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Salter手术及改良贝氏石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6例年龄2~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应用改良Salter截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均采用改良贝氏石膏固定,不固定髋关节.采用X线评定标准和Mackay 临床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9年,平均7.2年.疗效优24例,良1例,并发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半脱位l例.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术前为40.05°±5.6°,术后为13.28°±5.06°;CE角术前为-0.12°±8.01°,术后为40.12°±5.58°;髋臼覆盖股骨头的百分比:术前组为45.05%±14.07%,术后为106.06%±11.55%.上述各项指标经两两配对t检验,P<0.05,各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3%.[结论]改良Salter手术对2~6岁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疗效显著,结合改良贝氏石膏固定,患儿能早期活动髋关节,可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患儿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 《护理学杂志》2002,17(2):149-150
我院 1 993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 3 8例 ,手术治疗后加强康复锻炼 ,效果满意。现将康复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 8例中 ,男 1 1例、女 2 7例 ,年龄 2 .5~ 1 1岁 ,平均 5 .5岁。左侧脱位 1 6例 ,右侧 1 0例 ,双侧 1 2例。术前均因下肢不等长 ,行走呈跛行步态 ,经临床确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入院。本组患儿入院后先予患肢骨骼牵引 3周后行改良沙氏手术治疗复位 ,术后早期行髋关节功能锻炼。2 方法2 .1 手术方法本组患儿在全麻下行内收肌松解、切开复位 +改良的 Salter骨盆截骨术 ,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3~ 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与X线片示沈通氏(Shenton)线不连续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筛查1180例婴幼儿的骨盆正位X线片所示沈通氏形态和髋关节临床表现,年龄为5个月~2岁,平均年龄1.1岁。结果 40例(3.4%)婴幼儿的X线片所示沈通氏线不连续,其中2例(2‰)确诊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均表现为左侧、单侧髋关节脱位;20例(1.6%)无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临床表现而骨盆正位X线片所示沈通氏线不连续,一侧髋关节沈通氏线不连续11例,两侧髋关节沈通氏线不连续9例,均未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结论仅以沈通氏线不连续诊断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不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方法与疗效,减少再脱位、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998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8例(63髋)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Chiari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60例(60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术后均随访5 ~ 12年,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再脱位并发症、远期功能疗效满意度方面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改良Chiari截骨+髋臼加盖延伸成形/联合股骨近端短缩旋转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疗效好,容易掌握,治疗风险较低;便于在相关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病变髋是否存在髋臼过度前倾,并分析髋臼前倾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50例单髋脱位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组髋关节的3D-CT影像学资料.病例组:男11例,女39例;年龄6~ 60个月,平均18个月.左侧髋脱位29例,右侧髋脱位21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7~48个月,平均20个月.所有实验对象均测量髋臼前倾角(AA)、坐骨旋转角(IA)、耻骨旋转角(PA)、耻骨相对长度(PRL)和坐骨相对距离(IRD),统计学分析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左侧髋和右侧髋的AA、IA、PA、PRL和IRD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髋脱位患儿脱位侧髋和未受累侧髋的P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侧髋的PRL值小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侧髋的AA、IA和IRD均大于未受累侧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脱位侧髋还在未受累侧髋,IA均与AA和IRD呈正相关.[结论]发育性髋臼发育不良患儿髋臼过度前倾是普遍存在的,除了髋臼前壁缺陷外,患儿脱位侧髋的坐骨外侧旋转引起坐骨外侧移位也是髋臼发生过度前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原因,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本院收治的1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的病例,分析再脱位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全部病例获得1年3个月~7年随访.临床结果:4髋为优,5髋为良,2髋为可,优良率81.8%.[结论]正确判断病理改变、选择合适术式、精确的术中操作是发育性髋关节术后再脱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外固定器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2009年7月收治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患者12例,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9 ~14岁,平均11.2岁;左侧3例,右侧9例,均为外上方脱位.测量CE角、Sharp角、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股骨颈干角.均应用组合外固定器并采用改良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150 min,失血量平均为200 ml.术后获得2~4年的随访,平均3年6个月.术前术后比较CE角、Sharp角、AI、股骨颈干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髋部疼痛、活动度及跛行均有明显改善.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晚期发生半脱位1例.根据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4例,良3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58%.[结论]应用组合外固定器治疗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值得借鉴和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外展架结合内收肌切断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许多治疗方法。治疗不当会给病儿造成终生残疾 ,为提高非手术疗法的成功率 ,减少再脱位、股骨头无菌坏死发生率 ,近年来 ,作者采用外展架结合内收肌切断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48例 ,收到良好疗效。对比单纯外展架复位固定 ,其再脱位率、股骨头无菌坏死率显著下降。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采用外展架结合内收肌切断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共 48例 76髋 ,其中男 9例 12髋 ,女 3 9例 64髋 ;年龄7个月~ 2岁 ,平均 16个月 ;单髋关节脱位 3 0例 ;双髋关节脱位 18例。1 2 手术方法患儿在全麻下进行双侧内收…  相似文献   

9.
程玉静  毕晓英  孙文荣 《中国骨伤》2000,13(10):589-589
我院应用自行研制的可调式固定器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 132例[1] ,临床观察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32例中男 19例 ,女 113例 ;年龄 4~ 5 2个月 ;共 176个髋关节 ,左侧5 5例 ,右侧 33例 ,双侧 44例 ;以上均采用固定器治疗 ,随访时间最短 2年 ,最长7年。根据周氏功能评定标准[2 ] ,本组优 15 1髋 ,良 2 0髋 ,可 4髋 ,差 1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8个髋。2 护理方法   (1)手术患儿均采用氯胺酮麻醉 ,按全麻术后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做好复苏前后护理。 (2 )行内收肌切断的患儿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近一年来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50例患儿的护理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经围术期精心护理,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髋关节能得以恢复,无下肢畸形、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是护理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