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布氏杆菌病5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减轻病情,提高疗效,探索一种理想的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典型病人50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施治,对一些并发症给予对症处理,治疗周期为3个月。结果:500例病人经规范化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布氏杆菌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必要性及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器械固定、融合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17例。病变位于胸椎3例,胸腰段2例,腰椎4例,腰骶椎8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7例,4个节段3例;有3例伴窦道形成;9例伴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前后凸成角10°-72°,平均31°。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后凸成角7°-58°,平均16°,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5.6%,优良率达89.6%,无一例复发。结论:后路器械固定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多个节段受累、腰骶段及伴窦道者,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郝拥玲  何涛 《华西医学》2010,(10):1869-1871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近期疗效及远期复发率。方法 2002年8月-2006年9月,将82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2例)甲巯咪唑治疗基础上据中医辨证加用中药调理、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停药后随访3年。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90.5%),对照组治愈34例(85%),两组有差异。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甲减6例(14.3%)、粒细胞减少5例(11.9%);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甲减12例(30.0%)、粒细胞10例(25.0%)。治疗组治愈38例经3年随访复发5例(13.1%),对照组治愈34例经3年随访复发10例(29.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甲减发生率低、治愈患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旨在提高布氏杆菌病的护理水平.方法 对2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并对其进行饮食指导.结果 急性患者经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全部治愈,2例慢性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效果明显.结论 恰当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布氏杆菌病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布氏杆菌病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15例布氏杆菌病行回顾分析。结果 临床治愈12例,好转2例,治愈好转率达90%。结论 布氏杆菌病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15-2022年收治的13例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 13例均出现腰背部不适,其中间断发热8例。13例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6均升高,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均阳性,其中血培养阳性2例,磁共振成像均有不同程度受累。结论 布氏杆菌病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脊柱肿瘤等疾病临床表现类似,极易误诊。对于发热、腰腿痛、肢体麻木患者,应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完善血清学相关检查、脊柱磁共振成像,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大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4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配合中药大承气汤加味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无效1例,治愈率97%.治愈时间6~17d,平均10d.对照组治愈27例,无效7例,治愈率79.4%.治愈时间10~28d,平均20d.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布氏杆菌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旨在提高布氏杆菌病的护理水平。方法对20例布氏杆菌病患者加强基础护理、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并对其进行饮食指导。结果急性患者经使用抗生素治疗后全部治愈,2例慢性病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效果明显。结论恰当而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布氏杆菌病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再手术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再治疗经过。10例行病变椎体部分切除及重新植骨术,3例重新行内固定手术,术后安置病灶引流管相应延长到3~14d;重新调整抗结核药物,延长用药时间为9~12个月。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5年,平均2,6年。10例患者治愈。结论:病灶的残留及不合理的化疗是脊柱结核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彻底清除病灶并充分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周飞  刘光东  王睿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2):2076-2078
目的: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在复治脊柱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13年01月2015年06月收治的13例复治脊柱结核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抗痨基础上加用VSD治疗,对其愈合时间,复治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愈13例,其中9例2个治疗周期治愈,3例3个治疗周期,1例3月后再发脓肿,切开排脓使用VSD2个治疗周期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复治脊柱结核加用VSD治疗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空洞性肺结核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2月期间,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根据患者意愿将就诊的空洞性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按标准化疗方案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组加服加味百合固金汤,疗程6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的胸部CT、痰涂片变化。结果:(1)两组病例均未发生脱落现象。(2)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9/40)、68.6%(24/35),治疗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χ2=13.058,P=0.001。(3)治疗组明显能促进空洞闭合,χ2=7.589,P=0.022。(4)治疗组能显著促进结核病灶的吸收,χ2=7.254,P=0.027。(5)治疗组提高初治、复治病例痰涂片转阴率,但两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显著提高空洞性肺结核临床疗效,促进空洞闭合及结核病灶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梁超  黄国付  杨坤  张唐法 《中国康复》2010,25(4):275-276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治疗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肺通气功能的近远期疗效。方法:45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组、悬灸组及西药组各15例。热敏组选取肺俞与膈俞两穴之间的敏化穴,采用腧穴热敏灸治疗;悬灸组选取双侧风池、定喘及肺俞穴,采用温和灸治疗;西药组用舒利迭吸入剂治疗。