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急诊患者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英路 《河北医药》2005,27(2):144-144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患者喹诺酮类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2520例医院急诊患者应用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前瞻性调查。结果抗菌药物应用2496例占99%,其中单用或联合应用喹诺酮类药物2280例占91.3%,急诊患者喹诺酮类应用率为90.5%,其中血常规检查正常者888例占38.9%,各类中毒888例占38.9%,未做血常规检查744例占32.6%。结论医院急诊患者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率高,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重视医院急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加强急诊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及指导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84例COPD患者。其中42例伴有肺部真菌感染,设为真菌感染组;另外42例没有真菌感染,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和/或糖皮质激素的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情况、肾功能、肝功能、是否合并糖尿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以及Ⅱ型呼吸衰竭等内容。结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低白蛋白血症,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等6项指标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5.6、5.8、3.9、16.5、7.4、5.8,均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意义的6个变量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只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是独立危险因素( OR=8.299、3.495、1.758、2.645)。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低白蛋白血症,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且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合并糖尿病是独立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烧伤病区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院烧伤病区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学情况,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对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进行评价。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对我院烧伤病区2007年1—12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细菌检查结果和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烧伤病区使用的抗菌药物中,6-内酰胺类药物销售金额占首位,其次是喹诺酮类和抗真菌药。按DDDs排序,列前3位的为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分别占32.00%,31.56%,10.42%。烧伤病区检出的134株细菌中,G^-杆菌占61.94%,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较高;G^+球菌占38.0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结论: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的DDDs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佳苗  陈文红 《海峡药学》2010,22(4):181-182
对我院2008年收集的6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最多的药物是青霉素类,其次是喹诺酮类和头抱菌素类,与合并用药有关的ADR占总例数的72.06%.89.71%药物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相似文献   

5.
马维娟  许建明 《安徽医药》2009,13(9):1066-1068
目的探讨肝病合并SBP患者腹水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53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肝病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腹水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53例标本中,革兰阴性菌占69.8%(37/53),革兰阳性菌占22.6%(12/53)。对革兰阴性菌较敏感的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其他如庆大霉素、头孢三代及喹诺酮类的敏感率均较低;对革兰阳性菌较敏感的是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其他如青霉素类、头孢类及喹诺酮类的敏感率均较低。结论对肝病合并SBP患者,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报告合理选用抗生素,从而达到有效抗菌目的,并抑制或延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119例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各自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19例抗菌药物过敏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过敏反应中,青霉素占27.73%,头孢菌素类占39.50%,大环内脂类占8.40%,林可霉素占5.04%,喹诺酮类占19.33%。119例中死亡6例;青霉素类占16.67%(1/6),头孢菌素类占83.33%(5/6)。结论抗菌类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刘建民 《江西医药》2013,(9):796-798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了解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分析影响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患者有效73例(82.9%),无效15例(17.1%),其中死亡4例(4.5%),检出病原菌74株(84.1%),其中G-杆菌49株(66.2%);G+球菌21株(28.4%);真菌4株(5.4%)。药敏检测结果显示无论G-杆菌或G+球菌对普通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其中对阿莫西林、头孢类抗生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均超过60%以上。比较敏感的药物主要包括亚胺培南、莫西沙星、万古霉素等。有卧床、意识障碍、糖尿病、冠心病、肺部疾病等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结论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且存在影响肺部感染疗效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该类病例的治疗要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致病菌,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与分娩方式。方法:对21例晚期妊娠合并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小板等综合治疗。剖宫产14例,占66.67%,阴道分娩7例,占33.33%。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是剖宫产占21.43%,阴道分娩占28.57%。结论:晚期妊娠合并ITP分娩前后的综合治疗,放宽剖宫产指征是保证母婴安全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方中药熏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失眠患者使用补肾方中药熏蒸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补肾方中药熏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效果。结果78例失眠患者经过治疗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显著改善,其中治愈患者占16例(20.5%),显效占33例(42.3%),有效占24例(30.8%),无效占5例(6.4%),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6%。结论补肾方中药熏蒸治疗失眠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本院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9月本院临床科室上报的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9大类,25个品种;青霉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共75例,占34.25%,其次为喹诺酮类,共72例,占32.88%;静脉给药方式为引起不良反应最主要的途径:主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共83例,占37.9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37例,占16.89%。结论必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某医院病房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耐药性关系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检验科的微生物检验数据和各科室病房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的数据,计算出每百张床位每天DDDs值。比较各科室病房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耐药性、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性。结果留医部所有病房共检出1801株菌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595株,占88.56%;革兰氏阴性菌206株,占11.44%;医院病房抗菌药物使用每天每百张床位DDDs值由高到低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素类,其值分别为5.03、2.69、0.95、0.77、0.52〔DDDs/( d ×百张床位)〕;金葡菌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最高为69.41%,耐药率与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使用量呈正相关( r =0.507,P=0.016;r=0.841,P=0.008),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最高为72.0%,产酸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最高为75.44%;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呈正相关(r=0.812,P=0.009)。结论金黄色葡球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严重,且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伊修彪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55-155,158
目的:探讨在肺部原发疾病基础上,继发性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肺部原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疾病与继发性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62例患者均有误诊误治,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不合理使用史。其中抗生素主要为三、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谱广、剂量大、疗程长、联合用药。继发性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是肺部继发性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女性生殖道感染主要细菌分布及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方法收集生殖道感染患者宫颈分泌物中分离的致病菌株432株,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药敏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是引发生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28.9%;其次念珠菌,占25.2%;葡萄球菌占12.7%;肠球菌占10.0%;链球菌占5.6%;阴沟肠杆菌4.2%。淋病奈瑟菌3.9%。其他3.5%。大肠埃希菌产超广普β-内酰胺菌株(ESBLs)检出率分别为38.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肠球菌氨基耱苷类高水平耐药菌株(HLGR)检出率分别为67.3%和72.1%,它们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非MRSE、非HLGR菌株(P〈0.05或〈0.01),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检测产ESBLs、MRSE和HLGR菌株的多重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4.
