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外伤手术中的诊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在眼外伤手术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1.分析175例睫状体脱离复位术的手术疗效。其中UBM组92例,前房角镜组83例,将两组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2.经UBM检查确定眼前节微小异物8例;3.应用UBM对40例人工晶状体植入位置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睫状体脱离经一次手术眼压恢复正常,在UBM组占95.7%,前房角镜组占82%,经统计学处理,一次手术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8例眼前节微小异物经UBM定位后成功取出,其中5例为其它影像学未能发现的异物。囊袋内植入的人工晶状体位置最为理想;睫状沟缝合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位置多偏后且不对称。结论:UBM检查在眼外伤疾病诊断中简便可靠,效果直观,可提供精确的数据,对指导手术及术后效果观察等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9岁.20年前曾受眼外伤,现因视力下降来我院行近视眼激光手术,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下方虹膜明显变薄,虹膜高度膨隆,虹膜与角膜相粘连,虹膜下方可见一条形不规整强回声,其后伴宽大声影,致使后房变形变大,超声生物显微镜提示:后房巨大异物.CT检查:眼前节可见1枚0.40 cm×0.42 cm高密度伴反射状尾影异物,CT值3 360 Hu,CT诊断为眼前节异物--考虑金属.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分别观察急、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26例33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25例3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别于小梁切除手术前和手术后1个月应用UBM进行眼前节结构的测量.结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开放距离 (AOD)、房角开放度数 (AA)、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ILCD)、虹膜晶体夹角(θ2)、虹膜悬韧带距离(IZD)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3眼发现睫状体脱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ILCD、θ2、IZD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BM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手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能进行精确测量,对探讨青光眼发病机制、防止并发症发生、判断手术预后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瞳孔阻滞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行传统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前房角的变化。方法:分析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确诊PACG(瞳孔阻滞型)26例(37眼),男7例,女19例,年龄42~76岁,其中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5眼,前驱期7眼,间歇期5眼,均行虹膜周边切除术。分析术后的治愈率:根据术前、术后应用UBM进行前房测量,对UBM提供的眼前段剖面图进行定性观察和分析,比较术前、术后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同时观察虹膜形态的改变。结果:1)本组治愈26例36眼,97.3%(36/37),无效1例1眼,2.7%(1/37);2)治疗前后小梁虹膜夹角、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比较(t=2.155,2.172;P0.05);3)虹膜周边切除术后虹膜根部组织远离小梁网,房角粘连范围减小。结论:利用UBM观察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行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前房角的变化,可以观察到经手术治疗后,前房角解剖结构的改变,根据小梁虹膜夹角、前房角开放距离、术后虹膜形态改变情况,表明临床上虹膜周边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的测量对白内障、青光眼及屈光不正等眼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A超是测量ACD首选的检查方法。1990年Pavlin设计了第一台眼科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由于其能在活体上清晰显示眼前节组织结构,如虹膜后表面、后房、睫状体,甚至晶状体悬韧带等,对角膜厚度,前房深度进行测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20MHz高频超声诊断眼钝挫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病例采用 10MHz高频超声观察整个眼球结构 ,然后用 2 0MHz高频超声观察眼前节结构 ,结果显示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既能了解有无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异物 ,又能了解眼前节细微结构 ,如虹膜根部断裂、睫状体脱离等 ,表 1  11例眼钝挫伤眼科及超声检查性别年龄患眼伤后检查常规眼科检查 1 0MHz超声检查 2 0MHz超声检查男 33左 3h 眼睑皮肤裂伤 ,前房出血 ,瞳孔散大 (外伤性 ) 未见异常前房积血 ,血块大小为 6 .5mm× 1 .9mm女 1 1右 5天 角膜裂伤 ,虹膜及晶体皮质嵌顿于伤口 ,瞳孔上移 ,晶状体混浊玻璃体出血 ,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0MHz与一般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眼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眼外伤患者35例,先用7.5~10MHz探头及CDFI观察眼球整体结构,尤其是眼后节的改变,再用20MHz高频超声重点观察眼前节的结构。