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在醒脑开窍法的基础上,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比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I-Mey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FugI-Meyer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改善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每组各30例,对照组I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照组Ⅱ采用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为两种方法联合使用,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Ⅰ总有效率66.7%,对照组Ⅱ总有效率63.3%,治疗组与对照组Ⅰ、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Ⅰ、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的运动功能改善及日常能力的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中风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其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收治的52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取穴针刺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脑开窍针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中风患者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家庭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基于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家庭康复训练,对比两组肌力水平、肢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肌力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肢体功能评估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指数量表(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任务导向性训练的家庭康复训练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肌力,改善机体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7.42±1.21)分低于对照组的(10.86±1.62)分, Barthel评分(77.45±9.05)分高于对照组的(52.75±6.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3.84±0.53)g/L、血浆粘度(2.05±0.36)mPa·s、红细胞压积(0.23±0.05)%均低于对照组的(4.28±0.61)g/L、(2.38±0.41)mPa·s、(0.4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9例选用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38例仅选用早期康复训练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蒋群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284-28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更好的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46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123例)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123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各期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最后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2%,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效果最好,而治疗后遗症期患者临床效果相对于其他3个时期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治疗中风的时机越早越好,能很好的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效果及指标。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87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8例和常规组39例,并选择46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健康组)作为健康对照,观察组和常规组均在神经内科按脑梗死常规处理,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Bobath疗法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和健康组均应用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同时应用Fugl-Meyer法(FMA)评价瘫痪肢体的功能。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常规组MCA健患侧Vm均低于健康组(P〈0.01或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m值明显提高,与健康组比较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常规组患侧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仍低于观察组和健康组(P〈0.05);治疗30d后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常规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可以增加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脑血流量,促进功能恢复,TCD可以作为评价其早期疗效的指标,优于FMA评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伴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加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外加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降低幅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升幅度、改良Barthel指数(MBI)上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肢体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中频电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均按常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中频电疗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康复治疗,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中频电疗结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金曦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263-264
目的探讨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对中风后肢体本研究为吉林省痉挛治疗疗效的观察。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组(治疗组)、现代康复训练组(对照组)二组,每组各30例。采用目前康复界通用的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反映患者各项功能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用现代康复训练疗法对中风后肢体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治疗组,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分级,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治疗组进行以吞咽障碍功能训练为主配合中医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康复护理.分别在入院第一餐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测评.结果 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及中药、针灸、康复训练等行为干预。结果两组不同阶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心理干预及中药、针灸、康复训练等行为干预对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项针配合醒脑开窍针法促醒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为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项针配合醒脑开窍针疗法),对照组30例(单纯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介入针刺治疗越早、针刺治疗疗程越长则疗效越好。结论电项针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是促醒颅脑损伤后持续植物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治疗组,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分级,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治疗组进行以吞咽障碍功能训练为主配合中医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康复护理.分别在入院第一餐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测评.结果 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开始的时间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关系。方法60位人选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非随机分为实验组(早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30名)与对照组(非早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30名),两组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治疗,实验组在发病14天内开始介入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发病15~30天内开始介入干预措施,运用分期配穴针刺治疗法结合bobath疗法于治疗前、治疗30天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值、改良巴氏指数评定值(MBI)作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值和MBI值均有提高,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针刺及康复训练的疗效明显高于非早期介入,为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9):49-51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灸法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诊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功能训练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灸法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6个月的SWAL-QOL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灸法联合功能训练可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疗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①对收治85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进行疗效对照研究.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各期脑血管病、首次发病与多次发病的疗效.结果 醒脑开窍针刺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x2=8.7,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显著、疗程缩短、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醒脑开窍针刺法优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脑血管病的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治疗2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并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治疗后,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平衡能力,使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 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核心肌群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平衡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结合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9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选择常规康复模式,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体针治疗,C组在体针+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智能康复训练系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erg平衡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