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的利用自行研制的新型支具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研制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固定支具,并应用于7例(8侧)新生儿股骨干骨折。股骨干上1/3骨折2侧,股骨干中1/3骨折6侧,术前骨折成角44°~83°(平均62.4°)。结果应用支具后股骨断端成角0°~22°(平均14.0°),住院时间2~3d,无皮肤受损及支具脱落。随访6~36个月(平均21.3个月),所有骨折愈合良好,双下肢长度差别〈1cm,患肢功能活动正常。结论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固定支具是治疗新生儿股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护理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带锁髓内针在治疗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对89例股骨干骨折均采用顺行扩髓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结果 本组患者都痊愈出院,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无1例感染,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1个月(2~22个月).根据Johner-wrub评分标准,优77例,良8例,差4例,优良率95.5%.结论 带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潘焕生 《现代保健》2011,(17):35-36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使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对采用闭合穿钉或小切口复位穿钉手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股骨转子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1个月,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问为7个月,髋膝关节活动良好,无股骨头坏死征象。结论股骨重建钉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股骨转子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8~24个月回访,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愈合时间为15~2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9个月;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为5~9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个月;患者髋关节、膝关节均活动良好无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钉断裂、髋内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也无股骨头坏死征象.结论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该类骨折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股骨重建钉治疗髋部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2月~2012年1月共23例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17例,转子间骨折6例)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的病人,均用股骨重建钉内固定。随访8~36个月,平均26.0个月。结果全部股骨干骨折均在术后4~8个月内获得愈合,股骨颈骨折1例出现不愈合,余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均在4~7个月内愈合;参照Friedman-Wyman评价标准,髋膝关节功能恢良好。结论对于髋部骨折合并同侧股骨干骨折,股骨重建钉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年12月至2007年3月收治13例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7例,采用逆行髓内钉加空心螺纹钉治疗3例,由于漏诊,顺行髓内钉固定后加空心螺纹钉治疗3例.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至5年.1例患者术后20个月股骨干骨折未愈合,予以再次手术内固定加植骨治疗,6个月后愈合;1例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均一期愈合.结论 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发生率较低,漏诊率较高,应根据股骨干的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评价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03/2009—01应用扩髓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33例,其中新鲜闭合性骨折30例;陈旧性骨折3例;股骨干横形骨折12例,斜形骨折17例,粉碎性骨折4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9~56岁,平均34岁。随访1~4年,平均随访1.5年。结果骨折愈合时间4~7个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2个月。骨性愈合30例;临床愈合3例。本组无感染、髓内钉无折弯和折断,无畸形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能防止短缩和旋转,固定牢固,愈合率高,是股骨干骨折较好的一种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用逆行交锁钉择期治疗同侧股骨干和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同侧股骨干和股骨远端骨折患者7例,择期行骨折复位逆行钉内固定术。结果 有1例失去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6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无1例感染、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失效,膝关节活动度为92.4度,Neer评分平均为88、7分。结论 该方法治疗同侧股骨干和股骨远端骨折具有骨折愈合快、感染率低、内固定失败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患者,观察疗效.方法:经皮外固定支架固定50例.结果: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19个月,平均6个月.50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后拆除支架,邻近的膝、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手术方法简单,损伤小,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花费小.既能有效固定,又利于伤口处理.可以减少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漏诊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入选本院股骨干骨折伴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诊断股骨颈骨折6例,术中诊断1例,术后发现合并股骨颈骨折3例。其中3例采用股骨重建髓内针同时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颈骨折,1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例采用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再行闭合复位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1例采用顺行带锁髓内钉(UFN)结合空心钉固定,1例合并股骨髁上骨折,采用LISS-DF固定股骨干和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空心钉固定股骨颈,3例采用钢板固定2~3d后发现股骨颈骨折,再行空心钉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5年,平均3年,股骨干骨折均愈合,股骨颈骨折愈合9例,其中1例畸形愈合,不愈合1例,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漏诊率较高,常规骨盆前后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治疗应根据股骨干骨折的部位和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来确定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加关节突V型截骨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8年9月应用后路椎管减压加关节突V型截骨术治疗的42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年龄(65±4.5)岁,病史(8.5±6.2)年,腰弯Cobb角32.4。±3.7°。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弯cobb角(°)、胸腰段后凸及腰椎前凸Cobb角(°)、腰3、腰4椎体倾斜度(°)、顶椎偏距(cm)、躯干偏移及经c7椎体中心的铅垂线距S1后上缘的距离(cm)。根据JOA评分标准判断随访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7例,随访时间(29±9.5)个月。术后早期:冠状面Cobb角较术前平均矫正17.9°±3.3°(矫正率55%),胸腰段后凸较术前矫正3.8°±1.6°(矫正率51%),腰椎前凸较术前平均增加13.4°±4.9°,顶椎偏距及腰3、腰4椎体倾斜度较术前分别矫正(1.9±0.7)cm、4.1°±1.3°、5.4°±2.6°,患者的冠、矢状面平衡较术前明显改善[(分别矫正(1.8±1.0)cm、(3.6±1.1)cm]。末次随访显示:冠状面Cobb角矫正丢失2.4°±0.5°,胸腰段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2.6°±1.1°,矢状面矫正丢失(1.2±0.4)cm,无一例假关节形成,疗效优良率84%。结论对于腰弯Cobb角不超过70°的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椎管减压加关节突V型截骨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冠、矢状面平衡,总体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侯平  叶永杰  欧力  银毅 《现代保健》2009,(17):23-25
