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晓京 《开卷有益》2014,(6):66-66
芒种6月6日为"芒种"。芒种的"芒"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开始成熟,"种"就是种子的意思;人都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这个时节阳气已经达到了盛极的尽头,开始有阴气萌生,空气中弥漫湿热气息,人之所及,呼吸之所受,皆不离此。这时暑令湿盛,人就有些四肢困倦,萎靡不振,饮食调养应坚持益肝补肾、养肺滋心的原则。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五月,肝脏气体,心正旺,立减酸增苦,益肝补肾,固密精气。  相似文献   

2.
芒种养生     
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故而"芒种"也称为"忙着种",是农民朋友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节.  相似文献   

3.
正六月是夏季的开始,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农历书记载:"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就是说,芒种节气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分界点,因天气炎热,已进入典型夏季,农事种作均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成活率越来越低,农谚"芒种忙忙种"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4.
6月份的第一个节气是"芒种",这个时节,大麦、小麦、燕麦等有芒的作物成熟,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田地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如陆游在《时雨》诗中描写的"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而苦读了多年的莘莘学子们也将迎来收获期,通过人生中重要的考试——高考,继而跃过龙门,变身为"大学生",这是一场牵动着千万个学子和千万个家庭的考试.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今年的大寒节气是1月20日,是24个节气中的最后一个,与立春相接。大寒的这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也是心肾阳气容易不足的时候。阳气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而寒冷的天气特别容易伤阳气,因此大寒时节应注重养阳暖心,促进血液循环。在饮食上要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口味可以加重一些,如生姜、大葱、花椒、桂皮、羊肉等。羊肉加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以大葱和生姜调味,每周无妨吃1次。此  相似文献   

6.
南凯 《开卷有益》2010,(6):64-64
6月6日和21日分别为"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芒种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将要收割;夏至这天白昼最长,开始进入暑热天气。这时,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使人感到四肢困倦,委靡不振。因此,在这两个节气养困倦,委靡不振。因此,在这两个节气养生,首先,要注意精神调养。  相似文献   

7.
小暑
  斗指辛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此时天气虽已热,但还达不到最热的程度,所以叫小暑。俗语“热在三伏”,伏:即伏藏的意思,小暑节气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说明小暑时节风中带着热浪,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昼长夜短,相对其他节气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更应注意养生保健。此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最宜“春夏养阳”,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时节,容易烦躁不安,易困乏,少精神,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心身。  相似文献   

8.
<正>6月6日和21日分别为"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芒种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将要收割;夏至这天白昼最长,开始进入暑热天气。这时,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使人感到四肢困倦,委靡不振。  相似文献   

9.
夏季重养心     
夏天已至,现在已经进入了盛夏时节.夏季养心应遵循"运动、穴位、饮食、精神",四位一体相结合,顺应时节以养身心. 《黄帝内经》中提到:夏至极阴生,则阴气上升,阳气下降,阴阳相交,万物生化,蕃茂秀丽,花英盛满,将以成实,此时气候始变,故当随顺其机,夜卧早起,避暑热以纳清气,无厌日长而贪眠,致神气昏困,使志无怒,怒则阳火暴逆不和,和则其气得以疏泄;若所爱在外者,皆顺其发泄之意,勿使郁遏,为养生之道也.心属火,主夏令,如逆之则伤心气.  相似文献   

10.
洪霞 《大家健康》2009,(9):21-21
从中医理论上说,胖人大多阳气偏虚,体内有痰有湿,动作较缓,不大喜欢活动,活动时容易肢体疲乏困重,这类人容易罹患动脉硬化、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瘦人则往往阴虚火旺,敏捷好动,容易亢奋冲动,易患失眠、口腔溃疡等疾病。中国俗语有“肥人气虚,瘦人血虚”的说法。专家指出,不同体型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生理特点,通过适当养生手段可使机体处于更为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外健康文摘》2008,5(22):42-42
冬季降温快,很多人手脚易冰凉,这类情况常发生在女性身上。据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亚健康科刘洋博士介绍,手脚易凉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几方面:一是阳气虚弱。所谓阳气,是指一种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温养全身组织、抗拒外邪等作用的物质。四肢为诸阳之末,平时靠阳气来温养,当阳气衰微,不能温养四肢时,就出现四肢冰冷现象。二是气血不足。气有推动血液温养肌体的作用,所以气血不足时就会出现手脚冰冷。此外,有些人精神容易紧张,一有急事,就精神紧张、情绪不稳,也容易出现手脚冰凉。 除了手脚冰凉外,若还有其他明显不适,最好还是看医生,明确诊断后全面调理身体。如果仅为手脚冰凉,不妨按照下列方法调理一下。  相似文献   

