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4 年6~12 月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75 例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7),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片(4 mg),每晚1 次,连续口服7 d;采用ELISA 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采用Pearson 分析对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PPr=0.723,P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三烯B4 及尿白三烯E4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IFN-γ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2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轻症组22例,重症组20例)和20名健康婴儿血清IL-13、IFN-γ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成组t检验,检测各组间差异.结果 1.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6.88±2.12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48±1.28 )ng/L](P<0.05).2.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10.71±2.44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54)ng/L](P<0.05);轻症组明显高于重症和对照组(P<0.05),而重症与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IL-13参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但其水平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2.IFN-γ水平在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明显增高,而重症组不增高,可能与急性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产生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及尿白三烯E4(LTFA)水平变化与病情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小儿呼吸科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两组,轻度组52例,中重度组48例.另选择健康体检儿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4及尿LIFA水平.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急性期血清IL-4水平为(11.34±7.56)ng/L,尿LTFA(20.3±4.75)pmol/μmol Cr;恢复期血清IL-4(6.84±5.64)ng/L及尿LTE4(3.6±1.12)pmol/μmol Cr;健康组IL-4(5.72±2.24)ng/L及尿LTFA(1.43±0.14)pmol/μmolCr.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急性期血清IL-4及尿LTE4明显增高(P<0.01).中重度组血清IL-4为(15.32±6.85)ng/L,及尿LTE4为(28.8±4.71)pmoL/μmol Cr,高于轻症组IL-4[(7.64±4.31)ng/L]及尿LTE4[(18.1±3.52)pmol/μmol Cr],两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恢复期IL-4为(6.84±5.64)ng/L 及尿LTFA为(3.6±1.21)pmol/μmol Cr;正常健康对照组IL-4(5.72±2.24)ng/L及尿LTE4(1.43±0.14)pmol/μmol Cr,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血清IL-4与尿LTE4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8、0.564(P<0.01).结论 血清IL-4及尿LTE4水平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尿中白三烯水平与哮喘的关系及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12月在我院小儿呼吸内科及PICU住院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32例,随机分为:(1)病例治疗组16例,接受常规治疗及孟鲁司特治疗;(2)病例对照组16例,接受常规治疗但未接受孟鲁司特治疗.另纳人健康体检儿10例为健康对照组.哮喘患儿于治疗前的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的症状缓解期(哮喘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啰音消失24 h后)分别留取尿液2ml;健康对照组也于体检时留取尿液2ml.尿液中的白三烯E4(LTE4)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 (1)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尿中LTE4水平均高于症状缓解期,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健康对照组、哮喘症状缓解期的病例治疗组、哮喘症状缓解期的病例对照组尿中LTE4水平分别为(94.25±33.61)ng/L、(131.37±43.03)ng/L、(179.97±53.51)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病例治疗组在治疗后尿中LTE4水平下降值为(205.78±61.07)ng/L;病例对照组下降值为(135.29±41.99)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尿中白三烯水平显著增高,哮喘症状缓解时,白三烯水平随之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儿童;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降低白三烯水平,有助于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5.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检测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尿白三烯E4(LTE4)水平及特应质对其的影响来探讨毛支患儿预后。方法对47例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25例对照组进行尿LTE4测定,对急性期患儿同时检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C)。结果毛支急性期尿LTE4水平(62.11±12.23)pmol/L较对照组(22.19±1.50)pmol/L、恢复期(34.86±5.75)pmol/L明显升高(P均<0.01),恢复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轻度毛支组(59.16±12.25)pmol/L比较,重度组患儿尿LTE4水平(98.04±8.04)pmol/L明显升高(P<0.01);特应质组(88.75±10.45)pmol/L毛支患儿尿LTE4水平较非特应质组(55.28±11.44)pmol/L明显升高(P<0.01);急性期毛支患儿尿LTE4水平与外周血EC计数无相关性(r=0.367,P>0.05)。结论毛支急性期尿LTE4产生增加,恢复期尿LTE4水平仍维持于高水平;重症毛支患儿尿LTE4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尿LTE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白三烯是影响特应质毛支患儿预后的重要的炎症介质;外周血EC不能很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γ-干扰素(IFN-γ)在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与病情轻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2005-02—2005-11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42例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其中轻症组22例,重症组20例)和16名健康婴儿的血清IL-13、IFN-γ的质量浓度。