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EGFR、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及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大肠癌(其中淋巴结转移33例,肝转移30例)组织中EGFR、VEG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EGFR、VEGF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相关性(P〈0.05)。EGFR与VEGF的高表达成正相关。结论:EGFR和VEGF的过度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EGFR和VEGF的联合检测对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组织EGFR和MMP-7表达与淋巴结和肝转移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GFR、MMP-7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大肠癌(其中淋巴结转移33例,肝转移30例)组织中EGFR、MMP-7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EGFR、MMP-7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GFR与MMP-7的高表达成正相关.结论:EGFR和MMP-7的过度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EGFR和MMP.7的联合检测对评估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CEA表达水平与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及CEA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EusA法检测68例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CEA的表达水平,根据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阳性率的差异;并比较单检与联检VEGF、CEA在诊断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价值。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P〈0.01);CE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P〈0.01)。联合检测血清VEGF、CEA对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敏感性可达89.5%。结论:VEGF和CEA与大肠癌的病情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密切相关性,临床上,血清VEGF、CE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了解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水平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蛋白和MVD在大肠癌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表达阳性率为62.8%.MVD和VEGF表达的程度明显相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肝肺等远处转移及浸润深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是由肿瘤细胞所分泌的,并在大肠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万方、维普、CNKI、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数据库,以"结直肠癌、结直肠肿瘤、大肠癌、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2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关系的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价,符合标准的文献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文献入选17篇,共2 092例患者,淋巴结转移患者1 040例,523例EGFR阳性,无淋巴结转移者1 052例,327例EGFR阳性,异质性检验提示各研究结果间存在异质性(χ2=43.48,P=0.000 2,I2=63%),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OR=3.17,95%CI=2.19~4.60,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显示z=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EGFR表达与肝转移相关文献入选4篇,共385例患者,其中肝转移患者154例,90例EGFR阳性,无肝转移者231例,65例EGFR阳性,异质性检验存在异质性(χ2=14.44,P=0.002,I2=7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OR=3.99,95%CI=1.04~15.36,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显示z=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提示有肝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肝转移者。结论:在中国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明显升高,EGFR检测对筛选高危转移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因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新鲜组织标本(包括12例正常卵巢、11例卵巢良性肿瘤及35例卵巢上皮癌),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EGFR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EGFR、VEGF mRNA阳性表达率(71.4%、100%)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16.7%、25.0%)及卵巢良性肿瘤组织(27.3%、36.4%)(P<0.05);EGFR mRNA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手术病理分期有关,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高于Ⅰ~Ⅱ期(P<0.05);VEGF mRNA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组织的表达强度分别高于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EGFR 和VEGF mRNA表达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438,P<0.05).结论:EGFR和 VEGF基因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及转移有相关性,两者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在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大肠腺瘤
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8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6例大肠腺瘤组
织和6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和LN的表达水平及MVD计数,并分析他们与大肠癌微转移的关系。结果从大肠正常黏膜
逐步发展为大肠癌的过程中,VEGF的表达水平、MVD计数及基底膜明显缺损率均逐渐增加,LN表达减少,大肠癌组
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计数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基
底膜缺损程度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 肿瘤的血管形成和L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
、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联合检测VEGF、MVD和LN的表达对判断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倾向,进而估计
患者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乙酰肝素酶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乙酰肝素酶mRNA在4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结果:45例大肠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22例(48.88%).26例大肠癌伴淋巴结转移者,其原发灶内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有显著差异(P<0.01).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与大肠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乙酰肝素酶可能在大肠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C-erbB-2和EGFR在大肠癌中过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癌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57例大肠癌组织中 C-erb B-2和 EGFR的表达水平 ,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对 C-erb B-2、EGFR的阳性细胞数密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Cerb B-2、EGFR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59.6%和 56.1%。 C-erb B-2和 EGFR与瘤体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P<0 .0 5)。结论 :Cerb B-2和 EGFR均有助于评估大肠癌预后 ,C-erb B-2、EGFR均为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组织学分级和Dukes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了68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ukes C、D期组显著高于Dukes A、B期.结论检测大肠癌患者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分期、预测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1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erBb-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大肠癌组织60例和远癌大肠黏膜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C-erBb-2和MMP-9的阳性表达,并对其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大肠癌组织中,C-erbB-2、VEGF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60%、60%,明显高于远癌肠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C-erBb-2、VEGF和MMP-9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C-erBb-2,VEGF和MMP-9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VEGF和C-erbB-2间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461;MMP-9和VEGF间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483,C-erbB-2和MMP-9间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427.结论 C-erBb-2,VEGF和MMP-9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浸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提示可作为判定大肠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良恶性大肠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和癌旁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89例大肠癌、22倒大肠腺瘤、26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标本中VEGF表达及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1.9%,64/89)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30.8%,8/26)、大肠腺瘤组织(40.9%,9/22)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和患者性别无关.结论:VEGF表达升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VEGF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及肿瘤预后.  相似文献   

13.
