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放疗唤起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了2例老年肺癌患者放疗后应用靶向药物和抗生素治疗引起放疗唤起性肺炎的诊治过程。结果2例老年肺癌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在其后续治疗中发生放疗唤起性肺炎,诱导药物分别为厄洛替尼、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停用诱导药物和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部阴影吸收。结论放疗唤起性肺炎是一种罕见疾病,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老年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的后续治疗中一定要警惕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联合直线加速器髋关节局部X线放射性治疗(放疗)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髋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药物治疗AS髋关节病变患者进行对照。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评价放疗对AS髋关节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以期为AS髋关节病变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方法从住院的AS髋关节病变患者中选择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相匹配各52例分别纳入药物治疗联合放疗组(放疗组)、单纯药物组(对照组)。两组均选择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柳氮磺吡啶和甲氨蝶呤,放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放疗治疗。两组患者出院后继续原药物治疗,并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BathAS活动指数(BASDAI)、BathAS功能指数(BASFI)、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X线分期及炎性指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放疗组髋关节疼痛减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年内髋关节功能评分放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组胃肠道反应、外周血白细胞降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都为可逆性;随访3年,两组之间BASDAI、BASFI评分及髋关节X线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造血系统障碍及恶性肿瘤的发生。结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放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减轻髋关节疼痛疗效显著,在治疗后2年内  相似文献   

3.
梅家转  刘晶 《山东医药》1999,39(13):14-14
放疗是鼻咽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首次放疗后失败率高达52.3%。为探索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1993~1998年,我科采用顺铂(DDP)和5-氟脲嘧啶(5-Fu)配合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63例鼻...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放射治疗中肺组织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其对肺功能损害的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我们对本院近几年收治的56例单纯放疗食管癌患者进行放疗前、中、后的肺功能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6例病人全部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其中男性39例,...  相似文献   

5.
早期食管癌以手术治疗为主,然而进展期和局部晚期患者,最佳综合治疗策略尚不明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管癌综合治疗新的临床证据,就早期食管癌的食管保存生活质量提高,新辅助治疗和术后辅助放疗的临床价值,以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以放疗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疗效差异性,放疗技术研究进展以及靶向药物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放疗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疗的6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的放疗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而对照组的放疗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肿瘤患者在进行放疗的期间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和普通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肿瘤患者在疾病恢复情况、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等都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肿瘤放疗过程中应用,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患者对相关医学常识的掌握,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陶仲强  张政  黄波 《山东医药》2001,41(13):21-22
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者采用手术治疗,可切除其对放疗不敏感的病灶,提高患者生存率,甚至达到根治目的。但由于患者首次接受放疗后局部软组织纤维化,血运差,解剖层次不清,故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且患者伤口愈合及鼻咽功能也受到影响。1985~1997年,我们根据鼻咽癌的病变部位和范围,对61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不同的术式清除病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及功能,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男43例,女18例;年龄23~61岁;放疗后复发时间3个月至12年,平均3年。其中鼻咽癌原发灶及其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百合固金汤联合七叶皂苷钠防治急性放射性肺损伤(R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在放疗的同时给予百合固金汤联合七叶皂苷钠,激素组在放疗的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观察患者影像学、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三组的KPS评分。结果联合组急性RP发生率为5.41%,激素组为15.00%,单放组为27.27%;联合组T细胞亚群、KPS评分明显优于激素组和单放组(P均<0.05),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百合固金汤联合七叶皂苷钠能有效防治急性RP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放射性药物在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更新较快的口腔黏膜组织也会产生明显的损伤。口腔溃疡既给患者带来了疼痛,同时还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会加重病情发展,甚至引起全身感染。肿瘤放疗相关不良反应是与肿瘤放疗效果密切相关的指标,严重的口腔溃疡会导致放疗中断甚至失败。  相似文献   

10.
<正>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放疗)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疾病,是肿瘤患者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2019年发表的"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共识)结合我国国情,着眼于放射性脑损伤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的进展,基于既往研究和中国临床专家意见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流程和预防策略,推荐了放射性脑损伤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院共收治放射性食管炎患者2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20~70岁。其中原发性肺癌14例,淋巴瘤3例,胸腺瘤1例,纵隔恶性畸胎瘤1例,甲状腺癌1例。均曾行放射治疗。放疗用BJ-6M直线加速器,疗程6周,...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PCNSL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1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或)术后放疗和(或)常规CHOP方案化疗,生存期为3~18个月;3例患者手术确诊后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为主的方案化疗及鞘内注射药物等治疗,生存期均大于36个月。结论PCNSL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无特征性,诊断困难,易误诊;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及常规CHOP方案化疗的疗效欠佳,采用易通过血脑屏障药物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骨肿瘤患者是十分特殊的群体,患者需要经历术前化疗、手术、以及术后化疗、放疗等一系列治疗。由于骨肿瘤科的药物具有各种特殊的不良反应,医护人员需要掌握用药后临床观察的第一手资料,给患者最安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分子靶向药物与放疗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方式,然而当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仍不容乐观,我们试想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放疗是否能够协同作用,从而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已有许多临床及临床前期研究探索了联合治疗的效果,本文就联合治疗的研究结果及合理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记忆合金支架与局部注药联合治疗食管狭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7年2月开始至今,我们对无手术适应证的晚期食管、贲门癌及术后食管狭窄者,在内镜下安置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部分患者置入后经内镜在肿物内直接注射化疗药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6例,女6例,平均年龄66岁(35~73岁)。根据吞咽困难的程度将其分为4级,不能进食为0级,进流食的1级,进半流食为2级,进普食为3级。16例0级,15例1级,1例2级,平均0.53±0.41级。狭窄原因:食管癌19例,手术后12例,其中4例术后复发,8例吻合口瘢痕性狭窄,放疗2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肺癌脑转移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放疗,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转移灶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全身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局部姑息性放疗联合口服阿片类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NSCL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联合组采用局部姑息性放疗联合口服阿片类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口服阿片类药物治疗,两组均持续服用阿片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和记录患者期间的疼痛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联合组生存质量总改善率81.0%显著高于对照组59.5%;在治疗期间,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1.0%(13/42)显著低于对照组57.1%(24/4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5)。结论局部姑息性放疗联合口服阿片类药物能够有效缓解NSCLC骨转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龙江珍 《内科》2012,7(4):451-45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体部肿瘤精确放疗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4例第一次接受放疗的肝癌、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施舒适护理后病人焦虑、恐惧情况发生率明显下降,接受放疗率明显升高。结论通过舒适护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对放疗树立信心,解除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保证了放疗的精确性,顺利完成整个放疗计划。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临床上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放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对策,讨论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在该院接受放疗的肿瘤合并糖尿病31例患者,放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对策,包括认知、心理、监控、行为、饮食、感染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疗效并对比前后生活态度。结果对31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心理状态良好。结论对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放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对策,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改善病人心情,增加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临床药师在厄罗替尼致间质性肺炎(ILD)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在1例肺癌患者胸、腰椎放疗后续厄洛替尼靶向治疗中出现ILD的药物治疗过程中邀请临床药师参与其中,对发生ILD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为依据,先后建议停止使用培南西司他丁纳、氟康唑和厄洛替尼;使用30mg泼尼松代替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抗炎;使用40mg/d泼尼松,并辅以10ml羧甲司坦口服液;在呼吸道症状得到改善后,使用1g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代替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结果在使用临床药师的建议后,患者双肺、气促症状得到改善,出院后指导其使用150mg厄洛替尼。结论既往放疗史患者在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ILD,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严谨用药,进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