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ICU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及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临床选择合适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01~2008-12本院细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扩散法作敏感试验.结果:2006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0%,2007年为32%,2008年为42.5%.痰标本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 ,占68.7%, ICU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最多见,占68.2%.结论:ICU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并对多种抗菌药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本院患者11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患者,培养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84.10%。,其次为伤口感染,占9.55%,尿路感染占5.91%。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耐药率接近100%,头孢曲松耐药率94.55%,头孢噻肟耐药率95.45%,亚胺培南耐药率34.55%,美洛培南耐药率20.83%。结论:110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单一及多重耐药情况均较严重,需高度重视,且要加强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感染率。合理谨慎使用抗生素仍是延缓其耐药株快速升高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分离10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敏感及耐药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各种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03株,其中呼吸道(痰及咽拭子)分离出70株(68.0%);伤口分泌物(脓及分泌物)分离出23株(22.4%)。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7%、10.7%、18.5%;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高达93.2%、91.3%。结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以呼吸道及伤口感染为主,其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严格执行抗生素的管理制度,使临床用药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对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具有重要意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作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可作为次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71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耐药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哌拉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升高最快。亚胺培南可作为我院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感染的首选抗生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动态监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对减缓其耐药率上升及医院感染控制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5月本院住院肺部感染患者送检2014份痰液标本采用ATB分析仪进行细菌銎定,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21株,体外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5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7.4%)。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提高治愈率及减缓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抗菌素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因肺部感染而住院患者所送检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568株铜绿假单胞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监测,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分析,同时通过PCR法分析其整合子类型以及影响肺部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及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率均〉62%,对亚胺培南耐药率〈12%,而对联合抗菌药物阿洛西林、哌拉西林及阿奇霉素、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则均低于9%,其中多重耐药菌占总数的44%左右;另外发现检出的Ⅰ类整合子阳性菌对抗菌素药物的耐药率有直接相关性。结论: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患者对多种抗菌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因此为了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临床上必须重视病原学检查和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待药敏实验结果确定后再合理选用抗菌素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部分临床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VITEK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或K-B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出的55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01年1月-2003年12月部分临床科室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占阳性标本44.7%~57.2%。在常用15种抗菌药物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大于60%占53.3%;其中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钠耐药率分别是93.9%、86.2%、85.7%、78.5%。在部分科室中,铜绿假单胞菌株耐药率低的药物是阿米卡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一西拉司丁钠。在分离出的554株铜绿假单胞菌株中,397株对5种以上抗菌药物出现耐药,占分离菌株的71.7%。结论掌握临床各科室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8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携带的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K-B琼脂扩散法做抗菌药物敏感实验,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在所收集菌株中扩增BLAimp、BLAvim、OXA基因。结果用PCR技术在8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中扩增出BLAimp基因。结论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我科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实验室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防止术区感染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相关因素及院内感染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规范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送检的标本中分离出的296株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为分析对象,对其耐药性情况及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易发生在医院呼吸内科,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且高龄患者比例较高。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气管插管等,都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和院内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耐药性较强、耐药谱较广等特点;高龄患者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西运城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培养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仪(ATB)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痰液,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特治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大于40%,对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较低(27.83%)。结论山西运城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仍是医院病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且出现多重耐药性,需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