结果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的质量浓度[(6.88±2.12)ng/L]明显高于对照组[(5.48±1.28)ng/L,P<0.01]。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质量浓度[(10.71±2.4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9.20±1.54)ng/L,P<0.05];其中轻症组明显高于重症组和对照组(P<0.05),而重症组与对照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13质量浓度明显增高,提示IL-13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过程,但所测质量浓度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IFN-γ在轻症毛细支气管炎组质量浓度明显增高,而重症组不增高,这可能与急性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FN-γ产生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尿白三烯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5至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病房及PICU住院的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患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1)孟鲁司特组:接受常规治疗及孟鲁司特治疗。(2)常规治疗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治疗前后分别留取血及尿标本,待测白三烯。另取同期儿保体检健康儿童1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1)在哮喘急性发作期,孟鲁司特组与常规治疗组白三烯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哮喘症状缓解期,孟鲁司特组白三烯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白三烯水平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对照组血白三烯C4(LTC4)为(105.87±17.38)ng/L,尿白三烯E4(LTE4)为(91.76±33.73)ng/L;在哮喘症状缓解期,孟鲁司特组血LTC4(152.74±31.50)ng/L,尿LTE4(129.35±42.76)ng/L;常规治疗组患儿血LTC4(188.95±39.31)ng/L,尿LTE4(170.67±52.86)ng/L。3组血与尿白三烯质量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8.
孟鲁司特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钠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6~12个月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为首次发病,采用鼻咽分泌物定性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原,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孟鲁司特钠4 mg每晚1次口服.观察各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及住院天数;检测两组患儿入院第2天、第6天晨尿中的白三烯E4的含量;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达到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入院第2天、第6天晨尿中的白三烯E4的含量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1例出现再次喘息.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加用孟鲁司特钠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毒感染后喘息的复发率;两组尿白三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并非所有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均与白三烯有关.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LTE4)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RSV检测.选取其中证实为RSV阳性的24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入院的非感染性外科疾病手术前患儿19例为对照组.二组患儿年龄分布和性别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收集二组患儿尿液和血液,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尿LIE4水平,同时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进行比较;对病例组患儿尿LIE4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例组患儿尿中LTE4水平[181.0(145.8~224.7)μg/mol Cr]明显高于对照组[73.6(52.0~104.3)μg/mol Cr](t=4.77 P<0.01);病例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25±0.22)×109L-1]略低于对照组[(0.34±0.16)×109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 P0.05).病例组患儿尿LTE4水平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之间无相关性(r=0.127 9 P0.05).结论 白三烯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RSV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上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及尿白三烯E4(LTFA)水平变化与病情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小儿呼吸科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两组,轻度组52例,中重度组48例.另选择健康体检儿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4及尿LIFA水平.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急性期血清IL-4水平为(11.34±7.56)ng/L,尿LTFA(20.3±4.75)pmol/μmol Cr;恢复期血清IL-4(6.84±5.64)ng/L及尿LTE4(3.6±1.12)pmol/μmol Cr;健康组IL-4(5.72±2.24)ng/L及尿LTFA(1.43±0.14)pmol/μmolCr.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急性期血清IL-4及尿LTE4明显增高(P<0.01).中重度组血清IL-4为(15.32±6.85)ng/L,及尿LTE4为(28.8±4.71)pmoL/μmol Cr,高于轻症组IL-4[(7.64±4.31)ng/L]及尿LTE4[(18.1±3.52)pmol/μmol Cr],两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恢复期IL-4为(6.84±5.64)ng/L 及尿LTFA为(3.6±1.21)pmol/μmol Cr;正常健康对照组IL-4(5.72±2.24)ng/L及尿LTE4(1.43±0.14)pmol/μmol Cr,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血清IL-4与尿LTE4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8、0.564(P<0.01).