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外循环肺损伤中白细胞的作用及白细胞滤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一项基本技术。虽然CPB在提供安静、无血的术野的同时能够保持对循环、呼吸的支持,但是与CPB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ive syndrome,SIRS)带来的不良临床反应还是明显的。受到SIRS影响最大的除血液有形成分外,就是肺组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开放策略(OLC)对体外循环(CPB)手术后白细胞介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机械通气组(CMV)、早期肺开放组(EOL)、晚期肺开放组(LOL)。EOL组在气管插管后实施OLC,LOL组到达ICU后30min实施OLC;分别于术前、CPB后及到ICU后3、5、24、48h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技术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各组CPB后IL-8、IL-10、IL-6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L-8水平在两肺开放组呈显著下降趋势,EOL组在到ICU后24h恢复术前水平,LOL组在到ICU后48h后恢复术前水平,但CMV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或P<0.05)。IL-10水平只在EOL组呈显著下降趋势,EOL组在到ICU后5h即恢复术前水平,而LOL组及CMV组在到ICU后24h仍显著高于术前(P<0.01或P<0.05)。未见OLC对IL-6的显著影响,各时点组间IL-6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LC可减轻CPB相关的肺损伤从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早期实施OLC优于晚期实施OLC。  相似文献   

3.
目的:复制脂多糖(LPS)致伤大鼠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肺损伤模型,检测肺组织IL-10mRNA含量和AP-1活性的改变,探讨抗炎机制在SIRS-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梯级剂量LPS致伤Wistar大鼠,复制SIRS-肺损伤模型;逆转录PCR法(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IL-10mRNA含量;凝胶迁移率分析法(EMSA)检测大鼠肺组织激活蛋白-1(AP-1)活性。结果:①LPS致伤大鼠,可以模拟SIRS-肺损伤发生;②LPS≥6mg/kg可以导致ARDS形成,类似SIRS失控表现;③LPS可以导致大鼠肺组织IL-10mRNA含量和AP-1活性升高;④在非失控性演进为失控性SIRS-肺损伤过程中,当LPS≥6mg/kg时,大鼠肺组织IL-10mRNA含量和AP-1活性的升高幅度最大。结论:①LPS≥6mg/kg是大鼠SIRS-肺损伤发生失控的临界剂量;②大鼠SIRS-肺损伤失控伴有IL-10基因转录及其调控的异常增强;③抗炎机制增强参与了SIRS-肺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体外循环(CPB)后肺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一般胸外科手术高,常见者有“三肺”即肺不张、肺水肿及灌注后肺综合征(灌注肺)。灌注肺即成人型呼吸困难综合征(ARDS)的一种,其发生率虽低,仅1.7%,但死亡率高达26~63%。故ARDS是CPB后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CPB对肺损伤及肺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体外循环(CPB)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在自己设计的兔CPB模型上,研究了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在CPB后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动物进行CPB转流90min,其中主动脉和肺动脉阻断60min,并行循环30min。结果发现:①CPB开始后30min,血中PAF含  相似文献   

6.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多种疾病发展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前期表现.中性粒细胞,又名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是重要的炎症效应细胞,其凋亡延迟或障碍进而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发展和加剧是SIRS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是重要的凋亡蛋白,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等多种凋亡途径参与PMN凋亡.深入探讨SIRS时PMN凋亡异常的分子机制,研究线粒体Cyt-c在PMN凋亡中的作用,寻找诱导PMN适时、适度凋亡的有效方法,对于限制组织损伤、控制炎症反应、减轻SIRS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白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白细胞的基因差异表达。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4例SIRS患者外周血中性白细胞和6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细胞的mRNA进行检测。结果:在8400条基因中发现差异表达基因382条, 其中SIRS患者中性白细胞基因122条表达增加, 260条表达减少, 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是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基因(35%), 细胞受体基因(22%), DNA结合、转录的各种因子基因(23%)以及细胞因子基因(11%)等。结论:SIRS患者体内存在抗炎和促炎两种不同介质作用, 中性白细胞在该环境中基因表达的改变与血液中多种刺激因素作用结果相一致。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时大通量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 是一种可应用于检测炎症反应基因改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ALI/ARDS抗炎治疗研究的策略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既是呼吸道重大疫病(如SARS、禽流感)的病理基础,也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时最易出现的组织损伤[1].ALI进一步发展即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随着失控性的炎症反应(uncontrolled inflammatory response)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ile organs disfunction syndrome, MODS)学说的提出,人们对ALI/ARDS 认识转向对炎症发生、调控的认识,参与炎症反应的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则成为研究的热点[2-5].  相似文献   