抽调1997年6月份551份住院人病历,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表明: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83%,用量在DDD值以内的占93.31%,而DUI≤1的药物占91.8%。使用率排前5位者为青霉素类、头抱菌素类、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大环丙酯类。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合并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认识。方法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6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肺外结核21例,占35%;肺结核39例,占65%;蛋白纯化衍生物(PPD)试验弱阳性5例(8.3%);痰涂片、痰培养查抗酸杆菌仅6例阳性(10%)。60例患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其他未合并结核病的艾滋病患者(P〈0.01)。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低,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发生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多见;结核是引起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的主要疾病,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功能低下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斯氏普罗威登菌的医院感染状态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感染病例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抗生素药敏情况。结果76例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71.1%)、伤口分泌物(10.5%)和血液(6.6%);感染科室主要为重症监护室(40.8%)、呼吸内科(9.2%)和普通外科(7.9%);该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多重耐药(MDR)株占65.8%,泛耐药(PDR)株占26.3%,泛耐药株感染患者病死率(45.0%)显著高于非泛耐药患者(5.8%),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分别是亚胺培南、氟喹诺酮类和阿米卡星等,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31.5%)。结论斯氏普罗威登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治疗首选亚胺培南,次选氟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该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应加强感染监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和管理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住院病例431例,查阅并记录每份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用药方法以及使用情况、病原体检查以及院内感染等情况,然后分析所得资料。结果①在本次调查中,儿科抗菌药使用率为最高,妇产科最低,而外科抗菌药使用率高于内科;其中内科的院内感染率最高,儿科最低。②在本次调查中,单用抗菌药143例,占33.4%;抗菌药二联应用104例,24.1%,三联应用37例,占8.7%。③在本次调查中,头孢菌素类占35.1%;喹诺酮类占22.4%;硝咪唑类占16.3%;青霉素类占10.2%;氨基糖苷类占6.8%;大环内酯类占3.1%;其他种类占6.1%。内科主要以头孢类和青霉素类为主;外科和妇科以头孢和喹诺酮类以及硝基咪唑类为主。结论加强对抗菌药的监督和管理,方能促进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吴敏 《海峡药学》2010,22(8):267-269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37例ADR报告中ADR类型、分级.药品的种类,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引起ADR的药物中抗微生物药占36.8%,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5.1%。抗微生物药中又以喹诺酮类居首位.青霉素类居其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简便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治疗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OPD呼吸衰竭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资料,探讨诱发COPD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结果 87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者51例(58.62%),未合并肺部感染者36例(41.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使用机械通气、患有低蛋白血症、存在糖尿病史、长时间住ICU、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COPD呼吸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51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1株,其中真菌17株(20.99%),革兰阴性菌株36株(44.44%),革兰阳性菌株28株(34.57%)。结论 COPD呼吸衰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与年龄、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ICU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观察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血液白细胞总数变化,对其中104例出现血液白细胞减低患者抗结核治疗以前用药情况、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抗结核药物治疗因素等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结果104例白细胞减少患者中因结核感染所致11例,占10.6%;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应用非抗结核性药物25例,占24.0%,其中头孢类抗生素为主;抗结核药物(包括喹诺酮类)44例,占42.3%;免疫功能异常12例,占11.5%;其他如放射检查治疗10例,占9.6%。结论结核病患者白细胞减少原因不同,给予相应措施预防及治疗可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