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痛泻药方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便功能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直肠癌肝郁脾虚型腹泻疗效显著,可较好改善患者症状,提升患者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63-3564
目的研究蒙脱石散联合脐周激光法运用于小儿肠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98例肠炎患儿,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研究组采取蒙脱石散+脐周激光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3%(P<0.05)。研究组症状消退、大便成形、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腹泻、腹痛、发热及呕吐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蒙脱石散+脐周激光法治疗小儿肠炎,效果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相关症状快速消退,保障患儿身心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消旋卡多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2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及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消旋卡多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再次腹泻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9.55%,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呕吐及腹胀腹痛停止时间、退热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次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及蒙脱石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安全有效,在提升患儿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较快促进患儿症状消失,降低腹泻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在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收治87例非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予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体征(大便次数、大便性状、体温)复常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大便性状与大便次数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及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可有效减轻非感染性腹泻患儿炎症反应,促进患儿体温、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复常,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双歧三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采用蒙脱石散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恢复时间及治疗前、治疗7 d后大便次数及免疫功能(IgA、IgG及IgM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痛、发热、呕吐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大便次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IgA、IgG及IgM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恢复,优势较为显著,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48-1050
研究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腹泻患儿血清CRP水平的影响。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单独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患儿50例,采用双歧杆菌活菌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及血清CRP水平。对照组患儿止泻时间、高热消失时间、大便恢复至正常时间均高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64.0%)低于治疗组(86.0%),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均降低,但对照组患儿血清CRP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调节血清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小儿感染性腹泻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及观察组(n=45),2组患儿均给予补液、补充热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1周。观察2组患者的大便性状及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腹泻次数及胃肠道症状评分,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大便性状及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2组患者治疗后腹泻次数均显著减少,且观察组腹泻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2组患者治疗后胃肠道症状评分均改善,而观察组胃肠道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K、CK-MB、TNF-α及IL-6均较治疗前降低,而IL-10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血清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对照组有1例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小儿腹泻,可有效降低血清心肌酶、同工酶及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周敏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1):3222-3224
目的 探讨炎琥宁与蒙脱石散、益生菌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肠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儿童6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炎琥宁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PCT)水平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症状。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止吐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止泻时间以及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IL-6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联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胃肠炎疗效显著,能明显促进临床相关症状恢复,改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空军飞行员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腹泻空军飞行员7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4周)加蒙脱石散治疗(3~14 d),对照组予左氧氟沙星片(2周)加蒙脱石散治疗(3~14 d),疗程结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对治疗显效者1年后随访并统计比较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试验组分别为82.5%、97.5%,对照组分别为42.9%、65.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显效者1年后随访复发率试验组为24.2%,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空军飞行员慢性腹泻效果满意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硫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对急性腹泻患儿症状改善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9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蒙脱石散组和联合组,各49例。蒙脱石散组实施蒙脱石散治疗,联合组实施硫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蒙脱石散组的79.59%(P0.05);联合组发热、腹泻、呕吐及脱水改善时间均较蒙脱石散组短(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CD3~+、CD4~+、CD4~+/CD8~+水平较蒙脱石散组高(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与蒙脱石散组12.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急性腹泻,能显著增强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在小儿急性腹泻中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在对症支持的基础上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予以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6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大便次数改变情况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比75.0%,χ2=4.501、P=0.034),治疗后大便次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7±0.4)次·d-1比(3.1±0.8)次·d-1,t=9.899、P=0.000]。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比17.5%,χ2=0.092、P=0.762)。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可以显著提高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47-4648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75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87和观察组8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性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咪爱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及恢复正常的时间。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观察组患者在呕吐停止时间、体温下降时间和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咪爱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可以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布拉酵母菌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59例婴儿轮状病毒肠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ID号随机分成两组,单号为治疗组(32例),双号为对照组(27例),两组均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止泻及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拉酵母菌250 mg每日2次口服,直到出院。结果治疗组显效率22.6%,对照组显效率16.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第3、5天治疗组腹泻患儿平均排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腹泻患儿平均排便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可减少轮状病毒肠炎婴儿排便次数、缩短腹泻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蒙脱石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将126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2次.d-1,吗丁啉10mg,口服,3次.d-1;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蒙脱石散3g,3次.d-1,2组均8周为1个疗程。治疗8周后,即刻复查1次胃镜,对2组临床症状改善及胃镜下食管炎改变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为2~4d,治疗4周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症状开始缓解的时间为4~7d,治疗6周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总有效率为80.95%。治疗组症状缓解和消失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的缩短(P<0.05)。治疗组治疗8周后内镜下食管炎改善总有效率为87.30%,对照组8周后内镜下食管炎改善总有效率为73.0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能迅速缓解GERD的症状,对治疗GERD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PC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1例)与对照组(n=51例),对照组采用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采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包括大便形状、次数恢复时间及日均大便次数等)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血锌水平、胃肠功能指标[包括胃动素(MTL)、二胺氧化酶(DAO)、血管活性肠肽(VIP)、D-乳酸(D-LA)、胰高血糖素(GUU)等]、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包括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PFIR)、复合物花环率(RICR)、黏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C3b花环率(RC3bRR)]水平,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12%比80.39%,P=0.037)。治疗后,研究组大便形状、次数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01),日均大便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01),MTL、DAO、VIP、D-LA、GUU、PFI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01),血锌、...  相似文献   

16.
将180例小儿病毒性腹泻患者随机分成炎琥宁组、蒙脱石散组和联合用药组各60例。比较3组的止泻时间、疗前疗后大便次数及住院时间等。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用药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达96.67%,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炎琥宁组和蒙脱石散组(P<0.05);联合用药组患儿大便次数、平均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炎琥宁组和蒙脱石散组(P<0.05)。联合使用炎琥宁和蒙脱石散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能有效提高单独使用的疗效并加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过敏性紫癜患儿96例,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卧床休息、维生素C、抗组胺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腹痛显著者给予山莨菪碱,感染者予抗生素。对照组患儿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0.4 ml/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应用7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0μg/kg,皮下注射,2次/d,连续应用7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葡萄糖酸钙能够显著改善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6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20ml,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ml,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共2周,观察4周;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分别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含服硝酸甘油次数及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绞痛症状有效率分别为94.7%和76.3%(P0.05);改善缺血性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89.5%和63.2%(P0.01);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24h总缺血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分别为(20.4±4.2)、(28.8±6.2)min,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最大ST段压低分别为(0.98±0.46)、(1.46±0.68)mV,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对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双歧三联活菌片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小儿腹泻患儿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治疗,试验组予以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免疫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治疗前,两组IgA、Ig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水平均显著提升,且试验组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小儿腹泻联合使用蒙脱石散与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患儿免疫指标水平改善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571-2573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加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腹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30例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加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赖氨葡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加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大便性状变稠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次数正常时间、腹痛停止时间、大便细菌培养正常时间、大便镜检正常时间、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大便性状变稠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次数正常时间、腹痛停止时间、大便细菌培养正常时间及大便镜检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免疫指标CD3~+、CD4~+、CD4/CD8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患者治疗中选择赖氨葡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加蒙脱石散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免疫功能增强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