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老年肠梗阻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肠梗阻患者9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4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治愈69例(73.40%),患者不同就诊时间的治疗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64例(68.09%)合并患者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其他疾病,有合并疾病的患者的治疗结果与无合并疾病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肿瘤性肠梗阻患者36例,其中3例患者有手术禁忌症采取非手术治疗,其他33例行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31例,其中25例采取非手术治疗。结论:肠梗阻就诊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结果;年龄不应是决定是否手术的主要因素;肿瘤性肠梗阻以手术治疗为主,粘连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
袁锋  戴世明  严雄  谭同军 《吉林医学》2012,33(31):6738-6739
目的:总结老年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6例老年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本组96例,病因:肿瘤性梗阻55例(57.3%),粘连性梗阻22例(22.9%)。手术75例(78.1%),非手术21例(22.9%)。治愈88例(91.7%),死亡8例(8.3%)。结论:老年性肠梗阻以肿瘤性梗阻为首位,合并症多,做好早期诊断,掌握好手术适应症,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收治20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病例资料.结果 20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18例(90%),行姑息性结肠造瘘2例(10%),术后切口感染3例,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结论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行一期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性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方法:对年龄>60岁的老年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3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结肠癌根治性切除一期肠吻合术30例,癌肿切除二期肠吻合术2例,姑息性肿瘤切除术3例,单纯造瘘术3例。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3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12.2%。结论:老年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应早期诊断,根据病情决定治疗方案,及时手术,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一期癌肿切除吻合术仍是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肠梗阻5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性肠梗阻的诊断及其治疗经验。方法:对老年性肠梗阻56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老年性肠梗阻病因中以大肠恶性肿瘤位居首位(46.4%),肠粘连位居第二位(32.1%);常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且多数存在并发病。结论:大肠肿瘤是引起老年性肠梗阻最主要原因,应强调术前正常评估病情,控制并存病,术中选择恰当术式,术后加强监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纪鹏  郭维东  苏硕 《吉林医学》2011,32(28):5900-5901
目的:观察并分析有效肠减压在肠梗阻的急诊处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有效肠减压的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50例患者中,有效减压12 h后症状缓解或者明显好转者122例,总有效率为81.3%。保守治疗无效行急诊手术者28例,总急诊手术率18.7%。68例患者明确诊断后行手术治疗,总手术率45.3%。32例粘连性肠梗阻,7例血运行肠梗阻(结合溶栓治疗),5例动力性肠梗阻及10例不明原因肠梗阻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保守治疗总有效率36%。结论:有效肠减压作为肠梗阻急诊处理的常规治疗措施,可广泛用于除外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老年急性肠梗阻100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学文 《吉林医学》2010,31(22):3759-3759
目的:回顾性研究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特点。方法:100例年龄大于60岁的急性肠梗阻患者,对其基本情况、手术方式、症状、肠梗部位与原因等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老年肠梗阻患者中,手术患者60例(60.00%);小肠梗阻60例(60.00%),结肠梗阻40例(40.00%)(术中探查证实小肠粘连10例,小肠扭转5例,小肠肿瘤5例,粪石5例,内疝2例,肠套叠3例,结肠癌16例,直肠癌12例,乙状结肠扭转1例);主要症状的前三位为常腹痛、腹胀(90例次),恶心、呕吐(70例次),停止肛门排气、排便(85例次)。结论:老年患者急性肠梗阻有一定的特点,应针对其特点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8.
曹辉国  袁胜勇 《河北医学》2012,18(6):796-799
目的:探讨老年性胆石症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在我科行手术治疗的93例老年性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老年胆石症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治愈79例(84.9 %),好转13例(14.0% ),死亡1例(1.1%).其中行胆囊切除术60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取石术14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5例,胆肠吻合术4例,胆囊造瘘术3例.结论:老年胆石症应根据病情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并重视围手术期及术后处理,对于老年性胆石症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禁忌症,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孙学良  王英秀  陶凯  张天镇 《吉林医学》2012,33(31):6829-6830
目的:探讨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共诊治的50例60岁以上老年性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行一期手术切除吻合的病例。结果:50例患者均全部治愈,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结论:对于老年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患者如果术中见肠管吻合水肿不重者,只要术中肠内容物处理得当,也可以行一期切除吻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研究肠梗阻的临床手术时机。方法:对82例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发病<48 h行手术)6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3.12%),有2例患者出现肠绞窄坏死(3.12%);B组(发病>48 h行手术)2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5.00%),有1例患者出现肠绞窄坏死(5.00%)。结论:早期诊断及在最佳治疗时间进行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肠梗阻预后、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邓友松  赵福英 《重庆医学》2013,(29):3556-355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寻找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2例经手术证实的60岁以上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结果引起肠梗阻的病因中,肠粘连24例(38.7%),肿瘤18例(29.0%),腹外疝12例(19.3%),肠扭转4例(6.5%),其他原因4例(6.5%)。