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葛刚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8):4132-4132,4193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心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50ml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100ml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阳虚证主要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悸、胸闷、气短、形寒肢冷等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除气短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几项症状评分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参附注射液相对于小剂量具有明显改善心阳虚症状的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从肝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例疗效观察罗玉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在祖国医学归属“胸痹”,“真心痛”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大多归于“心气虚”、“心阳虚”、“心阴虚”以及“痰浊”和“瘀血”等。从肝论治冠心病鲜见,笔者治疗12例临床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温阳活血化痰法对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取高脂饮食、脑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及寒冷刺激方法建立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模型 ;同时观察温阳活血化痰法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 :温阳活血化痰法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 v WF)浓度、血栓素 B2 ( TXB2 )含量、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膜糖蛋白 b/ a( GP b/ a)分子数和α颗粒膜蛋白 ( GMP 140 )含量均明显下降 ,6酮前列腺素 F1α( 6 keto PGF1α)含量增高 ( P均 <0 .0 0 1)。结论 :温阳活血化痰法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温补通阳为先 邢师认为:心阳为阳中之太阳,阳气为有生之本,阳气旺则能化血,阳气微则为阴盛。心阳衰微,机能不健,血行不畅,阴邪易于上乘,故益气温阳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挽救危亡的关键所在。临床时注意用药贵在精悍,药宏力专。心阳虚衰的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心痛彻背,手足厥冷,面白汗出,脉微细弱者,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或并发心源性休克者多见。治疗当以急救回阳,大补元气为主,用人参四道汤加减(人参15~30g、于姜10g、川附子10g、炙甘草10g),水煎服,亦可配合参脉注射液静脉点滴。恶心呕吐者小量频服;心阳…  相似文献   

5.
小儿咳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疾病,可见于多种肺系疾患中,严重时可引起心阳虚衰,极大地威胁着小儿的健康。如何快速有效地缓解症状,一直是诸多医家共同探讨的话题。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其本质为标实证,病机多为痰浊阻肺,肺气闭塞不通。临床多有"痰鸣、腹胀、便秘"等表现,根据"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笔者认为小儿咳喘治疗中,在清肺、温肺基础上配  相似文献   

6.
加减补阳还五汤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乏力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医认为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乏力,其病位在心,且与心、脾、肝、肺、肾诸脏的盛衰有关。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病机一般均以心阳不振,或心阳虚衰,导致气血运行障碍、血脉瘀阻、心失所养。而心肌梗死后阳气大衰,元气不足,则在康复期出现气短、乏力的症状。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可益气活血,以气运血,气血互用,气足血活,元气复来,从而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及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02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II-IV级的患者入院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CRE)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检验不同证型与心功能分级、NT-proBNP、LVEF、CRE及6MWT的关系。结果:心肺气虚证中心功能II级占比最高(59.26%),气虚血瘀证中心功能III级占比最高(64.52%),而心阳虚衰证中心功能IV级居多(79.55%)。NT-proBNP按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衰证顺序升高,NT-proBNP水平与中医证型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682(P<0.05)。LVEF、CRE、6MWT在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与心阳虚衰证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T-proBNP、LVEF、CRE、6MWT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随着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衰证转化,心功能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经云:心为汗.汗为心之液,由阳气蒸化形成,故出汗过多必损心阳.太阳病治以汗法,应以"遍身絷絷微似有汗"为佳,若过汗或以火法而劫汗,均可致心阳虚之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不同输注方法对心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用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心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40例,随机分为静脉输注组和静脉推注组各70例。静脉输注组采用参附注射液稀释后常规静脉输注法,静脉推注组给予参附注射液原液经微量泵缓慢推注法。观察两组病人用药前及用药10d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舒适度、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用药10d后,静脉输注组病人生活质量、舒适度较静脉推注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稀释后常规静脉输注,较参附原液微量泵缓慢推注在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附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心阳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HF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根据按指南进行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汤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和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的LVEF和BNP(NT-proBNP)的变化。结果:(1)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3)心率、LVEF:治疗后2组心率、LVEF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NT-proBNP:治疗后2组NT-proBN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参附汤合桃红四物汤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中医症状和LVEF、降低BNP。  相似文献   

11.
《新医学》1972,(12)
二、补阳药补阳药主要用于阳虚证。阳虚证包括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由于肾为先天之本,又为气之根,因此阳虚证主要指肾阳虚而言,补阳多从补肾着手,补阳药也主要是用于补肾阳。肾阳虚的主要表现是全身功能衰退,共通的症状是:神倦畏寒、四肢不温、腰膝疫软、舌质淡白、脉  相似文献   