目的探讨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52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对有骨质疏松骨缺损者术中植骨11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结果51例在3—6个月时获得骨性愈合,内固定未见松动、脱落、断裂。髋内翻1例,畸形愈合。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股骨近端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测量,掌握股骨近端的形态和几何参数特征,用于指导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钉技术中的定位判断.方法:(1) 将90 侧干性股骨骨骼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并测量股骨颈后缘基底的倾斜角度Angleα.(2) 选取30 侧标本制作成股骨颈、股骨头系列断面,通过系列断面的投影图来确定股骨颈前后缘最窄处在股骨头的投影.并确定股骨头投影的圆心O 和股骨头的顶点C,然后在确定通过股骨颈前后缘最窄处在此重叠图上的位置,标出前后缘端点的垂直线与该球形上半弧形的交点A、B,分别定AOC、BOC 的角度为Angle β、Angle θ,并测量出其大小,并通过这些角度来推算出A、B 点在该钟面上所代表的时间点.结果:(1) 正面观股骨颈前缘几乎与股骨近端骨皮质前缘相切,仅在股骨颈中下缘略斜向后;后面观股骨颈后缘自小转子中点斜向上前,止于粗隆的上、前缘;整体观股骨颈最窄处位于股骨颈中部,呈椭圆形,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为自后下斜向前上.(2) 中国人股骨颈后缘的倾斜角度为Angleα (64.00°±2.31°),股骨颈最窄处前后缘在股骨头的投影参数为Angleβ(29.93°±2.87°) 和Angleθ(50.62°±2.69°),相当于钟面上的时间点为11 点到13 点40 之间.结论:了解股骨近端的大体形态特点、测定股骨颈后缘的倾斜角度和股骨颈最窄处前后缘在股骨头的投影参数,可用于指导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拉力螺钉技术的定位、定向操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 比较简易外固定支架治疗高龄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 自 1994年 7月~1999年 12月 ,用简易外固定架治疗 2 1例。同期用骨牵引治疗 30例为对照组。 [结果 ] 术后随访 6个月 ,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其骨折愈合的时间为 10~ 15周 ,平均 2 1.8周。髋内翻畸形 2例 ,钉道口感染 3例 ,无肺炎及褥疮等合并症。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 12~ 18周 ,平均 15 .2周 ,髋内翻畸形 5例 ,并发肺炎 4例 ,褥疮 6例。 [结论 ] 在高龄老年人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时 ,应首先选用简易外固定支架。  相似文献   

15.
微创跖骨头颈截骨治疗(足母)外翻畸形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微创跖骨头颈截骨治疗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75例(626足)(足母)外翻患者采用微创跖骨头颈截骨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均拍摄双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测量(足母)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并采用美国足部疾患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手术方法根据(足母)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倾斜角及第1跖骨相对长度决定截骨量及远端外移的程度.结果 随访12~30个月,平均(18.5±6.8)个月.术后骨愈合满意,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情况,皮肤感染1例1足,缝线反应1例1足.术后患者的(足母)外翻角为7.18°±4.55°,第1、2跖骨间角为5.07°±1.70°,平均矫正30.54°和12.33°,足部功能评分(84.8±7.6)分,与术前[(46.5±9.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根据(足母)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第1跖骨的长度,正确选择截骨的方法及跖骨远端向外推移的程度可有效地三维立体矫正(足母)外翻畸形,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肘关节后脱位合并桡骨头和尺骨冠状突骨折("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9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桡骨头骨折根据Schatzker-Tile分型,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2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按Rogan-Morrey法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2例.手术方式采用由深至浅的层次修复,依次为冠状突骨折,前关节囊,桡骨头骨折,外侧关节囊和伸肌总腱附着点.如存在外翻不稳定,需要修复内侧副韧带.术后肘关节完全旋前位屈曲90°固定7-10 d,6周以内避免进行完全伸直旋后位功能锻炼.8周可以进行肌力锻炼,3个月左右可以恢复日常生活.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60(31±6)个月.术后3个月,9例患者的屈伸度为80°~110°(102°±3°);前臂旋转幅度100°~150°(135°±6°).根据Mayo评分标准,优5例,良3例,可1例.术后6个月发现3例出现异位骨化,2例不影响功能未进行处置,1例影响屈伸功能,给予外侧入路切除骨化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Mayo评分由可升至良.结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治疗关键是恢复正常的肱桡、肱尺关节解剖关系,修复损伤的韧带及关节囊,保证肘关节的稳定形成.如果软组织损伤严重可以采用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促进软组织的修复,同时并不影响肘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避免肘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7.
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15例,对住院时间、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及并发症进行观察、随访。结果平均住院时间16d,平均术后负重时间14d,术后并发髋关节疼痛2例。结论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功能恢复好,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发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PF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47例。结果45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8个月。复查X片显示骨折均愈合。结论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同定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应用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8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伴骨缺损患者,骨折按AO/ASIF分类,A3型7例,C2型8例,C3型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2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5例;闭合性骨折6例;均选用了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1周在CPM机辅助下行渐进性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21个月。18例骨折中,无一例感染及骨折不愈合发生。按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2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88.8%。结论应用双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伴骨缺损,可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提供坚强的内固定,为术后相对早期康复训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