结果:33例患者发现异常,其中眼前节损伤20例(包括角膜损伤、前房积血、外伤性白内障及晶体半脱位);眼后节损伤21例(包括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球内异物)。结论:20MHz与一般高频超声联合应用既可观察到眼球全貌及眼后节的改变,又可重点观察眼前节的结构,拓宽了超声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正常眼压窄角眼房角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了解窄角眼房角的解剖形态特征。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96眼)正常眼压老年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根据房角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检查为窄房角的42例患者(46眼)为观察组,宽房角的50例患者(50眼)为对照组。分别使用A超和超声生物显微镜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A超检查下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以及相对晶体位置;比较两组患者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下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睫状体厚度、小梁虹膜角、房角开放距离、虹膜厚度以及虹膜晶体接触距离;比较两组患者点1%匹罗卡品滴眼液前后眼前段结构变化。结果A超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前房深度(2. 50±0. 28) mm,晶体厚度(4. 96±0. 47) mm,眼轴长度(21. 23±0. 87) mm,相对晶体位置(2. 18±0. 13);对照组患者前房深度(3. 40±0. 31) mm,晶体厚度(4. 21±0. 45) mm,眼轴长度(23. 50±0. 79) mm,相对晶体位置(2. 35±0. 1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前房深度、睫状体厚度、小梁虹膜角、房角开放距离以及虹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虹膜晶体接触距离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点1%匹罗卡品滴眼液前后两组患者超声生物检查镜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点1%匹罗卡品滴眼液前后前房深度差值、小梁虹膜角差值以及房角开放距离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正常眼压窄角眼房角表现为前房浅、晶体厚、眼轴变短、晶状体相对位置靠前、小梁虹膜角变窄等特点,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能够对眼前段结构进行很好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的形态学特征,分析囊肿与邻近房角的关系,以及多发性囊肿对全周房角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方法除外原发性房角狭窄或关闭,有眼科手术及眼外伤史的个体,从我院眼科门诊随机选取50例13~40岁患者为青少年组,60例41~70岁患者为中老年组。用UBM对患者每只眼全周进行扫查,分析青少年组与中老年组间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形态学差异。比较囊肿形态与邻近房角狭窄或关闭的关系。当多发性囊肿导致房角≥2个窄角及闭角时,估测囊肿导致全部窄角和闭角的范围占此眼周长的比例。结果本组UBM检查对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检出率为31.8%,其中多发者占62.9%。对于局部房角,体积越大的囊肿引起房角狭窄或关闭的可能性越大(P<0.05);位于睫状冠前表面、虹膜根部后表面及临近睫状沟的囊肿对房角的影响亦较大(P=0.05)。青少年组与中老年组囊肿发生率分别为40.0%和25.0%(P<0.05);平均最大径分别为(0.51±0.54)mm和(0.31±0.17)mm(P<0.05);多发性囊肿在组内比例分别为75.0%和46.6%(P<0.05);多发性囊肿引起单眼多发性房角狭窄及关闭的病例均发生于青少年组,占该组发生囊肿眼的12.5%。结论青少年组较中老年组发生囊肿的数量多、体积大、易多发,更易导致多点房角狭窄及关闭。原发性虹膜睫状体囊肿可能是引起青少年继发性房角狭窄和关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MHz超声对正常活体眼前节结构检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眼前节结构的检测价值 ,为进一步研究眼前节组织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用 2 0 .0MHz高频探头对 30例正常人眼的眼前节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2 0 .0MHz高频超声能清楚地观察角膜、虹膜、晶状体、睫状体、前房等结构。角膜呈一条弧形的高回声 ,中央厚度为 (0 .383±0 .0 31)mm ;前房为无回声 ,前房深度为 (2 .2 41± 0 .2 5 6 )mm ;虹膜呈短条状高回声 ,厚度为 (0 .419± 0 .0 44)mm ;晶状体前囊膜呈弧形高回声 ,晶状体内部为无回声 ,晶状体厚度为 (3 .5 33± 0 .185 )mm ;睫状体为类似三角形的中高回声 ,最厚处厚度为 (1.131± 0 .0 94)mm。结论  2 0 .0MHz高频超声可无创性、清晰地观察正常眼的眼前节结构 ,对青光眼、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睫状体疾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定量分析可疑房角关闭(PACS)患者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术前、术后前房深度(ACD)、周边房角(ACA)、前房容积(ACV)的动态变化.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临床选取行LPI术的33例PACS患者,术前、术后1周分别用Pentacam和UBM测量眼前节数据.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①Pentacam 测量结果,术后ACD 无显著性变化(t=-0.170,P〉0.05),ACA 加宽(t=-2.218,P〈0.05),ACV加大(t=-4.879,P〈0.05).②UBM 测量结果,术后ACD 无显著性变化(t=0.1,P〉0.05),ACA 加宽(t=-8.258,P〈0.05).