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对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HHFNC)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接收的7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儿采用NCPAPA治疗,观察组37例患儿HHFNC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12、24、72h血气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P 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患儿的舒适度,减少鼻损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60-63
目的比较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后使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需机械通气超过24h、胎龄≥28周的新生儿102例,撤机后随机分为HHFNC组和NCPAP组,各51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撤机失败原因。结果 HHFNC组和NCPAP组的上机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鼻部损伤、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低于NCPAP组(P0.05);HHFNC组撤机失败率高于NCPAP组(P0.05)。HHFNC组撤机失败12例,其中胎龄≤32周10例(83.33%);失败原因:低氧血症1例(8.33%),高碳酸血症6例(50.00%),严重呼吸暂停5例(41.67%)。NCPAP组撤机失败4例,其中胎龄≤32周2例(50.00%);失败原因:高碳酸血症3例(75.00%),严重呼吸暂停1例(25.00%)。结论与NCPAP相比,撤机后使用HHFNC可降低鼻腔损伤、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但应用于胎龄≤32周的早产儿疗效不及NCPA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NCPAP)及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HHFNC)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效果,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方法5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NCPAP组(29例)和HHFNC组(29例), NCPAP组患儿实施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 HHFNC组患儿采取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NCPAP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6.6%,显著高于HHFNC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明显优于HHFNC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婴幼儿,采用随机数表的形式,将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策略,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治疗干预后的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心率及呼吸频率.结果: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治疗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治疗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治疗的患儿的PaO2、PaO2/Fi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治疗的患儿的PaCO2、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优先策略治疗婴幼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RDS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HHFNC(观察组)与鼻塞式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各时点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胀、鼻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HFNC与NCPAP均可改善RDS气体交换功能,且HHFNC可降低相关并发症,患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218-220
目的探讨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预防的效果。方法将92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气道氧疗湿化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实验组给予HHFNC治疗;对照组给予经湿化瓶鼻导管给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及痰液情况。结果实验组采用HHFNC对患者进行湿化及氧疗,可以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2周时,对照组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达到了45.6%,而实验组仅21.7%。两者差异显著(P=0.028)同时可以使患者的气道湿化达到满意,痰液粘稠度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HHFNC预防院内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创机械通气撤离后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进行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疗法(HHFNC),对照组进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疗法(nCPAP)。比较两组的拔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拔管成功率分别为80.0%、7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拔管前FiO2、拔管前平均气道压等呼吸支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J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有创机械通气撤离后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正压通气疗法,可改善撤机后新生儿呼吸困难症状,使拔管成功与nCPAP组相当,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医疗成本较nCPAP组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吸入氧浓度(FiO2)水平分别为(64.78±3.88)mm Hg(1 mm Hg=0.133 kPa)、(38.40±2.97)mm Hg、(34.67±1.03)%,对照组分别为(65.43±3.98)mm Hg、(39.23±3.02)mm Hg、(34.87±1.08)%。两组P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PaCO2、Fi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PaCO2及FiO2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4.56±0.60)d、住院时间(6.56±1.12)d均短于对照组的(7.42±0.87)、(8.31±1.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87%低于对照组的2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有利于稳定患儿血气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促使患儿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在使用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HHFNC)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护理1组与护理2组,30例护理1组采用HHFNC护理,另30例护理2组采用常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护理。探讨实施不同护理对血气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护理1组在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与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_2)上与护理2组相比显著较高(P 0.05),而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上显著比护理2组低(P 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相比,护理1组(3.33%)显著比护理2组(20.00%)低(P 0.05)。结论将HHFNC应用于NRDS患儿后,能有效提升患儿氧合状态,改善PaO_2、PaCO_2、氧合指数、SaO_2及动脉与a/APO_2指标,不仅如此,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本院出生并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64例,随机分为HHFNC组及NCPAP组各32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结果 与NCPAP组相比,HHFNC组总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严重呼吸暂停重新机械辅助通气无统计学差异[(12.7±4.7)d vs.(11.9±6.3)d,(13.5土5.6)d vs.(14.7±6.3)d,7/32 vs.6/32;P>0.05].HHFNC组呼吸机治疗费用低于NCPAP组[(5.9±2.3)千元vs.(8.9±3.1)千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HFNC组鼻损伤发生率低于NCPAP组(1/32 vs.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与目前的主流呼吸暂停治疗方式NCPAP相比,其优势包括简便、容易耐受、较少鼻部损伤、成本更低、更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暂停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期间出现呼吸暂停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 在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HHFNC组给予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nCPAP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比较两组间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治疗有效率、尿量、血压的改变及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氧合均明显改善;HHFNC组在治疗6 h、12 h、24 h、48 h 后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善情况优于nCPAP组(Ffactor=14.253,P<0.01),且鼻黏膜的损伤、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较nCPAP组低(P<0.05);HHFNC组治疗后尿量增加(P<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气漏、低血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损伤(颅内出血、早产儿脑室周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FNC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及鼻黏膜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可提高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72-75
目的对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实施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FN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NRDS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NCPAP,观察组则予以HHFNC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8%(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0%(P 0.05)。两组治疗前、治疗6h后、12h后的血气分析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6h后、12h后的血氧分压(PaO_2)、PH值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而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 HHFNC治疗的NRDS患儿疗效更好,安全性也更佳,对患儿血气指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血气、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优,血气指标数值逐步得到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同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导管高流量加温湿化正压通气值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6例诊断为Ⅰ~Ⅱ级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初始参数设置:Flow 2~8 L/min,FiO2 0.21~0.40.观察记录患儿治疗后72 h的临床情况:若患儿血气分析PaCO2>65 mmHg,FiO2>0.5;出现严重呼吸暂停(1h内出现3次伴有心率减慢的呼吸暂停,或出现1次呼吸暂停需要正压通气)考虑为使用该辅助呼吸支持模式治疗失败,需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结果 66例患儿中,59例经治疗后顺利撤除HHFNC,另外7例需转为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结论 经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能对轻度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呼吸支持,改善其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联合治疗胎龄<34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我科应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的胎龄<34周RDS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和对照组(仅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结果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不同辅助通气方式预防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予以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参照组患儿予以予以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研究组患儿予以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对两组患儿拔管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拔管失败率为22.5%,明显低于参照组患儿的45.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鼻部损伤、腹胀、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拔管失败中应用HHHFNC的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症状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对照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疗法,观察组则行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促、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QOL-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缺氧状况,缩短治疗周期,耐受性好,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对照组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NPPV).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PaO2、PaO2/FiO2、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CO2、HR、RR、ICU入住时间、CAT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拔管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pH、MAP、气管切开率、再次插管率、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呼吸频率等,且舒适度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应用于新生儿肺炎伴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2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41例新生儿肺炎伴低氧血症患儿,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1例给予nCPAP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HFNC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47.62%)(P0.05);观察组气促、咳嗽肺部湿罗音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气分析指标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PaCO_( 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NC可通过改善新生儿肺炎伴低氧血症血气水平,缩短症状改善时间,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在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的患儿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正压通气组(32例)与湿化氧疗组(33例),正压通气组新生儿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湿化氧疗组新生儿给予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住院时间及临床相关症状消失的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新生儿的呼吸频率以及相关血气指标。结果湿化氧疗组的新生儿住院时间及气促消失时间、三凹征、发绀、肺部啰音等临床相关症状消失的时间显著短于正压通气组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新生儿的呼吸频率以及血气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新生儿的呼吸频率以及血气相关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