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对“热入血室”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热入血室”的论述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历来对其中一些问题也有些不同看法。现结合《伤寒论》原文,谈谈个人对“热入血室”的认识,以求指正。1 《伤寒论》中有关“热入血室”一文的分析1 1 《伤寒论》关于“热入血室”的条文有:①“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可,随其实而泻之”。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③“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  相似文献   

2.
“热入血室”之名,见于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中。古今医家,对“热入血室”的义理阐发颇多,但看法不一,有认为是指“经脉”上病变,也有认为是指“子宫”的病变,究竟孰是孰非,尚无定论。笔者以为:“血室”并非子宫,所谓“热入血室”是指另一种病症,且与经脉学说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仲景原文中,就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来。兹引原文数条于后,加以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张仲景“热入血室”证,历代医家认识不一,本文试就历代医家见解和个人临证心得,不揣浅陋,略陈管见. 关于血室的部位一、血室肝脏说:柯琴等人持这种见解,如《伤寒来苏集》中谓:“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并指出“男女皆有”. 二、血室冲任说:成无已于《伤寒明理论》中指出:“人身之血室者,营血停止之所,经血留会之处,即冲脉是也”,理由是“冲任为经血所积受之处,故谓之血室.”赞同此说的尚有吴又可,方有执,喻嘉言等.亦认为男女皆有血室. 三、血室肝脏冲脉说:沈金鳌《伤寒论纲目》曰:“血室之说,柯氏主肝,成氏主冲,二说虽异,其实则同.主冲者就其源头处而  相似文献   

4.
读了《新中医》1972年第六期《中医术语选释》一文,收益不少。关于“热入血室”一语,该文作者认为“如从《伤寒论》原文联系临床实践来理解,血室似指子宫而言。”这一注脚,似难令人首肯。查《伤寒论》原文“热入血室”证,在太阳篇有如下三条。①143条(宋本,下同):“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协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  相似文献   

5.
<正> “热入血室”一语,始见于《伤寒论》。该书的第143、144、145、216四条经文,分别对此作了记载。然而历代医家对于“热入血室”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准确理解“热入血室”的含义,现将有关医家们的主要见解归纳如下,并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关于血室的部位关于“血室”的部位,历代医家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 (一)认为血室即冲脉:如成无已《伤寒明理论》说:“人身之血室者,荣血停止之所,经脉留会之处,即冲脉是也。冲脉  相似文献   

6.
<正> “血室”首见于仲景《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之中。《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说:“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何谓“血室”?历代医家解释颇多。一者认为是冲脉,如《女科经论》曰:“冲为血海,诸经朝会,男子则布面行之,女子则停而止之,谓之血室”;二者认为是肝,如《伤寒来苏集·阳明脉证上》曰: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方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惠芳 《江苏中医药》2005,26(11):47-48
《伤寒论》中直接提及妇人病的只有辨少阳病脉并治中的“热入血室”,笔者在近20年的临床实践中,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伤寒论》诸方治疗妇科疾病,每每效若桴鼓,现举临床常用之经验方如下,以飨同道。1小柴胡汤1.1主治经期感冒《伤寒论》第144条曰:“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  相似文献   

8.
血室一名,始见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所指未详。致使后代医家对热入血室的内涵,见仁见智,各持一端。热入血室证,在临床上及期刊报道中,均不少见。因之,对其深入研讨,不仅在学术上,且对指导临床实践皆有较大意义。笔者综述了近三十四年来的有关资料,分项列下。一、血室的概念血室一称,见于《金匮要略》大黄甘遂汤条,《伤寒论》以热入血室,载在四条原文中。其实质若何?综合有关医籍,有以下几种学说:  相似文献   

9.
“热入血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后世历代医家多有研究,尤以明清之际的温病学家各有发挥。本文在整理研究历代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对“热入血室”的证治及机理仅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浅谈《伤寒论》中的针灸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仲景学术思想的主要代表。在《伤寒论选读》所收集的398条条文中,以针灸主治或辅治的共有10余条,其中有用针者,有用灸者。这说明仲景不仅精于汤药,而且善于运用针灸。他在总结针灸治疗热性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同时,对因针灸不当而引起的变证及其救治方法,都做了具体的论述。例如记载因“烧针”、“温针”、“灸”、“熨”等引起的“火逆证”就有10多条之多。本人仅就针灸疗法在《伤寒论》中的运用谈一点个人体会。1针灸治疗热性病的适应证1.1针刺法1.1.1刺期门以泄血室之热,治疗“热入血室”证。原条文…  相似文献   