3组治疗前、治疗3及6个月时通过肺通气功能检查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最大呼气流速(PET)评定其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3组患者FEV1和PEF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随访,热敏组FEV1和PEF检测仍保持在3个月时水平,而悬灸组和西药组回落至治疗前水平。结论:腧穴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且治疗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地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诊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住院时两组均采取严格、规范的内科治疗,治疗组同时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出院后则实施全程模式,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1月、3月、6月、12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1月、3月、6月、12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6月,12月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层地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全程诊疗模式,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2例Ⅲ、Ⅳ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期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68.29%,与对照组的24.39%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1、2、3年的存活率为65.85%、36.59%、24.39%,对照组为39.02%、26.83%、0,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30.6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6.5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KPS评分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EORTC QLQ-C30量表评价主要症状和功能总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Ⅲ、Ⅳ期胃癌,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广泛,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自体髓核移植模型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西药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西药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手术制作大鼠自体髓核移植模型。于术后第3,7,12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128.25μL生理盐水,西药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3.5μL+2%利多卡因注射液67.5μL。末次给药12 h取L4-6节段脊髓及背根神经节,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测定两种组织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含量。结果与结论:各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平均荧光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进一步两两比较: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显著性增高(P 〈0.01),证明模型复制可靠;与模型组、假手术组相比较,西药组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显著性降低(P 〈0.01)。结果表明复方倍他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合成和分泌P物质,清除背根神经节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减少其向脊髓传递,从而抑制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孕前与孕后联合治疗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自计划妊娠的前3个月开始接受补肾健脾中药治疗至孕3个月止,对照组孕后开始接受同样的中药治疗至孕12周;两组自孕前3个月至孕12周期间都同时服用天然维生素E胶丸和叶酸片,孕后两组都接受黄体酮安胎治疗。随访至孕28周,比较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临床妊娠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孕前孕后并治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疗效显著优于孕后开始接受治疗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中药汤+泼尼松片)及对照组(长春新硷+泼尼松片),治疗6个月后观察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改变及巨核细胞形态及比例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肝肾功能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回升亦较对照组快。结论:中药汤剂加皮质激素治疗慢性ITP疗效优于传统激素加免疫抑制剂,且肝肾功能损害明显减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初发或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中药联合硼替佐米治疗.中医根据临床所见,分为痰瘀互结、肝肾两虚两型予以辨证施治,从化疗之日起,每日一剂,煎取200ml,早晚分服,西药为硼替佐米1.0-1.3mg/m2,静脉注射,第1、4、8、11天,3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接受1~5个疗程治疗.根据EBMT疗效标准判断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VGPR/CR 11例(50%),PR 7例(33%),总有效率83%.完成2个疗程可评价的5例中,CR/VGPR2例(40%),PR 3例(60%).20例随访3~21个月(平均8个月),16例(72%)持续CR/VGPR/PR(平均10.6月);4例NR患者接受其他化疗维持.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外周神经病变4例、疲乏6例、带状疱疹1例、下肢水肿2例,1例出现轻度皮肤过敏反应,有1例出现小完全性肠梗阻,1例出现血压增高,1例出现血糖增高反应.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安全使用,并同样有效.结论 中西陕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确切,可缓解症状,起剑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分期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设计一种药物分期治疗法,以临床治愈为目标,观察其对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的药物分期治疗方法为:①治疗期抗生素按常规剂量治疗,直至尿常规正常。待尿常规正常后,再维持治疗4周;②巩固期抗生素减量应用,维持尿常规正常4周;③维持期抗生素减为每晚1次,维持治疗3个月,如尿常规正常则停药;④观察期停用抗生素观察半年。各期尿检查如有反复,则转为前一期治疗。抗生素应用方法为选择几种有效抗生素,在治疗期和巩固期,每种抗生素治疗1周,轮换应用。维持期每种抗生素应用1~2周。结果:68例尿路感染治愈60例(88.2%),有效6例(8.8%),无效2例(2.94%)。治愈的60例患者总疗程22~118周,平均50.1±20.65周。治疗期6~75周,平均30.48±15.23周。巩固期4~13周,平均5.28±2.34周。维持期12~30周,平均14.33±3.70周。有38例符合难治性尿路感染,与30例普通型相比,其治疗期、巩固期和总疗程均延长(P〈0.01)。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对于复发性尿路感染,采用治疗期、巩固期和维持期的分期治疗,并轮换应用多种抗生素的方法治愈率高,未见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姜波 《浙江临床医学》2012,(9):1041-104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的患者只采用巴洛沙星等现代药物的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巴洛沙星结合传统医药现代制剂前列舒通胶囊、理疗及心理行为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疗程6~8周.观察患者疼痛不适、排尿症状、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l)评分.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的NIH-CPSI总评分、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治疗组(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58.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显著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