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48例AMI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血小板参数与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和正常对照组D-二聚体、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1756.0±320.0、95.0±35.0、14.0±2.3、17.0±4.0;125.0±106.0、225.0±47.0、10.8±2.1、12.0±3.0,AMI组的D-二聚体、MPV、PDW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LT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D-二聚体与血小板数量及体积改变与AM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TIA患者作为实验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小板相关参数、血浆D-二聚体及其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中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21.855和92.277,P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TIA和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TI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相关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67.634、128.213,P0.01),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TIA和脑梗死患者PLT、MPV及PDW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TIA患者PLT水平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但PDW、MPV水平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在TI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可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065-106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深圳迈瑞BC58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PLT、MPV、PDW及P-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V、PDW和P-L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PLT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动态监测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脑梗死、尿毒症3种疾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38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测定,并与9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出血组PLT、MPV、PCT低于无出血组(P0.05),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而MPV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治疗后MPV比治疗前降低(P0.05)。尿毒症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DW、MPV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CT变化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的联合监测对3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8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并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另一组为肝硬化无上消化道出血组,两组分别进行PLT、MPV、PCT、PDW测定。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分别为(93.2±38.3)×109/L、(9.27±0.95)fL、0.11%±0.06%,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肝硬化组PDW为14.30%±1.65%,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MPV、PCT分别为(87.6±20.7)×109/L、(8.08±0.95)fL、0.09%±0.03%,与无出血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PDW变化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可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对收治的124例HS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急性期PLT、MPV、PCT、PDW、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并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组与非HSPN组D-二聚体水平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03,P〈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持续高水平的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能与HSP的肾脏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尹玲 《临床医学》2010,30(2):52-5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和60例中老年健康体检者,分别测定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对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比较并做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组PLT、PCT明显减少(P0.05),MPV、PDW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及血小板功能亢进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如外周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比容(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对5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肝功能量化按Child-pugh分级:A级29例,B级13例,C级17例。年龄25~60岁,男36例,女23例。健康对照组168例为该院健康体检人员,经彩色B超、CT和肝功能检查均无异常,采集静脉血用EDTA-Na2抗凝,经AB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PL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PDW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N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D-二聚体(D-D)、纤雏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S组的PT、APTT、Fib、D-D、FDP、MPV、PDW等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患者早期检测凝血4项、血小板参数、D-D及FDP指标,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及黄芪注射液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分别采用单纯化疗和化疗加黄芪注射液治疗的肺癌患者,2组患者均采用日本Sysmex XT-1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化疗前后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观察并比较血小板参数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单纯化疗组与化疗加黄芪注射液组间的差异。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肺癌患者PLT、MPV、PCT较正常人高(P<0.01),而PDW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单纯化疗后肺癌患者PLT、MPV、PCT明显下降,其最低值与化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DW无明显变化(P>0.05);化疗第21天,PLT、MPV、PCT、PDW值升高,与化疗最低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加黄芪组血小板下降最低值、MPV及PCT值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化疗第21天恢复期PLT、PCT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而PDW、MPV变化不如单纯化疗组明显(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参数对于了解肺癌化疗患者骨髓造血情况有一定意义。应用黄芪注射液能保护骨髓造血功能,防止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15日—2017年3月15日在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出血现象分为出血肝硬化组(32例)和无出血肝硬化组(28例),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所有受检者的PT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析上述检测数据对肝硬化患者病情判断的意义。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CT、PLT均明显降低[PCT:(0.18±0.05)%比(0.42±0.03)%,PLT(×109/L):68.35±14.57比199.63±37.15],MPV、PDW均明显升高[MPV(fl):15.36±1.87比10.32±1.26,PDW(fl):20.20±2.00比12.20±1.62],PT明显延长(s:20.16±2.45比11.93±1.