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不同中医证型与关节镜下组织结构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由1名副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关节镜下痛风结晶、骨质增生、软骨、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等组织病变程度进行比较,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80例患者关节镜下均可见关节腔内分布不同程度的痛风结晶,4种证型患者痛风结晶、骨质增生、软骨、半月板及交叉韧带等组织病变程度比较,痰瘀痹阻型、肝肾亏虚型均较湿热蕴结型、寒湿痹阻型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型与肝肾亏虚型比较,湿热蕴结型与寒湿痹阻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组织结构病变程度可作为评价痛风性膝关节炎严重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讨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影像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膝骨关节炎的诊治提供思路。方法:取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121例(126侧)接受关节镜手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按中医膝痹辨证分为瘀血痹阻、阳虚寒凝、肾虚髓亏3组,每组随机抽取各30例,通过研究关节镜手术中镜下所见滑膜增生、软骨损伤、游离体、半月板损伤等病理表现分析统计数据,找出每组内相同特性及组间差别,总结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组织病理变化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根据中医证型,滑膜增生多见于瘀血阻滞型,膝关节软骨轻度损伤见于阳虚寒凝型,软骨严重损伤见于肾虚髓亏型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骨关节炎不同辨证分型在关节镜下呈现不同的组织病理变化,且同一分型病例具有大体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黄旭东  韩清民 《新中医》2016,48(8):135-137
目的:基于经筋辨证分析膝后侧牵拉痛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发病情况。方法:统计分析69例膝后侧牵拉痛(足太阳经筋证型)以及膝前疼痛(足阳明经筋证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病程、疼痛程度、X线病变分级情况。结果:足阳明经筋组病程长于足太阳经筋组,疼痛程度轻于足太阳经筋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X线分级的总体分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足阳明经筋组的X线分级多集中在Ⅲ、Ⅳ级。结论:膝后侧牵拉痛可以作为早中期膝OA病变特点的研究切入点,进一步运用经筋辨证及肌肉筋膜链理论,对于其对应走行的肌肉筋膜群进行研究,找出适合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膝OA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167-1169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由2名高级职称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值、化学发光法检测IL-6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及风寒湿痹型4种证型之间IL-6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寒湿痹型的TNF-α水平较其他3型明显高,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作为诊断膝骨关节炎的炎性细胞因子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为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及临床诊疗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膝骨关节炎患者证候程度评分与关节液TIMP-1及MMP-9炎性指标的典型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测定53例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TIMP-1及MMP-9浓度水平,应用Kellgren-Lawrence(K-L)分级标准量化X线影像学分级,应用中医证候量表通过评分量化证候严重程度,对证候程度评分与关节液炎性指标TIMP-1及MMP-9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在K-L分级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TIMP-1浓度水平与中医证候评分之间具有典型相关性(R=0.516)。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炎性指标水平间具有典型相关性(R=0.523)。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TIMP-1浓度水平能更敏感反映中医证候程度,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患者中医证候严重程度与炎性指标水平的关系密切。炎性指标与证候程度评分的典型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膝骨关节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经胃镜确诊为PHG的81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按Tanoue分类法记录PHG分级及Child-Pugh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PHG的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的81例PHG患者中,各证型分布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顺序为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湿热内蕴型肝(脾)肾两虚型,其中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Ⅰ级改变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和肝(脾)肾两虚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Ⅱ级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以Child A级和Child B级分布为主(分别占48.1%和34.6%),在肝郁脾虚型中以Child A级为主占62.5%,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脾)肾两虚型中以Child C级为常见占55.6%,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hild B级中,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以及列联表进行分析,PHG患者中医各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PHG患者中医各证型和胃镜下表现的分级、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确立治法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磊 《新中医》2021,53(13):53-5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X线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围绝经期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216例,按照中医证型分为肝肾不足证87例、脾肾阳虚证48例、寒湿痹阻证31例和瘀血痹阻证50例,分析比较不同中医分型与X线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4组不同证型的X线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要集中在2、3级,分别占比36.11%、41.20%;其次为1、4级,分别占比8.80%、12.96%;最少则是0级,仅占0.93%。X线1级病例中,最多为寒湿痹阻证占51.61%,瘀血痹阻证最少;X线2级病例中,最多为脾肾阳虚证占47.92%,瘀血痹阻证最少;X线3级病例中,最多为瘀血痹阻证占68.00%,寒湿痹阻证最少;X线4级病例中,最多为瘀血痹阻证占22.00%,寒湿痹阻最少。在X线1、2、3、4级中,各证型病例分布有所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膝骨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型的X线分级有一定的差异,可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依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膝骨关节炎患者辨证分为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虚弱证5个证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与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高频超声影像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207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其中湿热痹阻证71例,肝肾亏虚证60例,寒湿痹阻证31例,痰瘀痹阻证28例,气血虚弱证17例。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的红细胞沉降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4种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较肝肾亏虚证滑膜血流信号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滑膜增生评分较其他4个证型高(P<0.05)。寒湿痹阻证和湿热痹阻证患者较肝肾亏虚证和气血亏虚证患者关节积液阳性率及超声影像改变更多。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以湿热痹阻证和肝肾亏虚证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X线表现与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关节专科收治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120例行双髋关节正蛙位X线摄片,提取特征性X线表现,分析其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股骨头颈交界处异常、髋臼后倾在3种中医证型间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缘骨质增生及深髋臼或髋臼内突在3种中医证型间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I中医证型与X线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不同中医证型的辨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电针加隔姜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加隔姜灸法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患者按抛硬币法分组,治疗组43例采用电针加隔姜灸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美洛昔康片和活络消痛胶囊治疗,14天1个疗程。