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宝平  杨文奇  李霆 《安徽医药》2017,38(4):440-442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腹腔镜辅助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的优势与不足,为临床广泛开展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4年1~12月实施的进展期胃癌手术483例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230例,开腹手术253例,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切口长度、术后通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56.76±52.62)min]比开腹组[(165.55±51.55)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拔管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能达到开腹手术的疗效,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应用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腹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手术治疗的27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92例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为腔镜组,181例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为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康复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率及手术效果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远近切缘距离)。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相比,全胃切除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端胃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肿瘤远近切缘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技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短期疗效与手术风险无明显差异,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薛飞  时雨  赵爽 《安徽医药》2018,39(1):99-102
目的 研究腹腔镜辅助手术与手辅助腹腔镜手术行胃癌根治术的效果,及其对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接受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8例。A组实施腹腔镜辅助手术,B组实施手辅助腹腔镜手术,C组实施传统开腹术,比较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分析3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反应相关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C组,且B组平均出血量(215.86±46.53) mL、手术时间(103.96±18.52) min,小于A组的(245.17±54.48) mL、(121.38±24.37)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首次排气时间(28.35±1.74) h,低于B组的(34.93±2.8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低于C组(P<0.05),且A组IL-6水平为(276.24±32.36) ng/L,低于B组的(302.97±52.4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水平低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10.71%,低于C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辅助术相比,手辅助腹腔镜术行胃癌根治术对患者造成的炎症应激反应较轻,但腹腔镜辅助更益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两者治疗效果相当,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4.
吴杨  姚寒晖  梁伟  朱亮  孙思楠 《安徽医药》2018,39(8):903-90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疗效及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限期行胃癌D2根治术治疗的64例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及术后胃瘫等术后并发症的差异。随访3~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治疗老年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预后与开腹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5.
余有声  黄诚  潘晓飞  陈本鑫 《安徽医药》2018,39(9):1136-1138
目的 比较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辅助在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探讨3D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2例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根据患者选择的腹腔镜操作系统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3D腹腔镜操作系统,对照组采用2D腹腔镜操作系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并发症(≥Ⅲ级)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2D腹腔镜操作系统相比较,3D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能一定程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术中损伤小、出血量减少,更有助于淋巴结清扫,在手术近期效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姚远  胡宗举  孙杰  宁长青 《安徽医药》2016,37(7):884-886
目的 比较手辅助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组(HALS组,34例)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组(开腹组,3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病例,HALS组无一例中转开腹。HALS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自主排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且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也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直径、TNM分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ALS直肠癌根治术能获得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同样的根治效果,但前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LARG)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ARG组(43例)与开腹胃癌根治术(ORG)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资料。结果 与ORG组比较,LARG组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开始半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RG组比较,LARG组患者术后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高,清扫淋巴结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RG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8.
苏维宏  侯利民 《安徽医药》2019,40(8):920-92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胃癌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80行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根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有并发症组(48例)与无并发症组(232例)。记录两组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并发症组患者存在基础疾病的比例为47.92%,高于无并发症组的29.74%,BillroNh Ⅱ式吻合术的比例为52.08%,高于无并发症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存在基础疾病、消化道重建方式是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疗效可靠,应高度重视患者伴有的基础疾病,依据病情和手术情况谨慎处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周兴波  张荣新 《安徽医药》2020,41(4):430-432
目的 比较腔镜和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55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腔镜手术79例(腔镜组)和开放三切口手术76例(开放性手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常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与开放性手术组相比,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66.71±17.53)mL比(190.71±11.66)mL]、术后24小时胸腔引流量少[(285.14±13.86)mL比(310.01±18.51)mL]、术后住院时间短[(10.71±1.6)天比(13.14±1.07)天](P均<0.05),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开放性手术组(P <0.05)。两组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声带麻痹、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腔镜组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性手术组(19.0%比39.5%)(P<0.05)。结论 相对于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创伤小,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郭文波  赵大伟  李霆 《安徽医药》2018,39(3):340-34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中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临泉县人民医院行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24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8例)和开腹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肿瘤的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3.88±0.83)h、术后下床时间(2.50±0.53)d,均比开腹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开腹组3例出现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安全可行,患者恢复快,具有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1.
赵勇  高玲  李先元 《安徽医药》2019,40(11):1243-1245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根治直肠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六安市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和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96.15±37.40)mL]、肛门排气时间[(2.50±1.09)d]、留置导尿管时间[(4.78±1.44)d]、腹腔引流量[(360.50±147.39)mL]和住院总天数[(9.43±2.38)d]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清除淋巴结个数、切除标本长度、并发症、预后和生存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根治直肠癌近期疗效的部分指标优于开腹手术,远期疗效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2.