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凝血功能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华  韩旭东 《中国微循环》2002,6(6):369-370
目的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与凝血紊乱问的关系,为采用抗凝方法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ICU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在病人入院后即行SIRS及凝血指标检测,分别以SIRS符合点数及预后分组,观察SIRS符合点数与凝血功能紊乱间的关系,以及存活组与死亡组间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SIRS符合点数的增加,PT、APTT、DD也增高,而AT-Ⅲ下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FG、Plt与SIRS符合点数间无明显相关性。存活组与死亡组间,PT、APTT、Plt、FC间无明显差异,DD、AT-Ⅲ在两组问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时,合并有凝血的激活,形成复杂的全身性炎症/凝血反应,炎症反应越重,凝血系统激活越明显,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患者炎症反应与造影剂肾病(CIN)的关系。方法:239例NST-ACS患者根据是否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n=68)及非SIRS对照组(n=171)。两组患者均行PCI,观察PCI术前及术后3天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和CIN发生率。结果:术前,SIRS组hs-CRP和IL-6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NGAL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hs-CRP及IL-6均较术前降低,NGAL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组hs-CRP、IL-6及NGAL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SIRS组CIN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PCI治疗NST-ACS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CIN发生的因素之一。NGAL可能不是CIN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感染,创伤应激时TH1/TH2的平衡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感染、创伤等可同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与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 ,SIRS/CARS之间的平衡决定了疾病发展的方向。TH1和TH2细胞分别与机体促炎和抗炎反应有关 ,两者之间的平衡变化有助于反映SIRS/CARS的失衡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转铁蛋白(TRf)和补体C3、C4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PICU、NICU和急诊综合病区符合SIRS诊断的患儿93例(SIRS组),对照组为年龄、性别与患儿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65例,测定两组儿童血清中hs-CRP、TRf、补体C3和C4的水平.对93例患儿进行SIRS评分,根据评分分成A组(SIRS 2分)37例、B组(SIRS 3分)32例、C组(SIRS 4分)24例,比较3组血清中hs-CRP、TRf、补体C3和C4的水平并统计病死率,与SIR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IRS组患儿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33.85±17.76)mg/L比(2.34±1.54) mg/L,P<0.05].SIRS组血清TRf、补体C3和C4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TRf:(1.26±0.48)g/L比(2.81±0.57)g/L,补体C3:(0.48±0.19)g/L比(1.14±0.21)g/L,补体C4:(0.19±0.09)g/L比(0.39±0.10)g/L,均P<0.05].SIRS患儿血清hs-CRP水平随SIRS评分升高而升高,呈正相关(r=0.863,P<0.05),血清TRf、补体C3和C4的水平则随SIRS评分的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r=-0.834、-0.715、-0.691,均P<0.05).病死率也随SIRS评分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呈正相关(r=1.00,P<0.05).结论 血清中hs-CRP、TRf、补体C3和C4的水平对评估SIRS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肝素涂抹体外循环管道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例双瓣膜替换术病入,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8)和肝素涂抹管道组(HCC组,n=8).分别于CPB开始及主动脉阻断开放后10 min取左右心房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并测定肺循环血中补体C3、C4及MDA含量;于麻醉后CPB前、开放后30min、手术结束时、术后3h、6h及第一天取血标本测定血气及呼吸做功并计算RI和Qs/Qt.结果:开放后10 min,对照组左房血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右心房(P<0.05),而C3、C4水平、PMN和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右房血(P<0.05)HCC组上述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在对照组,CPB结束时呼吸做功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6h时明显高于HCC组;手术结束3h以后,对照组病人RI和Qs/Qt明显增加,HCC组在正常范围内(P<0.01).结论:肝素涂抹管道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淋)患儿化疗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ALL42例,化疗135例次接受化疗期间发生SIRS74例次分为粒缺组和非粒缺组.对符合SIRS诊断的在病程的第1天进行危重评分(PCIS评分)、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并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①粒缺组PCIS评分低于非粒缺组(p<0.05);粒缺组PRISM评分、MODS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非粒缺组(p<0.05).