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无出血肝硬化组比较,出血肝硬化组的PCT、PLT均明显降低[PCT:(0.21±0.10)%比(0.36±0.05)%,PLT(×10~9/L):54.21±14.20比87.23±26.89],MPV、PDW均明显升高[MPV(fl):16.23±1.03比14.12±0.78,PDW(fl):20.02±2.09比16.33±1.52],PT明显延长(s:20.91±3.36比17.13±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上对PT、血小板参数进行检测,便于分析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情况和出血情况,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糖尿病组66例及合并血管病变组37例)和58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有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MPV、PDW、PLT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PLT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参数在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小婵  卢冬  潘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10):870-871,873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K-45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4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静脉血进行PLT、MPV、PDW的检测,并以100例健康人PLT、MPV和PDW的结果作正常对照。结果急性白血病各组PLT比健康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1);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PV、PDW比健康对照组增高(P<0.01);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PV、PDW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各白血病组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组PLT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高(P<0.01),MPV、PDW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未缓解组与治疗前相比,PLT显著降低(P<0.05),MPV、PDW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定期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对AL预后的判断、疗效的观察以及预防出血发生等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RA 活动组36例、缓解组15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分析36 例活动期RA 患者血小板参数与病情活动指标(ESR、CRP)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期RA患者的PLT和PCT明显高于临床缓解期(P< 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MPV明显小于临床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P<0.05),而临床缓解期患者的PLT和P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PCT、MPV与RA 病情变化有关,可作为判断RA 疾病活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中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择34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样作为对照,采用Sysmex XE1800血细胞仪分别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例心肌梗死患者与342例对照组的MCV和RDW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和PDW在AM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考虑到性别因素与同性别人群相比较,AMI者MPV和PDW均较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AMI患者RDW较健康女性对照组显著性升高(P<0.05),而在男性人群中则无差异(P>0.05).96例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AMI的MCV高于女性,RDW低于女性(P<0.05),而MPV和PDW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细胞检测中的RDW、MPV及PDW等参数的变化跟AMI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该项目检测方便、经济,考虑到性别差异的情况下,联合其他诊断指标检测可以用于对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中血小板4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并发有血管性疾病的32例糖尿病患者和43例无血管性疾病患者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58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宽度(PDW)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的PCT,MPV,PDW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LT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血小板4项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用于观察病情的变化,为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1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54例,无消化道出血组60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两组血小板参数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比容(PCT)分别为(71.95±55.35)×109/L、0.08%±0.0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12.06±1.23)fL、15.92%±3.33%,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PCT、MPV、PDW均比无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勇  陈道文  陈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196-2197,220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65例(大面积脑梗死39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脑出血患者50例和健康者50例,患者在发病后72h内抽取静脉血抗凝,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检测其PLT、MPV、PDW及Fib水平。分析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脑出血患者和健康者、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Fib及血小板参数四项指标上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脑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PLT、MPV、Fib、PDW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PLT、MPV、Fib、PDW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体积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观察四项指标变化对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巧  冯文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73-2074,2076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三类血小板减少患者102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急性白血病(AL)26例,采用Sysmex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健康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ITP的PLT、PC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AL组患者的PLT、PCT、MPV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AL、AA与ITP比较,PLT,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明显低于ITP组(P0.05)。治疗后缓解组ITP、AA、AL的PLT、PCT明显升高(P0.05),ITP组MPV、PDW、P-LCR明显下降。AA、AL组MPV、P-LCR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PLT)及其参数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hs-CRP、Hcy及血小板参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PLT为(173.1±84.2)×109/L、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为(10.93±1.36)fL、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为17.34%±0.86%、Hcy为(17.49±4.10)μmol/L、hs-CRP为(10.91±4.86)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治疗前PLT减少明显(P<0.05),MPV、PDW、Hcy及hs-CRP明显升高;治疗后PLT升高,MPV、PDW、Hcy及hs-CRP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测定血清Hcy、hs-CRP水平及监测PLT和MPV、PDW,是了解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