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社会现况,中医药院校培养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中医学人才至关重要,《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课程应运而生。围绕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学模式、深化教材建设、创新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精品共享服务社会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医学教师应加强养生保健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工作,认真思考关于医疗卫生和保健养生两者的定位关系:进一步认识到养生学和医学都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尤其是养生学更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养生的科学价值在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达到无病预防,有病防变的目的,它的范围已经超越保健的范围;为主动承担起培养培训养生保健技能型、紧缺型、复合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开展了《科学养生与健康》创新教材教学成果的研究工作,在实践运用中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得到迅速发展,国家给予了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高度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推广和普及。在提升公民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城乡地区差异导致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差距较大、文化程度与职业影响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不同年龄段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能力存在差异和健康状况导致对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了解度不同等。因此建议规范中医养生保健的知识和传播、不同地区个性化的制定相关策略和措施、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传播方式、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文化知识的宣教和科普工作,这对于我国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宣传和教育,提升我国公民的中医养生素养不仅有着理论意义,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2年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了《社区保健》教材并在全省中专卫校使用。2003年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实施教学计划中对护理专业的社区保健课程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大纲。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发展迅速,中医养生保健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中医养生保健走出医院,在基层遍地开花。但是,中医养生保健的市场监管体制还不够健全,养生保健市场不够规范,准入制度不完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挖掘不够,技术研究和推广环节薄弱,养生保健从业人员良莠不齐。面对这些问题,政府首先应完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完善卫生服务行业的产业化、市场化;中医科研人员既要研究推广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内容,又要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集中展示和宣传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从而走出一条新型养生保健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论证建立我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如何构建和实施养生保健医学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讨,阐述了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提出了养生保健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1月11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膏方》、《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药酒》、《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穴位贴敷》、《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砭术》、《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艾灸》、《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少儿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脊柱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规范全身推拿》8种技术规范发布。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医学院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介绍中华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的特色,并探讨如何在学院体育教学中加强传统保健与养生,最后总结推广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课程的作用和益处。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传统保健体育的理论教学水平,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02—2005年先后出版了两部具有民族传统特色,适合中医药院校特点的体育统编教材《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和《中医药院校体育与健康教程》。教材在注重继承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紧密地融合现代体育的精华,为中医药院校.的体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辑录福建各地民众流传的饮食、起居、卫生、运动锻炼及精神等方面的养生保健谚语,综合分析认为它们总结和普及了养生保健经验,呈现出地域性养生保健观念,折射了养生保健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目前中医养生保健的现状及服务需求状况,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办法,以期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和事实依据。方法选取北京、湖南、贵州三省市,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分析群众对中医养生保健的关注度及患者就医行为,对养生保健机构的人员组成、服务项目、满意度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⑴56.0%的人关注养生节目,30.0%的人做养生保健。养生保健的关注度仍然有很大的提高空间。⑵调查的100家养生保健机构,均开展了中医药相关服务。养生保健机构从业人员均为大专及以下学历。⑶患者在基层对中医药服务有较大的需求,接受中医服务以中药、针刺、拔罐等项目为主。结论要加快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中医药养生保健行业标准,以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早在秦汉时期饮食保健养生就已逐渐出现 ,在明清时期饮食保健学趋于成熟.其主要包含整体观念、辩体施体以及脾胃养生观念等 ,针对人的机体生理进、饮食保健理念、膳食烹饪相结合进行饮食养生治疗.笔者通过简单叙述饮食保健养生的主要方式 ,结合自身经验浅谈饮食保健养生过程中存在的注意事项.提出在不同季节变换阶段饮食与季节相呼应 ,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增加机体对营养的吸收 ,同时配合运动、针灸保健等保健方式共同达到养生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4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42份,调查问卷参照《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自行设计.[结果]342名中具有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大学生为177名(51.8%),其中具有基本理念和知识素养的为295名(86.3%),具有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为320名(93.6%),具有常用养生保健素养的为183名(53.5%),具有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素养的为116名(33.9%).参加中医课程学习和做健康风险评估是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需提高,参加中医课程学习和健康风险评估与大学生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水平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高涨,人们很想往健康长寿,特别关注养生保健.如何提高寿命已是大家常谈的话题.下面我就中医养生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恳请同道们批评.  相似文献   

15.
赵文 《开卷有益》2014,(8):31-33
<正>保健养生,即指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健身活动。我国古代文化对保健养生思想的吟诵阐述源远流长,保健养生一词见于《庄子·养生主》篇:"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耳"。历代名家对保健养生多有论述。《诗经·小雅》中的"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的颂辞,即是对于保健养生的祈愿。中国的儒、释、道哲学思想所倡导的"大德必寿"道德理念,无不蕴含着保健养生思想的光耀。有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科月经病的中医预防方法。方法使用文献检索法查阅古今中医妇科典籍中有关月经病中医护理方法的内容。结果中医妇科预防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级分层预防体系。常用的预防法有心理养生、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环境养生、时辰养生、运气养生、婚育养生、房事养生、文娱养生、体育保健、药物保健、针刺保健、艾灸保健、按摩保健预防法等:结论月经病中医预防法对中医妇科预防月经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谈音乐养生和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音乐与中医养生、音乐的保健和治疗功能的叙述,阐明音乐艺术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可见音乐对人类的养生、保健和某些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其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在其养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形神共养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其形神合一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养生思想,在其养生思想的指导下,中医形神共养的养生保健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形神合一理论对于指导养生保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颐养天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古代针灸养生保健文献进行梳理,认为古人重视针灸养生保健,且以灸法为重;并对针灸养生保健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