②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项目越多,粒缺组PCIS评分越低(p<0.05),其PRISM评分越高、MODS发生率、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粒细胞缺乏、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项目越多、合并MODS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淋)患儿化疗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发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ALL 42例,化疗135例次接受化疗期间发生SIRS 74例次分为粒缺组和非粒缺组.对符合SIRS诊断的在病程的第1天进行危重评分(PCIS评分)、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评分),并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①粒缺组PCIS评分低于非粒缺组(p<0.05);粒缺组PRISM评分、MODS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非粒缺组(p<0.05).②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项目越多,粒缺组PCIS评分越低(p<0.05),其PRISM评分越高、MODS发生率、死亡率越高(p<0.05).结论粒细胞缺乏、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项目越多、合并MODS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的发生情况,尝试建立修订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Modifie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MSIRS)标准,应用MSIRS早期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及其预后. 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2002年2月收治的281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SAP患者发病48小时内的SIRS指标水平;修改SIRS标准水平,探索MSIRS标准早期判断SAP的优越性以及和SAP预后间的关系. 结果① SIRS在AP中总发生率为41.2%,其中MAP发生SIRS为18.1%,SAP则100%发生SIRS;②建立MSIRS标准:T>38℃,P>110次/min,R>22次/min,WBC>15.0×109/L,符合2项或2项以上者,判断为SAP;③与临床诊断金标准比较,MSIRS标准早期判断出SAP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93.6%、93.1%、85.0%和96.7%.④SAP患者除胰腺并发症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drome MODS)及病死率均随着符合MSIRS标准项目增多而显著升高. 结论 SIRS在AP患者中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病理生理过程,应用MSIRS标准可以早期判断SAP,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并与SAP并发ARDS、MODS、及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SIRS)在急性胰腺炎 (AcutePan creatitis,AP)中的发生情况 ,尝试建立修订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Modified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 ,MSIRS)标准 ,应用MSIRS早期判断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及其预后 .方法 收集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2月收治的 2 81例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轻型急性胰腺炎 (MildAcutePancreatitis,MAP)和SAP患者发病 48小时内的SIRS指标水平 ;修改SIRS标准水平 ,探索MSIRS标准早期判断SAP的优越性以及和SAP预后间的关系 .结果 ①SIRS在AP中总发生率为 41.2 % ,其中MAP发生SIRS为 18.1% ,SAP则 10 0 %发生SIRS ;②建立MSIRS标准 :T >38℃ ,P >110次 /min ,R >2 2次 /min ,WBC >15 .0× 10 9/L ,符合 2项或 2项以上者 ,判断为SAP ;③与临床诊断金标准比较 ,MSIRS标准早期判断出SAP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1.9%、93.6 %、93.1%、85 0 %和 96 .7% .④SAP患者除胰腺并发症外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 ,ARDS)、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dromeMODS)及病死率均随着符合M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病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box-1,HMGB1)在疾病不同程度分组中有无差别和其与感染情况存在与否的相关性,从而为早期干预SIRS的发生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性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48例AC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n=128)及对照组(n=220)。两组均给予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指标的差异,分析两组各种炎症因子水平与mPAR的相关性,并比较术后30天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IRS组患者mPAR、hs-CRP、sCD40L、MMP-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hs-CRP、sCD40L、MMP-9水平与mPA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术后30天,SIRS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炎症反应可能是导致血小板活化的原因之一,合并SIRS的ACS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肌保护技术的明显进步,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显著提高,但CPB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损伤,尤其在需要长时间CPB支持或术前合并肺动脉、肺静脉高压等状态下,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增多,逐渐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CPB时的肺保护方法研究是目前心脏外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