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糖尿病与精神药物、体重、血糖及血脂等的相关性。结果 在14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伴发糖尿病者共162例(11.0%),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甘油三酯、胆固醇及服用抗精神病药有相关性,而与性别无关。结论 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糖尿病的发生率越高,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可能会导致糖尿病,尤以氯氮平为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分析目前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情况及其与患者病程,服抗精神病药物等因素关系。方法:调查分析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高血糖发生情况,以及分析患者患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并观察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糖变化。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血糖发生率与脸群患病率进行比较,分析产生高血糖的相关因素。结果:165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高血糖发生率16.4%,为普通人群患糖尿病率2.5%的7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患者高血糖的发生与病程长短,患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等因素有关。患者的高血糖发生,服非经典与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联用者高血糖发生率高。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重、体重指数增加及其高血糖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增高可能是长期服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一种延迟性,慢性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应引起临床工作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住院精神病人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精神病人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0 4 4例住院精神病人进行糖尿病罹患情况调查 ,将其中的 12 8例并发糖尿病者作为糖尿病组 ;并抽取未并发糖尿病的精神病人按性别、年龄、病程以 1∶1匹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一般资料、抗精神病药使用状况、体重、血脂及其并发症等进行调查与比较。结果 精神病人并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 12 2 % ;糖尿病发生与有糖尿病家族史、精神病发病年龄低、抗精神病药使用时间过长有关 (P <0 0 5 ) ,与抗精神病药剂量、用药种类无关 (P >0 0 5 )。糖尿病组的肥胖、血脂及其它并发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精神病人患糖尿病远高于普通人群 ;有糖尿病家族史、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要定期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4.
氯氮平引起血糖增高有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服用氯氮平后引起血糖增高的有关因素。方法:将血糖)7.0mmol/L作为诊断血糖增高的依据。对116例服用氯氮平的患者进行调查。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16例服用氯氮平的患者中有17例伴发了血糖增高,发生率为14.7%。伴发与伴发血糖增高两组之间年龄和家庭史差异有显著性;而性别,体重指数,血脂,服药剂量及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服用氯氮平的患者伴血糖增高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对年龄较大,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加强血糖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病情况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并观察体重、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在3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并发糖尿病者为39例(12.91%),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血脂和阳性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均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糖、脂代谢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2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单独应用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监测其血糖血脂,并进行分析。结果:氯氮平引起糖代谢异常及三酰甘油升高多于利培酮;与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有抗精神病药种类、血脂浓度、糖尿病家族史。结论:对于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高血脂的患者,应避免选用氯氮平治疗,而利培酮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及其与抗精神病药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病情况以及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观察体重、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糖尿病的诊断按照 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980年)作出。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生率与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进行比较,并分析影响糖尿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503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5.1%,为普通人群(2.5%)的6倍(x^2=18.10,P<0.01)。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体重的显著增加(t=5.45,P<0.01)。糖尿病的发生与精神分裂症的持续病程、长期住院、患者的年龄以及阳性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有关。氯氮平对糖尿病的影响与其他抗精神药物无显著差异(x^2=0.3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体重增加可能与此有关,临床上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血脂、血糖及体重的变化,评价不同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09例单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满8周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于第4周、第8周测量血脂(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和体重。结果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女性、高龄患者甘油三脂增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r=0.256,P=0.007);氯氮平对胆固醇升高影响显著高于利培酮、奎硫平、氯丙嗪、奋乃静等(P<0.05);氯氮平、氯丙嗪对甘油三脂升高影响显著高于利培酮(P<0·05);所有纳入研究的药物对血糖、体重有不同程度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可增加高血脂、肥胖的风险,选择药物应考虑性别及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氯氮平治疗引起糖耐量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空腹血糖 7 0mmol/L 11.1mmol/L作为诊断糖耐量异常 (IGT)的标准 ,对 130例服用氯氮平的患者进行调查 ,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服用氯氮平的患者中有 18例出现糖耐量异常 ,发生率为 13 8%。有与无糖耐量异常两组之间年龄、家族史和体重指数差异有显著性 ,而性别、血脂、服药剂量和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服用氯氮平的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年龄较大、有糖尿病家族史及肥胖者发生机率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及体重的影响,评价不同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对门诊/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期一年药物治疗的随访观察,比较单一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维思通、喹硫平、阿立哌唑)和典型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患者的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血脂的变化。结果完成一年随访患者179例,其中出现空腹血糖超标22例(12.3%),确诊糖尿病1例;新增高甘油三脂48例(26.8%)、高胆固醇31例(17.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糖超标与体重指数、年龄、病程及高甘油三脂呈显著性相关,而与用药选择无显著性相关;各组药物对糖脂代谢均有影响,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血糖、血脂影响最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增加、病程长是血糖超标的危险因素。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体重增加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预测性评估、定期监测和提早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4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病患者体重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调查使用4种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观察体重、血糖、血脂指数的变化,并分析影响体重、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因素(年龄、病程、药物种类、药物剂量等)。结果在1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4种抗精神病药引起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的概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越大、药物剂量越高引起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的概率越高(P〈0.05)。