11.
小柴胡汤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妇科热入血室证的经典方。《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妇女外感中风,热邪陷于血室。血室包括冲脉和子宫。“冲为血海”是营血聚积的所在地,也是经血聚散的处所,而子宫则是经血排泄的直接藏器,二者密不可分。血室位于躯壳之里,肠胃之外,属于半表半里,所以证见往来寒热,发作有时,用小柴胡汤转运枢机以解血室之热。妇科临床上的热入血室证大体有二种,即经行发热及产后发热,都是血室中…  相似文献   

12.
探讨《伤寒论》中热入血室与妇科疾病的关系。通过对《伤寒论》中热入血室定义的分析,引入现代医学对热入血室的认识,探讨不同妇科疾病与热入血室的关系并进行分析归纳,并总结出在经期不同阶段进行热入血室的辨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54-955
对于血室究竟为何的争论由来已久,其涵义模糊为后世医家的理解及临床应用带来了诸多困扰。文章通过结合历代医家对《伤寒论》中"热入血室"中血室的看法,从肝的古今概念及结构功能、血室的释义、《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证治分析和条文归类以及当代的临床研究几个方面,论证肝为血室。  相似文献   

14.
<正> 热入血室的来源,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说:“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血室”自古论述不一。方氏云:“血室为营血停留之所,经血集会之处,即冲脉,所谓血海是也。”诸家皆从其说。惟柳氏云:“血室,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陈自明云:“巢氏病源并产宝方,并谓胞门、子户。”卫生宝鉴云:“血室者,素问所谓女子胞,即产肠也。”程式医彀云:“子宫,即血室也。”张介宾云:“子户,即子宫,俗谓子肠,医家以冲任之脉盛于此,即月事以时下,故名曰血室。”众说纷纭,使后人莫衷一是。但从本病的病理、症状结合现代医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年代久远,屡经传抄、撰次、翻刻,存在衍文、讹误、错简等现象。本文试就《伤寒论》二条条文进行考订辨析,以期正于同道。第145条之“上二焦”应为“上三焦”。《伤寒论》第145条谓:“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通过考证,此文“上二焦”是“上  相似文献   

16.
热入血室这一病名首见于张仲景之《伤寒论》,书中专门论述了本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治疗原则和治禁。尔后,历代医家论述颇多,但对非经期是否可患此证,此为女人独有之证还是男女均可染患之证,以及血室的具体部位等问题,众说纷纭,使读者无所适从。我们根据古今医家的有关论述,结合多年临床体会,试作如下论述。1 《伤寒论》关于热入血室的有关条文及其所揭示的问题《伤寒论》涉及热入血室的条文共有4条。如148条云:“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静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相似文献   

17.
曹柏龙 《光明中医》2004,19(1):12-13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不同版本的比较 ,指出“此为热入血室”或为他人加注 ,并由此欲正徐灵胎对叶氏医案点评之误 ,以破医家对小柴胡汤治疗“热入血室”证之拘泥 ;在仲景相关论述基础上明确提出“热入精室” ,并认为“命门”实际上指的是“精室 -血室” ,为生殖系统 ,包括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  相似文献   

18.
观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其中有关血滞、血瘀为病因所致病证,及其临床辨证论治方面曾不乏记载,特别是作为内妇科杂病的论著《金匮要略》,在其“血痹虚劳病”,“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篇中都提到血滞、血瘀病,并对此都作了许多简要的论述。而《伤寒论》虽作为外感病专书,但其中亦有涉及外邪引致的血滞、血瘀病,如蓄血、热入血室以及寒凝血滞之症等,不但在证因上作了阐述,而且也提出了有效的方治。这对于后世在发展血滞、血瘀证的学术理论,及其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都起了很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兹不揣翦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论述“发黄”者凡十八条,后世医家称之为“伤寒发黄”。阐明伤寒发黄之病因病机及治法用药,对探索黄疸之治疗规律,具有指导意义。现就《伤寒论》有关条文及个人临床体会,讨论如下: 病因与病机一、疫毒侵袭,为其主因《后汉书·五行志》载:“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魏文帝与吴质书曰:“昔年疾疫,亲故多患其灾。”曹植《说疫气》亦载:“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履族而丧。刀何疫为患?伤寒也!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明确指出:“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王叔和在《伤寒例》中云:“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  相似文献   

20.
三、热入血室热入血室一证,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均有相同记载,属外感病的范畴,历代注家有冲脉、肝脏、子宫等不同看法。笔者觉刘奉五氏之看法,“当以胞宫为主体,包括与其相连属的冲任二脉,以及肝脏等。”较宜,因冲脉为血海,任脉主于胞宫,为妇女生养之本,肝脏络于阴器,又为藏血之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