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脉诊     
脉诊是通过切摸寸口脉象以了解病情的诊断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属中医"四诊"之一.所谓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包括动脉搏动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中医称作"平脉",古人概括为有胃、有神、有根,"有胃"是指脉有胃气,脉来去从容而节律一致;"有神"是指脉象和缓有力;"有根"是指在尺部沉取,脉象仍然从容不迫,应指有力.  相似文献   

2.
齐向华教授是山东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学教授,现任山东省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脉象研究,经过总结脉诊的临床功能,认为脉诊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诊脉可以辨识致病因素、病机,判定人们的个性、心理经历和心理状态,并对所患疾病具有预测功能.现将其识脉审脉以辨治疾病的三则医案浅析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惊恐伤肾的中医脉象信息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25例遭受惊吓刺激而出现肾气不足患者的双手六部脉象观察,揭示恐则气下,恐伤肾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根据传统中医诊脉三部九候方法,分别对25例患者及25例正常人群,进行寸关尺六部脉象信息的动态采集与描记,并运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于有条件的患者给与疗程的跟踪监测。结果:正常人群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88%,肾气不足证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60%,试验组与正常人群组在异常脉象检出率上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老年患者以脉沉无力为主,青少年患者以沉滑为主,另有变异类型,位在两尺,其他余部可有改变。结论: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初步观察、揭示了恐则气下,恐伤肾的脉象信息特征,为进一步情志疾病的中医脉象观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时病重舌,杂病重脉”,这是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出的结论,《金匮要略》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脉诊贯穿于辨证施治的各个环节,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理法方药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有机的联系,是仲景学术思想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书中借脉象与脏腑的密切关系,指出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可从脉象表现中体现出客观规律,在辨证的过程中提出脉与证为辨证的主要客观依据。本书在脉学的表现特点是:借脉象来说明病因病机及病位病性,用脉象来鉴别诊断疾病、决定治法、推测预后及病程的深浅。借脉象以阐明病机这是《金匮要略》一书中脉学的主要…  相似文献   

5.
说中医脉学无独特之处是错误的,但要弄清它独特在那里。是独特得不可思议还是独特得不能用机器来从事研究?个人认为,中医脉学独特之处在于中医对脉象形成因素积累了巨大的宝贵经验,它认为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那怕是细微的——均将影响脉象的改变。如春弦夏洪、阴细阳洪等脉理,提示了脉象  相似文献   

6.
无标定检测提取脉搏图像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脉诊在对疾病早期诊断和非器质性病变诊疗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受科技发展的限制,加上传统中医相授多以口诀和感觉,主观性颇大,仍然处于经验医学的范畴之中.中医脉诊客观化和科学化研究将古老的中医脉诊与现代科学方法联系起来,可增强中国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地位.其中,研制脉象传感器是第一步,把过去靠医生手指拾取的信号转变为可由现代工具采集、运用现代方法进行分析的信号.第二步则是依据不断改进的脉象传感器,进行深入的脉象信息分析,并寻求临床应用途径.文章应用自制的基于单目CCD摄像头的脉搏图像传感器采集桡动脉脉搏图像,提出一种无需标定CCD摄像头内外参数的方法,从图像中提取脉管径向多点离面位移变化信息,并由此离面位移变化信息以及切脉压力信息得出中医脉诊中的一些常用脉象指感特征信号.  相似文献   

7.
读了高敏同志的《对“对中医脉象研究的几点看法”一文的商榷》(下简称《商榷》),我又重读了贵刊一九七六年第三期《对中医脉象研究的几点看法》(下简称《研究》)。《研究》一文,通过对脉波描记,脉象与脉搏图的分析,从中医脉象研究的角度,探讨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我认为这对研究、整理、提高中医脉学,都有积极的意义。而《商榷》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想就中医脉象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历史回顾长期以来,有一种错误印象,即切脉似乎是中医独特的诊病手段。其实,西方脉学的起源几乎和中医一样古老。那么,传统的脉诊在中医为什么能保存下来沿用至今,而在西医却基本消失了呢?主要原因是,中医脉学起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以前,由于秦始皇大力推行法家路线,促进了包括医学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医三大经典著作相继  相似文献   

