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68例的治疗过程,分析与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治愈59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19.12%;5~10岁病例的死亡率13.04%(6/46);60岁以上者13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38.46%,与总死亡率和5~10岁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前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共46例,死亡4例,死亡率8.7%;术前未确诊的22例因其他原因行剖腹探查时确诊,术后死亡9例(死亡率40.91%)。两组死亡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MOF、急性肾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ARDS和严重水、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儿童的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提高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术后远期生存率。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4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直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只有4例,早期诊断率较低,仅为8.5%。患者手术时的年龄17~78岁,其中17~40岁13例,占27.7%,41—78岁34例,占72.3%。手术治疗44例,其中根治性切除37例,姑息性切除4例,单纯造瘘3例。3例患者拒绝或其他原因没接受外科治疗。根治性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8%、62.2%。结论通过肠镜和放射性筛查探知,配合血液学实验,可提高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围手术期的妥善处理,根治性手术切除率的提高和手术方式的改良,可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的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例,采取早期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采用功能等级评价标准判断手术疗效。结果:患者术后ADLI级2例,Ⅱ级4例,Ⅲ级5例,Ⅳ级4例,V级5例。存活17例,死亡3例,手术成功率为85.0%,恢复良好(ADLⅠ~Ⅲ级)11例,好转率为55.0%(11/20)。结论: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死亡率,并改善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4.
卢志坤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28-28,30
目的: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治疗的过程中,探讨手术的适应证、手术的最佳时间及进行手术的最有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09年3月收治的56例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56例门静脉高压患者当中,行预防性手术34例,死亡率为0;行治疗性手术22例,死亡率为31.8%。急诊手术12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6.7%;择期手术44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11.4%。行断流术加分流术32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5.6%。行断流术24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3.3%。结论:治疗门静脉高压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可有效地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46例资料,按照手术切除范围不同分为三组:局部切除的A组15例,肿瘤及器官切除的B组13例,扩大切除的c组18例,术后统计三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最后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结果A组患者5年内死亡2例,生存率为86.7%,B组死亡3例,生存率为76.9%,C组死亡3例,生存率83.3%,统计学t检验表明三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范围对患者生存率没有显著性影响,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及复发转移因素。  相似文献   

6.
马鹏飞  李生伟 《重庆医药》2009,38(13):1628-1629
目的回顾性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意外胆囊癌的诊断、处理及预后。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7861例LC中13例意外胆囊癌(unexpected gallbladder cancer,UG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发现7例和术后发现6例中的5例行胆囊癌根治术,而仅行LC8例。术后病理TNM分期:工期8例,Ⅱ期4例,Ⅲ期1例。13例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5.1个月,死亡9例,其中接受胆囊癌根治手术的5例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4/5)、40%(2/5)、20%(I/5);而仅行LC的8例术后1年生存率为50%(4/8),无生存超过2年者。结论LC术中应高度警惕意外胆囊癌的发生,意外发现的胆囊癌多为早期,对早期胆囊癌应行标准胆囊癌根治术,仅行单纯的LC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喉癌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87例喉癌术后1年内的复发转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同时期死亡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本组患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率为20.7%。(18/87),占3年复发转移率的75%(18/24)。这些患中3年、5年死亡发生率分别为55.6%(10/18)及61.1%(11/18),占全组3年、5年死亡率的76.9%(10/13)及64.7%(11/17)。结论:喉癌术后1年内复发转移是导致患近期死亡,降低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陶智育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86-1686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eutefattyliverof-pregnancy,AFLP)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3例AFL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白细胞异常升高,13例凝血酶原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清胆红素升高,10例出现低蛋白血症,4例出现低血糖。13例孕产妇,死亡5例,死亡率为38.5%,16例新生儿死亡5例,死亡率为31.3%。结论:临床应警惕AFLP,通过早期诊断,早期终止妊娠并加强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孕产妇及新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介入与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刚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6):675-67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冠状动脉内成型加支架置入术的疗效与静脉内溶栓治疗进行对比评价。方法:对51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与同期146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的AMI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急诊介入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98.2%,其中TIMI--3级血流为96.5%。术中、术后无死亡病例。其中8例因3例支血管病变而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随访3个月复发胸痛3例。静脉内溶栓组再通率67.1%,在院死亡13例。出院后随访3个月死亡5例,反复性胸痛及再梗死128例。结论:急诊介入是抢救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27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老年急性阑尾炎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易患因素、诊断方法、手术疗效及预后。结果276例死亡7例(2.5%)。术后6—8d拆线,平均住院时间8d。切口甲级愈合196例(71.0%),乙级愈合43例(15.6%),丙级愈合37例(13.4%)。术中证实阑尾穿孔86例(31.2%),阑尾周围脓肿7例(2.5%)。伴发病76例次,术后早期并发症87例次,切口和腹腔内感染性并发症39例(14.1%)。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有效处理伴发病和并发症,是提高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手术疗效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闭合性腹部损伤导致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7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30例闭合性腹部损伤导致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治愈27例,治愈率为90%,死亡3例,死亡率为10%;有5例术后出现刀口感染,2例出现腹腔内脓肿,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症状,经换药及2次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对于闭合性腹部损伤所导致的结肠破裂.早期明确诊断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肠破裂后围术期感染是其主要的并发症.应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12.