杜小风  杨文奇  李霆 《安徽医药》2015,36(6):660-662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 72例)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 125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并发症及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均可以达到较好远期预后, 腹腔镜手术不增加术中并发症风险, 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李毅  庄严 《安徽医药》2017,38(7):889-891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在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50例行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采用的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6例,予行CME手术治疗,对照组24例,予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吻合口瘘、切口感染、淋巴漏)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48.34±21.16)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23.83±3.45)枚,术中出血量(98.72±29.64) mL,术后排气时间(5.82±2.34) d;对照组分别为(152.25±24.39) min、(15.62±2.51)枚、(132.17±30.28) mL、(5.82±2.34) d,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5.38%)低于对照组(2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84%和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复发率较对照组有所减低。结论 CME治疗结肠癌与传统根治术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手术质量,且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蒋磊  褚亮  张杰 《安徽医药》2018,39(3):331-33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双镜联合组(25例)与传统开腹组(32例),双镜联合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传统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双镜联合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80±7.59)mL、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为(1.48±0.64)h、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7.76±8.02)h,均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损伤轻、易恢复、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小牛  吴兴兵 《安徽医药》2020,41(5):566-569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改良式中间上入路途径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手术的术式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侧入路途径,观察组采用改良式中间上入路途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随访2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8.10±3.63) mL、手术时间为(139.79±40.06) min、术后引流时间为(3.19±0.51) 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血清钙为(1.94±0.10) mmol/L、甲状旁腺激素为(2.54±0.83) pmol/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3天血清钙浓度、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旁腺损伤率、低钙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应用改良式中间上入路途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护理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的40例拟行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围手术期给予ERAS护理,以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科收治的40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补液总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通气和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距手术结束时间、首次经口饮食时间、术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术后肠外营养使用时间、鼻肠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补液总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距手术结束的时间、术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首次经口流质饮食时间、术后开始肠内时间、术后肠外营养使用时间、鼻肠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Ⅱ级以上切口疼痛、咽喉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RAS护理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D打印预处理对A2-3/C2-3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溧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4例A2-3/C2-3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7例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57例则在内固定术前采用3D打印预处理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随访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8.19±23.72)min、(154.94±46.85)mL、(2.82±0.64)次、(52.85±10.34)mL、(12.70±1.64)d,均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HS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1,P=0.32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低于对照组的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预处理辅助用于A2-3/C2-3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72例于郑州大学附属南阳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72例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手术,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3D腹腔镜治疗组(31例)、2D腹腔镜治疗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3D腹腔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2D腹腔镜治疗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2D腹腔镜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地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治疗组术中输血、淋巴漏发生率低于2D腹腔镜治疗组(P<0.05)。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D腹腔镜治疗组总复发率低于2D腹腔镜治疗组(P<0.05)。结论 3D腹腔镜在膀胱切除及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可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性及淋巴结清扫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孙传成  苏义林  汪芹 《安徽医药》2016,37(10):1273-127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高位肛门闭锁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高位肛门闭锁患儿45例,23例行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LAARP),22例行后矢状路肛门成形术(PSARP),比较两种肛门成形术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和肛门括约肌功能。结果 LAARP与PSARP比较,出血量[(12.1±3.6)mL vs(16.1±2.6)mL,t=-4.25,P<0.05)]、住院时间[(10.2±2.7)d vs(15.2±1.9)d,t=-7.1,P<0.05)]降低,肛门括约肌功能[(1.5±0.5)分vs(1.1±0.4)分,t=2.94,P=0.005)]改善;而手术时间及术后大便失禁、直肠积粪状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位肛门闭锁患儿LAARP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较好,且住院时间、出血量较PSARP明显降低,LAARP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关家辉  夏国志 《安徽医药》2018,39(10):1271-1273
目的 观察减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RPLAR)对老年中高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创伤应激指标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老年中高位直肠癌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25例采用常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常规组),35例采用RPLAR (减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术后各项创伤应激指标及康复进程。结果 减孔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8.78±28.95) min,较常规组(145.24±29.54) min短,且术中出血量(46.75±20.24) mL,较常规组(70.75±28.78) mL低(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及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减孔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后上述各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孔组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为(8.78±1.95) d、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25±1.21) d、住院时间为(11.25±2.21) d,均较常规组短(P<0.05)。结论 老年中高位直肠癌患者RPLAR术后创伤应激反应小,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