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答:近肝静脉损伤是指肝静脉与肝后下腔静脉的损伤。由于解剖结构特殊,近肝静脉损伤后出血量大,易发生卒气栓寒,死亡率高,是肝破裂治疗中的棘手问题;如术中常规的Pringle手法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止血无效,则应考虑存在JHVI的可能,除补充循环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等治疗措施外,尽快手术修补损伤的血管最为关键。可切除部分肝组织充分暴露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肝控制大血符裂口,予以修补,亦可采用房腔分流法进行修补。  相似文献   

2.
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处理方法,以提高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分步全肝血流阻断下显露修补、直接压迫下显露修补、缝扎肝静脉、缝合修补肝组织、纱布填塞等5种方法处理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23例。结果 治愈18例(78.3%),死亡5例(21.7%)。结论 术前合理的急救复苏、术中正确的综合手术治疗,是提高肝外伤伴肝后静脉损伤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肝周填塞以改善肝后静脉损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4年间15例严重肝后静脉损伤(Ⅲ-Ⅴ级),手术采用Pringle法阻断肝蒂后肝内止血或清创切除,或加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周填塞是处理昨后静脉损伤的主要手段。结果12例严重肝后静脉损伤获救,最大输血量12000毫升;死亡3例,主要死因为合并伤、大失血或并凝血障碍。结论正确操作的肝后填塞和适当的综合措施,对肝后静脉损伤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钝性肝损伤(blunt hepatic injury,BHI)是闭合性腹部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钝性肝脏损伤的发生率为9%~17%,在需要手术治疗的腹部外伤中的发生率为30%,由于钝性肝损伤包括下腔静脉损伤和肝静脉损伤,一旦发生此类损伤死亡率可达60%。由此可见钝性肝损伤是撞击伤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严重肝损伤86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肝损伤的术式选择。方法 总结198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86例严重肝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Ⅲ级43例,Ⅳ级32例,V级ll例。合并肝后腔静脉和主肝静脉损伤ll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治愈66例(76.7%),死亡20例(23.3%)。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26.7%)。结论 正确的术式选择是提高严重肝损伤疗效的关键。肝外伤伴肝静脉损伤时,结扎l-2支肝静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解答:肝脏损伤肝叶切除术的适应证为:(1)局部毁损伤,切除损伤的肝组织有利于修复;(2)肝后静脉伤,需要切除部分肝组织以利显露;(3)肝损伤出血,用各种方法难以止血;(4)肝左外叶严重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肝静脉变异的64层螺旋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肝静脉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肝静脉变异的可行性。方法选取75例行腹部CT检查的无肝脏疾病患者,进行肝静脉成像扫描。观察肝静脉回流、肝静脉引流肝段的情况,并按3种解剖分型(Nakamura、Marcos及Kawasaki分型)分别对肝静脉进行分型。结果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先汇合后再注入下腔静脉,占86.7%(65/75);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占13.3%(10/75)。肝右静脉Nakamura分型:A型占49.4%(37/75),B型占37.3%(28/75),C型占13.3%(10/75)。肝中静脉Marcos分型:A型占56.0%(42/75);B型占24.0%(18/75);C型20.0%(15/75)。肝左静脉Kawasaki分型:I型占40.0%(30/75);II型占60.0%(45/75)。结论正常人肝静脉变异率较高,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可提供细微的静脉系统分支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外伤伴近肝静脉损伤的救治方法和术后死亡的相关因素. 方法 同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救治该类患者11例的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22-65岁,平均33.7岁.敛伤原因:交通伤7例,坠落伤3例,挤压伤1例.其中9例合并腹部其他脏器损伤,7例合并1处以上骨折.所有患者入院均有休克表现, 结果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出J血6例,严重感染2例.肝功能衰竭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胆漏4例,腹腔脓肿4例,切口感染6例.术后随访6例,失访2例,随访时间 3~79个月,1例患者术后21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其余均生存. 结论 术中低血压是导致肝外伤伴近肝静脉损伤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不规则肝切除术联合血管修补可应用于抢救肝外伤伴近肝静脉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常妊娠中肝静脉多普勒频谱改变。材料与方法:90例正常健康妊娠各期志愿者空腹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在10~20周妊娠组中633%受检者肝静脉多普勒频谱正常,20%出现低平,167%平坦。21~30周妊娠组肝静脉多普勒频谱明显发生改变。533%出现平坦,30%低平,167%正常。妊娠最后10周内这种改变更明显,733%出现平坦,167%低平,10%正常。结论:妊娠期间肝静脉多普勒频谱有明显改变,从正常波幅到平坦的肝静脉多普勒频谱改变与妊娠周期的增加有关,随着妊娠周期的增加这种变化更常见、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对肝脏外伤的分级〔AAS〕,严重肝外伤是指Ⅲ级以上的损伤,但在判定伤情时,尚需要考虑合并的脏器损伤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情况,才能比较全面地准确评定肝外伤的严重程度。我院在2000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各类肝外伤患者56例,其中近肝静脉损伤一并切除1例,严重肝外伤于术治疗者4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合并肝静脉阻塞Budd-Chiari综合征的血液动力学特征,研究该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本组4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腹胀,肝肿大,胸腹壁静脉曲张,2例继发门脉高压。诊断经彩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确诊。应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Rups-100肝穿装置行肝静脉开通术及PTA。结果:4例肝静脉开通术及PTA均获成功,3例为右肝静脉,1例为左肝静脉。肝静脉压力由术前的2.67±0.40kPa降至术后的1.25±0.40kPa。术后随访20天~3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术前症状复发。结论:对合并肝静脉阻塞的Budd-Chiari综合征进行介入治疗,重要的是开通阻塞的肝静脉,解除因肝静脉回流受阻所至的淤血性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效果好。对合并下腔静脉阻塞侧枝循环建立好的,下腔静脉可不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2.
采取“先控制,后显露”的步骤,以避免显露过程中继续出血。一旦发现来自肝脏的大出血,立即用Pringle法阻断肝蒂,以专用止血带或细导尿管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只要无肝后静脉损伤,出血可暂时控制。显露应延长切口和切断韧带,如扪及损伤主要在右肝,加行右肋沿下切口,剪断镰状韧带、右三角韧带和冠状韧带,均至下腔静脉蒂,此时牵拉肝圆韧带即可将右肝托至切口下。左肝显露亦以此类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肝外胆管损伤有上升趋势.其中因外伤等因素所致者占很小比例,大多数是医源损伤。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开展,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就胆管损伤的外科治疗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根据国外报导肝外胆管损伤在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OC)占0.5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0.31~0.62%。本文统计国内资料OC12661例,肝外胆管损伤96例.占0.71%,LC6030例,肝外胆管损伤33例,占0.76%。统计37所医院十年来共有肝外胆管损伤945例,而单纯胆囊切除术所致占88.9%,有的医院高达100%。胆囊切除术是外科最常做的手术之…  相似文献   