王文卿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237-238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2005年4月~2011年3月收治的78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观察治疗预后。结果本组78例患者均于紧急复苏后给予手术治疗,治愈58例,治愈率为74.4%;死亡20例,占25.6%;死亡原因包括MODS8例,呼吸衰竭6例,肝功能衰竭5例,结肠瘘1例。术后发生肝内脓肿3例,膈下脓肿2例,切口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严重肝外伤病情严重,就诊后需及时给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紧急复苏与手术治疗并重,才能尽量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外侧裂区脑挫裂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23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术前已有脑疝或术中颅压高、脑膨出的患者予以去骨瓣减压,其他患者予骨瓣复位。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术后生活完全自理13例,生活部分自理5例,生活不能自理3例,死亡2例,为术前诊断合并脑干损伤者,死于术后并发症。结论积极早期手术治疗外侧裂区脑挫裂伤,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预后;需高度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防护。  相似文献   

14.
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83例脑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评价其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共83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显微切除手术的疗效。结果80例患者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96.4%。治疗显效41例,占49.4%;有效率33例,占39.8%;无效9例,占10.8%。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显微手术以其损伤小,适应证宽,全切除率高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刘臻  王德重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79-180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9例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根据入院的时间分为早期12h内和晚期12h后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其中,动脉血栓性脑梗死13例,脑栓塞3例,外伤性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性1例。结果:手术治疗19例中,死亡5例,早期手术10例中死亡1例,晚期手术9例中死亡4例,随访6个月~2年,恢复良好4例,中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早期行去骨瓣减压术能降低大面积脑梗死的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在我科诊治的四肢血管损伤患者36例,追踪随访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肢体成活34例(94.44%),一期截肢1例(2.78%),1例(2.78%)因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后出现浅表感染5例(13.88%),遗留缺血性肌挛缩1例(2.78%),遗留胫骨骨髓炎迁延不愈1例(2.78%);34例患者成功随访(3.25±0.86)年,疗效评定优24例(70.59%),可9例(26.47%),差1例(2.94%)。结论及早明确诊断与救治,可以提高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截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残胃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残胃癌24例,15例接受手术治疗,分析手术预后。结果:随访无手术死亡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2例术后1年半死亡,2例2年后死亡,4例3年半死亡,7例术后5年半随访时健在,1例术后存活8年。平均术后生存5年半。结论:只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病情采取合理术式,残胃癌亦可有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28例胰腺损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强  张晨阳  徐锋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34-1436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外科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2004年收治的28例胰腺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中,术前确诊4例(14.3%),23例治愈(82.1%),5例死亡(17.9%),发生并发症13例(46.4%),术后胰漏是主要并发症。结论:胰腺损伤术前诊断困难,剖腹探查术是早期诊断最可靠的方法,根据术中探查情况采取简单而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影响胰腺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影像学提示为胆囊癌的34例手术患者均由术后病理证实。8例非手术患者仅有影像学诊断结果。34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8例,意外胆囊癌行LC术2例,胆囊癌根治术24例,胆囊癌扩大根治术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8例行放射治疗的晚期胆囊癌患者中5例可见肿瘤缩小。37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8%、24.3%、10.3%。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提高胆囊癌生存期的关键。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胆囊癌的主要方法。根据肿瘤的分期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目前治疗胆囊癌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临床经验,以图进一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年1月-2002年10月间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38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出现早期并发症37例(为9.58%),围术期死亡7例(死亡率为并发症的18.91%,为手术的1.81%),结论:术前的认真准备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中麻醉和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处理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