9.
应用计算机脉象仪检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及健康者脉图,由计算机脉象仪自动得出脉图参数,分析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与健康者的差异性。结果与健康者相较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脉图参数U3、D3及±U1明显升高,D1、D2明显降低,U2、T1、T2及P无显著改变。计算机脉图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脉图特点,为冠心病血瘀证判别提供了一种无创且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全国名中医张西俭平脉辨治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经验。张西俭教授临床主张“脉诊为先,四诊合参”,以脉气脉质论阐释脉理、辨析病机。张教授认为脉气脉质论对高龄重症肺部感染有着重要意义,脉气与脉质反映了人体正邪斗争的集中部位和整体联系,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该文以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为例,简介张教授的平脉辨治思想,总结高龄重症肺部感染的病因病机,以及其脉诊运用要点和辨治经验。在临床实践中中,通过对患者脉气、脉质及气质互动的综合辨析,结合望、闻、问诊,综合得出疾病整体的病机结构,进而有针对性地立法处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附验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胃痞”、“呕吐”等范畴。根据本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及舌脉表现,临床上中医多数按食滞胃脘型、暑湿犯胃型、胃热炽盛型、寒邪犯胃型、肝郁气滞型等对急性胃炎进行施治。  相似文献   

12.
慢性严重肝病舌脉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慢性严重肝病舌脉诊以舌下络脉粗张、细络瘀血、音质紫暗为特点,其变化常与门脉高压、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严重程度相一致。认为中医舌脉诊法对慢性严重肝病的病情与预后判断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症42例。临床资料本组发病年龄最小28岁,最大49岁。主要症状有痛经、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等。中医望诊及脉象见面色晦暗有明显色素沉着;舌质瘀紫、淡嫩或淡红;舌体胖厚,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主要为缓脉、弦脉和沉细脉。盆腔检查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附件可及包块、病灶部位有阴道穹  相似文献   

14.
从瞬时波强与脉象仪的技术对比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方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脉象研究的新方向。方法以53例健康受检者的颈动脉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与桡动脉脉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比WI与脉象仪的各项参数及其意义、检测方法、研究部位、检测部位的解剖结构、所获得的信息量等技术特点,分析两种方法在脉象研究中的价值。结果WI新技术与脉象仪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两者在检测部位、反映的信息量及分析方法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WI新技术与脉象仪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医脉象具有科学依据,WI技术可有助于中医脉象的深入研究,对"人迎"脉进行脉象研究和在现有脉象仪的基础上增加血管内血流流动的信息可作为脉象研究的新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胃气"是中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素问@平人气象论>中,从脉象特征反映而提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元胃气曰逆,逆者死."<内经>其他篇章也有述及胃气者达20余处.  相似文献   

16.
一、中医对脉象形成因素之认识《内经》说: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又曰:“心在体为脉。”又曰:“脉以血为形。”祖国医学早在二千多年前就知道心与血脉的相互关系,以及心脏在生命中的重要地位。脉搏是每一心动周期血液从心脏进入动脉造成的压力波,使动脉扩张和回复而产生的搏动。现今知道,脉象受心逼血量、心瓣膜功能、血压的高低、血管内血液的充盈度、以及末梢血管的功能状态等等特性影响之外,瞬息多变的神经体液也作用在心血管系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生脉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162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 78例,在常规控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静滴,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的控制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并能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8.
血脉是指疾病深入到营血的脉象,见了这类脉象标志着病在血分,脉象必然出现下列的脉形,如细、弦、涩、芤。运用八纲辨证或卫气营血辨证来判断病位,推断病机,确定治疗,均要根据脉象为依据进行辨证及治疗。 1.细脉脉象:细脉在指下感觉象一根丝线那样细小,但是指下清楚,始终能明显地摸出。近似脉鉴别: 弦脉:是端直且长,如张开的弓弦一样,按之不移,又象琴弦一样,挺然似有力而在指下。虚脉:是指脉象虚软无力,是在虚软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脉之道博大精深,历代关于脉诊的记载可谓汗牛充栋,各家立说,众说纷纭.对于脉之提纲,有以"缓急大小滑涩"为纲,有以"浮沉长短滑涩"为纲,有以"弦紧浮沉滑涩"为纲,有以"浮沉迟数滑涩"为纲,有以"浮沉迟数滑涩大缓"为纲,有以"大小迟数滑涩长短浮沉"为纲,有仅以"浮沉迟数"为纲.然此诸说者,词虽稍异,义实相通,不出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辨而已.学说虽多,将脉象之纲领条目,从自心中,一一为之分析,不必倚傍旧说,而自推见本源,了然心中,然后彼此参互,临诊自有条理,不致疑惑.  相似文献   

20.
《新医学》1976,(12)
中西医结合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为我国医学发展指明的必由之路。脉学研究是创建新医药学中重要的一环,其方法途径问题比较困难,为了加速中西医结合的步伐,开展讨论是很有必要的。本刊今年第三期登载的《对中医脉象研究的几点看法》一文,回顾了中、西脉学和脉搏波描记装置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绘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