张蕾  薛永飞  张敬伟  任中海 《癌症进展》2018,16(6):754-756,786
目的 探讨NGX6与白细胞介素-17F(IL-17F)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7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标本,82例大肠腺瘤患者的大肠腺瘤组织标本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左半结肠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种组织中NGX6、IL-17F及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GX6、IL-17F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大肠腺瘤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P﹤0.05),IL-17F、NGX6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大肠腺瘤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P﹤0.05).大肠腺瘤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IL-17、NGX6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NGX6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IL-17F的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大肠癌中,IL-17F、NGX6均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0.72、-0.63,P﹤0.05).结论 IL-17F、NGX6可以通过下调VEGF表达,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过度表达,是NSCLC重要的治疗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和EGFR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6例NSCLC患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VEGF和EGF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阳性表达率在男性、吸烟和鳞癌患者中明显低于女性、非吸烟和腺癌患者(P〈0.05),N1~N3、Ⅲ~Ⅳ期患者明显高于N0、Ⅰ~Ⅱ期患者(P〈0.05)。VEGF和EGFR低表达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期明显优于高表达患者(P〈0.05)。NSCLC组织中VEGF和EGFR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s=0.161,P〈0.05)。结论:VEGF与NSCLC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EGFR在非吸烟、女性和腺型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分期密切相关。NSCLC组织中VEGF和EGFR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 (MVD)及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 ,检测 87例大肠癌中 VEGF的表达 ,同时选用 CD34进行微血管标记并计数。结果 大肠癌中 VEGF的表达与间质 MVD呈正相关 (r=0 .70 2 )。转移组 VEGF的表达与 MVD均高于未转移组 (P<0 .0 5 )。结论  VEGF的表达及 MVD增高与大肠癌转移有关 ,可作为大肠癌转移危险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组织学分级和Dukes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了68例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结果:肿瘤组织VEGF表达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DukesC、D期组显著高于DukesA、B期。结论:检测大肠癌患者VEGF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分期、预测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1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Fas配体在大肠腺瘤、大肠癌及肝转移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检测FasL在大肠腺瘤、大肠癌及其肝转移中的表达,并分析FasL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15例大肠癌肝转移中FasL的表达,表达结果与大肠癌病理特征、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进行分析.结果:FasL表达在大肠癌中出现上调,与Dukes'分期,淋巴结和肝转移有关.大肠癌肝转移中全部表达FasL.结论:FasL表达的上调提示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Hpa、p53和nm2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Hpa)、p53及nm2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原发性大肠癌组织中Hpa、p53及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nm23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肿块大小无关(P>0.05),而Hpa蛋白的表达与肿块大小有关(P<0.01);Hpa、p53及nm23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关.结论 Hpa、p53和nm23蛋白异常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pa、p53和nm23蛋白对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和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8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PCNA标记指数(PCNA LI),并分析VEGF与MVD、PCNA LI的相关性。结果:98例大肠癌中,VEGF表达阳性36例(36.7%);VEGF表达阳性的肿瘤其MVD和PCNA LI显著高于VEGF阴性(P<0.05)。VEGF表达与MVD、PDNA LI显示正相关(P<0.05)。有转移组(有包淋结转移移和远处转移VEGF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VEGF表达随肿瘤分期的升高而增高。结论:VEGF在大肠癌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表达与大肠癌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SP法检测81例大肠癌(CC)中VEGF及MMP-7的表达。结果 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而MMP-7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呈正相关,黏液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年龄〈60岁的大肠癌患者MMP-7表达显著强于≥60岁者。VEGF与MMP-7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MP-7、VEGF促进了大肠癌组织的生长和转移,具有协同作用,可作为大肠癌的预后评估因子,联合检测以上指标对评估大肠癌的预后可能更准确。降低MMP-7、VEGF的表达和活性可能成为抗肿瘤转移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