疗程结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骨关节HSS评分、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指数、虚寒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分,观察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优于对照组86.36%(P<0.01);治疗后两组膝骨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指数及虚寒证辨证因子等级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膝骨关节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隔姜灸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和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I)特点及其与证候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留取并测定58例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和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通过中医证候量表评定患者证候,分析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和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特点及其与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患者一般情况和Kellgren-Lawrenc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的浓度高于痰瘀互结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患者外周血全身炎症反应指数高于肝肾亏虚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的浓度与中医证候评分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71,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痰瘀互结证和肝肾亏虚证患者关节液多配体蛋白聚糖-4和外周血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乌梅汤对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乌梅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27/30),对照组为6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梅汤能有效治疗寒热错杂型膝骨关节炎,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国医大师李士懋用发汗法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医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中医对照组给予乌头汤治疗,试验组给予寒痉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7天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中医对照组总有效率86.7%;试验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中医对照组,2组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汗法能够有效治疗寒凝证型膝骨关节炎,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林红霞  周微霞 《新中医》2020,52(1):56-59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超声特征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甲状腺穿刺活检确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65例患者纳入研究,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和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超声表现,并对患者的超声检查图像进行分级,比较不同超声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型。结果:中医证型以风热痰凝证为主,风热痰凝证与肝郁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31)。风热痰凝证与气阴两虚兼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3,P=0.003)。患者主要超声表现包括甲状腺肿大、片状低回声区、低回声区周围有丰富血流信号、甲状腺上动脉峰值流速>40 cm/s。风热痰凝证各超声表现与气阴两虚兼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风热痰凝证甲状腺肿大、片状低回声区与肝郁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风热痰凝证各超声表现(除甲状腺肿大外)与气阴两虚兼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弹性成像分级Ⅱ级构成比与0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7,P=0.000);Ⅱ级构成比与Ⅰ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9,P=0.015);Ⅱ级构成比与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1,P=0.174);Ⅱ级构成比与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9,P=0.117)。不同超声弹性成像分级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0级:风热痰凝证与肝郁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Ⅱ级:风热痰凝证与肝郁气虚证、气阴两虚兼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5,6.017,P=0.005,0.014);Ⅳ级:风热痰凝证与肝郁气虚证、气阴两虚兼痰凝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7,5.250,P=0.007,0.022);其他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超声特征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联系,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超声表现存在明显差异,不同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而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的胃黏膜像表现与中医辨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调查表收集396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下胃黏膜像表现,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经数据统计分析进行评价.结果 脾胃湿热证在胆汁反流、黏液池状态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脾胃湿热证较其他型易出现胆汁反流、黏液池呈黄绿色;脾胃虚弱(含虚寒)证与病变部位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全胃炎多发生于脾胃虚弱(含虚寒)证中;胃络瘀阻证在黏膜色泽及胃镜下诊断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胃络瘀阻证在黏膜以自相为主,镜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等方面较其他型多见;与其他各型比较,胃络瘀阻证黏膜糜烂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胃络瘀阻证出现黏膜糜烂者明显多于其他证型(P<0.01);证型与黏膜血管网改变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胃络瘀阻(27.1%)及胃阴不足(24.6%)两证黏膜血管网改变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 部分胃黏膜像与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可为临床中医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肾小球肾炎与检验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60例患者分为脾肾气虚证型(20例)、肝肾阴虚证型(20例)、气阴两虚证型(20例),比较中医辨证分型与肾小球肾炎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脾肾气虚证型Lee分级主要集中在Ⅱ级和Ⅲ级上,肝肾阴虚证型Lee分级主要集中在Ⅳ级和Ⅴ级上,气阴两虚证型Lee分级则比较分散;同时,肝肾阴虚证型Ig A病理损伤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与检验指标具有相关性,检验指标可提示肝肾阴虚证型疾病发展程度比脾肾气虚和气阴两虚证型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WOMAC量表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中医证型的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7例按中医辨证分为3组,其中湿热证35例,督寒证20例,肝肾不足证22例。分别观察其MRI表现并进行SPARCC评分,同时分析患者外周血CRP及ESR水平。结果:MRI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面骨质囊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旁骨髓炎性水肿。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ARCC评分湿热证督寒证肝肾不足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证组与督寒证组患者ESR、CRP水平均高于肝肾不足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湿热证组与督寒证组患者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不同中医证型与其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可为AS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骨性关节炎中医证素分布及与WOMAC特征及影像学相关性。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纳入医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00例。对患者一般资料、中医症候要素、中医证素、WOMAC疼痛问卷、X线、MRI资料进行统计。采用频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膝骨性关节炎高频次证素为肾190例,肝178例,脾、胃均为80例;风192例、瘀188例、湿172例、寒139例、阳虚125例;WOMAC疼痛问卷积分与中医证素相关分析中,肝、肾、寒、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Kelgren和Lawrence法分级与中医证素相关分析中,肾、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软骨损伤Recht标准分级与中医证素相关分析中,肾、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证素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可综合评价研究膝骨性关节炎,可以为更全面进行膝骨性关节炎疾病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不同中医证型间颈动脉超声(IMT)影像对比。方法:随机选取1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中医症候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不同中医证型间的颈动脉超声表现。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软斑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虚痰浊型最多,其次是肾虚气滞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硬斑、混合斑检出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的不同证型间斑块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的软斑分布情况能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指标,能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