12.
温心胶囊对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温心胶囊对冠心病心阳虚证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高脂饮食,脑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及寒冷刺激方法,建立冠心病阳虚证模型。同时观察温心胶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温心胶囊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浓度、血栓素B2(TXB2)含量、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分子数和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下降,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含量增高。结论:温心胶囊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及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102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的患者入院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SCr)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检验不同证型与心功能分级、NT-proBNP、LVEF、SCr及6MWT的关系。结果:心肺气虚证心功能Ⅱ级占比最高(59.26%),气虚血瘀证心功能Ⅲ级占比最高(64.52%),而心阳虚衰证心功能Ⅳ级居多(79.5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按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衰证顺序升高,NT-proBNP水平与中医证型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682(P0.05)。LVEF、SCr、6MWT在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与心阳虚衰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LVEF、SCr、6MWT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随着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衰证转化,心功能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AMI患者110例和冠心病组(对照组)100例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测定,并按中医辨证分4型:心脉瘀阻型、痰热扰心型、气阴两虚型、心阳虚脱型。结果:在AMI急性期TC>6.2 mmol/L占17.3%,4.6~6.2 mmol/L占38.2%;TG>2.2 mmol/L占12.7%,1.7~2.2 mmol/L占13.6%;HDLC<0.8 mmol/L占18.2%;LDLC>3.5 mmol/L占19.1%。且心脉瘀阻型及痰热扰心型2组TC及LDLC升高,而HDLC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死亡15例患者中有7例HDLC降低,占46.7%。心阳虚脱型HDLC下降及L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脂血症与AMI发生率有关,在AMI急性期可出现高脂血症。心脉瘀阻型及痰热扰心型易出现TC、LDLC升高和HDLC降低,尤以LDLC及HDLC改变更为突出。HDLC降低是AMI死亡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组织再灌注的影响.方法将92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按STEAMI溶栓治疗方案给予尿激酶1 500 kU静脉溶栓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心阳虚脱、心络瘀阻和心气阴虚、心络瘀阻辨证分型分别给予自拟促灌活心滴丸1号或2号治疗4周.分析两组溶栓后1.5、2、3 h ST段回落指数(STR);观察溶栓24 h内动态心电图ST段无症状再抬高现象;测定溶栓后不同时间点左心室功能和静息心率(R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溶栓后3 h STR≥50%者的比例明显增多[治疗组84.78%(39/46),对照组65.22%(30/46),P<0.01];溶栓24 h内ST段无症状再抬高者明显减少(治疗组5例,对照组16例,P<0.01);1个月时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RHR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并持续3个月(P<0.05或P<0.01).结论对STEAMI患者在溶栓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可促进心肌组织再灌注,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心系疾病包括不寐、惊悸怔忡、舌疮、尿血以及昏迷、胸痛、汗证、梦遗等病的某些证型。另外,中风、癲狂两病在其神志不清时,也与心之神明失用有关.因心主血脉、主神明,所以其主要病理是血脉运行的障碍和思维活动的异常。心包为之外卫,温热之邪内传,多为心包所受。心系疾病常见的证型有:心经热盛、浊邪扰心、心阳虚、心阴虚四种,其治法不外清开、化瘀、镇惊、补虚四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脂水平变化与中医辩证分型的关系。方法:AMI患者110例和冠心病组(对照组)100例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测定,并按中医辩证分4型:心脉瘀阻型、痰热扰心型、气阴两虚型、心阳虚脱型。结果:在AMI急性期TC>6.2mmol/L占17.3%,4.6-6.2mmol/L占38.2%;TG>2.2mmol/L占12.7%,1.7-2.2mmol/L占13.6%;HDL-C<0.8mmol/L占18.2%;LDL-C>3.5mmol/L占19.1%。且心脉瘀阻型及痰热扰心型2组TC及LDL-C升高,而HDL-C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死亡15例患者中有7例HDL-C降低,占46.7%。心阳虚脱型HDL-C下降及LDL-C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高脂血症与AMI发生率有关,在AMI急性期可出现高脂血症。心脉瘀阻型及痰热扰心型易出现TC、LDL-C升高和HDL-C降低,尤以LDL-C及HDL-C改变更为突出。HDL-C降低是AMI死亡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廖谨言 《护理研究》1989,3(2):99-102
心悸是自觉心跳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的,也间有久发不止.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现代医学中的风心病、冠心病、贫血、甲亢、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心悸不安者均属中医心病的范围.祖国医学认为引起本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心虚胆怯、心血不足、心阳虚弱、肾阴亏损及水饮内停、淤血阻络所致.由于病因病机的不同故在护理上除应注意搞好安定病人情绪,注意病房安静,保证病人休息睡眠,饮食注意清淡易消化,忌烟、酒、茶、咖啡等刺激性物品,保持大便通畅及对重证心悸病人做好抢  相似文献   

19.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虚与脾虚症状共存的证候。心虚有心血虚、心阴虚、心气虚和心阳虚之分;脾虚亦有脾气虚和脾阳虚的不同。就临床所见,心脾两虚证常见的证候有四种。兹分述如下。1心脾气虚证即心气虚,脾气不足,机能衰减所产生的证候。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劳倦耗气导致心脾气虚,或素有心气虚,火不生土,导致脾气不足,或脾气虚不能摄取水谷精微以化气,导致心气不足,从而形成心脾气虚,心搏失常,运化无力,遂成本证。心脾气虚证以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尤甚,纳呆、腹胀、便溏,面白,神疲乏力,自汗,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或数而无力或促为其基本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有效治疗老年阴道炎的目的。方法通过补充雌激素全身治疗,改善症状;应用醋酸、抗生素及雌激素阴道冲洗局部治疗。结果停药治疗1个月后复查,100例患者,痊愈92例,好转8例。结论通过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联合应用,可以达到有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