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眼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美国百胜400AU全身多普勒血流图诊断仪,检测CRAO患者12例,13只眼,与本院正常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值为正常对照.部分病例眼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同期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动脉、静脉充盈时间进行比较,并对部分急性期患者治疗期间行多次检测.结果:CRAO患者急性期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最大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参数值下降,多普勒频谱波幅明显降低,部分取不到多普勒频谱.眼血流参数值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动脉、静脉充盈时间成反比.随着治疗临床症状好转,眼血流动力学参数值上升.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可作为CRAO的诊断依据,并可用于临床治疗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多焦视网膜电图各参数的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患者30例(30只眼),对侧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OCT用来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fERG分析其一阶反应的P1、N1波各成分特征。结果:OCT显示患眼各个分区的视网膜厚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RG显示患眼1环、颞上象限、上半侧区域P1波振幅密度,颞上象限、上半侧区域N1波潜伏期与对侧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CSF视网膜厚度与2环的P1波振幅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1,P=-0.02);直径5mm中心凹周围视网膜平均厚度与3环P1波振幅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36,P=0.03)。结论:OCT与mfERG相结合能更全面反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眼功能、厚度及微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人56例(56眼)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取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者36例(36眼),均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测定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内径(systolic diameter,Ds)、舒张期内径(diastolic diameter,Dd)、收缩期血流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峰值(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形成情况,计算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管壁运动度(wall motion degree,ΔD)、动脉紧张度、扩张性、压力-应变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ρ)、僵硬度指数(stiffness index,β)、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将2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颈动脉斑块、颈内动脉狭窄发生比例及颈内动脉的IMT等指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内动脉管壁运动度(ΔD)、动脉紧张度、动脉扩张性、压力-应变性系数(Eρ)及顺应性(AC)等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僵硬度指数(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发生与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 的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共48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2例(22眼)和对照组26例(26眼),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20眼)作为阴性对照组。观察组进行4个疗程的EECP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阴性对照组予单纯4个疗程EECP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视力、黄斑区血流密度、颈内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等指标变化,评价及比较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968,P<0.05)。观察组视力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视力治疗后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短,EECP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越好,两者呈高度负相关(r=-0.837,P<0.05)。阴性对照组治疗后颈内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R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EDV与PS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R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EDV、PSV及RI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区SCP与DCP血流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黄斑区SCP与DCP血流密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显著提高CRAO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82例(82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41例(41眼),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并根据其个体情况不同调整药方;对照组41例(41眼),给予丹参注射液及银杏达莫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视力、视野及眼底出血吸收情况,并对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2及3个月时视力情况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2及3个月时视野情况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2及3个月时眼底出血吸收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短期内对眼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介入性临床研究,纳入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前和注射后1周,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测量注射眼和对侧眼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体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阻力指数。结果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显著降低了注射眼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并显著提高了阻力指数(P<0.05)。注射后,注射眼与未注射眼在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和阻力指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会短时间内改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注射眼的眼部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7.
张秀芝 《重庆医学》2012,41(31):3265-3266,3269
目的观察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与单纯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77眼)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40眼)行激光光凝联合口服卵磷脂络合碘;对照组37例(37眼)进行单纯激光光凝。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视力和视网膜水肿、渗出及出血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提高、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吸收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眼施行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分别检测 4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期患眼及对侧健眼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睫状后短动脉 (PCA)、眼动脉 (OA)血流及阻力指数 (RI) ,对侧健眼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患眼与对照眼的CRA、OA、PCA血流的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7天患眼CRA及PCA的Vmax、Vmin下降明显 ,RI升高 ,P<0 .0 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环扎加压组与加压组比较 ,PCA、CRA的Vmax、Vmin下降更明显 (P <0 .0 5 )。术后患眼与对照眼OA血流的各项指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局部外加压术和环扎术均可以引起CRA、PCA血流速度的改变 ,以环扎术后CRA血流速度改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周琳  王立  彭超  伍宇华  黄欢 《中外医疗》2014,(15):183-185
目的:对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颈动脉狭窄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并为其临床检测、治疗与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5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52只眼)为研究组,对其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等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并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记录其颈动脉狭窄情况,并对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同时选取5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相关检查后,排除眼部相关疾病。结果经过相关检查后,研究组52例患者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其多普勒彩超结果显示,患者患侧与健侧劲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IMT值较之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SV与EDV值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大多存在颈动脉狭窄,因此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对于诊断与预防视网膜静脉阻塞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及颈动脉改变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120例患者,分为糖尿病病例组与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及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1)与对照组(D组)比较,糖尿病病例组中无视网膜病变组(A组)、伴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组)、伴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C组)视网膜中央动脉Vs、Vd减低,RI增高.(2)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眼动脉Vs、Vd减低,RI增高.(3)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C组Ds减低,IMT增高.结论 采用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颈动脉进行测定,可早期发现血流参数的改变,对视网膜病变的防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视网膜血流的变化对预后判定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72例(72眼)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72名(72眼)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体检时进行视网膜血流检测;观察组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曲雷珠单抗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视网膜血流的超声检测,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 0.05~P < 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阻力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治疗前(P < 0.01);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患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均与预后视力状况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结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视网膜的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雷珠单抗注射液的应用治疗能有效改善视力与视网膜血流状况,同时视网膜的血流速度变化对病人疗效评估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1例糖尿病患者(62眼)和14例正常对照者(19眼)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底血管的血液动力学异常,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管因素在中晚期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机制中的作用,选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 27例、52 眼,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每眼的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并选择年龄、性别与患者相匹配的正常人 25 例、50 眼为对照组。结果显示,青光眼组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速度明显降低,阻力指数明显增高,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青光眼之间则无明显差异。证明中晚期青光眼视功能损害与视神经的血供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情况。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 Doppler imagining,CDI)测定32例(6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球后血流状态,并与正常人30例(60只眼)进行对照。其中32例DR患者接受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包括非增殖型(NPDR)20例和增殖型(PDR)12例。结果: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总平均速度(Vm)均降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骨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和Vm增高,其中NPDR各数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R患者小动脉闭塞,血流速度下降,舒张期血管阻力增高,使血流减少。CDI检测对DR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研究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 a link between macular edema and retinal blood flow velocity (RBFV).The effect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retinal blood vessels are not clearly understood.We want to ev...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Graves眼病(GO)眼血流参数变化。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检测40例(80只眼)正常人和38例(51只眼)甲亢患者以及22例(36只眼)GO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最大流速(Vmax)和最小流速(Vmin)。结果:GO组和OA、CRA的PSV、EDV、TAMX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甲亢组(P〈0.001),CRV的Vmax、Vmin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甲亢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和甲亢组之间眼血流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间OA、CRA的R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能够理想显示GO眼血流灌注状况。②轻、中度GO的OA、CRA、CRV流速增快可能继发于眶内炎症。  相似文献   

17.
正常人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参数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Ultramark-9型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40例(80眼)正常人的眼动脉(O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正常人OA及CRA的收缩期峰速(VS)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年龄越大,OA及CRA的VS越慢。正常人双侧OA及CRA的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青光眼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测青光眼55只及正常眼52只的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比较结果表明:青光眼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Vs、Vd均值降低,RI升高,与正常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视盘血流速度减低,支持血管因素学说在青光眼患者视功能损害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