结论 血清IL-4及尿LTE4水平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IL4及尿白三烯E4(LTFA)水平变化与病情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小儿呼吸科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两组,轻度组52例,中重度组48例.另选择健康体检儿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4及尿LIFA水平.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急性期血清IL-4水平为(11.34±7.56)ng/L,尿LTFA(20.3±4.75)pmol/μmol Cr;恢复期血清IL-4(6.84±5.64)ng/L及尿LTE4(3.6±1.12)pmol/μmol Cr;健康组IL-4(5.72±2.24)ng/L及尿LTFA(1.43±0.14)pmol/μmolCr.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急性期血清IL-4及尿LTE4明显增高(P<0.01).中重度组血清IL-4为(15.32±6.85)ng/L,及尿LTE4为(28.8±4.71)pmoL/μmol Cr,高于轻症组IL-4[(7.64±4.31)ng/L]及尿LTE4[(18.1±3.52)pmol/μmol Cr],两组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恢复期IL-4为(6.84±5.64)ng/L 及尿LTFA为(3.6±1.21)pmol/μmol Cr;正常健康对照组IL-4(5.72±2.24)ng/L及尿LTE4(1.43±0.14)pmol/μmol Cr,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1).血清IL-4与尿LTE4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8、0.564(P<0.01).结论 血清IL-4及尿LTE4水平可作为毛细支气管炎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2.
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患儿体内镁离子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发作时血镁、尿镁水平.方法 研究组为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发作患儿62例;对照组为同时期、同年龄段在本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两组研究对象均取静脉血2 ml,同时收集24 h尿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镁、尿镁浓度.结果 研究组血镁浓度[(0.95±0.22)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12±0.19)mmol/L],二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两组儿童血镁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发作时合并有镁缺乏,尿镁离浓度测定简单易行,可作为判断体内镁离子缺乏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动态监测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以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严重脓毒症组(10例)和脓毒症组(20例).在病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分别检测血清皮质醇及ACTH水平,并与同期住院的10例非脓毒症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期严重脓毒症组血清皮质醇[( 33.97±6.83) μg/m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26.30±10.43) μg/ml]和对照组[(19.06±6.91)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严重脓毒症组血清ACTH[ (25.47±9.41) pg/m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15.52±5.85) pg/ml]和对照组[(9.16±3.0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脓毒症患儿发病早期机体存在应激反应,血清皮质醇、ACTH浓度明显升高;血清皮质醇、ACTH浓度升高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皮质醇、ACTH水平可作为评估患儿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血清甘露聚糖结合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6例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和63例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MBP水平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MBP水平.结果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急性期血清MBP为(176.35±113.12)μg/L,明显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水平(392.27±128.96)μg/L以及健康对照组小儿MBP血清水平(676.25±248.63)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01);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恢复期血清MBP水平为(358.63±106.54)μg/L,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恢复期水平[(558.49±173.24)μg/L]以及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MBP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01);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导致的肺炎、肝损害、心肌损害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急性期患儿血清MBP水平分别为(198.24±126.47)μg/L、(169.34±124.38)μg/L、(184.62±123.64)μg/L、(180.74±126.86)μg/L,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MBP水平,但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导致的不同肠道外脏器损害患儿急性期血清MBP水平无显著差异;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的发生与血清MBP水平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毛细支气管炎病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瑞典法码西亚公司UniCAP100变应原检测仪检测,荧光酶标法测定ECP值。结果:病人组血清急性期ECP为(2.45±0.97) μg/L,恢复期为(2.19±0.38) μg/L,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血清ECP(2.68±1.19) μg/L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而痰液标本急性期ECP含量为(464.56±206.05) μg/L,比恢复期(165.9±88.7) μg/L有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病人ECP含量在呼吸道有明显变化,可以提示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在喘息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62例门诊或住院喘息性肺炎患儿中28例有哮喘高危因素;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儿童2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2组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喘息性肺炎患儿同时留取痰液,离心后吸取上清液.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其血清和痰液CCSP水平.