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方法参照微生物标本检验的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检测,严格控制检测质量,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2015年血液标本、呼吸道标本及尿液标本的阳性率高于2014年,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时间段痰液标本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标本阳性率的因素包括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运送与接收不规范及检验医师技术水平问题等。结论不同时间段的临床标本,其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不同。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可提高临床检验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标本方面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检验结果在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及标本保留存在一些影响因素,操作中应引起重视。结论重视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可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血气标本误差的因素及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通过观察及分析65例患者错误的血气标本结果 ,提出相应的防范策略。结果标本溶血、误刺入静脉、空气进入血样等因素成为影响血气标本误差的主要因素。结论有效的控制标本溶血、误刺入静脉、空气进入血样等因素,才能正确的得到血气标本的结果 。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7年1月-2019年7月间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的50000例患者。计算其检验结果准确性,并分析影响准确性的具体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标本检验结果偏差共249例,检验准确性为99.50%。影响因素主要为标本保存,其次为患者因素,再次为血液采集因素,最后为抗凝剂因素,以上因素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易出现检验结果偏差等情况,影响检验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是标本保存不当、患者个人因素和抗凝剂等,需要加用对应措施,以提高检验效果。  相似文献   

5.
标本久置及溶血对ELISA方法检测HBsAg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晔 《江西医学检验》2003,21(5):405-405
目前HBsAg的检测多是采用ELISA方法,其测定过程中受影响因素较多[1],主要有标本、试剂及操作等因素,本文就标本久置及溶血二因素对其影响进行试验和研究,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当天抽血查乙肝标志物的随机标本,置室温30min后,用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部分血清,然后用物理方法使其溶血,再用3000r/min离心10min待测。已分离的血清当天吸完样后置于冰箱,第二天取出置平衡至室温待测。1.2试剂及仪器试剂盒为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速显HBsAg“批批检”诊断试剂,产品批号2002126121;美国宝特800型酶标仪。1.3方法微孔…  相似文献   

6.
酶联免疫试验(ELISA)由于其灵敏度、特异性强的特点,已经在医学检验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由于一些内源性及外源性干扰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试验结果的不准确。本文就一些常见干扰因素及解决方法作如下综述。1影响ELISA测定结果的外源性因素及解决方法1.1标本溶血(1)影响原因标本溶血时可释放出大量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血红蛋白,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的ELISA测定中,会导致非特异性显色,干扰测定结果。(2)解决方法标本采集和处理时必须避免溶血。1.2标本受细菌污染(1)影响原因细菌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在ELISA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3082例住院患者血清不规则抗体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该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血液标本并采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集法筛查不规则抗体,分析其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3082例住院患者血清标本经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对我站在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年工作中出现的6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予以回顾性分析,探究形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血液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有效的提升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结果:导致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血液样本采集原因、献血者自身因素、标本送检原因以及标本检验原因.结论:在血站血液检验过程中献血者自身因素以及血站工作人员样本采集不当、标本送检及标本检验过程的不合理操作等是导致血液标本检验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减少其误差,就要加强对血液检验工作中的各项操作,加强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操作技能以及送检工作,从而提升血站血液检标本误差.  相似文献   

9.
杨素平  张玉香 《护理研究》2005,19(17):1579-1579
目前临床生化血液标本多由护理人员采集、取送,环节多,时间长.加之部分护理人员对标本误差因素的认识不足,使被检标本在取送及保存过程中出现误差,造成对实验结果潜在的影响.现将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及采血质量控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选取我院血液检验科出现产生误差的50份血液检验标本,对其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50份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因素21例(42%)、患者自身因素16例(32%)、标本送检因素7例(14%)、标本检验因素6例(12%)。血液检验标本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减少或避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出现,应严格规范血液检验工作,加强送检工作,从而提高临床血液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收集的200例无出血倾向患者的血清标本检验记录和抽血前的个人信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200份凝血标本的采集量、离心时间、离心转度、储存时间、标本溶血及标本对应患者是否空腹采血、饮酒史、吸烟史等资料信息。根据常规凝血四项正常参考范围值进行判断,通过单项因素逐步排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对200份血清标本的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资料进行观察,发现23份标本检测出现误差。排除出现误差的单项因素发现:患者饮酒史、吸烟史及离心转度均不是影响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单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是否空腹采血、采集量、离心时间、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情况均是影响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潜在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未空腹采血、采集量、离心时间、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均是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未空腹采血、采集量、离心时间、储存时间及标本溶血均为常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在临床管理中,检验人员及采血护士应做好相关的防范。  相似文献   

