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β2-MG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均无改善,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x^2=24.266,P〈0.01)观察组血β2-MG浓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神经系统损害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β2-MG浓度,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间断串联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自我感觉以及尿毒症毒素的清除、电解质酸碱平衡、贫血和营养等多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患者106例,随机分成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和低通量血液透析间断串联血液灌流两组,每组53例。收集年龄、原发病、透析病程、瘙痒、恶心纳差、透析次日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钠、钾、氯、CO2、钙、磷、甲状旁腺激素、血红蛋白、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计算校正钙,比较两组指标。结果①高通量血液透析组全身瘙痒、恶心纳差等症状明显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间断串联血液灌流组(P <0.05);②高通量血液透析组β2微球蛋白、血钠均明显低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间断串联血液灌流组(P <0.001);③高通量血液透析组校正血钙、血CO2均明显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间断串联血液灌流组(P <0.01);④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①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改善尿毒症患者瘙痒、纳差恶心等症状方面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间断串联血液灌流;②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对改善CKD-MBD的钙磷代谢方面、对减低透析间期血钠、纠正酸中毒的方面均优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间断串联血液灌流,没有增加微炎症和白蛋白的丢失。  相似文献   

3.
顾鹏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243-24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间于天津华兴医院行维持性血透治疗的4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血液灌流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血液灌流治疗组每周进行一次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及两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每周行3次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的变化及治疗前后静脉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3-)、血钙(Ca2+)的改变,对血P3-、β2-MG、PTH的变化分别与瘙痒评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血液灌流治疗组中,有80%(16/20)的患者皮肤瘙痒得到缓解,对照组中其比例仅有25%(5/20),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灌流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静脉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3-)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血液灌流治疗组内,静脉血β2-MG、PTH、P3-在治疗前后有较大改变。而在对照组中,它们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不但可以清除PTH、β2-MG等大、中分子物质,而且能够稳定内环境,改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4种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 28例、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 27例、血液透析滤过(HDF) 27例,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 HP) 26例.随访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变化,分析PTH和β2-MG与SCV的相关性.结果 4组治疗前后的SCr均无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LFHD组PTH和β2-MG无明显改变,但HFHD组、HDF组和HD+ HP组的PTH和β2-MG明显下降(P<0.05).经12周治疗,HFHD组、HDF组、HD+HP组的SCV增加值明显高于LFHD组(P<0.05).PTH和β2-MG分别与SCV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FHD、HDF、HD+HP等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清除PTH和β2-MG,且对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有效;PTH和β2-MG在体内蓄积与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王素侠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383-3384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将46例慢性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透析器与灌流器串联进行治疗,每周2次,对照组单纯血液透析,每周3次,治疗前后抽血检测中分子物质(MMS)、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同时观察两组肺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MM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降低程度改善大于对照组(P<0.05)肺部症状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肺功能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疗法是治疗尿毒症肺炎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毒症皮肤瘙痒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甲组(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乙组(高通量透析组)、丙组(血液透析组),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⑴相较治疗前,3组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均出现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甲组、乙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浓度在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⑶甲组、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丙组(P<0.05);⑷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同时给予其高通量透析或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有效地清除甲状旁腺激素,缓解皮肤瘙痒临床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7.
黄瑞华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5):139-14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本院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3例)透析3次/周,治疗组(23例)透析2次/周,另加HD∕HP每周1次。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皮肤瘙痒程度和血中PTH、磷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改善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亦可降低血中β2-微球蛋白(β2-MG)、PTH、磷浓度。  相似文献   

8.
高进 《安徽医药》2013,17(11):1936-193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2月间在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出现皮肤瘙痒的9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瘙痒症状、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3-)、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都明显地优于的对照组患者(P〈0.05),但是两组患者之间的血钙(Ca^2+)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术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5例患者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3次,同时加用血液灌流器进行串联透析。结果: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后,本组5例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较好,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的精心护理措施有助于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爱民  侯晓楠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62-186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尿毒症脑病患者29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5例,血液透析组14例,两组均采用动静脉内瘘穿刺建立血液通路,联合治疗组采用HP联合HD治疗,HD组为单纯HD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血液透析组,联合治疗组病例,血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Scr)、尿素氮(BUN)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病例治疗后β2-MG检测,联合治疗组病例显著低于血液透析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P联合HD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索,改善尿毒症脑病的各种临床症状,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病人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病人48例,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24例,采用透析器与灌流器(HA型)串联进行治疗;对照组24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治疗为2~3次.串联组先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2小时后取下灌流器再单纯血液透析2~2.5小时,治疗前后观察血尿素氮、肌酐、白蛋白、球蛋白、红细胞数、血色素、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串联组的皮肤瘙痒减轻程度、食欲改善及中分子物质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串联组的血色素及白细胞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透析器与血液灌流器串联治疗尿毒症病人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改善食欲及清除中分子物质,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74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观察组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尿毒症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尿毒症毒素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有尿毒症并发症的患者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症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血液灌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配合血液透析使用可以改善并发症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组合型人工肾方式,即第一个月除每周3次规律透析外,另加血液灌流1次/周,1个月后每周3次规律透析基础上另加血液灌流1次/月;对照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治疗频率为每周3次,观察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间及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β2微球蛋白(2MG),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分子物质iPTH以及血清TC、TG等的清除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中分子物质的清除率,弥补单纯血液透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将91例维持性透析尿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4次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和并发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难治性高血压、皮肤瘙痒、食欲不振和不宁腿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难治性高血压、皮肤瘙痒、食欲不振和不宁腿等尿毒症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观察治疗前后钙、磷、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以及皮肤瘙痒缓解状况。结果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患者的缓解率为94.29%,治疗后磷、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有明显下降。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显著尿毒症患者的并发的皮肤瘙痒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彩娣  何月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827-182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对6例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每周3次,其最后一次透析串联HA130型灌流器,连续治疗4周。结果: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对缓解尿毒症皮肤瘙痒有明显作用。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选择该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出现严重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9例。对照组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口服抗组胺药、镇静及外用止痒药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即组合型人工肾)及甲钴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皮肤瘙痒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磷、iPTH、β2-MG、皮肤瘙痒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组合型人工肾可减轻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状,降低血磷、iPTH和β2-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联合血液灌流(HP)对尿毒症患者继发甲状旁腺亢进(SHPT)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尿毒症伴SHPT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和HFHD+ HP组,HFHD组行每周1次普通血液透析(HD)加每周2次HFHD; HFHD+ HP组在HFHD组基础上,每2周联合1次HP,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Ca),血磷(P)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磷及iPTH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P<0.05),尤以HFHD+ HP组明显,治疗后两组结果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血钙均有上升趋势,但无高钙血症出现.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继发甲旁亢治疗有效,联合血液灌流后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