喘息性肺炎患儿治疗10~14 d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抽血复查.随访12~18个月,23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在非急性发作期且未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再次抽血复查,并与同期治愈的喘息性肺炎但无支气管哮喘的39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1.有哮喘高危因素的喘息性肺炎患儿血清和痰液CCSP水平[(5.71±2.45) μg·L-1,(148.24±34.58) μg·L-1]与无哮喘高危因素的喘息性肺炎患儿血清和痰液CCSP水平[(6.02±3.34) μg·L-1,(155.77±44.03) μg·L-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但2组喘息性肺炎患儿血清CCS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12.3±3.73) μg·L-1]显著降低(Pa<0.001).2.非哮喘的喘息性肺炎患儿肺炎治愈后血清CCSP水平[(11.03±2.86) μg·L-1]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患儿肺炎治愈后血清CCSP水平[(7.71±2.22) μg·L-1]较治疗前[(5.48 ±1.39) μg·L-1]明显升高(P<0.001),但仍低于非哮喘的喘息性肺炎治愈组和健康对照组(Pa<0.001);随访12~18个月,在非急性发作期且未吸入糖皮质激素情况下,哮喘患儿血清CCSP水平[(8.03±2.44) μg·L-1]无明显增高,与肺炎治愈的哮喘患儿血清CC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SP在喘息性肺炎发病中起保护作用;CCSP持续低水平可作为预测哮喘及哮喘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液中足细胞检测在肾病综合征(NS)和紫癜性肾炎(HSPN)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足细胞特定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 ELISA检测试剂盒对89例儿童清晨首次尿标本进行检测.其中75例采自本院儿科住院患儿,包括NS活动期患儿21例、NS缓解期患儿14例、HSPN缓解期患儿14例、HSPN活动期患儿16例、轻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10例;另选14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NS和HSPN疾病活动期及缓解期患儿尿PCX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9);轻型HSP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754).2.NS活动期患儿尿PCX水平与缓解期患儿比较差异显著[(0.593±0.271) μg/L vs (0.162±0.093) μg/L P=0];HSPN活动期患儿尿PCX水平与缓解期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1.822±1.342) μg/L vs (0.236±0.141) μg/L P=0.004];轻型HSP患儿尿PCX水平为(0.089±0.061) μg/L,与HSPN活动期及缓解期患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3.NS活动期患儿尿PCX水平与24 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r=0.785 P=0.01).结论 NS与HSPN患儿发病过程中存在足细胞损伤与脱落,且疾病活动期足细胞脱落明显增加.尿足细胞检测对预测急性期肾小球损伤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定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 (surfactant protein A,SP-A)浓度,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SP-A在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9月至1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2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组,并以1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血清SP-A浓度,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P-A浓度[(38.52±10.19)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27.66±2.5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92,P<0.05).轻度、中度、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SP-A浓度分别为(31.35±6.44) ng/ml、(36.43±9.20) ng/ml、(45.27±12.21) ng/m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99,P<0.05).结论 SP-A参与了毛细支气管炎发生与发展过程,对其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顺尔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6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顺尔宁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综合治疗,顺尔宁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4 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结果 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顺尔宁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T)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顺尔宁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不同病期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8例MPP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并与2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3、CD4、CD8、CD4/CD8分别为(58.71±11.63)%、(32.36±8.06)%、(28.19±6.23)%、1.15±0.41,恢复期分别为(61.29±10.17)%、(34.14±7.22)%、(26.47±6.01)%、1.29±0.37.急性期与恢复期MPP患儿CD4、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39.53±6.16)%、1.83±0.49],CD8水平高于对照组(1.83±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急性期CD3水平与对照组[(63.03±12.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恢复期无明显差异(P>0.05).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免疫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gG[(14.50±3.86) g/L]、IgM[(1.67±0.56) g/L]与对照组[(7.92±2.62) g/L、(1.06±0.32)g/L]比较明显增高,C3[ (0.83±0.42) g/L]水平低于对照组[(1.37±0.3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A、C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失调.检测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有利于判断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免疫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