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Orem模式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住院后均遵医嘱实施药物等治疗.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心功能分级,确定运动方案及运动量,实施基于Orem自理模式的运动康复护理.观察干预14d(T1)、出院当天(T2)两组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LVEF、静息心率;出院后12个月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1、T2时射血分数、生活自理能力、步行距离增加幅度更显著(P<0.01),心率下降更明显(P<0.01).出院后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依次为(42.5±8.2)、(57.6±10.5),观察组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Orem自理模式的运动康复护理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功能,有效减慢心率,降低心室重构的风险,延缓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案简单易行,重复性好且接近日常生活,具有较高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抑郁情绪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老年CHF合并抑郁情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干预,2组均干预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心功能NYHA分级、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具有降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抑郁的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6MWT距离、LVEF、MLHFQ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显著缓解老年CHF合并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并改善心功能及增强运动耐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6月到2011年7月收治的92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心衰的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8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心功能变化.结果 护理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但对照组SAS、SDS降低程度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心功能[(288.4±38.7)m]差于实验组[(386.9±42.5)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75例)与观察组(运动康复护理联合常规护理,75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指标、MLHFQ生活质量评分及6min步行距离(6MWT)、脑钠肽(BNP)、醛缩酶(ALD)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身体、情绪、社交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6MWT高于对照组,BNP、AL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动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CHF患者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运动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运动康复护理,观察患者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LVEDD、LVESD比对照组低,P <0.05,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和分析护理干预对护理心衰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慢性心衰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心功能改善情况上,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症状控制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给予慢性心衰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在慢性充血性心衰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氯沙坦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氯沙坦组)5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53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治疗组治疗前后贫血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运动耐量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④两组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用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心功能指标、贫血指标及运动耐力提高,减少了总住院时间,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80例,分为运动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严格药物治疗外不给予其它干预,记录其日常情况。运动组除严格药物治疗外加运动康复治疗,综合观察患者相关治疗前后的有关指标,并评价生存质量。结果治疗6个月后,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左室舒张内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距离、血浆脑钠肽水平等心功能评价指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可促进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慢性肺心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护理后心功能改善、GQOLI-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中医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距离)、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活质量及心力衰竭自我管理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心功能分级、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LVEF及心力衰竭自我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力并改善其心功能情况,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我管理能力,在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中起到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潇 《安徽医药》2014,18(3):579-58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反复发作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睡眠,情绪进行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及心力衰竭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PSQI,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治疗完全遵从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衰复发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放化疗对症治疗及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4.3%,对照组满意度为77.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等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健康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强护理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护理组(29例)和加强护理组(36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均给予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的常规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组患者给予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综合比较。结果加强护理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后的FEV1、左室射血分数、6MWD三项心肺功能指标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加强护理组患者经有效治疗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施行加强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完全依从和一般依从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前的QOL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的QOL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QOL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的QOL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此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措施对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2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及康复组,各61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措施,康复组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 6 min步行距离。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Ad、LVM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康复组患者的LVEF、LVEDd、LAd、LVMI水平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康复组患者的MLHFQ评分(15.21±4.29)分低于常规组的(31.25±10.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康复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464.25±30.12)m长于常规组的(389.13±32.41)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运动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运动能力,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4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入选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病情护理,研究组接受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各血糖指标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LVEF及6 min步行距离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研究组ADL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及心功能指标,对提高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的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对于就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运动康复护理组对于就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以及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肺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不良预后发生率。结果运动康复护理组满意度、肺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控制时间以及治疗依从性、不良预后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 <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24周后心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24周后,观察组患者每搏指数(34.16±...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整体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0例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整体康复护理,观察期6个月,以GQOLI-74问卷评价效果,对比和分析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康复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与护理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与护理后,两组BPRS评分较治疗与护理前降低,NOSIE评分较治疗与护理前升高(P<0.05),研究组升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整体康复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