其中绞窄性肠梗阻10例(16.1%),术后有并发症28例(45.2%),死亡4例(6.5%)。结论围术期处理、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能降低老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肠梗阻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经手术证实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恶性梗阻29例(占51.8%),肠粘连11例(占19.6%),腹外疝7例(占12.5%),肠扭转3例(占5.4%),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占3.6%),其它4例(占7.1%)。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占34%),死亡2例(占3.6%)。结论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以恶性梗阻多见,合并症多,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年来的肠梗阻死亡原因。方法:收治急性肠梗阻患者29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械性肠梗阻为245例(84.5%),其中有肿瘤引起,还有粘连、肠扭转、粪块阻塞的肠内结石梗阻等,动力性肠梗阻为30例(10.3%),血运性肠梗阻15例(5.1%)。非手术治疗246例(84.8%),手术治疗38例(13.1%),死亡6例(2.0%)。结论:急性肠梗阻转变成绞窄性肠梗阻时,要做出早期诊断,正确把握手术时机,防止中毒性休克、MOF、ARDS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金德  孙玉成  金恩鸿 《吉林医学》2003,24(6):513-514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3月至2002年3月间收治的70岁以上急性肠梗阻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病因中肿瘤患者占61.9%(65/105),其次肠粘连15.2%(16/105),肠扭转7.6%(8/105),粪块堵塞5.7%(6/105),腹外疝4.8%(5/105),肠麻痹2.9%(3/105),肠系膜血管疾患1.9%(2/105)。术后并发症发生59.1%(62/105),手术病死率18.1%(19/105)。结论:肿瘤是高龄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这群病人多伴衰弱、并存病多,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5.
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达仁  李光昭 《广东医学》2005,26(5):701-702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总攻疗法,使肠梗阻的中转手术率下降,非手术治愈率提高。方法肠梗阻患者8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0例),对照组(392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动力性肠梗阻的治疗有效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机械性肠梗阻中转手术百分比。结果动力性肠梗阻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7%vs75.4%);机械性肠梗阻观察组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6.3%vs90%)。结论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肠梗阻患者的病因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103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过程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机械性肠梗阻57例,动力性肠梗阻19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腹腔内恶性肿瘤性肠梗阻33例,占32.04%;38例为粘连性肠梗阻,占36.89%。保守治疗23例,占22.33%;手术治疗80例(77.67%);治愈患者99例,治愈率为96.12%。结论:老年性肠梗阻患者病因以肠粘连及腹部肿瘤为主;根据其病因的不同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艳普 《求医问药》2014,(21):273-274
目的:比较使用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老年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4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这44例患者的病情,我院为10例患者采用保守疗法治疗老年性肠梗阻,为34例患者采用手术疗法治疗老年性肠梗阻。然后比较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这44例患者中,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的1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而在采用手术疗法进行治疗的34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被治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06%;有1例患者因肠穿孔导致死亡,死亡率为2.94%;手术结束后,有1例患者发生了肺部感染,有1例患者发生了心功能不全,有1例患者发生了肾功能不全,有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裂开,有1例患者发生了应激性溃疡,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71%。结论:采用保守疗法治疗老年性肠梗阻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若经保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有效的缓解,则需立即为其采取手术治疗。此外,为老年性肠梗阻患者选择合理的术式进行治疗可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而提高临床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肠道肿瘤所致老年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43例肠梗阻病人中108例肠道胂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99例行手术治疗.6例小肠肿瘤均行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65例结肠肿瘤,62例行手术中扩张肠管减压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3例行一期切除左半结肠,Hartmann结肠造口术,3~4个月行闭瘘手术;37例上段直肠癌,9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瘘术,12例行Milles术式,2例行Dixon术式,5例行Hartmnn术式.肿瘤切除率83%(90/108).4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占手术病人的45%(45/99).切口感染28例,肠瘘3例.肺部感染10例,再发肠梗阻4例.结论 在肠道肿瘤所致老年性肠梗阻病人的外科治疗中以切除肿瘤、解除梗阻、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  相似文献   

19.
康明  张洪安  段文都  刘力  刘岩  刘鸿章 《吉林医学》2010,31(19):3123-3124
目的:探讨老年性结肠癌患者并发不完全性肠梗阻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0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中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22例(36.7%)诊疗过程。结果:17例经保守治疗完全缓解(77.3%),经行下消化道造影及结肠镜检诊断右半结肠癌;另5例经剖腹探查证实右半结肠癌,均行右半结肠切除。结论:对于老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应完善各项检查,除外结肠癌尤其右半结肠癌可能,决不能把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暂时缓解看成治愈。  相似文献   

20.
钱琦  孟付欣 《吉林医学》2012,33(24):5259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6例为非手术治疗,24例手术治疗,最终痊愈26例(86.67%),好转3例(10.00%),死亡1例(3.33%),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肠梗阻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及体征选择安全、科学的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患者症状加重时应及时转为手术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