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吴梦晖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45-845
目的:进一步认识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方法:对35例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大多数(94.3%)临床表现轻微且不典型,100%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黄疸,25%的病例黄疸为唯一症状及体征。原发感染灶以皮肤脓疱(31.4%)、脐炎(23%)为主。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较敏感。结论: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黄疸,皮肤脓疱,脐炎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临床用药首选头孢唑啉或头孢哌酮。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当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中并且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新生儿败血症往往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病情险恶成为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早产儿尤其如此。表现为进奶量减少或拒乳,溢乳、嗜睡或烦躁不安、哭声低、发热或体温不升,也可表现为体温正常、反应低下、面色苍白或灰暗、神萎、体重不增等非特异性症状。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观察是正确及时处置该病症的必要手段前提。我科通过年10年的监床观察,总结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提出了治疗建议和护理意见。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败血症98例临床分析龙岩地区第一医院胡守诚,吴浩峰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在小儿败血症中又以新生儿发病率高。本组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341例,占同期新生儿病例34.2%;经病原学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98例,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一)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探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常见药敏。方法对湖南湘潭市妇幼保健院140例新生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病原菌及病原菌的药敏。结果本组病例均予综合治疗,保暖,维持内环境稳定,全部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配合输静脉丙种球或血浆等支持治疗。治愈72例,好转50例,18例自动出院。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早期发现,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对于可疑败血症患儿建议应用抗生素前进行血培养,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选用合理有效的抗生素,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败血症致颅内出血44例临床分析李宗尚,常素芳(河南省禹州市人民医院禹州市452570)新生儿颅内出血在儿科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它最常见的病因为缺氧和产伤,它的某些临床表现形式与新生儿败血症相似,两者容易混淆。但是以新生儿败血症诱发的颅内出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年来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2001-2006年的我科458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本组新生儿败血症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3.65%,血培养阳性率为3.65%。2.早发性败血症占30.34%,症状重,常有并发症;晚发性败血症占69.65%,症状不典型。3.败血症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67.46%,其他依次为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微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4.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及克林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抗菌活性较好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危重症,有较多并发症。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是葡萄球菌,病原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青霉素及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7.
65例新生儿败血症的风险因素探讨仙游县医院凌龙美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预后至关重要。为探讨其发病的各种风险因素,现将65例经血培养确诊为败血症的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新生儿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感染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部分发展为新生儿肠源性败血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监测胆红素(经皮测)数值变化,对退黄疗效不理想或黄疸不退反而升高,同时并出现相关败血症症状的及早寻找原因,必要时做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肠源性败血症,及时采取措施。结果 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6例并发新生儿败血症,均是肠道菌,推测为肠源性败血症。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肠源性败血症是本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败血症69例临床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曼君  王琍琍 《安徽医药》2008,12(2):154-155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9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血培养检出菌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69例新生儿败血症主要临床症状依次为黄疸(占29.0%),反应差(占23.2%)、咳嗽(占20.3%);其中0-7d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为反应差,8-28d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为黄疸。血培养检出细菌69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株(占49.3%),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7.2%),对青霉素、先锋霉素几乎全部耐药,而对环丙沙星、利福平耐药率低于20%,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各7株(占10.1%)、6株(占8.7%),对丁胺卡那、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症状、体征不典型,以黄疸、反应差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治疗首选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0.
败血症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新生儿败血症尤其多见。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致使机会菌败血症不断增多,同时,多菌种性败血症也逐渐增多,我院对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细菌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我科住院患儿102例,日令3—28天,平均  相似文献   

11.
博茨瓦纳新生儿败血症61例诊疗分析陈赛斌,张子民新生儿败血症是儿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美国报道其病死率13~15%(1),本组病死率14.7%。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现将新生儿败血症61例诊疗情况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博国Nyangab...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感染疾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治疗中,部分发展为新生儿肠源性败血症病例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监测胆红素(经皮测)数值变化,对退黄疗效不理想或黄疸不退反而升高,同时并出现相关败血症症状的及早寻找原因,必要时做相关检查以早期诊断肠源性败血症,及时采取措施。结果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6例并发新生儿败血症,均是肠道菌,推测为肠源性败血症。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肠源性败血症是本组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败血症血前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性休克血前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探讨血浆中前降钙素原作为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8例新生儿败血症(40例并败血症休克)的血浆PCT水平,并比较CRP水平。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惠儿血清P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败血症性休克组尤为明显;败血症性休克患儿发生率及死亡率随PCT值升高而升高;PCT与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PCT的敏感性(87.5%、特异性(82.4%、阳性预期值(74.5%)和准确性(84.3%)最高。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时PCT升高较早,且随病情的加重持续升高。PCT对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症休克诊断指标的敏感性、可靠性及对预后评估优于CRP。  相似文献   

14.
82例新生儿败血症抗生素应用分析王珏,方曙(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杭州310003)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1993年新生儿败血症住院病历82份,其中:男58例,女24例;早产儿21例;入院年龄1~25d;住院天数1~26d;败血症治愈70例,占8...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与护理方式,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者40例的临床诊治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院内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以及护理方式,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40例感染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的原因有新生儿免疫力差、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差、医护人员与患儿接触频繁等。4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抢救成功38例,1例未愈,1例放弃治疗。结论:为了防止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应该从院内各方面的护理措施以及居住布局等加强预防管理,在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败血症之后,要给予及时的抢救,并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陆达林 《安徽医药》1997,1(2):19-20
为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变迁与抗生素使用,本分析了1989年1月~1995年12月期闻,经血培养证实的62例新生儿败血症患。  相似文献   

17.
先锋铋治疗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30例疗效观察泉州市儿童医院王素香,庄婉珠,郭玉章我科自1993年以来采用先锋铋治疗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败血症30例,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系收住本科住院治疗的金葡败血症病例。其中男21例、女9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院1991年3月至1996年12月新生儿血培养阳性标本410例中,不动杆菌败血症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1987年全国儿科上海会议制定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修订方案,选择经血培养确诊为不动杆菌感染的败血症16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者临床治疗的药学监护及其对策。方法:结合1例典型病例的用药情况,分析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结果:通过合理用药与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结论:临床医师应利用与药师、护士互补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CT)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入院日龄为2~26d的新生儿。据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进行分组:非败血症组、单纯败血症组、败血症合并严重并发症组。按预先设定时间段对研究对象抽血分别进行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培养及血常规检测,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入选38例,非败血症18例,单纯败血症15例,败血症合并严重并发症组5例。PCT作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hsCRP,且与败血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更强。结论血清PCT作为实验室检测指标,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