12.
标本因素在生化检验前对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检验医学实验的检测系统与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已经有了显著的改进。但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还没能引起医患的足够重视。严密控制标本误差因素,作为实验分析前质控的标本质量控制应予以广泛重视。本文分析了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如何排除这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我院呼吸内科180例住院患者的痰标本留取情况.结果:造成痰标本未能正确留取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和医护人员因素,其中患者因素占77.4%,是造成痰标本留取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在患者因素中,以患者无力咳痰或痰少不易咳出致留取不合格最为突出.医护人员因素中以送检不及时、送检时间过长问题最为突出.结论:痰培养留取受患者文化程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当以高度责任心及耐心告知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提高痰培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凝血试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保证临床正确应用。方法从标本的来源、标本的采集及处理、护士及护理人员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找出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以上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结论凝血试验分析的影响因素很多,不能有效控制标本的来源及处理、护士、护理及检验人员等方面的质量,就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误差因素的分析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素平  张玉香 《护理研究》2005,19(8):1579-1579
目前临床生化血液标本多由护理人员采集、取送,环节多,时间长。加之部分护理人员对标本误差因素的认识不足,使被检标本在取送及保存过程中出现误差,造成对实验结果潜在的影响。现将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及采血质量控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释放是指活化的血小板以分泌的形式释放其颗粒(α颗粒、致密颗粒和溶酶体颗粒)及内容物进入血浆的过程。近20年来,抗血小板药物的开发推动了血小板释放机制及其对临床标本检验前变异影响的研究。在体外,血小板释放与标本检验前变异紧密相关,因储血容器的材质及内部添加剂、剪切力、保存温度等因素可导致血小板形态改变、活化、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释放颗粒及内容物并导致标本检验前变异,最终影响检验结果。因此,有必要了解血小板释放对标本检验前变异的影响,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误差的护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王尚华  田秀英 《护理研究》2001,15(6):343-343
标本误差系指被检标本在取送及保存过程中引入的误差 ,这类误差在标本正式检验之前即已存在。目前医院的临床生化血液标本多由医护人员取送 ,环节多 ,时间长 ,加之部分医护人员对标本误差因素的认识不足 ,造成分析标本前潜在的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这将给疾病的诊断带来错误的判断。现就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结合临床的具体情况做一分析 ,结果如下。1 采血时间、部位和止血带压迫时间及姿势的影响1.1 采血时间和姿势 生化血液标本的采血时间除特殊检验项目或急诊外 ,一般都是于清晨早餐前或进食 12h后抽血且未服药、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童血培养静脉采集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2月1-15日,该院未进行严格的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时采集的用于细菌培养的患儿静脉血标本70份纳入对照组。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采集的血液标本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血液标本采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于2015年12月16-31日采集70份血液标本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血液标本的污染率、病原菌检出率,以及2组标本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标本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静脉采血过程中可能对细菌检验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素主要有:采血护士工作随机化、采血前告知患儿及家属不详细、标本采集质控知识缺乏、标本登记记录交接不清、发现问题时未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以及采血量不足等。对检验结果和准确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有标本溶血、输液同侧采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患儿血液标本量等。结论血培养静脉采血过程中对细菌检测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较多,在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静脉采血方法的改进,进而提高细菌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住院患者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加强质量管理。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患者血液生化常规检验中经复检后结果出现较大误差的220例标本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提出预防及解决措施。结果造成检验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为患者自身因素23例,标本采集因素68例,溶血因素62例,标本处理因素16例,检验设备及试剂因素36例,检验人员因素15例,标本采集和溶血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住院患者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因素可以出现在临床与检验室的各个环节中,检验操作人员应积极和临床医生沟通,控制影响检验结果的各种相关因素,避免检验结果产生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呼吸科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对呼吸科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过程中可能影响标本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护理措施。结果影响呼吸科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的主要原因为科室缺乏痰培养采集标准流程的制定及培训、护士宣教未落实、护士未区别对待不同患者正确采集痰培养、部分患者不能配合。经规范痰培养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规程并培训、制作宣传手册落实宣教效果、与后勤及检验科通力合作、制定完善的反馈机制等,患者痰培养标本送检合格率达到90.72%,检测阳性率达到47.12%,均较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呼吸科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时,要仔细分析可能影响痰培养标本质量的原因,并根据其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痰培养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