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非  黄旭慧  黄欣  林奎  刘钢 《药学研究》2017,36(11):676-678
目的 运用自开发临床营养支持软件辅助筛查老年医院骨外科成人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并分析临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 使用自开发"个体化临床营养支持软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简法(MNA-SF)结合的方法前瞻性评定我院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符合入选要求的骨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并进行营养治疗方案合理性点评.结果 共112例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81.4±4.7)岁,微型营养评价简法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风险检出率分别为67.9%和51.8%,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0%(BMI<18.5 kg·m-2);112例患者中,总的营养支持率为81.3%,单用肠内营养(77.4%)、肠外营养(20.4%),肠外营养作为肠内补充支持2例.肠外营养单瓶输注76.2%,"全合一"3 L袋输注23.8%;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82.8%和79.6%.结论 目前临床经验营养支持方案不合理比例较高,营养支持软件临床应用模式开展将有利于医院个体化临床营养支持工作的全面落实和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0年迄今开展经肠外营养(TPN)和经肠营养(TEN)治疗需要营养支持的复杂手术及危重病人139例,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各有其特点及适应证,现将选择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9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结果对9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特定的术前、术后肠外营养支持,营养支持组患者体质量增加较显著,且营养的情况比对照组要好,血红蛋白升高,白蛋白也升高,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能增加患者手术前的营养状态、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手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张小卫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33-334
目的探讨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者中应用的护理干预。方法从我院的危重患者者中随机选取58例,在给予营养支持时分别采取PN(肠外营养)和EN+PN(肠内加肠外营养)的方式,每组各29例,组别分别为肠外组和肠内外组,统计并发症情况及营养指标,并注重讨论肠内外组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肠外组的并发症情况较肠内外组严重(P<0.05),31.0%(9/29)产生高血糖症,20.6%(6/29)发生腹泻,41.3%(12/29)出现感染,肠内外组的比例依次为20.6%(6/29)、17.2%(5/29)、10.3%(3/29);肠内外组的营养指标较肠外组的检测值高(P<0.05)。结论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者的应用中可保护消化系统,起到快速加强营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20,(2):283-28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临床营养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为营养支持在SAP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消化ICU 2017年6月至12月收治的SAP患者行营养支持药学监护,对营养支持方案进行药学建议,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共提出70条建议,58条(82.86%)建议被临床医师完全采纳,35条(50%)药学建议为临床药师主动的用药干预。最常见的3种建议为调整肠外营养(PN)处方组分、调整肠内营养(EN)制剂、调整肠外营养类型。结论临床药师参与营养支持治疗十分有必要,可协助医师制订更加安全有效的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保证营养支持药物安全、合理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肠外营养策略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9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肠外营养,观察组予以早期肠外营养,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肠外营养效果。结果实施不同肠外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早产儿住院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和到胃肠道喂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体质量增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毕小婷  温悦 《中国药房》2012,(22):2108-21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合理性。方法: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2例肠外营养支持用药的合理性。结果:2例重症监护患者肠外营养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结论:我院重症监护室使用肠外营养仍存在部分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在ICU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300例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患者,按照营养成分不同分为观察组(140例)及对照组(16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卡文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谷氨酰胺100ml,随访14d,对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并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助于缓解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34):4842-4845
目的:降低我院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的发生率,促进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我院普通外科2016年第一季度的肠外营养医嘱,统计其不合理医嘱数量及发生类型,然后运用FOCUS-PDCA(Find-organize-clarify-understand-select-plan-docheck-act)循环管理对肠外营养医嘱开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再收集改善后(2016年第三季度)的肠外营养医嘱对其不合理医嘱数量及发生类型进行统计,评价管理效果。结果:我院通过采取成立营养支持小组、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沟通、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加入肠外营养审方模块等多项措施进行持续改进,使普通外科肠外营养的不合理医嘱发生率由改善前的48.25%(1 433/2 970)下降至改善后的5.67%(120/2 118),不合理类型中阳离子超量、遴选药品不适宜、配伍不适宜发生率降为0。结论:采用FOCUS-PDCA循环管理可降低肠外营养不合理医嘱发生率,促进医院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我院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3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例进行营养支持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使用肠外营养支持(PN)的共有22例(73%),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单瓶或联合脂肪乳注射液输注的共8例(27%);肠外营养支持时间少于7d的共16例(70%),大于7d的共6例(30%);30例手术患者术后均未开展肠内营养支持(EN).结论:本次抽取的3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方案合理率73%;营养支持周期合理率30%,营养支持方案规范性、合理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