14.
副肝静脉在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副肝静脉的影像学诊断标准,评价副肝静脉在Budd-Chiarih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通过100例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造影,观察副肝静脉的发生率,测量副肝静脉主干和口部的直径,观察33例离体肝脏标本中副肝静脉的发生率,测量副肝静脉口部的直径。结果副肝静脉在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发生率为69%,主干和开口直径为12.5±5mm。副肝静脉在肝脏标本中的发牛率为57%,开口直径为7.0±2.9mm,副肝静脉开口在Budd-Chiari综合征时明显大于肝脏标本(P<0.01)、结论副肝静脉在肝静脉阻塞时起到代偿肝脏血液回流的作用。作者肯定了副肝静脉的影像解剖、影像了诊断在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副肝静脉成形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评价副肝静脉成形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14例BCS患者均为肝静脉,副肝静脉狭窄或闭塞,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腹胀,腹痛,腹水,肝脾肿大等,均接受了副肝静脉成形术,采用经股静脉或经颈静脉和经皮经副肝静脉途径开通副肝静脉的方法。结果 14例BCS开通副肝静脉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治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随访3-48个月。3例PTA后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例术后2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开通副肝静脉有着与开通肝静脉同等的治疗价值。易于操作,且更加安全,适应证为:(1)肝静脉和副肝静脉同时闭塞,而且肝静脉为节段性闭塞;(2)副肝静脉明显代偿性扩张,其管径大于8mm。  相似文献   

16.
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血管成形术治疗肝静脉闭塞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例肝静脉开口处膜性闭塞患者采用5F导管和导丝经皮经肝顺行性打通肝静脉,经颈静脉逆行扩张肝静脉。结果:肝静脉再通后,肿大肝脏即刻缩小,腹水吸收,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11±0.72)kPa(1kPa=10.20cmH2O)降至(1.86±0.34)kPa。结论:肝静脉开口处隔膜向下腔静脉内膨出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开通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建立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导丝轨迹是本方法的特征,采用本方法的优点是安全、可靠和最大程度地减少肝脏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7.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以来,我们治疗了16例肝外胆管损伤,其中本院发生4例,占同期手术的0.1%。临床资料发生于胆囊切除术14例,胃手术2例。损伤类型为胆总管横断、肝总管和/或胆总管部分切除、肝外胆管完全切除、胆总管贯穿伤。9例术中当即处理,4例3天内处理,3例...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作者对82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进行了97次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病人年龄8 ̄57岁,男53例,女29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进行下腔静脉造影和B超检查。结果表明,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可明确显示主肝静脉阻塞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状态,对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详细讨论了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自然预后和手术效果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Budd-Chiari综合征的CT与超声、静脉造影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CT、超声、静脉造影对Budd-Chiari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CT、超声、静脉造影表现,比较三种检查方法显示肝脏的形态、肝静脉、下腔静脉、肝内外的侧枝血管情况。结果:CT显示肝尾叶增大42例(95%),肝脏密度不均或呈低密度表现,19例(43%)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42例(95%)见有肝外侧枝血管,其中奇静脉扩张35例(80%),半奇静脉扩张39例(89%),下腔静脉钙化7例(16%)。超声显示38例(86%)有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16例(36%)有肝静脉狭窄或阻塞,37例(84%)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16例(36%)显示有肝外侧枝血管。静脉造影显示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23例(53%),肝静脉狭窄或阻塞5例(11%),其余16例(36%)同时累及下腔静脉和肝静脉,38例(84%)显示有肝内侧枝血管,44例(100%)见有肝外侧枝血管。结论:CT对显示肝脏形态、下腔静脉钙化、肝外侧枝血管尤其是奇静脉和半奇静脉扩张有优势,超声则对显示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狭窄或阻塞、肝内侧枝血管有优势,CT、超声和静脉造影相互补充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肝静脉阻塞之下腔静脉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塞之下腔静脉造影征象及临床意义。方法:23例肝静脉阻塞患者,采用股静脉穿刺插管行下腔静脉造影,分析肝静脉开口征象并指导临床治疗(PTA和EMS)。结果:23例患者中,杯口征10例,指压迹征3例,盲袋征4例,未显示6例。采用腔静脉途径开通肝静脉14例。结论:识别阻塞肝静脉造影征象是介入治疗的关键。杯口征和指压迹征皆易开通,盲袋征和未显示者开通则较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