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疗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住院的55例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组(CSⅡ组,25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分别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和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控制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到控制满意所需时间、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两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有显著差异,CSⅡ治疗组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小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患者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疗效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老年DK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给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血、尿酮体恢复时间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酮体恢复时间、尿酮体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给药治疗老年DKA,可有效地、较快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两种治疗方法对临床指标的影响,以寻找围手术期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22例施行外科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但CSII组较MSII组血糖控制更理想、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内分泌科会诊次数更多、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糖达标时间与会诊次数、入院时血糖呈正相关(P〈0.05)。结论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SII降糖治疗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加强内分泌科室会诊率,可以缩短血糖达标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补充基础胰岛素与静脉微量泵持续静脉点滴普通胰岛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状态患者时的疗效、住院时间及费用对比。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内分泌、普外科采用静脉微量泵持续静脉点滴普通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28例(N组)及采用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补充基础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30例(S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血糖达标率、平均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在血糖达标率、低血糖次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甘精胰岛素组平均达标时间、总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持续静脉点滴组(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甘精胰岛素可以有效的控住患者的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及降低住院天数及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mulininjection,CSⅡ),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DKA患者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泵治疗组40例,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对照组46例静脉连续输注胰岛素.观察两组血糖变化、尿酮体的变化、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人均次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泵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与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住院DKA病人随机分成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治疗N(MIP组)16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15例,观察两组病人血糖、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4.4±2.1)h,与MIP组(5.6±3.2)h比较,P〉0.05。尿酮转阴时间(27.2±11.1)h,亦较对照组(42.2±9.2)h明显缩短,P〈0.01;MIP组低血糖发生率(0.9-0.3)次/人,较对照组(2.1±0.4)次/人明显减少,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法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观察胰岛素泵(胰岛素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静脉持续静点胰岛素,常规小剂量及皮下注射胰岛素相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38例DK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剂量持续胰岛素静脉滴注结合皮下胰岛素注射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治疗组少于对照组,酮体转阴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为0,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在DKA的治疗中:在纠正酸中毒时间,血糖平稳下降,低血糖发生率总治疗效果上治疗组(胰岛素泵治疗组)具有明显优越性,但对于重症患者如合并心肾功能不全、伴随严重感染的患者,由于皮下给药会影响吸收,目前我们不建议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60例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组(CSLL组)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组(CVLL组),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达标时间、血CO2-CP恢复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CO2-CP及血酮体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LL相比,CSLL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江均贤  唐锦华 《中外医疗》2012,31(19):93-94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例DKA患者,随机选择18例为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皮下注射,余18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治疗,观察两组控制血糖〈13.8mmol/L所需时间及所需胰岛素剂量、纠正DKA所需时间及所需要的胰岛素剂量、患者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例数。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纠正DKA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控制血糖到低于13.8mmol/L所耗时间及胰岛素的剂量、纠正DKA所需要的剂量、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泵皮下连续输注方式治疗DKA与传统的小剂量静脉胰岛素降糖效果及所用胰岛素剂量基本相仿。  相似文献   

10.
吴嘉俐 《四川医学》2008,29(12):1621-1622
目的观察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Ⅱ)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30例DKA患者分为A组置胰岛素泵,诺和灵R或赖脯胰岛素持续皮下泵入;B组用诺和灵R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治愈率、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效。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时间、血糖达标所需时间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和短效人胰岛素(优泌林R)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86例住院需胰岛素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优泌乐组和优泌林R组,胰岛素泵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每日3餐前后和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量、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泵相关的副作用。结果优泌林R组和优泌乐组空腹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5.77±1.41)d和(3.17±1.36)d(P<0.01),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8.64±2.39)d及(5.07±1.47)d(P<0.01);2周后3餐前和睡前血糖下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血糖控制情况,优泌乐组优于优泌林R组(P<0.05),优泌乐组胰岛素用量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泌乐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优泌林R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输注优泌乐及优泌林R均能使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但优泌乐对餐后血糖控制更理想,血糖达标时所需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重症及死亡患者中有较高比例的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其救治更为困难,因此良好的血糖管理在COVID-19的综合救治过程中尤为重要。住院COVID-19合并糖尿病者可根据病情程度制定相应的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策略。轻型COVID-19患者,建议采取严格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6.1~7.8 mmol/L);普通型COVID-19患者,建议采取一般的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6.1~7.8 mmol/L,餐后2 h血糖7.8~10.0 mmol/L),推荐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患者,建议采取相对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空腹血糖7.8~10.0 mmol/L,餐后2 h血糖7.8~13.9 mmol/L),推荐采用静脉输注胰岛素治疗。由于部分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或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us,HHS)等,应加强血糖监测,动态评估,适时调整策略,进而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救治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静脉输注生理盐水、低渗盐水、5%葡萄糖、低渗葡萄糖盐水及胃肠道补水进行补液;胰岛素的使用采取胰岛素小剂量持续静滴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方法。结果:低渗糖盐水可起到维持血压与降低渗透压的双重效果;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方法对血糖的控制性差。结论:低渗糖盐水临床应用安全,胃肠道补水安全有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方法不适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救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下胰岛素泵降糖后给予不同治疗方案日内血糖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5例,均给予皮下胰岛素泵强化降糖,血糖达标后给予撤泵,随机分为地特+门冬胰岛素组(对照组)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组(试验组)。比较2组撤泵当日的血糖变异指标:撤泵当日最小血糖值(minimum blood glucose before removing the subcutaneous pump, bminGlu)、撤泵当日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blood glucose before removing the subcutaneous pump, bSDBG)、撤泵当日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ostprandial glucoseexcursion before removing the subcutaneous pump, bPPGE)、撤泵当日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of glycemic excursions before removing the subcutaneous pump, bLAGE)、撤泵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及相应护理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均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观察血糖、血酮、尿酮体、pH值的变化以及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更快的降低血糖、使血酮体和pH值恢复正常,尿酮体转阴,并且能减少使用的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SⅡ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能更快、更有效地纠正代谢紊乱、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诺和灵R三餐前+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组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超短效赖脯胰岛素。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 h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P>0.05)。2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较符合生理需求,血糖控制佳,低血糖发生率低,是值得推广的糖尿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II)结合治疗模式(双C组,16例),组2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17例),组3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MSII组,17例),后两组采用指端毛细血糖监测法,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漂移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双C组和CSII组患者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明显优于MSII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亦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其中双C组MBG、MAGE、低血糖次数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动态系统监测系统能监测血糖连续的变化曲线,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更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