③Pentacam 与UBM在测量术前、术后ACD、ACA值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0,t=-15.038,t=10.451,t=2.274,P均〈0.05).在测量ACD时呈正相关,测量ACA时不具有相关性.应用Bland-Altman分析,两种方法测量ACD、AC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Pentacam 作为一种新型、无创的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可以定量分析PACS患者LPI术后前房结构的变化,与UBM比各有优势,其值有一定差异,ACD值和ACA值有良好的一致性.在临床工作中可发挥两种仪器各自优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是一种利用超高频超声对眼前节组织结构进行实时动态观察的超声新技术,该技术对睫状体的检测具有独到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UBM在眼睫状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将与UBM相关的多种新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UBM检查发现睫状沟关闭、虹膜隆起、房角变窄所致的闭角型青光眼。方法:用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Model P40,检查5个病例,6只眼,其中闭角型青光眼5例、眼内肿瘤1例。结果:小梁网睫状突距离761.83±166.12,房角开放度500μm处21.10±7.7,与正常眼小梁网睫状突距离1122±232,房角开放度500μm处30±12对照比较差异明显(t=5.311,P<0.003,t=2.83,P<0.037)。讨论:用UBM检查发现高坪虹膜综合征,对青光眼发病原因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眼球钝挫伤眼前节损害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扫描图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Model P40超声生物显微镜对69只无破裂钝伤眼进行检查。分别采集中央及3、6、9、12点处的图像,并依病情需要追加采集其他钟点的图像,结合临床了解眼前节组织变化与损害。结果 62只眼有2种以上的眼前节组织损害,占89.9%。超声生物显微镜显示存在前房积血27只眼,前房角后退22只眼,虹膜根部离断16只眼,晶状体悬韧带断裂不全脱位19只眼,玻璃体疝5只眼,睫状体脱离19只眼,前部脉络膜脱离23只眼和前部玻璃体积血9只眼。结论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节外伤中有实用临床价值,尤其在角膜混浊、前房积血、睫状体脱离、低眼压和病变隐藏在虹膜后时,可显示出常规眼科检查和眼部超声不能揭示的病变,为眼前节钝挫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und bimicroscopy,UBM)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激光治疗术后眼前节变化. 方法 收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患者116例(197眼),激光治疗术前、术后均经UBM检查,观察术前术后睫状体结构. 结果 应用UBM观察显示,DR患者术前均无睫状体脱离,激光术后并发睫状体脱离者81例(134眼),发生率为68%. 结论 DR激光术后易发生睫状体脱离,应重视激光术后早期眼前段结构的观察.  相似文献   

16.
CT对眼球内异物所致球后壁组织损伤判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球穿孔伤球内异物存留患者的手术预后除与球内异物大小、异物存留位置时间和眼内感染情况相关外,眼球内后壁组织一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的损伤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术后视力,由于眼球穿孔伤患者伤后多伴有屈光间质混浊。术前对眼球内后壁组织损伤的判定缺乏准确性。通过临床实践我们发现,眼CT检查对球内异物所致眼球内后壁组织损伤判定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嵌顿致视网膜扭转是一种严重的眼外伤 ,常伴有屈光间质混浊 ,眼部常规检查时不易发现。2 0 0 0~ 2 0 0 2年我们用 B型超声诊断 6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男 5例 ,女 1例。年龄 15~ 2 5岁 ,平均年龄 2 0岁。右眼 4例、左眼 2例 ,病程 2 5~ 35天。6例患者均为角巩膜穿通伤 ,其中炮崩伤 4例 ,眼镜碎片扎伤 1例 ,异物取出术后 1例。伴有虹膜缺损者 3例 ,视力 :无光感 2例、光感 2例、手动 /眼前 1例。检查方法及结果 :应用光太公司生产的 A/ B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10 MHz。患者取仰卧位 ,用眼睑法扫查。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玻…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晶状体混浊或眼外伤患者常因屈光间质病变导致裂隙灯无法窥入眼底而影响对玻璃体等疾病的诊断,超声检查不受影响,能对有屈光间质病变的眼病患者提供较清晰的声像图[1].本研究对81例玻璃体病变患者临床表现及超声图像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眼内异物留存13a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1岁。左眼持续性充血,流泪10a余,2007-09—24以左眼内异物、眼球萎缩收入院。检查见:左眼视力无光感,球结膜充血,全角膜磁白色瘢痕化,其上有大量新生血管生长,上方角膜缘处隐约可见少量虹膜组织,1点位近角膜缘隐约可见两个小点,疑似异物留存,屈光间质及眼底无法窥及。  相似文献   

20.
正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转的致盲眼病~([1-3])。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SCP)是通过破坏部分睫状突来减少房水生成进而降低眼压~([4])治疗青光眼。目前主要通过眼压控制状况、降眼压药物、术后并发症分析判断TSCP的疗效~([5])。超声生物显微镜(UBM)非侵入、无干扰、可以实时、动态观察并记录虹膜、房角及睫状体的解剖结构~([6])。临床上利用此项技术观察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及成形术后房角的变化、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道的变化,对治疗效果、治疗失败原因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