12.
正俗话说,伏天好人三分病。很多人常在三伏天食欲不振、头昏脑涨、燥热憋闷、胀痛腹泻。因此,从饮食入手,重点清暑、养心、健脾、祛湿,顺利安度伏期"桑拿天"。热茶散热有人夏天喜喝冷饮,其实热茶最具散热解暑功效。中医认为,夏天炎热,阳气宣发在外,阴气就被郁于体内,如吃过多生冷食物,就会使寒湿盛于体内,不易被脾胃消化。而盛夏时节饮用热茶,能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排热。热茶中茶多酚、糖、果胶、氨基酸等,能  相似文献   

13.
葛华 《大家健康》2013,(4):51-51
我国有许多关于餐后养生的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实际上,按照中医的理论,并不是每顿饭之后都要散步才有益处。坚持"午饭后静坐,晚饭后慢走"可以调节免疫力,延年益寿。午饭后需要静坐养神。中医认为,人在上午的气血运化都属阳气,到午时开始生阴,是养心的时间。午时静坐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  相似文献   

14.
胃下垂是指胃呈降下的状态。此种体质一般为瘦型体,体力和肌力都很弱,容易疲劳,精神不振,有暴饮暴食的习惯,或睡眠不足,或遭受过精神刺激。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消化不良、烧心等。此症如在饮食上注意,其症状会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正夏三月是一年四季中阳气暑热最盛季节,万物繁荣秀丽,新陈代谢加快,是人体阳气最易外泄时节。所以,夏季养生保健重视顺应自然,更要特别关注10大要点。1.养心。中医认为,"火热主夏,内应于心""暑热最易伤心"。夏季暑热当令,腠理开泄,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出现心悸、气短乏力、胸闷、胸痛等症状。且天气炎热,易致血压上升,汗出过多则血液  相似文献   

16.
正芒种时节,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这个时节采用沐浴养生法,是比较适宜的选择。当身体沐浴在水中时,一方面水的物理属性,如水流的压力、浮力能对身体的皮肤和血液循环系统以及心肺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加入不同的中草药可起到各自独特的排毒功效,达到养生健身的目的。下面介绍两款中草药沐浴保健方。1.甘草菊花浴用甘草15克,野菊花  相似文献   

17.
秋病是指秋季多发的疾病或者容易出现的症状,如咳嗽、瘙痒、胃痛、腹泻、精神抑郁等。秋病一般在春季痊愈或减轻或进入缓解期,如在这时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正值春季,笔者把一些常见秋病或其症状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 冬病夏治", 意谓冬天好发的疾病, 选择在夏天治疗.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在功能上是相互联系, 冬病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发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这种联系和影响是以脏腑为中心, 通 生的根本, 在于寒邪强盛和阳气受损.夏治, 指夏至后三伏过经络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穴位敷贴疗法正是在这种整体观 天期间通过中医传统方法生发阳气, 固本培元, 以驱散至夏念的指导下, 通过穴位刺激作用和特定部位的药物的吸收作用 未退之寒邪, 恢复阴阳平衡, 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从而减少来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阳气与健康密切相关,建立了中医学早期的阳气盛衰寿夭理论,反映在对阳气特性的认识,阳气与健康的关系,以及阳气与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其中阳气特性是《黄帝内经》时代医家长期观察和医疗实践过程中对人体阳气提纲挈领的认识,与阴阳学说有一定的承继关系,太阳是《黄帝内经》时代阳气理论的思维原型。人体阳气的特性首先呈现在阳气的属性、物质规定性;其二,节律性是人体阳气的另一特性,表现为阳气的日节律、月节律和四季节律;其三,主导性是就阳气之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而言,也体现于人体疾病的发生过程中,以及治疗方法、用药等方面,体现了《黄帝内经》阳气盛衰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开卷有益》2021,(7):72-73
俗话说,"热在三伏".每年的"三伏",都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湿气最重、最潮湿闷热的天气,通常称之为"酷夏".三伏天一般持续30~40天.这段时间该如何养生,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的阳气升散外发,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在机体脏腑外面,肌肤腠理常处于开泄状态,经常出汗以适应暑热天气,因此,机体很容易表现脏腑功能紊乱,并容易形成气虚,出现身体乏力、饮食减少等症状,甚至发生中暑、肠胃失调等病症,影响健康.但与此同时,这个季节也是我们调养身心的最佳时节.在这里,专家根据中医经典养生理论,总结出了三伏季节健康养生五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