结论氯氮平、奥氮平比利培酮、喹硫平引起体重增加、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喹硫平最低,应引起临床关注。有必要对服用氯氮平或奥氮平患者的体重、糖代谢及脂代谢指标进行监测,避免或减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抗精神病药物与精神分裂症伴发糖尿病的临床关系。方法观察445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将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及氯氮平合并氯丙嗪分组比较,研究药物种类、住院治疗时间对血糖的影响程度。结果血糖增高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9.78%和12.13%,都以氯氮平合并氯丙嗪组最高,氯氮平次之;氯丙嗪组、氯氮平组及氯氮平合并氯丙嗪组末次血糖浓度明显高于首次血糖浓度。除利培酮组外,住院治疗1~10年的血糖浓度明显增高,但10年后氯氮平组仍有增高趋势。结论氯氮平合并氯丙嗪对血糖代谢影响最大,氯氮平具有更长远的不利影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应定期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糖尿病发病情况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相关因素,并观察体重、血糖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在3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糖尿病者为39例(12.91%),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体重、血脂和阳性糖尿病家族史以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有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均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氯氮平和经典类抗精神病药(AP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血糖和血脂等代谢指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 共调查使用APS≥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71例,分别测量其身高和体重,检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空腹血清游离脂肪酸、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按药物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氯氮平组、经典APS单一治疗组(经典组)或联合用药组进行比较.结果 [1]联合用药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和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均显著高于经典组(P<0.05);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也均显著高于经典组和氯氮平组(P<0.05).[2]氯氮平组和联合用药组糖耐量降低和2型糖尿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经典组(P<0.05).[3]患者体质量指数与其空腹血糖、血清瘦素、血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以及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P均小于0.05);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其血胰岛素水平也呈正相关(P=0.008).[4]多元逐步线型回归分析表明,进入影响空腹血糖水平方程的因素分别为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胰岛素、胆固醇和体质量指数(P<0.05).结论 单用氯氮平及其与经典抗精神病药联用,均易导致患者肥胖,且易导致患者血糖、血脂、血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并与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降低发生相关,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抗精神病药引发糖尿病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所致糖尿病的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995~2001年收治的52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两次住院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氯氮平所致糖尿病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予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526例患者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糖尿病的发生率(8.5%)明显高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2.7%);应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为10.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增加、用药时间和年龄等.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显著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氯氮平所致糖尿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血糖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疾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检测全院所有住院病人的空腹血糖;对血糖浓度超标者,结合年龄、性别、体重、病程、既往使用精神药物等情况,进行相关研究。结果:340例住院患者中,血糖高于正常者6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血糖升高者45例,大多数患者既往或正在使用氯氮平治疗,平均体重大于其他患者,41岁以上者居多,有较长的精神疾病史。结论: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可能会导致高血糖,尤以氯氮平为甚。年龄、病程、体重可能与高血糖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抗精神病药物与血糖调节异常的短期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抗精神病药物与血糖代谢的相关性,慎重选择药物。方法对住院的1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再短期观察3个月,进行自身对照,分析患者入组时和继续原药治疗3个月后的空腹血糖变化特点。结果短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对胰岛功能的影响不明显,而年龄大、病程长,血糖浓度有明显增加趋势;体重指数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氯氮平组的血糖浓度最高。结论使用氯氮平时,应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或糖耐量下降(IGT)者应避免使用氯氮平。  相似文献   

18.
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 295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调查。结果 67.12%患者出现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从多到少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奥氮平、氯氮平合并利培酮、氯丙嗪、利培酮、氯氮平合并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利培酮体重增加较人组前有显著差异;女性患者、初次服抗精神病药者、合并心境稳定剂者体重增加亦明显。结论 大部分抗精神病药可导致体重增加,应在治疗前及治疗中定期进行体重监测。  相似文献   

19.
血清瘦素与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及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调查和探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患者血瘦素水平及其与服用抗精神病药后体重 增加、肥胖及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308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精神分裂症 患者分为对照组、肥胖组、糖耐量减低组及糖尿病组,比较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甘油三 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结果 (1)肥胖组、糖耐量减低组及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 数、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患者血瘦 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简易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0.0001),而与餐后2h血糖水平及用药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患者血瘦素水 平在肥胖、糖耐量降低及糖尿病患者中显著升高,且与体重指数、简易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水平等 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高血清瘦素水平是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所致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的重要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2013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以2013年5月22日为时点调查日,对我院8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药物使用的现况调查。结果(1)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比例为43.45%。(2)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度前5位:氯氮平421例(52.56%),奥氮平225例(28.09%),利培酮196例(24.47%),阿立派唑158例(19.73%),奎硫平126例(15.73%)。(3)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21.70%,且年龄因素、是否使用氯氮平治疗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性。(4)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为33.04%,且年龄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我院单一用药比例低,氯氮平的使用率高,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仍需进一步规范。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高,年龄因素可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服用氯氮平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