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立民 《中医药学刊》2008,26(3):539-540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口服镁呼氢实验。结果:虚证为主患者中胃酸分泌下降;肝胃气滞、肝胃郁热型为主患者胃酸分泌较高。结论:胃泌酸功能与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14C-UBT尿素呼气HP检测实验。结果:食积胃滞、肝胃郁热、瘀阻胃络、胃中蕴热型HP多为阳性。胃阴不足、脾胃虚寒型HP多为阴性。结论:HP感染与胃脘痛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脘痛的辨证分型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100例胃脘痛患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以肝胃郁热型最多32例,其次为肝胃不和型25例,寒热错杂型15例,胃阴亏虚型10例,脾胃虚寒型10例,胃络瘀血型6例,湿热中阻型2例。经用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论:胃脘痛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病证,治疗胃脘痛的关键是辨证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胃脘痛的辨证分型及“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 98例胃脘痛患者采用“通降和胃汤”加分型治疗。结果 :98例患者中以肝胃郁热型最多见 32例 ,其次为肝胃不和型 2 5例 ,寒热错杂型 15例 ,胃阴亏虚型 10例 ,脾胃虚寒型 10例 ,胃络瘀血型 6例。经用通降和胃汤加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胃脘痛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病证 ,虽然病因复杂 ,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是 ,治疗胃脘痛的关键是通降和胃加辨证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HP感染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14C-UBT尿素呼气HP检测实验。结果:食积胃滞、肝胃郁热、瘀阻胃络、胃中蕴热型HP多为阳性。胃阴不足、脾胃虚寒型HP多为阴性。结论:HP感染与胃脘痛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三白合剂     
<正>性质功效 理气止痛剂。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病证 胃脘痛(肝胃不和型),证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矢气则舒,每因情志不畅而症情加重,嗳气频频,或呕吐泛酸,舌苔薄白,脉象小弦。多因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所致的胃脘痛。  相似文献   

7.
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口服镁呼氢实验.结果虚证为主患者中胃酸分泌下降;肝胃气滞、肝胃郁热型为主患者胃酸分泌较高.结论胃泌酸功能与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为中医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现代医学的各类型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等疾病。本人近两年来收治胃脘痛患者54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39例胃脘痛患者中医护理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通过病情评估,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淤血停滞五型实施辨证施护,包括饮食护理,起居护理,用药护理,情志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技术操作运用等。结果:139例患者,总有效率97.12%,平均住院日13.39天。结论:对胃脘痛患者运用辨证施护方法护理,对促进病人康复,提高临床疗效及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辨证施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对胃脘痛的辨证分型,分为脾胃虚寒型,肝气犯胃型,寒邪客胃型,肝火犯胃型,瘀血停滞型,饮食停滞型,运用辨证施护理论,从生活、饮食、心理及用药等其他方面进行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辨证施治概况广西容县卫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537500)莫汉杰【关键词】胃、十二指肠溃疡,中医治疗,综述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属于中医内科胃脘痛的范畴。现将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辨证施治概况简述如下:一、脾胃虚寒型治宣温中健脾.用理中汤合...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包括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近年来,笔者对胃脘痛患者进行辨证施护,以配合治疗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胃脘痛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98例患者中包括肝胃郁血热型35例、肝胃不和型27例、寒热错杂型12例、胃阴亏虚型11例、脾胃虚寒型8例、胃络瘀血型5例。经过治疗,98例患者中显效58例,有效32例,无效8例,分别占59.2%、32.6%、8.2%,总有效率为91.8%。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的辨证施护效果。方法通过对106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以健脾益气,行气和胃为辨证施护原则,进行饮食护理、情志护理以及中药熨烫、耳穴压豆、穴位贴敷、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临床痊愈及显效70例,有效29例,无效7例。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临床护理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各种证型胃脘痛实施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对胃脘痛分七型,依据证候特点实施辨证施护。[结果]分型施护能有效改善胃脘痛病人的临床症状。[结论]依据证候特点,结合个体特征实施辨证施护,可达到调畅气血,和胃止痛,调整阴阳,促进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唐江山认为其发病与胃、肝、脾关系最为密切,病理机制主要是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辨证以急慢、寒热、虚实、气血为要,故治疗胃脘痛应从通降入手,用药应轻灵流畅。其根据多年临证经验,分10个证型对胃脘痛进行辨证施治,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胃脘痛病肝寒犯胃型的病机和吴茱萸汤的作用机制,结合吴氏扶阳学术思想"辨证尤重亚阳虚"、"扶阳抑阴承佩衡"理念,在临床上,胃脘痛辨证先别阴阳,尤重视对亚阳虚型的辨别,论治首重脾肾阳气,及早扶助阳气可较快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功效,临证加味可有效治疗肝寒犯胃型胃脘痛.  相似文献   

18.
李成光主任中医师在治疗胃脘痛过程中,辨证为肝胃(脾)不和、脾虚肝郁、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型,分别以疏肝理气和胃、益气疏肝、清热祛湿和胃、养阴疏肝和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法治疗,疗效好。总结介绍李成光老中医治疗胃脘痛经验。  相似文献   

19.
何文华 《陕西中医》2009,30(1):58-59
目的:介绍施仲安诊治胃脘痛的经验。方法:跟师临床,总结所长。结论:施仲安治胃脘痛,注重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寒型、瘀血阻络型。治疗中不只调胃,亦顾及肝脾。  相似文献   

20.
胃脘痛辨证新识湖南中医学院(410007)刘继玉主题词胃脘痛,胃病辨证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内科常见病。对于胃脘痛的辩证,内科学在强调其辩证首分由实的同时,将其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瘀血停滞、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