者63例,按随机、双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UAP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降纤酶10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h内ivd,qd,共5d;对照组仅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ivd。治疗前后空腹抽血检查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D-二聚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PA增加,Fib及PAI—1降低,较对照组变化具有显著性;对照组tPA增加.余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治疗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降纤酶能安全、有效地通过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纤溶活性,从而达到治疗UAP的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疾病是发达国家病人住院治疗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调节血栓形成和消除血栓的关键是组织纤溶酶原活化物(tPA)和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plasminogenactivatedinhibitor-1,PAI-1)之间的平衡。tPA介导纤溶酶的产生是血纤蛋白细胞分裂及其后恢复正常血流的关键步骤。蛋白类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AI-1是血浆中tPA活性的主要生理调节剂。由PAI-1互补的DNA(cDNA)编码的蛋白含402个氨基酸,成熟的糖基化蛋白通过模拟正常底物纤溶酶原残基(则精氨-?-347蛋氨酸)抑制tPA。近期已从大肠肝菌中获得了相对稳定的重…  相似文献   

16.
罗贵有  岳化葵  马云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487-1488
目的 探讨血浆中血栓素B,(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α-140(GMP-140),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内皮素(ET)、组织型纤溶酶(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活性在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发病过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TXB2、GMP-140、6-K.PGF1α、ET采用放射免疫法(RIA),tPA、PAI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和正常对照组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脑动脉硬化组,脑血栓组血小板指标TXB2,GMP-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均P〈0.01),内皮细胞合成物6-K-PGF1α和ET含量脑血栓组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正常组(均P〈0.01),脑动脉硬化组无明显差异(均P〉0.05);纤溶指标tPA,tPA/PAI两组脑血管病血浆水平明量低于正常组;PAI水平虽有增高,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血管病疾病存在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纤溶活力低下,这些改变可能参与疾病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系统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80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135例,稳定性心绞痛4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分析各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同型半胱氨酸、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呈正相关(r=0.439,P<0.01),而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呈负相关(r=-0.398,P<0.01)。结论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且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可以引起纤溶、凝血功能紊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益气活血方对血瘀证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剂制对血瘀证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探讨其防治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作用机理。方法 :用心脑苏通混悬液给予大鼠灌胃1周 ,第7日同时对大鼠皮下注射2次0 1 %肾上腺素0 08ml/kg,其间进行一次冷刺激 (冰水 ,0℃ )5分钟 ,于第8日晨复制成血瘀实验模型 ,并采血测定凝血—纤溶各指标。结果 :益气活血方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 (P<0 01) ,提高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纤溶酶 (PL)活性 (P<0 01) ,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纤溶酶原(PLg)活性 (P<0 01) ,且大剂量组优于小利量组及对照组 (P<0 05) ,而对减少D—Dimer的形成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具有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活性作用 ,这可能是临床上使用心脑苏通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用高脂血症患者,给予氟伐他汀治疗,测定服药前后血脂、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治疗前高脂血症患者的血浆t-P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而血浆PAI-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经降脂治疗后血浆t-PA含量上升,而血浆PAI-1含量下降,接近正常。结论:氟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改善纤溶系统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EH)的作用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和血浆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高血压患者(n=77)及健康志愿者(n=30)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性和血清TN F-a水平.77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非厄贝沙坦组(n=39)给予常规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厄贝沙坦组(n=38)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d),共8周,分别与治疗前后采血测定两组TNF-a水平及PAI-1和tPA活性.结果 高血压患者TNF-a水平、PAI-1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tPA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TNF-a水平及PAI-1活性明显降低,tPA活性明显升高(P<0.01),非厄贝沙坦纽治疗后各指标虽有类似改变,但差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清TNF-a水平升高及纤溶功能失衡,厄贝沙坦可降低TNF-a水平并改善其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